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疫情對農產品已經造成了一些影響。
目前已知的有江西的2億斤南豐蜜桔產生了滯銷、智利車釐子在華銷售產生巨大下幅、雲南養蜂產業也損失慘重等。疫情對農產品的影響,也逐漸顯現了出來。
在水果中,尤其是當季銷售的幾大水果中。大連暖棚的大櫻桃還可以通過控制溫度等,儘量往後延長大櫻桃的成熟時間,降低損失,但像草莓這樣的水果,就很難應對疫情的影響了。尤其是一些主打採摘的草莓園,在疫情來臨後,採摘模式已經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在往年,春節前後,是草莓的熱銷時刻,也是採摘草莓園人流量最多的時候。對於採摘草莓園,抓住了元旦到正月十五這一波的黃金期,就能獲得很大的收益。在這個時段,是全國中小學生放假的日子,對大多數父母來說,帶孩子去草莓園採摘草莓,比在超市中直接買草莓要更有價值和樂趣。
很多沒有去採摘型草莓園採摘過草莓的人,會認為自己去採摘的草莓更便宜。實際上,不是那麼一回事兒。自己去採摘草莓,在價格上是更貴的。北京地區往年採摘一斤草莓的價格大致在50元以上,一些高端的草莓採摘園收費更貴。
原因在於一是被採摘的草莓多數都是草莓園裡品級比較高的,消費者自主選擇的都是較高品相的草莓,價格自然貴。二是一般提高草莓採摘服務的草莓園相關服務設施都是比較完善的,這也無疑提高了運營成本。
所以,採摘型的草莓園每年的成本支出是要高於那些純生產類的草莓大棚的。
在今年的疫情來臨後,採摘型的草莓園的客流量幾乎為0,可以說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
隨著疫情的情況漸漸好轉,各地開始復工復業,採摘型的草莓也應該迅速做出決策,改變銷售模式了。
可以斷定的是,今年草莓指望採摘這個模式肯定是不行了。那麼,今年的草莓採摘園該如何完成自救呢?
在筆者接觸到的一些草莓採摘園,多數以轉型為社區電商了。
比如,在山東某地,一些草莓採摘園,聯合起來僱了一輛貨車,來專門往附近城市裡的小區來發送草莓,通過這種社區電商的模式來挽回一定的損失。
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是比直接賣給商超獲利要高,一般商超的壓價是非常高的。二是在疫情下,多數人員不便於走動,甚至連小區門口出入都不方便,那麼有人能把新鮮的草莓送到小區門口來,更能得到消費者的歡心。三是社區電商的成本比較低,只需要僱傭一輛送貨車在附近城市送貨即可。
這樣能很大程度上挽回損失。
至於如何獲得小區內的客源呢?
筆者了解到,很多草莓採摘園都是和當地的物業和社區進行了聯繫,尋求了物業和社區的幫助,在相關業主群裡發送了草莓的購買信息。
這樣做在平時可能會被認為有「打廣告」的違規嫌疑。
但在疫情之下,這樣的廣告模式,是對小區居民非常有利的,大家正愁沒地方買水果吃,社區能幫忙推薦過來,可以說是解決了小區居民的燃眉之急。
對草莓採摘園、對小區居民、對社區或者物業來說,這件事情是「三贏」的。
以前不太容易發展的模式,在疫情下,可以說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空間。
筆者認為,目前疫情雖然已經穩定控制住了,但草莓採摘園近期不可能有較大的客流量,畢竟黃金時間已經過去了。及時利用現有的手段,快速轉變銷售模式,減少損失才是必要的。
另外,這一次的疫情所有的草莓採摘園也應該得到一個警醒。在發展採摘客戶的同時,也一定要做好採摘客戶的維護,將採摘客戶發展成電商客戶。客戶有空時來草莓採摘,沒時間時可以送貨上門。
對於來過草莓園採摘的客戶,對草莓園應該是更加信任的,能將草莓送貨上門給老客戶,老客戶一般也不會排斥,這個模式是可以進行實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