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期的劉宋王朝,是南朝存在時間最長、疆域面積最大的國家,一共統治了60年之久。從武帝劉裕開始到順帝劉準結束,這祖孫四代裡,竟然出了三個皇帝名字讀音相同的情況,這在歷朝歷代中也是絕無僅有了。
我們先來看下劉宋王朝九位皇帝和他們之間的關係:
劉宋九位帝王關係圖
第一代皇帝:宋武帝劉裕
第二代皇帝:宋少帝劉義符、宋文帝劉義隆;
第三代皇帝:劉邵、宋孝武帝劉駿、宋明帝劉彧;
第四代皇帝:前廢帝劉子業、後廢帝劉昱、宋順帝劉準。
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宋武帝劉裕與孫子宋明帝劉彧及曾孫後廢帝劉昱三個人名字是同音的,都叫劉(yù)。這對於非常講究避諱的古人來說有點奇怪了,即便是平民百姓碰到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諱,怎麼身為子孫反而還與祖上名字重音呢?難道是因為劉裕出身貧民,家族都繼承了他沒什麼文化麼?
這顯然不是的,劉裕出身不好,確實字都認不全,但是他的後代都是經過良好教育的王公貴族,不存在因為沒有文化而名字重音的說法。而古人對於父輩、尊長的避諱是非常非常重視的,作為帝王,更不敢觸碰開國皇帝的名號了。
古代避諱講究的是同字,如果同音,除非是特殊講究的,否則沒有那麼嚴格,而劉氏皇族顯然沒有把同音列入避諱的範圍。這從宋文帝劉義隆的兒子名稱中也能窺見一二,劉義隆長子叫做劉邵(太子),五子叫做劉紹,幾乎都是一個發音,而二子劉浚與三子劉駿(宋孝武帝)乾脆就是一個發音,如果不稱呼他們的字,二人就分不開了。劉邵是太子,五弟並沒有避諱他的名字,後期劉駿稱帝也並沒有給去世的哥哥劉浚改名字,可見他們家族裡只是避諱字,不會避會同音,這與後來明清時期搞的文字獄可是天壤之別,避諱確實只是為了表示對尊長的尊重,而不會因此而給民間或是他人帶來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