1版 封面
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
第五屆正體書法展明年1月8日開幕
墨海弄潮——新時期河南書法四十年巡展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
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
傳承和發展中國篆刻藝術事業 文丨駱芃芃
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作為「中國篆刻」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單位,積極推動中國篆刻藝術事業的發展。今年1 月,我院在國家圖書館成功舉辦「『入古出新』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提名全國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為弘揚篆刻藝術,培育印壇新秀、積蓄後備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2版 動態
聖地石華·濟寧漢魏石刻書法大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揭牌暨中國北朝碑刻書法研究中心成立
館校共建「湖南大學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中心」籤約掛牌儀式舉行
新書推介:
洪厚甜著《書法技法與觀念十講》
林章松、戴叢潔、張武裝編《丁丑劫餘印存》
2020「中國書法·年展」徵稿啟事
3版 理論
龍門體:康有為的政治隱喻 文丨曹建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在中國書法的發展史上可以說是一篇具有標誌性的論文,而其尊魏卑唐、尊碑貶帖的主張直接影響了百年書法發展的方向。康有為的尊魏,直接推舉魏碑,其中的重要觀點是以標舉「龍門體」為標誌。
說史:
「明月幾時有」 文丨劉墨
只要蘇軾一思念弟弟,就會寫出好的詩詞或文章,比如歷史上最好的有關中秋的詞《水調歌頭》,就是這樣寫出來的。這首詞的誕生,標誌著蘇軾的詞也達到了創作的頂峰。評論者說,自從蘇軾這首中秋詞出來,其他的中秋詞就可以不讀了。
這一年,蘇軾40歲。這一年的十一月,蘇軾以祠部員外郎直史館移知山西省西南端的河中府……
4版 聚焦
一位思想的長者——寫在《沈鵬全集》出版之前 文丨樊碧博
……我們將沈鵬先生在書法創作與倡導、藝術理論的研究、詩詞的創作、編輯出版、教學育人等領域的成果整理、歸納,以詩詞卷(兩卷)、文藝理論卷(兩卷)、書法卷(三卷)、綜合卷的形式,彙編成《沈鵬全集》,共計八卷本。
「五體書法」再度「亮劍」
12月9日,由中國書協展覽處主辦,北京抱陽閣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承辦的「周劍初五體書法半百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充分體現了周劍初繼承傳統,面向時代,在書法藝術中苦心孤詣,不斷追求的最新成果,也是他人生「半百」以來的整體藝術風貌,包含著他對人生的理解和對書法藝術追求道路中的熠熠心照。
書學研究皖軍崛起——「首屆安徽省書法學術研討會」綜述
12月12日至13日,「首屆安徽省書法學術研討會」在曹操故裡——安徽亳州召開。通過此次活動的舉辦,安徽省書法理論界將進一步關注和分析安徽省書法發展狀態,為安徽省當代書法繁榮健康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學術引領;進一步發現和選拔一批具有一定素養的理論人才,逐步充實和壯大安徽省書法理論研究的隊伍;進一步關注安徽省的書法歷史,充分挖掘整理安徽地域書法歷史文化成果,推動江淮書風研究的深入開展。
5、8版 經典
朱敦儒及其《暌索帖》 文丨尹光華
朱敦儒行草傳世墨跡還有兩件,一是上海博物館藏米友仁《瀟湘圖卷》後的題跋,一是中國嘉德近日徵得即將面世的《暌索帖》。前者7行54字,也是公認的真跡,可惜曾經入過土已有黴損。後者12行128字,楷行相雜偶帶草意,結字密而行距寬。字形忽大忽小,粗細對比強烈,用墨則烏黑如漆,望之神採奕奕。
6版 專題
絲綢之路上的書法藝術(一)·高昌磚志
絲綢之路,作為古代連接內地與海外的重要通道,伴隨著經濟文化的互動、朝代的更迭,以及文明的遷徙,產生了大量的書法文獻遺存。它們作為珍貴的資料,對於補充書法史缺漏、考察書體演變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故自晚清敦煌藏經洞發現以來,學界對於絲綢之路上新發現的碑刻磚志、簡牘帛書、寫經殘紙等關注較多。因此本報特策劃「絲綢之路上的書法藝術」系列專題,不定期對各種形制和類型的書法文獻進行梳理和展示。本期的關注對象為高昌磚志。
高昌國位於今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東南,是古時西域交通樞紐。為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線,東西交通往來的商業要衝,亦為古代新疆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之一。……啟功曾言:「 欲知六朝筆法,可於高昌磚志墨跡中探索之。高昌墓誌出土以後,屢見奇品,其結體、點畫無不與北朝書體通,且多屬墨跡,無刊鑿之失。」 可知其對於書法學習的價值。(編者)
高昌磚志中的寫、刻問題 文丨徐永茂
長期以來,對南北朝時期碑刻中頻繁出現的方飭之筆,到底是刻工隨意加工,還是書寫者自然書寫,書法界一直有不同的認識。高昌章和十六年(546)《畫承墓表》與高昌永平二年(550)《畫承夫人張氏墓表》的出土,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認證資料。
7版 專題
高昌磚志與南北書風交融 文丨盛劍成
高昌磚志書法的時間跨度有280餘年。這段時間,正是魏楷向隋唐楷書漸進演變的過程,體現了楷法演進過程中兩個不同的階段。因此,有必要區分這兩個階段的墓誌楷書的風格類型。
監製|楊 超
圖文編輯|薛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