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的莊河老中醫妙術(一)
據《莊河縣誌記載》,被國家評為名中醫者10人。此後,又有一批中醫成就卓然,名聲鵲起。僅擇其記述如下。
孫子陽秒術
孫子陽(1866-1955);原名成春,莊河縣觀駕山鄉小寺村人,從師李興秀學習中醫,尤對金鑑外科苦下功夫,臨床近50年,他吸取祖國古老煉丹術的精華,自製妙丹,治外科重症難症,療效十分顯著。
(一)「中九丸」方藥。鍋烈10克、鉛丹15克、銀翠13克、火龍皮(鍋肚灰)15克、調麵糊為丸。每丸大如綠豆,陰乾後裝入瓶內備用。日服2-3次,每次一丸,主治流痰、瘰癧、臁瘡、梅毒、惡毒、陰疽及瘡瘍潰後或術後久不收口等症。製作方法:用水銀50克,火硝50克,白礬50克、食鹽50克共研細末,放於小鐵鍋內,上扣細瓷碗,碗上壓一重物,再用黃泥摻以發渣將碗與鍋的銜接處密封,防止洩氣。然後,以文、武火升煉三小時左右,即可得丹鍋烈;用樟丹40克、鉛100克經妙煉而成鉛丹;用硫黃200克、白砒100克精煉而成石青;用白銀150克、石青若干,精煉而成銀翠。
(二)「三仙丹」方藥
用水銀150克、明礬120克、火硝105克,上藥共研細末,煉成丹。將升於碗上如霜的凝結物,用刀刮下為末,以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次服一丸,日服二次。主治梅毒、瘻管,常奏速效。
(三)「保仙丹」方藥
馬錢子炭、枯礬等量,共研細末,每付5-10克,每次服一付,日服二次。主治疫疔有特效。對疔瘡、癰疽、外科陽證,也有好的療效。
梁靜山妙術
梁靜山(1890-1971),名學仁,莊河縣慄子房鎮地窨河村梁屯人。幼讀私塾,1910年從師任久安學中醫,1917年起在莊河縣青堆子、慄子房、大孤山等地行醫,臨床醫療50多年,積累了豐富經驗。晚年致力於中醫學術研究,有《膽道炎疾患的臨床經驗》、《抑狂湯治癒癲狂症》、《獾脂油治療幹血癆》及《秘方臁瘡膏的應用》等許多學術文稿問世。他對癲狂症、陰虛喘症、子宮脫垂及外科疾病以滋補諸法,應用恰到好處。
(一)癲狂症。視體質強弱,以心補心、滑心、開竅、鎮靜、滌痰為法。擬抑狂湯,有當歸、酸棗仁、大黃、生鐵落、半夏、黃連、磁石、赭石類藥,因證施治,痊癒多人。
(二)陰虛喘症。常用六味地黃丸,有熟地黃、山茱萸、茯苓、丹皮、澤瀉、山藥、蘇子、葶藶子、幾劑則安。
(三)子宮脫垂症。他善用升舉之品,主張偏氣虛者,重加人參或黨參、黃芪;偏腎虛者,重加巴戟、生地、仙靈脾,外以收斂五倍子、鱉首末,敷於「百會」和「丹田」穴,辯證用藥,治癒之人無一復發。
(四)祖傳秘方「臁瘡膏」的應用。方劑組成:淨輕粉25克、鉛丹25克、真銅綠15克、炙沒藥15克,共為細末。另備血餘50克(淨水洗淨後曬乾)、蜂蠟50克、香油100克。
製法:先將香油倒入勺內,用炭火熔化,待開始將血餘零星投入油中,取一新柳枝迴旋攪拌,以防包煙著火,待血餘炸至白絲線狀,其血汁已化,油色變紅,即撈出餘渣,並將藥勺離火,置於地上,趁熱撒下藥末,仍用新柳枝大力攪拌,隨即將割成小塊的蜂蠟,隨攪隨入油內,待藥油能滴成珠而不散,即可放置冷水中凝膏。用法:將患處用溫水或艾葉煎水洗淨,再按患部大小,敷以適量膏藥,坐臥不動,否則會影響瘡面癒合。忌腥、辣食物。療效:瘡潰爛見骨、腥臭難聞。皮肉多黑,用此膏七天左右即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