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眼裡,郭德綱和他的一班徒弟,文憑都不高。特別是郭德綱,最高學歷屬於初中肄業,德雲社的演員常拿此當包袱調侃。
郭德綱確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文憑,但不代表沒有文化,首先,老郭有傳統的底蘊;其次,不上學也不等於不讀書。
學歷低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逐漸發展成為具備淵博學識的人,這句話在老郭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上圖為嶽雲鵬在微博中無意間暴露出的郭德綱書房內景,郭老師到底是不是一個愛好讀書的人? 看一眼基本上你就有了答案。
據老郭自己說,他私下裡很怵應酬,業餘愛好就是在書房看書、寫字、畫畫、聽戲、唱戲。
書讀得多了,平裡日發微博也習慣引經據典,酷愛轉寫哲理古訓,一張口就能聽出這是一個肚子裡很有乾貨的人 ,有時候還讓人摸不著頭腦,捉摸不透其中深意。
4月30日,久未露面的郭德綱更新微博,曬出一張最新的自拍照,並配了一句頗堪咀嚼的詩句「清到十分寒滿地,始知明月是前身。」
郭德綱這14字文言雖然不長,卻內容豐富。於是,粉絲按照慣例,或求助搜索或翻閱古籍,又做起了閱讀理解……
「清到十分寒滿地,始知明月是前身」取自清代書畫家、詩人金農《畫梅》一詩,老郭是引用而已。講的是老梅花形象清寒,令人頓悟其前世當是更為清寒的明月。如今用此詩多形容品性高潔的年老尊者。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近來老郭瀟灑掛印閒賦在家,這次他轉發的這兩句,結合詩文的前兩句「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樓若有人「,更像以自己為模板,透露著其對靜水流深煙火氣生活狀態的悠然自得。
有人說,郭德綱越來越有相聲大家的風範了,離大師就是差個歲數而已。換句話說,他實際年齡也才47歲,遠不到感嘆歲月催人老的年紀。
非常巧合的是,青曲社班主、相聲演員苗阜前一天,也在微博發了一段原創詩句,他寫道「憔悴年年甚,冗雜日日多,夜裡夢少年,醒時長恨歌!」
相比老郭的文字,苗阜的發文顯然更為通俗直白——況逢多事之秋,苗阜同樣也在感嘆光陰易逝!
相聲界的對頭竟遙相暗合,也太巧了吧!
說起來,苗阜跟郭德綱也曾有過短暫的「蜜月期」,早年間苗阜義父曾委託他送郭德綱一段《張雙喜捉妖》的孤本,算是幫了老郭一個不大不小的忙,也足見曾經他們關係是很不錯的。隨後,苗阜創立西安青曲社,憑一段《滿腹經綸》一舉成名後也算搞得紅紅火火。
但苗阜的問題是,志得意滿的他儼然把自己當成了西北相聲第一人。後來德雲社在西安開分社,佔據了不小的市場份額,而苗阜形式上在跟進,業務上卻沒有如郭德綱一般野蠻成長,比如郭德綱帶相聲走出國門,得到了大批主流媒體的報導與肯定後,苗阜也曾多次打算舉行海外巡演,並以15元的低票價試圖打價格戰,結果預售情況很不理想被迫取消了。沒啥懸念,這一輪德雲社以巨大優勢勝出。
再後來,他不知為啥就突然轉型成老郭嘴裡的「道德表演技術家」了,跟郭德綱展開曠日持久的有關格調品味的拉鋸戰,把郭德綱和德雲社貶低為「江湖相聲」, 認為自己的相聲表演形式是相聲唯一正確的表演形式,其它的相聲節目要經過他們的認可,而往後的劇情,相信大家也都熟悉了。
常言說得好,散買賣不散交情。因為一段孤本音頻,德雲社就該從此不進西安,顯然是不合理的。負能量的人不好,但一天到晚強調自己正能量,只吸收正能量,要求別人也只能正能量的人,不見得能好到哪裡去。
有人問,那麼,郭德綱會記恨苗阜嗎?老郭不有那麼句話嗎「我看你一眼就算輸」,以前的老郭或許會反擊幾句, 如今的他正在有力地詮釋著這句名言,退一步說,寶馬跟三蹦子能有啥仇呢?
玩笑歸玩笑,苗阜也好,郭德綱也罷,不管競爭的有多麼難解難分,都是在為相聲行業出一份力。任何行業一方獨大都不是好現象,有了競爭,才能促使演員投入巨大心力用於創作中,觀眾方能從中收益。對於苗阜與郭德綱的隔空博弈,您有什麼看法和意見呢?在評論區一吐為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