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有許多令人羨慕的理想追求,它可以是深沉動人的親情,也可以是感天動地的愛情。我們在中國歷史的各種文字記載之中曾領略過令人驚嘆的唯美愛情,比如梁祝化蝶,引得後世眾生不斷追尋愛情的真諦。
三毛是我國現代文學歷史上的一個明珠,不僅擁有令人豔羨的文筆才華,而且在生活中也是相當灑脫的人物。她很自由,她的愛情也是如此。三毛與荷西的相伴相隨被前者書寫成一段段動人的篇章,仿佛是夢幻,卻又是真實之事。
看過她的書的讀者都知道,這其中的愛情簡直就是千千萬萬人眼中最理想的模樣,可以用"完美"兩個字來形容。可是,事實果真如此嗎?她的鄰居曾經親眼目睹三毛的部分感情生活,前者認為這一切的美好都是她本人的一廂情願而已。
喜愛閱讀,塑造愛情觀
她小時候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孩子,就像大多數為柴米油鹽而奔波的勞苦大眾一樣,生活按部就班地進行著。在家鄉重慶時,幼小的她經歷了一小段動蕩的時局,後來一家人搬到臺灣,住在臺灣,算是安定了下來。
雖然生活質量沒有富家子弟那般衣食無憂,但她自己也尋找到了樂趣,那就是讀書。有時候三毛常常沉迷於書本世界,暫時忘記了書外的飢餓之苦,豐富的情感填補了她的精神世界。
後來,她還努力學習古代文字和英文,拓展自己的人文視野。考入臺灣文化大學哲學系時,她開始從更高的角度思考人生的意義,愛情對她而言是一個非常神秘的東西。彼時,三毛已經發生了變化。
過去的她沉溺於文字世界,現在的她更能從中發現文學脈絡中愛情的美。憑藉過硬的文字功底,她的文學素養不斷提高,後來還獲得了出國留學的機會,這與她本人的刻苦學習態度密切相關。
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那個年代的環境不如現在,信息不通暢,做到這個程度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這個時候的她還不知道,荷西正在未來的某個地方等待著與她的邂逅,這場令世人難以忘懷的愛情故事即將到來。
情路坎坷,最終遇見答案
三毛的人生之路不是平坦的,儘管她在書中來去自如,平日裡也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擁有同齡人少有的成熟。不過,她對於感情這個話題卻是感到很苦惱,似乎在面對這個東西時,她喪失了理性的判斷力,真正的愛情和正確的人仿佛永遠追尋不到。
她與荷西的第一次見面是在馬德裡的一次派對上,在這個極為普通的場合中,荷西一眼看到了自認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於是,他向三毛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即使兩人年齡存在差距也在所不惜。
不過,三毛當時並沒有想那麼多,她第一個感覺就是"不可能"。面對荷西想像中的愛情規劃,三毛不知所措,直接逃避了。她覺得自己的心中還沒有準確的認識,這個男人的出現讓她驚慌,也讓她害怕。
接下來,她又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臺灣畫家欺騙了她的感情,德國教授背信棄義而走。這些經歷讓她不敢相信愛情,這個虛無縹緲的東西讓她如痴如醉,卻也傷害了內心深處。這時,荷西又出現了,還義無反顧地隨著她去沙漠旅行。
那片撒哈拉沙漠成為他們兩個人的愛情聖地,見證了坎坷不平後的光輝未來,三毛又相信愛情了。這個答案沒有那麼潦草,而是在心裡牢牢駐守著,漂浮不定的根終於落了下來。
完美的愛情,是否存在?
三毛那段時間寫了很多文學作品,其中的文字記載了許多生活中的細節,她與荷西相濡以沫,感情非常好。三毛的讀者粉絲們也很佩服他們的經歷,更是嚮往這種理想中的愛情。
但是,也有一些人批評這些作品的真實性。我們都知道,小說這種文學體裁是很靈活的,人物可以是虛構的,情節也可以是想像的。它畢竟不是人物傳記,不會像紀錄片那樣如實記下生活中最真實的一面。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批評者極力踩踏三毛"完美愛情"的形象,讓世人開始關注她的另一面。三毛的鄰居也說過,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愛情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荷西還會刻意逃避她,有時候缺少溝通,產生很多情感上的磕磕碰碰之處。
其實這位鄰居說的也對,沒有什麼所謂的"神仙愛情",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夫妻之情不是時時刻刻都充滿熱情,而是無論生活艱難與否,兩個人都能相伴終生,這才是真理。
後來,荷西意外離世,三毛遭受重大打擊,回到臺灣後更是惶惶不可終日。精神極度脆弱的她痛苦不堪,最後選擇了用死亡來結束一切。我們對此都感到悲痛,更感到惋惜。
小結
雲淡風輕,細水長流,何止君子之交。愛情不也是如此,才叫落花流水,天上人間? —— 三毛
有人說,三毛的愛情是悲劇,她的愛情觀註定了自己的情感世界極度感性且充滿朦朧之感。也有人說,無論這個"故事"是否真的存在過,三毛最終給我們留下了一筆不俗的文學遺產。
愛情是轟轟烈烈的,愛情也是平平淡淡的。這兩個形容詞是反義詞,看起來是很矛盾的,可事實就是這樣,愛情何嘗不是矛盾的呢?複雜的情感總能勾起許多人的回憶,三毛的愛情文字做到了這一點。
這個時候,兩情相悅和一廂情願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普通人如何對待"愛情"這個詞語。天上人間中只有人間才有愛情,我們從中了解到的便是愛情的強大魅力。兩個人在一起不容易,三毛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當珍惜屬於自己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