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宋為什麼建都南京?

2021-02-23 南京大咖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南京大咖

建都南京系列第三篇之宋為什麼建都南京?

系列第一篇:東吳為什麼建都南京?

系列第二篇:東晉為什麼建都南京?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十代都會」

見證了不少王朝的崛起

也見證了不同君主的沒落

在歷史的長河中

南京就像是一個冷眼旁觀的看客

看著一個又一個的朝代在此興起

看著一個又一個的家族在此衰落

歷史上的人物來來往往

歷史上的建築修修建建

一切都在不停的變化

唯有南京仍然一成不變的留在這裡

圖片來源:微博@小飛718

提到宋朝大家也許會想到

開封府的包黑炭

但是我們今天說的並不是

南宋和北宋中的宋朝

而是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一個朝代

也是

第三個以南京為都城的朝代——南朝宋

南朝宋(420年-479年)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南朝宋是南朝四個朝代中

存在時間最久、疆域最大 、國力最強的朝代

共傳四世,歷經九帝,享國60年

因國君姓劉,又被稱為劉宋

南朝四個朝代分別為:宋、齊、梁、陳


說到南朝宋

首先想到的便是南朝宋的建立者

南朝宋君王一一劉裕

劉裕(363年-422年),字德輿,小名寄奴

南朝劉宋開國皇帝

有"南朝第一帝"之稱

劉裕是漢高祖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但是他出生的時候家境貧苦,他的家族身份並沒有讓他過上豐裕的生活,他的母親更因分娩後疾病去世。他的父親因為沒有錢請乳母給他哺乳,一度有過拋棄他的打算。(可見家裡是真的窮呀,連兒子都養不起了)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永初元年(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整頓吏治,重用寒門,並多次遣使訪民間疾苦 ,改善政治和社會狀況,終結了門閥專政的時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可以說劉裕是一個非常體恤百姓的好皇帝了)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愛護百姓,重用寒門士子

皇后少,寵妃少

不喜鋪張與浪費

可以說劉裕是一個非常稱職的皇帝

但是他還有「兇殘」的一面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辛棄疾的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描述的便是劉裕兩次領晉軍北伐

收復洛陽、長安等地時的氣勢

可以說劉裕是位響噹噹的英雄了

他的一生共殺死了六位皇帝

他殺死過的六位皇帝分別是

桓楚的桓玄、南燕的慕容超、西蜀的譙縱、

後秦的姚泓、東晉司馬德宗、司馬德文

晉安帝司馬德宗是東晉的第十位皇帝,司馬德宗即位後,內亂頻發,國勢日衰。他去世後,劉裕立司馬德文即晉恭帝為皇,他是東晉的最後一位皇帝。420年司馬德文禪位於劉裕,但是劉裕為了鞏固政權派人用棉被悶死了他。


圖片來源:趣歷史

南朝宋在南京建都

是順理成章的選擇

每個朝代建都的選擇是由帝王決定,南朝開國皇帝劉裕,通過參加當時東晉最厲害的北府軍,才逐步奮鬥成為東晉的將軍,所以他是東晉的臣子。

而劉裕是在晉恭帝禪位後才建立的劉宋,他還打著代晉自立的名號,因此東晉的都城順理成章就成為了劉裕所建南朝宋的都城。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一張紙僅能寫六七個字

劉裕由於讀書少,寫字不好看,但是在發布公文告示時,需要他親筆寫字。他的幕僚劉穆之給他出主意叫他把字往大寫,因為」大既足有所包,且其勢亦美「。就是說,字大有氣勢,還能藏拙。劉裕接受了他的建議,從此一張紙不過六七個字就寫滿了。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在南朝宋有富貴不忘糟糠之妻的劉裕

也有荒淫無度的劉子業

在他們身邊的美女也各不相同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就連生活在後宮中的公主與皇后

都有各自的魅力

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列入

開國皇帝"天子七廟"的女性~

臧愛親是宋武帝劉裕的結髮妻子

也是劉裕唯一的皇后

列入"天子七廟"之列,祔葬初寧陵

武敬皇后臧愛親,是劉裕的結髮妻子。與劉裕只有一個女兒壽陽公主。她恭敬不違,厲行節儉,器服粗素,不為親屬求官。臧愛親在劉裕貧苦時期嫁給他,四十八歲時去世。


圖片來源:傳世之城

劉裕稱帝之後,追封臧愛親為"武敬皇后"至其死時都不再設皇后。劉裕逝世時,留下遺詔,將臧愛親與他合葬於初寧陵。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劉裕稱帝後進行天子宗廟建制

為臧愛親立廟

使其與六代世祖的親廟

共同組成天子七廟之制

壽陽公主劉興弟,又稱會稽公主

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

也是梅花妝的發明者

傳說壽陽公主是梅花的精靈變成的

因此成為正月的花神

《太平御覽》 :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自後有梅花妝。"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提起梅花妝,咖君相信看過古裝劇的人應該都知道吧,就是在額頭上畫上或者貼上梅花圖案的裝飾。梅花妝起源於壽陽公主,傳說壽陽公主在在含章殿的簷下小憩,梅花落到了壽陽公主的額頭上,經汗水漬染後,在公主的前額上留下了臘梅花樣的淡淡花痕,後來這種妝容便被大家競相模仿。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黃花閨女」一詞

也由壽陽公主而來

黃花閨女是指還沒婚嫁的女孩子

因為梅花妝中用到的梅花是季節性的,所以有人設法採集其他黃色的花粉製成粉料,用以化妝。這種粉料,人們便叫做"花黃"或"額花"。由於梅花妝的粉料是黃色的,加之採用這種妝飾的都是沒有出閣的女子,慢慢地,"黃花閨女"一詞便成了未婚少女的專有稱謂了。

繪畫:木奈十三

(ps:"黃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來比喻人有節操。所以,在閨女前面加上"黃花"二字,就說明這個女子還沒有結婚,而且能保持貞節。)

「最女權主義的公主」~ 

山陰公主名曰劉楚玉

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公主

宋孝武帝劉駿之女

宋前廢帝劉子業同母姐姐

在劉宋王朝,有皇族第一美人之稱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這個公主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了,她在當時封建王朝對皇帝說:"我與陛下,雖是男女有別,但都是先帝的骨肉。陛下後宮美女數以萬計,而我只有駙馬一人。事情不公平,怎麼到了如此地步呢!"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敢對皇帝提出這樣的要求

可以說非常大膽了

最重要的是皇帝竟然滿足了她的要求

給她送去了30個面首(也就是男寵)

(有野史記載山陰公主

與其胞弟劉子業在一起過)

貴家族真亂,打擾了

南朝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由於開朝皇帝劉裕的節儉與樸質

所以在南朝宋所建立的建築是比較少的

我們只能夠去他們曾經到過的地方去

尋找南朝宋在南京的歷史

惠濟寺位於南京市浦口區湯泉街道

始建於南朝,初名湯泉禪院

南朝劉宋時,武帝劉裕萬乘來遊

圖片來源:微博@用戶72084559911

惠濟寺遺址現在為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寺內三棵稀世之寶的古銀杏樹迄今皆已有1500多年的樹齡,已列入"中國古典園林之景"。傳說是南朝蕭梁昭明太子蕭統在此修學時親手種下,名曰"千年垂乳"、"撐天覆地"、"雷擊復甦",至今所結白果無苦心,被譽為"佛緣聖果"

圖片來源:微博@ZWPY99

定林寺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方山

是金陵名剎、"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歷史上

定林寺分為"上定林寺"、"下定林寺"兩處

位於方山的定林寺為下定林寺

圖片來源:微博@平凡之旅

在佛教界有"南定林、北少林"之說。這裡的定林便指得是定林寺。南朝劉宋景平二年"慧覺"於南京鐘山創建"下定林寺"。南朝劉宋元嘉十六年,外國高僧竺法秀在南京鐘山紫霞湖一帶建"上定林寺"。後下定林寺被遷往方山,如今僅存下定林寺

圖片來源:微博@平凡之旅


華林園位於玄武區雞籠山腳下

是南朝時期著名的皇家宮苑

始建於三國時期

南朝宋元嘉時擴建

現為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駐地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咖君沒有進去過

也不知道裡面是什麼樣子

所以說現在的照片是沒有的

只有歷史圖

但是以咖君從門口路過的感覺來說

裡面應該是非常美麗的

 

日觀臺位於南京市北極閣

南朝劉宋時,在山頂建立日觀臺

為南京第一個氣象臺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九華山位於玄武區太平門內西側

古稱覆舟山

是鐘山餘脈西走入城的第一山丘

南朝劉宋元嘉時,玄武湖屢見"黑龍"

武帝將山改名為玄武山

南朝時期是皇家園林"樂遊苑"所在

圖片來源:微博@東風永健


 初寧陵位於城東麒麟門外的麒麟鎮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陵墓

初寧陵原有規模較大

《宋書》:"自元嘉以來,每正月輿駕必謁初寧陵"

但是現在陵園建築多毀於兵火

僅存陵前神道兩旁的天祿和麒麟石雕

    攝影:安妮·帕魯丹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筆下的鳳凰臺

位於南京建初寺殿後

瓦官寺正殿之左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關於鳳凰臺的由來:南朝劉宋時期,在南京城西南山上(今瓦官寺附近),有幾隻美麗的大鳥飛到了這裡,這些鳥的毛色鮮豔,聲音動聽,吸引了其他一些凡鳥跟隨。這一奇特現象很快被人發現,最後被一位王族得知,於是就將這處地方改名為鳳凰裡,並在此修築了一個高臺,名為鳳凰臺。

《建康實錄》記載:「元嘉(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年號)十四年正月……鳳凰二見於京師,有鳥隨之,改其地為鳳凰裡。」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只要是一塊高出周圍土地的平臺

就可以稱之為臺

臺可以是石頭、磚瓦砌成的

也可以是天然存在的

一般是露天的,有時也會在上面蓋個亭子

(ps:如今,鳳凰臺具體在什麼位置我們已經很難確認)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參考資料

1.《宋書·卷七·本紀第七》 .國學導航 . 2013-11-21

2.《宋書·卷四十一·列傳第一》.國學導航 . 2013-11-21

3.《宋書·卷八十·列傳第四十》.國學導航 . 2013-11-21

4.《南史·卷十一·列傳第一》.國學導航 . 2014-02-17

素材來源於、新浪微博、南京發布

百度百科、網絡等

南京大咖綜合整理

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往期推文 

戳文字就能閱讀


相關焦點

  • 尋龍點穴之建都選址的學問:南京!南京!苦難的帝京!
    1927年民國政府定都南京,將南京稱為首都,至此中國第一次有了「首都」的稱呼,並將該詞沿用至今。作為中國首次使用首都這一專有名詞指代的城市,南京,承載了太多歷史記憶,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南京,在建都選址上的學問。鑑於筆者筆力有限,學識不足,描述中如有缺漏錯誤,歡迎指正!感激不盡!
  • 明清建都北京,漢唐建都長安,為何宋朝建都不霸氣的汴京?
    看看宋朝的歷史,有個奇怪的地方,即:漢唐建都長安,明清建都北京,為什麼宋朝建都汴京(開封)卻不稱霸?身為一個國家的首都,不說龍盤虎踞,不說帝王氣概,但至少要滿足三點:(1)易守難攻,(2)經濟好,(3)陸路方便。第一點最重要,它關係到城市的軍事安全。
  • 武昌起義前,孫中山提出了建都的最佳城市,暴露其野心,不是南京
    武昌起義之前,他提出了建都的最佳城市,而這個城市的選址並不是南京,這樣的行為也暴露了其野心。建都選址究竟有何意義?他內心有著怎樣的計劃?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孫中山。 一都便為中華民族的首都武漢,而四京分別為重慶、南京、北京、廣州。 孫中山既沒有將首都定於古都南京,亦沒有將選址放在中國的政治中心北京,而這其中又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追本溯源 人們生活在一個複雜的社會群體之中,總有形形色色的人與事幹擾自己內心選擇,而那些堅守自己內心的人一定會得到命運的眷顧。
  • 秦始皇斬斷了此地龍脈,從此以後在此地建都壽命都不會很長!
    南京作為一座古城,曾經是多個朝代的國都,大家所熟悉的明朝就曾把國都建在此處,在選擇國都的時候,開國皇帝朱元璋一開始所選擇的地方並不是南京,只是最終在大臣的勸導下才建在了南京。仔細想想,凡是在南京建都的朝代都不是很長久,壽命最長的朝代就是明朝了,總共存在接近三百年的時間。
  • 南京——江南佳麗地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南齊 謝朓東吳、東晉、劉宋時期,都曾建都金陵,所以詩中稱其「帝王州」。後來齊、梁、陳相繼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之後,有南吳、南唐、南宋、南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在南京建都,故又稱「十朝都會」。來南京,看啥呢?各位跟著筆者簡單領略一下吧。
  • 我用一個表格匯總了各個朝代的都城:建都3次及以上的共有9個城市
    我國「建都史」匯總表2、古代都城代表根據統計數據顯示,被定為都城3次及以上的,共有9個城市:洛陽12次,西安9次,南京9次,開封9次,北京7次,安陽6次,商丘4次,荊州3次,成都3次。夏朝曾先後在商丘的虞城、夏邑和睢陽區建都,商朝本身建都在商丘,後來因為一場洪水把這淹了,才遷走了。商丘更是南宋的開國都城,當時叫「南京(應天府)」。
  • 中國古人很聰明的,南京西京北京都在中國,為什麼東京就在日本?
    甚至,會有三都,甚至五都的出現,這就出現了東京、西京、南京、北京這樣的說法。兩都制,或者叫陪都制如果按照現在習慣的說法就是,一個是政治文化中心,一個是經濟貿易中心。隋唐時期,這種兩都製得到充分的發展,隋唐王朝,包括中間的武周,都在實行兩都制,這就有了西京和東京這麼一說,因為隋唐時代兩都制發展極為迅速,人們也習慣把長安叫做西京,把洛陽叫做東京(或者叫東都,神都)。
  • 劉宋元嘉第二次北伐失利,原因在於這3點,北魏決策抓住劉宋要害
    那麼為什麼劉宋先鋒軍的戰敗,快速變成了劉宋全局的戰敗呢?個人認為,這一次劉宋和北魏之間的戰爭,劉宋無論是從戰前準備還是說戰術抉擇,都完全處於下風,加上北魏雄主拓跋燾,利用了騎兵機動穿插的優勢,快速突進到長江沿線,直接打破了劉宋所有的軍事部署,贏得戰局主動。
  • 為什麼首都會選擇北京,而不是歷史文化更豐富的西安、南京?
    1949年建國,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席捲中國大陸,天津、南京、武漢、杭州,上海都是著名的大城市,北京(當時還稱為北平)成為最終的選擇。當時領導人為何選擇北京作首都,而不是其他城市呢?建國之際,關於定都何處的問題擺到了領導人們的面前,南京、北京、西安、洛陽、上海,甚至延安和哈爾濱的方案都被提了出來。那為什麼最後會選擇北京,而不是歷史文化更豐富的西安、南京呢?南京是國民政府所在地,若定都南京,一個政府剛倒下在此馬上又來一個新政府,人民心理有換湯不換藥之感。而且南京位置偏南對北方的統治力不夠。再加上從歷史上看,歷代在此建都的王朝都不長久。
  • 劉邦想建都洛陽,只有一戍卒勸劉邦建都關中,事後被賜國姓
    劉邦本想長期建都洛陽,這裡是東周的舊都,而且很多功臣也都同意。但是當時僅僅是個戍卒的婁敬則勸諫劉邦將都城建到關中地區。劉邦詢問了張良之後,最終決定在關中建都。事後,劉邦為了表彰婁敬,不僅賜婁敬姓劉,還授給他郎中的官職,稱號叫奉春君。
  • 北魏劉宋時代竟有八胡!
    河南之地的丟失,導致沿黃河的防禦體系被打開了缺口,形成楔入劉宋心臟地帶的一個突出部。幸運的是,北魏君主明元帝在戰爭末期病死,北魏軍隊停止了戰事,才給了新登基的宋文帝以喘息之機。到元嘉三年時,在劉宋王朝的北方還存在八個少數民族政權,他們分別是北燕、北魏、夏、仇池、西秦、北涼、吐谷渾與柔然。
  • 周公營建洛邑和洛邑建都的象徵意義
    周公營建洛邑和洛邑建都的象徵意義我們說周公旦,很多人可能熟悉,但是能一次性想起來的估計很少,但是我們說他另一個稱呼,大家一定會立刻說:哦!原來是他啊!他就是周公。按照現在中國版圖分析,也是,中原地處要地,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在此建都確實是一個好地方。但是在武王還沒有建立的時候,他卻突然病逝,於是周公秉承武王的遺志,開始建立洛邑對於周公營建洛邑的過程,在《尚書》中也有有簡明扼要的描寫:據《尚書·召誥》載:公元前1039年二月的一天,周成王派遣太保召公前往洛邑,勘察建都基地,名曰"相宅"。
  • 古代王朝建都於北京有哪些風水依據?新中國為何也選北京為首都?
    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它被古代多個封建王朝定為都城,從春秋的薊國,到戰國的燕國,再到遼金時期的陪都,最後又是元、明、清三朝,以及現在的新中國,都選擇建都在北京。我國古人崇尚動土定居前看風水,在選擇都城時,恐怕會更加重視。
  • 2016「南京故事」國際插畫展暨插畫大賽正在徵稿
    誠邀全球插畫師用畫筆描繪南京故事,畫風可以是漫畫、古風、寫實、童畫、概念、藝術、幻想、塗鴉等形式,體現古都南京、現代南京、南京故事、南京生活、南京美景、南京文化、南京精神等主題(任選一個主題),用畫筆帶領我們慢讀南京、重讀南京,詮釋"最南京"的故事。
  • 為什麼朱棣要大修紫禁城?
    大家在感慨於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明清兩代皇室的奢侈與大氣的同時,很少有人去思考,整個天下都曾是朱家人的天下,當年朱家人原本視南京為大本營,為什麼突然想要來「鳥不拉屎」的北京城發展呢?1366年,見天下已定的朱元璋開始考慮對皇權的強化。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皇室所居住的地方。
  • 一天一個成語·肝腦塗地.原來劉邦建都長安是這樣來的
    劉邦問婁敬要談什麼事,婁敬說道:「陛下要建都洛陽,難道是要跟周朝比比誰更興盛嗎?」 劉邦說:「是啊。」婁敬說:「陛下取得天下跟周朝是不同的。周朝的先祖從后稷開始,積累德政善事十幾代。周文王成為稟受天命、統治天下的人。周武王討伐商紂時,八百諸侯都主動到孟津與周會盟,這才滅掉了商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