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綺麗(左一)、林德豪(右一)帶娃上臺領獎。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敏 圖:通訊員 黃晉文 俞智祥
日前,2020年廣州市第十四屆「市長杯」萬達體育羽毛球系列大賽男女混合團體賽總決賽在廣州市羽毛球運動管理中心決出四個年齡組別的冠軍。在頒獎儀式上,數名青年組和中青年組的獲獎選手帶著孩子上臺領獎,場面溫馨感人,體現廣州羽毛球人代代相傳的「冠軍精神」。
2600名民間高手參賽
「市長杯」羽毛球系列大賽從2007年開始舉辦,已成為廣州業餘羽毛球品牌大賽,是球友眼中的「民間世錦賽」。今年的「市長杯」羽毛球賽由廣州市體育局、廣州市教育局和廣州市體育總會共同主辦,廣州市羽毛球運動管理中心、廣州市羽毛球協會、廣州市學生體育藝術教育協會承辦。賽事充分體現社會各界合力辦賽、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獲得萬達體育冠名贊助。
今年的比賽設置了大中小學羽毛球賽和男女混合團體賽兩個賽事。男女混合團體賽競賽組別設置為青年組(30歲及以下)、中青年組(31歲至45歲)、中年組(46歲至54歲)和中老年組(55歲以上),由廣大羽毛球愛好者自由組隊參加,一共吸引了全市共369支隊伍、2652名民間高手參加。
最終,四個組別的冠軍是甲壹羽毛球俱樂部(青年組)、歐派裝飾隊(中青年組)、晨禧信息(中年組)和廣州電大傳識教育(中老年組)。
本屆「市長杯」大中小學校賽總決賽將於12月26日和27日進行。
「隊花」與家人一同參賽
今年的「市長杯」男女混合團體賽藏龍臥虎,除了本地民間高手之外,還吸引了不少本地名將參賽,包括前中國隊男單主力王睜茗、前廣州隊主力梅綺麗、李毅生、甘兆龍、餘錦等。不少參加青年組和中青年組的選手還帶著孩子來到比賽現場,僅僅廣州隊的前主力當中,就有梅綺麗、林德豪、甘兆龍、陳妙琪帶著孩子站上領獎臺。前廣州隊「隊花」梅綺麗表示,今年第一次與媽媽、丈夫一起參加「市長杯」,希望下一代也能感受比賽氛圍,把廣州羽毛球人的「冠軍精神」傳承下去。
這是梅綺麗第二次參加「市長杯」。與兩年前最大的不同,是她今年榮升了媽媽級選手並帶著寶寶前來參賽。此外,她的丈夫張澤濱與媽媽謝玉芬也挺進了「市長杯」總決賽四強。總決賽當天,他們在比賽之餘輪流負責照顧寶寶。梅綺麗的組別是青年組,丈夫是中青年組,媽媽則是中老年組。這是三人第一次攜手參賽,梅綺麗感覺非常有意義,因此帶著寶寶前來感受「市長杯」的羽毛球氛圍。謝玉芬曾經是廣東隊隊員,如今退役多年榮升外婆依然寶刀未老,她非常感謝「市長杯」在疫情之下依然能夠成功舉辦,這讓她有機會和昔日隊友們組隊參賽。
前國手期待明年奪冠
王睜茗今年第一次參加「市長杯」,他曾是國羽男單主力,代表中國隊參加過世錦賽、蘇迪曼杯、湯尤杯等世界大賽。自己出場的場次保持全勝,他所代表的隊伍最終摘下青年組亞軍。
王睜茗感慨「市長杯」的參賽水平確實非常高,尤其是青年組(30歲及以下)。他笑著說,明年自己應該有機會拿冠軍的,因為明年參賽的時候是31歲,可以參加中青年組(31歲至45歲)了,屆時他就是這個組別最年輕的選手之一,今年他是青年組年齡最大的,飽受20多歲對手的衝擊。
擊敗王睜茗所在俱樂部而勇奪青年組冠軍的甲壹羽毛球俱樂部實現了「市長杯」三連冠。負責在決勝盤男單比賽中拿下致勝一分的方廣宇賽後激動得有些哽咽,他感慨今年這個冠軍的含金量比過去兩屆都要高。「今年遭遇疫情,但賽事在組織、賽程安排和場地布置上都比往屆都要好。」
資深教練建議增設老年組
前廣州隊總教練高軍已第五次參加「市長杯」,今年他參加中老年組(55歲以上)的角逐。高軍表示,雖然體力一年不如一年,但他仍然堅持每年參加,是否拿到冠軍還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身體力行支持廣州羽毛球。他建議,「市長杯」今後可以增設老年組,因為很多六七十歲的本地業餘球友仍有很高的參賽熱情。如果劃分出適合他們的年齡組別,相信會有更多的羽毛球愛好者能感受到「市長杯」的魅力。
曾培養出多名奧運冠軍與世界冠軍的「廣州羽球教父」傅漢洵觀看了總決賽並為前三名隊伍頒獎。他認為,今年的「市長杯」雖然受疫情影響延期至年底舉行,但參賽選手的整體水平不降反升,充分展現廣州羽毛球雄厚的群眾基礎。
【來源:廣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