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麻雀死亡的感觸

2020-12-15 禹州市三都文化

文:郭佔軍 丨圖:網 絡

冬日的一個早晨,天灰濛濛的,我來到房頂,想弄些玉米芯取暖,忽然發現一隻麻雀在殘存有玉米的玉米芯堆上紋絲不動。我慢慢向它走去,它沒有一點動靜。是小傢伙兒專心啄玉米,沒看見我,還是看見了,對我不理不睬?想著想著,我突然發現它已經凍僵了。

我默默注視著它。它是老死的?累死的?還是被毒物所傷?它從哪裡來?它要到哪裡去?

一隻小小的麻雀在寒冷的冬日裡孤寂地死去,一個小生命就這樣結束了。看著它,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在我年少時,有一件事,使我對麻雀深惡痛絕。1988年,我家種了穀子,穀子將成熟時,為驅趕麻雀,我在谷地裡扎了一個戴草帽並繫著紅布條的草人,可是不久,麻雀們居然在草人身上「縱橫馳騁」。於是,我在草人身上裝上了一個鈴鐺。可是,麻雀們還是吃得飽飽的。

一個周日,我擔起了轟麻雀的任務。谷地南北狹長,當我站在地南頭時,它們在北頭吃。麻雀們和我打起了「遊擊」。我在谷地裡南北穿梭,衝鋒陷陣,一天下來,我疲憊不堪……等到收穫時,我只有傷心和憤怒。

雖然我痛恨麻雀,但是我那時也只是嚇唬它們,沒傷它們一根毫毛。後來,當我從史料中看到「四害」的一幕幕悲劇時,便驚呆了:20世紀50年代後半期,中國的麻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其命運之多災多難,曠世罕見。1955年,麻雀被定性為與老鼠、蒼蠅、蚊子同儕的四害……於是,一場全民打麻雀的運動轟轟烈烈地興起了……

據不完全統計,從1958年3月到11月上旬,8個月的時間內全國捕殺麻雀達到19億隻。不過,人類侵犯了自然後,自然也開始報復人類。1959年春,各地蟲災開始泛濫,樹木受損,莊稼遭殃……科學家們據理力爭,直到1960年,麻雀才得以「平反」。

當時,就連小小的麻雀都惶惶不可終日,能國泰民安嗎?幾十億隻並不是一無是處的麻雀被捕殺,到底是誰的錯?早在新文化運動時,仁人志土就槓起了「科學」的大旗,怎麼幾十年過去了,科學的聲音還那麼微弱?那段還不到半個世紀,離我們並不遙遠的歷史,我們年輕人聽起來怎麼會恍若隔世?

從魯迅先生的《故鄉》裡我了解到一種捕殺麻雀的方法:在白雪皚皚的冬日,掃塊空地,用一根帶有線繩的木棍兒支起篩子,下面撒些秕谷,讓忍飢挨餓的麻雀自投羅網。這種捕麻雀的方法還在延續。投入羅網的麻雀終於明白了:這食兒可是好吃難消化!若是有來生,再也不能飢不擇食了。

這種捕殺麻雀的方法很簡單,卻折射出了捕獵者人性險惡的一面:趁火打劫。更透露出了一種流傳已久的「哲學」:「欲取之,必先予之。」撒一把秕谷給你的目的是為了結束你的自由和生命。我們什麼時候才會在粉妝玉砌的世界裡掃出一塊空地,撒一把穀子,讓正在為人類作貢獻的麻雀們用以果腹,抑或在雪花漫天飛舞時,掃出一塊空地,有一根不繫繩的木棍兒支起一個篩子,下面撒一把糧食,讓它們避著雪花,用友善的眼光看著人群,悠閒地啄著食兒?

畢竟,麻雀們最悲慘的命運已成了歷史。不久前,麻雀的地位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提高,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我印象裡,能夠稱得上國家保護動物的必是很稀有的物種,如大熊貓、白鰭豚、丹頂鶴、象、獅、虎、豹之類的,現在的麻雀能享受這種「待遇」,是一種好事兒嗎?

我國已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護區。據悉,到2050年,自然保護區的面積將達到國土面積的18%。自然保護區裡的麻雀過得還好吧!但我總想問一句:「現在,82%以上的國土上的生靈們,你們過得好嗎?」

大自然是公平的,它賦予了每一種物種存在的合理的理由,難道以萬物之靈自居的人類就有權隨隨便便對其他物種「生殺予奪」違背大自然的意願嗎?

人們的思維在「非此即彼」和「非彼即此」之間跳躍,那麼長此以往,不但麻雀們,將有更多的動物遭遇悲慘的命運,將繼續無聲無息走向死亡。

一個大人物的死是一個生命的結束,一個小人物的死是一個生命的結束,一隻麻雀的死也是一個生命的結束。

我掂著那隻僵硬的麻雀,向冬日裡的曠野走去。埋葬這隻麻雀時,我看到遠處的殘雪還沒融化。

相關焦點

  • 一隻麻雀的故事【深度好文】
    忽然,一隻麻雀飛落到近旁的草叢裡,母親喃喃地問了一句「那是什麼?」聞聲抬頭,望了望草叢,隨口答道:「一隻麻雀。」說完繼續低頭看報。母親點點頭,若有所思,看著麻雀在草叢中顫動著枝葉,又問了聲:「那是什麼?」兒子不情願地再次抬起頭,皺起眉頭:「我剛才告訴過您了,媽媽,是只麻雀。」說完一抖手中的報紙,又自顧看下去。
  • 如何飼養一隻小麻雀
    如果你發現了一隻小麻雀,可以學習如何照顧它。但在伸出援手之前要先仔細觀察,確認它的確沒有父母照料的幼鳥。
  • 一隻印象深刻的小麻雀,兒童彩鉛簡筆畫!
    小朋友們,你們一定對小麻雀不陌生吧。我生活在北方,幾乎一年四季都能見到成群結隊,嘰嘰喳喳的小麻雀,昨天,我在樓下和好朋友聰聰哥玩兒,發現了一隻受傷的小麻雀!我們給它餵了一些小米,並把它放生了。原料/工具彩鉛、橡皮、A4紙步驟第一步:先畫出小麻雀的嘴巴,我選用的是黃色的鉛筆第二步:在畫出麻雀的頭,用棕色的筆第三步:用黑色的筆畫出麻雀的眼睛
  • 穿過幽暗的河流《麻雀》
    醫生,宰相,麻雀,布穀,這些用平凡的代號標識己身的革命者在上海灘攪起冷冽洶湧的潮頭,他們以不同的面貌在海飛筆下燈紅酒綠的十裡洋場中遊弋:會剪髮做頭的特工,愛划拳的三流演員,年輕的郵遞員……交錯繁蕪的身份背後繫著不謀而合的堅定信仰:我們將戰鬥!我們將死亡!但我們終將獲得勝利!  這就是麻雀的力量。
  • 老人馴服數百隻麻雀當寵物 馴服第一隻用時三年
    楊大爺告訴記者,現在玩鳥其實成本不大,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買一隻鳥得要花掉一個工人四五個月的工資。  一隻鷯哥的死讓他決心養麻雀  1990年,楊大爺花了280元,買回來一隻鷯哥。楊大爺告訴記者,那隻鷯哥,他從它剛剛孵出來就開始養了,看著它慢慢成長、老去,直到2002年老死,整整養了十二年!他和鷯哥積累下了深厚的感情!
  • 【教學設計】《麻雀》教學設計
    3.通過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體會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表現出的那種強大的力量。    同學們,麻雀是十分弱小的動物,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筆下的那隻麻雀它不僅戰勝了龐大的獵狗,更是深深地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麻雀》這篇課文,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一隻老麻雀為拯救小麻雀,與想吃小麻雀的獵狗,準備搏鬥的故事。)
  • [石首在線]一隻麻雀的故事(看了三遍還想看,太感人了)!
    忽然,一隻麻雀飛落到近旁的草叢裡,母親喃喃地問了一句「那是什麼?」兒子聞聲抬頭,望了望草叢,隨口答道:「一隻麻雀。」說完繼續低頭看報。母親點點頭,若有所思,看著麻雀在草叢中顫動著枝葉,又問了聲:「那是什麼?」兒子不情願地再次抬起頭,皺起眉頭:「我剛才告訴過您了,媽媽,是只麻雀。」說完一抖手中的報紙,又自顧看下去。
  • 夜讀|「那是一隻麻雀」 小時候父親說了21次我才記住
    夜讀 | 「那是一隻麻雀」 小時候父親說了21 08:50主播 | 沙青前不久,有位網友在微博上講述了自己的一段故事。去年春節,他放假比較晚,大年二十八那天才到家,父母已經買好了年貨,準備好了過年的食材。
  • 麻雀:冬天裡的精靈!為什麼冬天只有麻雀不怕冷,出來活動沒事?
    要說在農村野外,你能夠看見的鳥只有兩種,麻雀和烏鴉。格外是麻雀,由於麻雀是群居性鳥類,所以一來就是一大片,要麼在光禿禿的樹枝上面,要麼就是在電線桿上面。往往是黑壓壓的一大片。冬天灰色的天空,加上灰色的麻雀,為單調沒有生氣的田野添了一點活力,讓人看上去沒有那麼冷清。
  • 一隻麻雀的故事,看了三遍還想看,太感人了!
    忽然,一隻麻雀飛落到近旁的草叢裡,父親喃喃地問了一句「那是什麼?」兒子聞聲抬頭,望了望草叢,隨口答道:「一隻麻雀。」說完繼續低頭看報。父親點點頭,若有所思,看著麻雀在草叢中顫動著枝葉,又問了聲:「那是什麼?」兒子不情願地再次抬起頭,皺起眉頭:「爸,我剛才跟您說了,是只麻雀。」說完一抖手中的報紙,又自顧自看下去。
  • 窗外:鳥語花香,春光明媚,麻雀,木瓜海棠,還有一隻是什麼鳥?
    圖為兩隻麻雀。(王子瑞 攝)木瓜海棠樹上,這是一隻什麼鳥?海棠花,紅豔豔。花花綠葉,色彩十分悅目。鳥擇良木而息?這是什麼鳥?在此,請教方家!機警的麻雀。三隻麻雀,什麼關係?順光,效果相對不錯。【《瑞視覺》發布的照片視角獨特、有溫度,全部是原創作品,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或者收藏!
  • 「心靈物語」一隻麻雀的故事,看了三遍還想看,太感人了!
    忽然,一隻麻雀飛落到近旁的草叢裡,父親喃喃地問了一句「那是什麼?」兒子聞聲抬頭,望了望草叢,隨口答道:「一隻麻雀。」說完繼續低頭看報。父親點點頭,若有所思,看著麻雀在草叢中顫動著枝葉,又問了聲:「那是什麼?」
  • 《麻雀》教學嘗試
    我順著林蔭路望去,看見一隻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它的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分明是剛出生不久,從巢裡掉下來的。④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 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挲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⑤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
  • 崔中華|麻雀
    你居住的小區靠著街道,有時候大街上的喧囂會遮蔽住麻雀的叫聲,但卻遮蔽不住麻雀活潑的身影,你一路跑過去,看見一群麻雀從樹冠上突然飛向天空,宛如撒出去的一把石子,洞穿天空的感覺,讓你的內心猛一振奮。那些帶著麻雀體溫灰白色布滿褐色斑點的麻雀蛋,給童年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歡樂。有時候在鳥窩裡會發現幾隻麻雀的幼鳥,嘰嘰咋咋的叫聲裡透著飢餓,幾張淺黃色的張開的小嘴,嗷嗷待哺。頑皮的你們把幼鳥拿到地上,惹得老麻雀在你們的頭頂飛來飛去,叫聲裡充滿了憤慨。
  • 麻雀造句和解釋_麻雀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麻雀在教材中的例句:1、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出自: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16、麻雀)2、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出自: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16、麻雀)3、我順著林蔭路望去,看見一隻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出自: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16、麻雀)4、我常想,下大雨的時候,青鳥、麻雀這些鳥都要躲避起來,蝴蝶怎麼辦呢?
  • 中壢麻雀大量暴斃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報 華夏經緯網10月1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桃園縣中壢市殯儀館附近,最近2個星期陸續有大批麻雀死亡,掉在馬路上,最多的時候,一天死了四、五十隻麻雀,由於全球正值禽流感的敏感時期,防疫所人員也全副武裝採集檢體,並且噴藥消毒,不過初步判定,這批麻雀可能是吃到農藥才會喪命。
  • 麻雀為何不能作為寵物,看看它的飼養條件,很多人都放棄了
    話又說回來,養貓養狗的人那麼多,養鳥的人也不少,但是為什麼就沒有人養麻雀呢?是因為沒有人喜歡麻雀嗎?並不是這樣的,我們可以一起來回憶一下見到麻雀的情景。夏天的午後,走在灑滿陽光的小路上,兩旁是栽種得整整齊齊的樹木,道路的不遠處就是一隻只挺著小肚子在路上散步的小麻雀。小麻雀們一隻只聚在一起,小短腿一跳一跳地,圓圓的小腦袋也一下下點在地上不知在啄食著些什麼。
  • 聊聊山麻雀的山海經
    麻雀本身也沒有華麗的外衣,可以說它即不是很好的鳴叫鳥,更不算觀賞籠鳥。不過近年在南京,上海等地有相對固定專門飼養麻雀的群體出現,這些不良信息都是把麻雀當作鳴叫鳥來飼養。我個人認為麻雀很有飼養價值,當然也許因為個人偏好,家裡有一隻養好的麻雀肯定非常熱鬧,它不象大多鳴叫鳥那樣有歇口期,養的到家的換羽期都叫,麻雀不畏寒冷,寒冬臘月裡一樣可以長鳴不止,特別是對那些飼養冬季歇口鳥的朋友來說是一種很好的補充。
  • 金毛撿到小麻雀,主人用狗毛給麻雀做鳥窩,狗狗接下來舉動暖心了
    網友阿凡家裡養了一隻金毛,一次帶女兒出去遛狗的途中,遇到了一隻不會飛的小麻雀,金毛嗅覺和聽覺都十分敏銳,第一個發現了麻雀,並且掙著繩子把女兒拉到了麻雀的跟前。麻雀在半個世紀前曾為四害之一,當時被捕殺了不少,如今麻雀數量銳減,已然成為二級保護動物,不知是吃農藥糧食體內積累了太多的殘留還是麻雀的膽子變大了,麻雀的反應速度也變得遲鈍了。
  • 樹麻雀住家裡 家麻雀在樹上—新聞—科學網
    ■趙序茅 麻雀由於太常見,很少有人關注它們的種類,以為見到的麻雀都是一個樣。事實上,麻雀家族在全球共有19個種類,不過在中國卻並不「興旺」,僅有5個種類,即樹麻雀、家麻雀、黑頂麻雀、黑胸麻雀、山麻雀。即便中國只有5種麻雀,但全部見過的人又有多少呢? 說來也巧,麻雀是我在研究所期間認識的第一類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