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收都實現機械化了,以前麥收時候的9種舊農具,你還認識幾個?

2020-12-24 鋤禾園

北方的農村土地上,大範圍的麥收已經接近尾聲。現在的麥收和常年相比,已經有太多的不同之處了。

以前的麥收人們齊上陣,連婦女和孩子都衝上了第一線,都在地裡各自忙活著。時過境遷,現在的麥忙時節,已經看不到農民頭頂烈日,彎腰勞作的場景了。取而代之的是在農田裡耕耘的一臺臺農用收割機。

隨著專業的農業機械的加入,以往麥收時候從工作崗位上趕來的鄉親們也各自安於本身的工作,不再回鄉下幫忙了。

那些麥收時候的傳統農具,也漸漸派不上什麼用場,漸漸變得無人問津了。不知道在您的腦海中,還記得麥收時候常用的舊農具麼?今天鋤禾園小編就帶您一起數一數這舊農具。

首先要說的就是大車了,收麥子離不開車輛,那時候有個拖拉機就是有錢人了,多數時候,還是憑人力或者毛驢來拉車的,所以架子車是必不可少的。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誰家要是有個架子車,那絕對是有錢有地位的象徵。後來這架子車就被三輪車代替了,現在幾乎家家都有農用三輪了,架子車在農村已經很少見了。

其次就是釤子,這是割麥子的一種農具,也有叫釤麥杆子的。它是右手握著一個把手,左手拉一個提手,然後在竹筐上連接一個長刀片。當時這個工具是很先進的,一個人能頂上三四個人的工作量。

第三,叉子。麥子打下來之後有些潮,需要翻曬,叉子這時候就有了用場。

第四,鬥。這是打完糧食計數計量的工具。

第五,鐮刀。割麥子的工具。用的熟練的農民一天下來也會腰酸背痛,用的不熟練的人則很容易割傷自己。現在已經被聯合收割機代替了。

第六,獨輪推車。推農具到田間地頭,或者全家出動,家裡的小孩子沒人看管,就用這個獨輪推車推來。日常農民用它運輸貨物。

第七,掠叉。

這是麥收時候農村打場用的農具,用於掠草。

第八,木鍁。

一般是揚場時候用的,木鍁能夠起到去除農作物穀殼或者雜質的作用。

第九,推撥。

一般是晾曬糧食的時候,農民整理麥草用到的工具。

第十,簸箕。

這是以前選麥子時候的篩選工具。一般是轉圈搖、上下顫動,用這樣的動作來篩掉,或者說是揚掉糧食裡面的土和癟籽。還能用來篩選種子。

這些農具,您見過幾種?又使用過幾種呢?

相關焦點

  • 《麥收時節·雙行線》第一篇《最後的麥客》
    央廣網鞏義6月16日消息(記者白傑戈)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農業部最新消息顯示,全國麥收已過八成,金色的麥田裡正在堆積豐收的喜悅。千百年來,麥收早已超越單純的時令概念,連接著國與家,更迭著新與舊,醞釀著聚合與分離,仿佛雙行線,交織著,纏繞著,前行著,勾勒出時代與國家的輪廓。
  • 農村人割麥、曬麥必備農具,你認識幾個?
    麥收時節,現在農村收麥子,基本都用聯合收割機了。不過,還是有一些農民自己發明的農具,沿用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現在仍然有很多農民在使用。鐮刀曾經,人們割麥只能用鐮刀,效率很低,一個壯勞力一天最多也就割兩畝地。
  • 豐縣歡口鎮張廟村:麥收過後人更忙,盼著金秋稻穀香
    以前張廟村以種水稻為主,五一節前後育秧,麥收後再泡地整地,彎腰插秧,勞動量非常大。為了搶農時,儘快種上旱稻,早上,中午飯都來不及回家,吃口饃,就個蒜瓣,喝上一大壺水就算湊合飯頓了。這是家人給送來的早飯,一塊鹹饃,幾碗熱湯,手也來不及洗,捏著饃邊大口吃著,出力能不餓嗎?餓不擇食啊。你認識那個藍色的物件是幹什麼用的嗎?
  • 麥收是「節」|割麥|麥子_網易新聞
    (原標題:麥收是「節」) 秦漢時代,有個「伏臘節」,
  • 麥收時節聊「麥客」,遠去的身影記憶深
    過後,總還覺得有些意猶未盡。今天又拿起筆來,再一次將往事梳理,寫一寫我記憶中的「麥客」。為了詳寫「麥客」,我查閱了一下資料。我看到著名作家殷謙指出:「麥客」與「刀客」如出一脈。前者是陝、甘、寧一些地區的農民在麥收時節,外出替別人收麥子,俗稱「趕麥場」,猶如民工;後者乃是關中武者替別人看家護院,猶如保鏢。」
  • 「奶牛的麵包」每噸600元 山東麥客說麥收
    「今年疫情期間,養殖戶受到了影響,壓力傳導到我們農機合作社,導致去年收上來的麥稈到現在都還沒賣完。」周保光指了指草堆場東北角說,「那裡剩的幾噸就是去年收來的。」在郯城縣,周保光是一個資歷頗深的職業麥客,早在20年前他就開始經營麥稈生意。在周保光的職業生涯裡,根據當地農民對麥稈的不同態度,麥稈生意可以劃分為三個時代。
  • 芒種時節麥收忙「組圖」
    當日是芒種節氣,我國各小麥產區的麥收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人們在田間地頭忙碌,確保顆粒歸倉。 新華社發(王繼林 攝)6月5日,收割機在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西蘇鎮蘇固村收割小麥。 當日是芒種節氣,我國各小麥產區的麥收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人們在田間地頭忙碌,確保顆粒歸倉。
  • 商丘市麥收大頭落地!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我市麥收大頭落地,各地迅速掀起抗旱搶種高潮。經過連續奮戰,我市麥收工作已大頭落地。截至6月6日16時,我市已累計收穫小麥910.3萬畝,佔全市麥播面積的97.25%。其中,永城市、睢陽區、梁園區、示範區、柘城縣、寧陵縣和睢縣收穫結束;夏邑縣106萬畝(84.8%)、虞城縣115.38萬畝(96.09%)、民權縣99萬畝(98.02%)。
  • 麥子黃了,不同歷史階段麥收展示·詩歌四首
    麥子黃了,不同歷史階段麥收展示·詩歌四首 跨區作業機械化, 收割機約網際網路。 搶收搶種談笑間, 南北協同一戰場。 秋季再盼好收成, 大囤小囤糧滿倉。
  • 麥收拉開大幕 秸稈難題交給安荃宅配
    一邊是喜迎麥子熟了開鐮豐收的喜慶場面,一邊是麥收之後屢禁不止的焚燒秸稈難題。這一每到豐收就會讓當地政府揪心的狀況,今年在駐馬店平輿卻不存在。  機械化的普及完成了收、犁、播一次性耕種的同時,也將一捆捆的秸稈「收穫」在地頭。往昔令監管部門頭痛的秸稈,如今在平輿已經變成了寶貝:從農村地頭的秸稈到城市屋簷下無甲醛健康家居,這一秸稈魔術已經在平輿完成。
  • 幾種傳統農具使用過程中的力學原理
    引言清明假期回了趟老家,在家裡一間倉庫裡,忽然發現了幾件農具,堆在角落裡,落了厚厚的一層灰——回想起來,我已經十一年沒有用過它們了。我的中考和高考都正趕上麥收時節,中考是在鎮上,離家五公裡,下了考場,騎自行車回家,還趕得上「揚場」,一直幹到晚上,倒頭就睡,第二天早上再上考場。
  • 域外丨蔣國輝:德國鄉下觀麥收
    一大片地裡就一臺收割機來來回回地奔忙,那天攝影師出去,本想拍攝機械化收割的壯觀場面,結果大失所望。不過工作效率並不差,我們家附近的農田,兩三天就能全部收割完。蔣渝 攝大疫之年的麥收時節如期而至,跟往年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同:麥子黃了、油菜莢乾枯了,大片成熟的莊稼靜靜地等待著被收割的日子。突然發現,「靜靜地等待」,倒真算得上這大疫之年收穫季的一個特點。
  • 農村最常見的幾種鳥,你認識幾個呢?
    農村的野雞長得十分漂亮,麥收季節會看到很多,但是它跑的很快不容易捉到。在農村如果這種鳥在家門口叫就是家裡有喜事啦。燕子是農村常見的的鳥類了,而且它是吃蟲子的,如果有燕子在屋簷下築巢是很美好的事情。我們經常會看到在農村有這樣一種鳥,有尖尖的嘴巴,專吃樹幹上的蟲子,這就是啄木鳥。都說天下的烏鴉一般黑,看了才知道烏鴉是真的黑啊。
  • 麥收季節來了,麥秸稈的這麼多好處大家都知道嗎?
    進入六月,廣闊的華北、黃淮平原上到處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麥收季節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候,農民收割、晾曬小麥,而小麥收割過程中產生的麥秸草,每個農民朋友都很熟悉,它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廣泛。以前,人們沒有發現麥秸的多重作用,往往一燒了之,造成空氣不然不說,還容易引起火災,把相鄰的麥田、作物燒著,或者引起重大火災。後來國家嚴禁燃燒麥秸,地方上嚴防死守,罰款抓人,堅決打擊私自燃燒,現在人們也基本上不再燒麥秸了,轉而開始做飼料、麥秸還田甚至做麥秸編制以及深加工品。麥秸變成的家居裝飾品,非常美觀自然。
  • 六首描寫麥收的詩詞,時令感強,農忙時節麥紛紛,田裡行人忙斷魂
    傍晚時分,偶爾聽到幾聲久違的布穀鳥的聲音,聲音還是那樣的急促和響亮,空氣中仿佛聞到了麥田的氣味,成熟而熟悉,突然觸動內心那深藏的鄉愁記憶和麥收的情景。麥收時節,田野裡到處都是金黃的小麥,仿佛一條金黃的緞子撲下來,成熟的麥子壓彎了麥稈謙虛的垂下頭,在微風的吹拂下隨風蕩漾。在沒有機械的年代,傳統的農耕延續著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勤奮的人們為了搶農時和趕好天氣,弓著腰拿著鐮刀拼命地收割著麥子,男人們在後面綑紮草頭,然後用衝擔挑著就走。
  • 記憶中的麥收時節如此難忘
    今晚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麥收時節》。麥收時節望著藍天白雲下金黃的麥浪,聞聞漫山遍野沁人心脾的麥香,總會想起彎腰割麥的時光。我的故鄉沂蒙山區,山多嶺多地薄雨少,小麥熟得快。清晨沉甸甸的麥穗還泛著嫩杏黃,西南風一吹,中午麥芒就炸開了,風一刮,麥穗麥粒容易掉地上。真是「麥熟一晌」,虎口奪糧。
  • 古代麥收時節為何叫「麥秋」,而不叫「麥夏」或「夏收」?
    古代麥收時節為何叫「麥秋」,而不叫「麥夏」或「夏收」?文:枯木芒種左右,到夏至前後,是農事最為繁忙的時節,為俗稱「收秋打夏」這兩個農忙時節之一,此時節北方收麥,南方插秧,田間地頭,人頭攢動,到處都是一派辛勤勞作的場面。
  • 「情系三夏 服務三農」菏澤郵政開展麥收幫扶公益活動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5日訊 5月14日上午,2020年「情系三夏 服務三農」菏澤郵政麥收幫扶公益活動拉開帷幕。此次活動菏澤郵政將惠及16000戶農戶。活動面向全市所有小麥種植農戶,其中精準幫扶貧困戶6000戶(由市扶貧辦從全市貧困人口中確定被幫扶人員名單),每戶支撐麥收費用100元;其餘10000戶從報名名單中抽取,每戶支持麥收費用100元。
  • 省農業廳廳長朱孟洲到周口市檢查指導麥收工作
    6月15日下午,省農業廳廳長朱孟洲在周口市副市長史根治的陪同下,深入到田間地頭,檢查指導周口市麥收工作。  在太康縣板橋鎮羅家行政村的麥地,朱孟洲看到村民王公黨在麥收後抓緊搶種玉米時,走上前去親切地詢問:「你家麥子是用收割機收的嗎?」「不是。」「因為啥呢?」
  • 當眼睛充滿淚水,身體充滿汗水時麥收,永遠不要忘記
    看著滾滾的金色麥浪,我想起了我的童年麥收。兇猛的太陽在陽光下,到處被刺傷的人渾身是汗,更痛苦,我真希望我進不了河裡永遠也出不來。我的家鄉是中原和平原,除少量油菜外,其餘為小麥。如果我父親身體健康,有他的父親和他的門徒幫助我,我就不會經歷麥收的苦難。因為我父親的病,我嘗盡遭受了麥收。把麥子一個小收穫機和一個表兄一起割,而不是把小麥割到最後看不見的地方。當我嫂子和我母親把切好的小麥裝到麥田地時,地上散落的小麥需要我和姐姐耙成一堆,等著我母親下次來一起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