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君的話
佛系表情包、抖音神曲、錦鯉圖……這些青年人最常接觸的符號出現在團課中會是一番怎樣的情景?最近,江西省學校共青團第二屆「微團課」大賽決賽現場上就出現了這一幕,讓我們看看吧!
「從視頻互動到情景演繹,選手們為「微團課」注入新載體,為破解如何講好團課的難題,提供了新思路。」
錦鯉圖、佛系表情包、甚至張口就來的「抖音神曲」……這樣上團課,你可能聞所未聞。
近日,在由共青團江西省委發起的江西省學校共青團第二屆「微團課」大賽的決賽現場,經過758場初賽、107場複賽和27場省級複賽的嚴格選拔,脫穎而出的31位選手,創新形式,告別正襟危坐的授課方式,打造了各種「微團課」爆款。
這場歷時六個月的技能展示,設置了高校團幹教師組、高校學生組和中學中職組三個組別,大賽自2018年11月正式啟動以來,吸引江西省11個設區市,101所高校,共9280名選手參賽,19餘萬人次走進比賽現場,聆聽青春思考。
高冷理論如何入腦入心?一些離當下青年人生活較遠、過於沉重的話題如何圈粉?網際網路時代,一本正經的大道理如何換來共鳴?從視頻互動到情景演繹,選手們為「微團課」注入新載體,為破解如何講好團課的難題,提供了新思路。
不硬性說教,給「團課」添加佐料
01反對硬性說教
「你說愛喜歡隨天意,我就愛上了錦鯉,預支了所有運氣,換一次概率拉低......」宜春市高安三中的音樂教師崔子鍵,以歌曲《佛系少女》開場,隨即將大家引入有關熱詞「佛系」的討論,瞬間吸睛無數。
作為高安三中校團委的文體委員,崔子鍵從未給學生上過團課,參加「微團課」大賽對於音樂專業出身的他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挑戰。為了備賽,崔子鍵搜集資料,認真備課之餘,還到江西師範大學、南昌航空大學等多所高校取經。
聯想到授課對象是青年學生,選題需切中學生成長困惑,有貼近性,結合自己的專業優勢,在教學設計上,崔子鍵巧妙地將流行歌曲和網絡熱詞融入團課,經過反覆試課、討論和修改,最終確定了這次的教學方案。
看似活潑俏皮的網絡用語背後實則藏著嚴肅的價值觀。聊完「佛系青年」,崔子鍵話鋒陡轉,引入了90後鄉村女教師陳瑩麗「生命中的最後一課」: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陳瑩麗仍不忘職責,耗費兩個多小時輾轉60公裡山路,忍著肝癌晚期的劇痛,堅持給學生們上完最後一堂45分鐘的社政課(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課的簡稱)。
當代青年應像陳瑩麗一樣背負起社會賦予的責任,「不能在『佛系』中迷失自我,要做有為青年。」沒有硬性說教,崔子鍵的授課方式讓臺下學生感到輕鬆無比。
02為團課主題添「佐料」
南昌市外國語學校青年教師王莉莎也在自己的「微團課」中添加了有趣的「佐料」。她將「錦鯉」表情包引入團課主題,號召大家做「『好讀書』+『勤奮鬥』+『講奉獻』的新時代『錦鯉』」,同樣贏得了評委和觀眾好評。
團江西省委副書記羅華
要轉變思維方式、創新團課形式,讓團課教育從「有意義」向「有意思」轉變。此次「微團課」大賽,旨在鼓勵廣大團幹部、青年教師和青年學生走上講臺,突破傳統團課的授課方式,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努力把宏大理論講實在、講生動、講有感。
團課小課堂對接社會大課堂
01給特殊教育學校孩子上好團課
如何給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上好「團課」?對於該問題,校團委書記劉萌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她所在的吉安市特殊教育學校,全部學生都為聾啞和智力障礙兒童,考慮到和普通孩子的接受差異,為了使孩子們更好地理解「微團課」內容,劉萌引入了手語和情景劇。
比如,想讓學生們明白「愛國」兩字的含義,劉萌靈機一動讓校內舞蹈隊的學生團員自己跳舞演繹「左權將軍壯烈殉國」的故事,在背景圖片和音樂的渲染下,情景再現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達。
「只有學生內心清楚自己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才能夠更好地演繹出來,結合手語,其他孩子看後,感同身受,原來這就是『愛國』啊。」劉萌說。
利用同朋效應,這節「微團課」結尾,劉萌還別出心裁地播放了校內部分優秀學生團員做包子、剪頭髮等參與團學活動的視頻短片,讓孩子們感受榜樣的力量。
雖然是面向特殊兒童設計的「微團課」,但在現場,不少普通學生看後依然被深深打動。「不論是特殊學生還是健全健聽的孩子,之所以被這些情景所感染,是因為熟悉的事物能帶給他們強烈的認同感和類同感」。劉萌認為,我們都是在與同伴的相互學習中,才慢慢地找到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方向。
02戶外上團課,體驗式教學
「特殊孩子的視野往往受限,更多情況下,他們只願意看到自己願意看到的世界」。於是不再是課堂上簡單地說教,日常的團課教學活動中,吉安市特殊教育學校還將團課上到了戶外,通過現場體驗式教學,把大道理講到了學生的心坎裡。
校團委打造的特色品牌活動「帶領團員看世界」,通過開展研學旅行,老師定期帶領孩子們參觀當地的企業、工廠,去重點中學和重點大學訪學,「看更完整的世界」。
課堂上,「理想」和「信念」的話題常被反覆提及,但仍少有孩子明白其中的內涵,有清晰的人生目標。於是,利用中考前的空檔,劉萌決定帶孩子們去某重點中學看一次「誓師大會」。
當這所中學的老師與學生高舉臂膀、激情澎湃地宣講誓師時,很多孩子都受到了感染。令劉萌印象深刻的是,現場,不少孩子竟然哭了。「潛移默化中,他們與同齡人一對比,就會反思自己學習動力的不足,開始主動思考和規劃自己的人生了。」劉萌說。
為了讓學生明白什麼叫「團隊協作」,校團委還帶領孩子們和志願者共同開展聯合戶外拓展活動,在「坐地起身、兩人三足、背對背背球」等生動有趣的項目的體驗中了解信任與協作的重要性。
李璇:「微團課」大賽參賽選手、江西財經大學大三學生
這些豐富多彩的團課形式讓我對團課有了新的定義,通過創新教學方式,團課一改以往的枯燥難求共鳴變得更有意思了。老師們的講授深刻獨到,課堂和團學再也不是單調的背誦,同學們也能在趣味中對共青團有更深刻的了解」。
「每一堂『微團課』就是一次『青年大學習』,比賽有終點,但學習沒有。」羅華表示,通過這次大賽,不少精彩的團課與團課講述者被發掘,一些經典內容也因團課教學而重回大眾視野。「未來,團江西省委將以賽促學,學以致用,不斷夯實『三會兩制一課』制度,匯聚廣大青年建功新時代的青春力量」。
其實,不僅江西省,全國各地團組織都在團課教育方面不斷新嘗試,新探索。
上海:給團課定標準
今年上半年,共青團上海市浦東新區委員會歷時一年多,研發出一套「浦東新區中學共青團標準化課程」,徹底解決了非專職教師「不會上團課」的難題。
這套標準化團課課程包括團前教育4課,團員教育4課,還有中學共青團課外延伸活動菜單,以及可供學生參加活動的浦東青年中心一覽表。細化到每一節課,教學主題、學習目標、學習任務、知識資源、方法技能準備、主要學習問題設計等,全都一一作出了解釋和規定。
蘇州:為基層團幹開」爆款團課「
在蘇州市相城區,除了優秀青年交流工作外,近些年來,團相城區委在「爆款團課」下了一番「繡花功夫」。平時基層團幹部事務繁多、精力有限、基礎知識不紮實,開展團工作「有些沒底氣」,為此,團區委專門開發了通俗易懂的系列短片,「能把枯燥、嚴肅、單調、繁瑣的團務做得如此有溫度、有深度,我就服相小團!」
藉助官方微信卡通形象代言人「相小團」在,他們發動全區166名基層團幹部、團員青年自編自導自演拍攝了《相小團的組織生活》系列片。
據了解,系列片共分「三會」「兩制」「一課」及團員發展總計6部,詳細解讀了入團程序和組織生活的各個步驟,用更加短、平、快的方式全方位、立體式解讀團務知識,「爆款團課」風靡全區各級團組織。
銀色金屬分割線
— End —
來源 | 中國青年報
見習記者|陳卓瓊 通訊員|敖雨璐 方程
編輯|楊寶光 校審|陳鳳莉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