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快節奏的網絡信息化時代,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跟以前相比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沒事刷刷抖音,玩玩快手,都成了我們日常的生活習慣。什麼天下事,國家事以及具體到某一個人的事都能輕鬆了解,各行各業娛樂八卦,也成了我們飯後閒談的話題。
隨著一些熱點事件的引發和一些網絡紅人明星等的帶動,網絡上出現了一種新型語言,隨之爆火。
比如明星宣布結婚或者戀愛而爆紅的「官宣」;有從日本雜誌舶由來的「佛系」,引出的佛系三連,可以,都行,沒關係;有因為某遊戲解說而來的「皮一下,很開心」;有因為林俊傑的《醉赤壁》而流行的一句「確認過眼神」;有因為嫉妒眼紅吃醋而產生的「檸檬精」;還有因支付寶官方微博抽獎活動而走紅的「錦鯉」一詞,隱含了人們對於幸運的追逐……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新鮮詞彙,幽默詼諧又極貼切,不由令人趣味橫生。
就拿「什麼精」來說,最先出現的應該是從《西遊記》衍生出來的「白骨精」,是一個紅粉骷髏的妖精,但是一經現代人翻譯就是「白領,骨幹,精英」常用在誇讚工作中的女性,是一個直譯的褒義詞。隨著網友的腦洞大開,人們又相繼發明出來「戲精」來形容演戲特別真實,帶有調侃,欽佩的意味。還有「檸檬精」從吃醋由來,形容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有眼紅嫉妒的意思,因為檸檬是水果中最酸的代表,而檸檬精肯定是酸中最酸的代表。更有總理的御用翻譯女神張璐翻譯的「你這是抬槓」而引出的「槓精」,用來形容不講道理,喜歡跟別人抬槓的行為。
還有「佛系」一詞,它來源於日本雜誌中提到的那些喜歡獨處、排斥與異性交往的男子。然而經過中國網友的腦洞大開後,專指那些不爭不搶、隨遇而安、無欲無求的人,還衍生出「佛了」,「佛系青年」,「佛系生活」等一系列詞彙。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電視劇《小歡喜》裡,空降父親季勝利,對兒子十分愧疚,想方設法融入進兒子的生活裡,有一次他的兒子季楊楊就對他說了一句「我佛了」,由於工作忙碌從來不玩抖音快手等娛樂消遣軟體根本不懂兒子的意思,就出現了這樣尷尬的局面,不過還好他懂得問度娘。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面對著來自不同的壓力,而「佛系」正是人們應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它更是人們的一種社會心態的外化。
還有一種網路遊戲的流行詞「CD」,它本來是指在王者榮耀裡各個英雄出招的(不包含普攻)間歇時間。現在有一種工作CD,指開始工作前所需要準備大量的蓄力冷卻時間。所謂工作10分鐘,CD一小時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常常用來形容工作偷懶耍滑頭。
總之,還有很多網絡流行詞彙,像「假笑」、「陰陽合同」、「排遣式進食」、「心誠則零」、「好運絕緣體」、「親情價」等都是富有趣味的語言。它們大多都是由某熱點,生活習慣,認知等衍生的通俗文化。它們的目的就是用來簡化我們的日常語言,幫助我們節約網絡聊天,活躍聊天氛圍的一些簡單語言。
隨著這些網絡詞彙的流行,更有一些思想天馬行空的網友,發明了一些網絡動圖,附上這些流行詞彙讓我們這些網癮少年更加喜愛了。因為省去了平時聊天打字的煩惱,二話不說直接鬥圖,可比單純的聊天有意思多了。相信我們都曾經加入過鬥圖大軍,沒有話題聊天,來張圖;緩解尷尬,來張圖;打破沉寂,也來張圖……年輕人的網絡聊天,真的是沒有一張圖解決不了的事,如果不行,那就用兩張。你說有點誇張,其實還真是這個現狀。
網絡的發展,尋常人的走紅,網紅經濟的產生,真是讓我們望塵莫及,不得不佩服。時代發展就是這麼迅速,快節奏,高品質一直在與時俱進。令人驚訝的是,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就收錄了「給力」「雷人」等網絡用語,還將「曬」字加入了「曬工資」,「曬照片」這樣的註解。由此可見,語言的創新發展適應了社會生活的需要,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文化的活力。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網絡試一把雙刃劍。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在應用這些網絡流行詞彙的時候,應該都或多或少地忘記了傳統語言文化。這可不是我們喜聞樂見的,畢竟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一直是我們民族的驕傲,理應牢記。
因此,我們在沉溺網絡語言的同時,應該不忘本源,從傳統文化出發,在它的基礎上發展壯大。就像我們說「有錢任性」的時候,要記得古有諺語「家有千金,行止由心」;「重要的事說三遍」可翻譯為一言難盡意,三令作五申;「城會玩」也可以文縐縐地說「城中戲一場,山民笑斷腸」……
總之,網絡高速時代的我們,與時俱進的同時,應對網上流行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可全用,也不能不用,做到心中有度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