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那是一隻麻雀」 小時候父親說了21次我才記住

2020-12-12 新華社客戶端

夜讀 | 「那是一隻麻雀」 小時候父親說了21

08:50

主播 | 沙青

前不久,有位網友在微博上講述了自己的一段故事。

去年春節,他放假比較晚,大年二十八那天才到家,父母已經買好了年貨,準備好了過年的食材。

他到家後,父母倆都很開心,母親立馬跑到房間裡端了幾個果盤出來。

不僅如此,母親還特意抓了一把糖果放在他面前,樂呵呵地對他說:「我記得你以前讀書的時候特別喜歡吃這個糖。」

他拿起糖一看,雖然糖的包裝和自己喜歡的糖差不多,但上面印的字卻有點不大相同。

他告訴母親,她買的是盜版糖,還上網找到正版糖的圖片,將兩種糖進行對比,告訴母親它們的區別。

他說完這些話,母親臉上的笑容消失不見了。

母親有些難為情地說:「原來你喜歡吃的不是這個糖啊,我不知道糖還有什麼盜版。」

看到母親低落的樣子,他頓時就後悔了。

在故事的最後,他留了這樣一段話:

「雖然糖是盜版的,但父母的心意卻是純正的。因為無關緊要的一件事,辜負了父母的一片熱情和心意,事後想想,真是太不值得。」

由於年齡、文化水平等各種因素的差異,父母也許沒有我們那樣的知識儲備和判斷能力。

因此,他們難免會犯一些我們認為顯而易見的錯誤。

如果那些錯誤只是一些無足輕重的小問題,我們不妨笨一點,就算看破也不必戳穿。

因為,我們戳中的不只是錯誤,更是父母關愛我們的那顆心。

我們笨一點,父母關心我們的滿足感就會多一點。我們喜歡他們對自己的關心,對父母來說就是最開心的事情。

有一段時間,同事的父母每天給他分享各類文章,他實在不耐煩了,便趁周末放假回了一趟父母家。

他在父母面前發了一通牢騷,並且嚴聲厲色地告訴他們:「我工作很忙,從今天起,你們別再給我發那些亂七八糟的文章。」

發了一通脾氣後,他的父母的確沒有再轉發文章給他,只不過他們換了一種方式,他們把自己看到的那些養生方法用文字的方式發給他。

看到父母發過來的大段文字,他心裡一酸。

他的父母都是小學畢業的文化水平,不會複製粘貼,也不會用手機打字,只會手寫,而且速度非常慢。

他明白過來,就算自己不在意,父母的關心也永遠不會缺席。

從那以後,他就重新讓父母給自己轉發文章,他總是會裝作一副對自己很有用的樣子,告訴父母自己會儘量照做,並對他們表示感謝。

我們長大了,父母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照顧我們的生活起居,轉發養生類文章也就成為了他們為數不多的向我們表達關心的方式之一。

他們的這種關懷也許有些笨拙,但卻依然很溫暖。

笨一點,就算我們不相信文章裡寫的那些東西,也要相信父母對自己的一片真心與溫情。

網上曾經有一個很感人的小短片。

父子倆坐在門口的木椅上,突然飛來一隻麻雀,落在了一旁的灌叢上,父親問兒子:「那是什麼?」

坐在一旁看報的兒子抬起頭瞥了一眼,回答道:「一隻麻雀。」

父親木訥地點了點頭。

過了一會兒,父親又問:「那是什麼?」

兒子有些不耐煩地回答:「爸,我剛剛告訴你了,那是一隻麻雀。」

這時,麻雀從灌叢上飛到了不遠處的地面上,木訥的父親看著那隻麻雀,又問了一遍:「那是什麼?」

兒子有些氣憤地放下報紙,說道:「爸,是一隻麻雀,麻雀!!」

父親緩緩地轉過頭看著兒子,再問了一遍那個問題。

兒子徹底沒了耐心,生氣地喊著:「為什麼你這個樣子?我告訴你很多次了,那是麻雀!你沒聽進去嗎?」

這時,父親走進房子裡,拿出了一本日記本。

他把日記本翻開遞給兒子,那一頁紙上寫著:

今天,我和不久前剛滿3歲的小兒子一起坐在公園,看見一隻麻雀停在面前,兒子問了我21次「那是什麼」,而我也回答了21次「那是一隻麻雀」。

我一直抱著他,他一遍又一遍問我同樣的問題,但我卻對這位天真無邪且閃著好奇表情的小男孩一點也不生氣。

讀完這篇日記後,兒子終於意識到,父親曾經對年幼的自己充滿了耐心,而如今自己卻嫌棄起年邁的父親。

他非常愧疚地抱了抱父親,並親了他一下。

父母漸漸老去,他們的接受能力在不斷下降,所以他們在學新東西的時候,總是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就像我們小時候那樣。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能儘自己最大的力量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讓孩子在未來能夠成材,過上舒適的生活。

他們不顧一切地幫助我們,是希望我們有能力獨當一面,有實力做更多選擇,而不是與他們的距離越來越遠。

他們拼盡全力地培育我們,是希望我們能夠在與別人競爭的時候更加優勝,而不

在父母面前適當地笨一點,給他們更多一些關懷和包容;在父母面前適時地傻一點,給他們一份更加真誠和溫暖的態度。

無論何時,都別讓你的「聰明」傷害了父母,這才是作為子女應有的聰明。

編輯:劉在

製作:新華FM工作室

新華社音視頻部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聯合出品

相關焦點

  • 「心靈物語」一隻麻雀的故事,看了三遍還想看,太感人了!
    忽然,一隻麻雀飛落到近旁的草叢裡,父親喃喃地問了一句「那是什麼?」兒子聞聲抬頭,望了望草叢,隨口答道:「一隻麻雀。」說完繼續低頭看報。父親點點頭,若有所思,看著麻雀在草叢中顫動著枝葉,又問了聲:「那是什麼?」兒子不情願地再次抬起頭,皺起眉頭:「爸,我剛才跟您說了,是只麻雀。」說完一抖手中的報紙,又自顧自看下去。
  • 一隻麻雀的故事【深度好文】
    忽然,一隻麻雀飛落到近旁的草叢裡,母親喃喃地問了一句「那是什麼?」聞聲抬頭,望了望草叢,隨口答道:「一隻麻雀。」說完繼續低頭看報。母親點點頭,若有所思,看著麻雀在草叢中顫動著枝葉,又問了聲:「那是什麼?」兒子不情願地再次抬起頭,皺起眉頭:「我剛才告訴過您了,媽媽,是只麻雀。」說完一抖手中的報紙,又自顧看下去。
  • 一隻麻雀的故事,看了三遍還想看,太感人了!
    忽然,一隻麻雀飛落到近旁的草叢裡,父親喃喃地問了一句「那是什麼?」兒子聞聲抬頭,望了望草叢,隨口答道:「一隻麻雀。」說完繼續低頭看報。父親點點頭,若有所思,看著麻雀在草叢中顫動著枝葉,又問了聲:「那是什麼?」兒子不情願地再次抬起頭,皺起眉頭:「爸,我剛才跟您說了,是只麻雀。」說完一抖手中的報紙,又自顧自看下去。
  • 「父親節」來臨,我有話對您說
    文圖|劉旭棟「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這是朱自清筆下的父親。又是一年的父親節,我站在皖東大地,眺望家的方向,回顧著成長的點點滴滴,發現每一段記憶裡都會有一個身影——父親。
  • [石首在線]一隻麻雀的故事(看了三遍還想看,太感人了)!
    忽然,一隻麻雀飛落到近旁的草叢裡,母親喃喃地問了一句「那是什麼?」兒子聞聲抬頭,望了望草叢,隨口答道:「一隻麻雀。」說完繼續低頭看報。麻雀飛起,落在不遠的草地上,母親的視線也隨之起落,望著地上的麻雀,母親好奇地略一欠身,又問:「那是什麼?」兒子不耐煩了,合上報紙,對母親說道:「一隻麻雀,媽媽,一隻麻雀!」接著用手指著麻雀,一字一句大聲拼讀:「摸—啊—麻!七—躍—雀!」。然後轉過身,負氣地盯著母親。老人並不看兒子,仍舊不緊不慢地轉向麻雀,像是試探著又問了句:「那是什麼?」
  • 一隻麻雀死亡的感觸
    文:郭佔軍 丨圖:網 絡冬日的一個早晨,天灰濛濛的,我來到房頂,想弄些玉米芯取暖,忽然發現一隻麻雀在殘存有玉米的玉米芯堆上紋絲不動。我慢慢向它走去,它沒有一點動靜。是小傢伙兒專心啄玉米,沒看見我,還是看見了,對我不理不睬?
  • 麻雀是不是比過去少了?
    雖然年紀大了,但麻雀我可不陌生,看著空空的籠子,一下子就想起了許多關於麻雀的往事。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話有兩個意思,一是說這小東西是一種很卑微的動物,二是說他雖然卑微,卻也是和人一樣健全的生靈,有時連命運都很相似。不是嗎?
  • 王祥夫丨麻雀帖
    麻 雀 帖文/王祥夫我父親把麻雀叫作「家雀兒」,之所以在雀字前面加一個「家」字,是因為麻雀喜歡住人家的房簷,我現在住的頂樓的瓦片下就住著一窩麻雀,那片瓦稍稍朝上翹了一點
  • 夜讀|那張稻草鋪就的床
    小時候,我家的床是自製的木床,十分簡陋,沒有席夢思,鋪的是稻草,稻草上再鋪上涼蓆,床的四邊有護欄。夏天睡著涼快,冬天則需在涼蓆上鋪上一床棉絮。後來上學住宿,睡的是單人鋼絲床,上面鋪的是棕墊,宿舍裡住四個人,一熄燈就天南海北地聊天,倒也能睡得習慣。
  • 夜讀|那碗酸菜芋頭米粉湯
    那碗酸菜芋頭米粉湯作者/茉莉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樸實的酸菜芋頭米粉湯,是我們全家老少都愛的湯食。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感冒了,頭暈鼻塞,十分難受。奶奶知道了,關切地說:「感冒鼻塞啦?等會兒我煮碗酸菜芋頭米粉湯給你喝,鼻子很快就會通氣了。」酸菜芋頭米粉湯好吃嗎?還能治鼻塞!我將信將疑。
  • 老人馴服數百隻麻雀當寵物 馴服第一隻用時三年
    當記者問到楊大爺和麻雀相處的秘訣時,楊大爺告訴記者兩個字:耐心。  楊大爺說:「要我說出這裡面有什麼科學道理,我肯定說不出來,但我知道,要馴服麻雀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三年時間,我就餵養那一隻麻雀,從一開始將食物撒在十米開外,到後來放到我腳邊,到最後慢慢把它引到我手上吃食,我和它之間建立了親密友人關係。」
  • 如何飼養一隻小麻雀
    如果你發現了一隻小麻雀,可以學習如何照顧它。但在伸出援手之前要先仔細觀察,確認它的確沒有父母照料的幼鳥。
  • 窗臺的兩隻小麻雀
    然後它們毫無防備的,就在那裡轉轉腦袋、抖抖蓬鬆的球一樣的身體、用小尖嘴啄啄自己身上的小羽毛,離我更近一些的那隻小麻雀,還向我這邊走了幾小步,用它小小的腦袋盯著我,偏一下頭,打量著我的房間,不知道我的窗子縫隙裡有什麼吸引著這隻小麻雀,它後來就不時低下頭啄著什麼,另一隻麻雀,一直在擺弄著羽毛,觀察它倆的時候,路過兩撥路人,它們也沒有飛走,後來離我近的那隻小麻雀可能在我的窗臺上歇夠了,頭向某個方向一點,就飛走了
  • 夜讀|壁虎
    知了、蜻蜓、蝗蟲、金龜子都曾是我們小時候的玩伴,要說住在家裡的蟲子,還得說說整天在牆上爬來爬去的壁虎。壁虎的長相不怎麼討喜,樣子醜醜的,尖尖的、小小的腦袋,夏天的夜晚,亮燈了,壁虎們開始活動。它們守候在日光燈下,明亮的燈光吸引來很多飛蟲,蟲子們在燈光下快樂地嬉戲,卻不知壁虎正伺機而動,準備飽餐一頓。我坐在沙發上靜靜地看壁虎如何捕食。
  • 夜讀 我是女孩子,那又怎麼樣?
    後來的坎坷,不足為外人道,她愈發強烈地覺得,別人說的「女孩子該做的」,不是她真正的人生追求。她花了很大的力氣,費了很多的時間,遲了很多年後,才輾轉考上了另一所學校的研究生,這才走回當初那條心之所向的路。 老教授的故事,讓我想起了我的母親。今年過年回家的時候,某天上午,媽媽收拾著抽屜裡的舊物。
  • 於凡諾說:一隻小螞蟻的命運
    凜冽的風中, 一隻瘦小的螞蟻會是怎樣的命運?「天黑了。」樹葉上的螞蟻,心中一凜,生活常識告訴他,這個時候,「必須趕緊回到螞蟻巢穴,回到自己的窩裡,那裡有充足的食物和水,那裡有親密的同伴,尤其是在寒冬那裡才可以抵禦漫長多風而寒冷的長夜。」
  • 一隻印象深刻的小麻雀,兒童彩鉛簡筆畫!
    小朋友們,你們一定對小麻雀不陌生吧。我生活在北方,幾乎一年四季都能見到成群結隊,嘰嘰喳喳的小麻雀,昨天,我在樓下和好朋友聰聰哥玩兒,發現了一隻受傷的小麻雀!我們給它餵了一些小米,並把它放生了。因為我太喜歡它了,我讓媽媽給它拍了照片,回到家,我趕快用畫筆把它畫了下來。一共畫了兩隻呢,快看看我哪只畫得更像吧。
  • 夜讀丨還記得小時候端午節手腕上那一抹彩虹嗎?
    端午節來臨之際,閃電夜讀欄目邀您誦讀端午節名家經典,分享各地豐富多樣的端午習俗。本期由青島城陽區融媒體中心主播徐敏和您分享端午習俗《五彩繩》。童年的快樂仿佛很簡單,一顆甜甜的粽子,一條手編的五彩繩,就是端午最深的記憶。五彩繩又稱五彩絲、五色絲,是端午節吉祥物兼飾物,具有闢邪作用,還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
  • 《麻雀》教學嘗試
    麻雀有沒有被別人搶走了自由?要是有危險,有沒有說險?別有洞天,富有情懷!吳潤朵:作者圍繞哪方面寫麻雀?為什麼要寫麻雀?作者是怎祥寫麻雀的?作者是怎麼遇到麻雀的?麻雀給作者帶來了什麼?直奔主題, 大膽設疑楊晟鈞:作者是怎樣寫麻雀的呢?為什麼要寫麻雀這不起眼的動物?作者是誰?又是怎樣遇到麻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