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赴雲南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紀實

2020-12-24 復旦大學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優行動」工作方案》相關要求,幫助思政課教師進一步了解黨情和國情,提高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今年暑假,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以下簡稱「復旦馬院」)師生一行23人(其中3名研究生)在院黨委書記董雅華、副書記劉順厚的帶領下,前往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與騰衝市開展社會實踐調研活動,並分別與中共騰衝市委宣傳部、瑞麗市委宣傳部籤約共建復旦馬院教師國情調研實踐基地,與德宏師專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交流座談。

確立三個專項調研課題

7月15日-16日,在德宏州人民政府研究室的支持下,復旦馬院師生分三個調研組,分別就三個調研課題開展了實地考察與交流座談。德宏州地處中國西南邊陲,是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加強連接和合作的重要窗口,既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情和文化,又地處中緬經濟走廊的重要位置,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

復旦馬院「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沿邊地區高水平開放調研(以德宏州為例)」課題調研組先後前往德宏州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管理委員會與中緬邊境的瑞麗口岸開展走訪調研;「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遊發展路徑研究」課題調研組先後前往德宏州莫裡瀑布、三臺山德昂族聚居地、羅志昌紀念館、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館、一寨兩國等地開展調研;「邊疆地區加強農村黨建工作情況的調查與分析(以德宏州為例)」課題調研組先後前往德宏州的四個自然村莊調研邊疆地區的黨建工作狀況。各調研組採取座談交流、實地考察、政策研究等方式,對德宏州一帶一路、鄉村旅遊、農村基層黨建等工作,從政策落實、特色品牌、產業推廣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充分發揮調研團隊的理論與考察能力,為當地一帶一路、鄉村旅遊發展與基層黨建提供支持和幫助。

復旦馬院教師通過調研實踐,加深了對政策的理解,增強了四個「自信」;深化了對黨情國情的認識,增強了使命感和服務意識;提升了政治思想素質,豐富了思政課鮮活的教學內容。在以實踐驗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過程中,增進了「真知」「真信」「真教」,使源於實踐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具有更加強大的生命力和親和力。

前往實踐基地交流座談

7月17日上午,復旦馬院師生一行到德宏師專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交流座談活動,德宏師專副校長楊明宏及馬克思主義學院領導班子和部分教師參加座談會。早在2017年12月25日,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德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實踐基地在德宏師專就已經正式掛牌成立。兩年來,復旦馬院在思政課教師培訓、學術交流等方面為該校提供了積極的支持和幫助。在此次交流中,雙方與會人員就課程思政、黨建工作、育人機制、科研申報方面等問題進行了互動交流。復旦馬院宋道雷、薛小榮副教授分別為德宏師專400餘位師生作了「新時代中國社會治理的理論與實踐」與「智慧黨建:邁向5G時代的中國共產黨」的專題報告,受到與會者的高度評價和熱烈反響。

建立教師國情調研基地

為進一步引導教師更好地了解國情、開闊視野、提高認識,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紮實推動文化育人、實踐育人工作,並將此項工作規範化、長效化,7月17日下午與18日下午,復旦馬院與中共雲南騰衝市委宣傳部、瑞麗市委宣傳部共建「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國情調研基地」籤約暨揭牌儀式,分別在騰衝市艾思奇故居、瑞麗市銀井村舉行。復旦馬院一行參觀了艾思奇紀念館和中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之一的和順圖書館,就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資源開發與革命文化教育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考察,還走訪了瑞麗市的一寨兩國水井與一寨兩國圖書館,通過訪談了解中緬邊境人民的生活樣態,探索一帶一路背景下民心相通的可能性與實現路徑。

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實踐

瑞麗、騰衝曾經是滇西抗戰的重鎮。滇西抗戰是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復旦馬院師生分別參觀了中國遠徵軍開赴抗日前線的重要邊境交通樞紐畹町橋、瑞麗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館、滇西抗戰紀念館。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館是我國首個以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為主題的紀念館。滇西抗戰紀念館建於1945年,是為紀念中國遠徵軍第20集團軍抗日陣亡將士及死難民眾而修建的烈士陵園。那些慘烈悲壯的歷史讓復旦馬院師生深深地震撼著、感動著。同時,通過深入了解滇緬抗戰歷史,充分挖掘文化資源,緬懷愛國先烈,弘揚奮鬥精神,讓愛國主義精神紮根在復旦馬院師生的心中。


師生感想

宋道雷:理論源於現實,現實也可以反觀理論,打通理論與現實之間的聯結離不開社會實踐。今年暑假,我有幸參與了學院組織的教師社會實踐活動,親身來到這樣一個平時難以接觸的邊境地區,我發現邊境城市的治理、邊境跨國社會組織的運行、跨境基層自治的形態和方式、跨境流動人口的治理……一個個與理論研究緊密相關的新課題呈現出實實在在的面貌。

一周時間內,我收集到了關於瑞麗開發區治理、建設與發展等方面的一手資料,填補了來滇務工的緬甸流動人口的治理機制、治理形態和治理成效等方面的知識空白,更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有了更深的體悟。腳踏實地的社會調研令我感到:「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口號,而是落實在方方面面的具體舉措,其實施不僅要考慮中國的情況,也要考慮沿線各個國家的文化、族群和區域狀況。從這個方面來講,社會科學的在地調研發揮著重要作用。

這次調研的收穫令我感到欣喜,不僅在於自己的科研,更在於將為課堂上的學生們提供更多生動且深具理論內涵的案例。理論課堂與實踐調研課堂須臾不可分割,沒有實踐的理論課堂無根,沒有理論的實踐調研無果,講好中國故事必須要有紮實的實踐調研做支撐。

唐榮堂:本次實踐活動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了解國情社情、理論實踐結合、密切聯繫實際提供了重要條件和優質平臺。我所在的課題調研組在瑞麗試驗區、姐告口岸、南洋機工紀念館、西南聯合大學舊址等地實地走訪參觀,了解社情民情,體驗地方文化,接受實踐教育。

此次雲南之行,大大豐富了我們在課堂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和素材,有助於復旦大學思政課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提升。同時,我們實地感受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偉大成就。在對瑞麗試驗區近年來的改革發展成就和做法進行深入地調研和了解後,我們感到非常振奮,受到很大鼓舞。德宏州的改革開放和發展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得通而且走得好。

改革開放四十年發展成就,是我們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和保障。我們要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對雲南發展實踐充分傳播,向學生講好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新故事。

朱瀟瀟:今年暑假的雲南德宏實踐調研活動,我所參與的第3小組對邊疆地區加強農村黨建工作情況進行全面調查與系統分析。在幾天的考察中,我們調查了芒市的傣家村寨芒晃村民小組、芒市山區的河邊寨村杏帕村民小組、瑞麗景頗族村寨以及瑞麗銀井邊檢站,對邊疆農村地區黨建工作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對精準扶貧問題、第一書記駐村制度、不同民族地區農村發展問題、中緬邊境跨國民間調解探索等都有了認識和了解,對邊疆地區黨建工作如何與少數民族、脫貧致富等工作有機結合有了豐富的案例和感性的體認,也促使我對新時代黨建工作的理論基礎有了更多思考。

李欣軒(研究生):此次雲南調研之行,正是青年學子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的一次學習調研、文化體驗、開闊視野之行。從中讓我認識到了解國情對於科學研究、理論學習的重要意義,我將把此次調研的一手資料和收穫融入到日後的學習中。

復旦_1187_4_復旦4.pdf

相關焦點

  • 追望大道,崇學篤行,中國計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 )2020年6月28日,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15名研究生在4名教師帶領下啟程前往義烏,兵分三路,分別以「農村基層黨建現況調查及基層組織黨員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陳望道《共產黨宣言》手譯本100周年相關資料收集整理研究」「義烏紅色旅遊文化資源開發研究」為主題,開展了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調研活動。
  • 臺灣輔英科技大學師生赴廣元市開展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臺灣師生在廣元市中心醫院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儀式  7月13日—20日,臺灣輔英科技大學與川北醫學院師生赴廣元市聯合開展以「天使匯愛走進千家萬戶,兩岸攜手醫惠城鄉居民」為主題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 我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蓬勃開展
    今年暑期,我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以「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為主題,以科技扶貧、理論宣講、社會調研、環保科普、關愛未成年人等為主要內容,各團隊結合實際,發揮特色,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河北省教育廳副廳長王廷山,團省委副書記孫朝陽等上級部門領導參加我校社會實踐主題活動。
  • 各地各高校深入開展2016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深入基層開展理論宣講。清華大學結合紀念建黨95周年,組織近300支團隊2800餘人奔赴全國各地宣講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調研各地經濟建設和社會治理中的舉措和經驗。復旦大學博士生講師團赴四川雅安開展8場「中國道路,你我同行」專題講座,為當地群眾解讀「一帶一路」戰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等。
  • 河北農業大學師生開展傳統村落調研社會實踐活動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李連成)近日,河北農業大學城鄉建設學院、植物保護學院組織師生到邯鄲、石家莊等地區開展了以「探尋傳統村落,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圖為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在傳統村落展開調研。
  • 漢中:西鄉縣西北工業大學師生赴堰口鎮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西北工業大學師生赴堰口鎮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西鄉縣,堰口鎮8月25日,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師生一行15人到我鎮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鎮全體領導及相關辦所負責人迎接了來訪的人員,併集中召開了座談會。鎮人大主席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歡迎,同時希望實踐團一行在完成實踐調研工作的同時,深入了解堰口文化底蘊及發展特色,對大家的學習實踐有所幫助。實踐團負責人也就實踐活動需了解和調研的內容交換了意見。 座談會結束後,先後深入我鎮社區工廠、富林公司調研我鎮工業企業、食用菌產業項目。
  • 福建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前往南安、永春開展「鄉村振興」主題社會實踐活動
    為積極響應教育部辦公廳《關於2020年暑期組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幹教師社會實踐研修的通知》行動號召,切實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拓寬思政課教師視野,增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8月16日-18日,福建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吳任慰教授帶領12名教師前往泉州南安、永春兩地開展「鄉村振興」主題社會實踐活動。
  • 德州學院大學生實踐協會赴德州市圖書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11月15日上午9點,德州學院「青春助夢行」大學生實踐協會赴德州市圖書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第三黨支部指導活動開展。此次活動幫助孩子們了解中國歷史文化,體驗動手實踐的樂趣,同時調動孩子們對科學實驗的好奇心,增強孩子們對科學實驗的了解與認識。
  • 復旦大學、青海大學師生赴玉開展瀾湄活動調研
    近日,復旦大學、青海大學師生赴玉瀾湄活動調研座談會在州委召開。此次瀾湄活動由復旦大學和青海大學共31名師生組成,邀請了四川西華師範大學2名學生參加。座談會上,三所大學師生代表與州委宣傳部、玉樹州八一職校相關負責人就瀾湄青年國際營地建設、生態科考、民族傳統文化和文旅創新發展、紅色教育等內容展開了探討交流。
  • 生命學院師生赴臺灣社會實踐活動紀實
    2019年8月13日,由20名同學組成的蘭州理工大學暑期赴臺社會實踐團在靜宜大學格倫樓如期開班,靜宜大學學術副校長王俊權教授致歡迎辭並為我校師生送上祝福。王校長說,蘭州理工大學22位師生來到,臺中的雨水也到了,「遇水則發」,為了同學們的專業學習發展,為了兩校友誼的永續發展,祝同學們「蹲好馬步」,打好基礎,學有所成,在跨領域的學習實踐中成長發展。
  •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 全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論壇在復旦大學舉行
    論壇旨在打造一流的學界、業界和管理層的高端對話平臺,以期推動全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此次論壇由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與研究基地、「復旦-清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研究基地、紅色文化傳承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聯盟聯合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等15所聯盟成員單位共同主辦。
  •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團總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優勢和實踐優勢轉化為育人優勢
    自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以來,報告團在清華大學校內宣講500餘場,走進全校34個院系黨團班集體和學校研究生團委、研究生會、學生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協會等學生組織、社團開設理論課堂。此外,報告團還走出校門,在全國各地開展理論宣講活動,在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等兄弟院校,在北京市街道社區、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等基層單位,在中央和北京市等黨政機關都留下了他們的宣講身影。
  • 浙江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再獲佳績!
    經過高校推薦、團隊自薦、展示投票、技術篩查、專家評審等環節後,浙江大學獲得「最佳實踐大學」的稱號,電氣工程學院赴各省市「新長徵路上的追夢人」暑期社會實踐團獲最佳實踐團隊、醫學院赴新疆阿克蘇地區暑期社會實踐團、動科學院赴麗水暑期社會實踐團獲得百強實踐團隊。
  •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年度報告(2020)》在復旦大學發布
    央廣網上海12月13日消息(記者傅聞捷)由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主辦的「心有所信 方能行遠—全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論壇」今天在復旦大學舉行。論壇上發布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年度報告(2020)》,並評選出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年度優秀論文。
  • 讓理論有魅力 讓信仰更堅定——復旦新聞學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巡禮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歷來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核心課程和研究重鎮。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復旦新聞系就提出「兩典一筆」的教育思想,馬克思主義經典是其中的靈魂。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從陳望道老校長「信仰的味道」中汲取力量,提出「讓理論更有魅力,讓信仰更加堅定」的辦學方針,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馬新觀教學科研,推動新聞學科建設不斷向前發展。
  • 五四特輯 | 雲南民族大學南亞東南亞語言文化學院 2019-2020 學年團學工作紀實
    2019年3月—10月以「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為主題,全面開展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結合主題教育要求,我院邀請優秀畢業生黃志遠到學院開展《追夢中燃燒清楚 在實踐中詮釋生命》主題講座,讓榜樣的力量深入人心。2019年9月,在國慶節到來之際,我院開展「青春告白祖國」活動,並組織各語種同學用南亞東南亞15個語種為祖國祝福,相關活動被新華社,雲南信息報等主流媒體轉發。
  • 清華大學以「壯闊 70 年」為主題 開展寒假系列社會實踐
    餘名師生奔赴祖國各地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習實踐。河南林州支隊在紅旗渠幹部學院開展以「感受壯闊七十年發展歷程,發揚新時代紅旗渠精神」為主題的黨課學習活動,校黨委書記陳旭為隊員講授新時代青年如何踐行紅旗渠精神,師生共同交流紅旗渠精神的歷史意義以及現代價值。湖南長沙支隊在橘子洲頭開展黨課學習活動,學習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少年之豪情壯志,終身之奮鬥激情。福建南平支隊結合《杜潤生自述》一書,討論交流七十年來「三農問題」變遷。
  • 西北大學在小嶺鎮金米村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並舉行「三下鄉」座談會
    8月4日,西北大學黨委副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呂建榮,校團委書記寇嘉、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杜勇、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劉傑、城市與環境學院黨委書記史波、學工部副部長史偉、校團委副書記劉博等赴柞水縣金米村看望暑期社會實踐師生,並為柞水縣金米村西北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揭牌。
  • 關於復旦大學與雲南大學對口支援工作情況的報告
    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和雲南大學信息學院的合作為兩校合作協議的籤定和實施提供了實踐的依據,並且對協議的充實和完備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目前兩單位的合作正在繼續進行,作為兩校結對子的統一範圍,將繼續得到雙方校領導的進一步指導和支持。(二)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的工作進展    在對口支援協議指導下,復旦大學其他院系也正在進行或籌備同雲南大學的各項合作。
  • 清華大學「深耕計劃」一期學員赴德國開展海外實踐
    尋訪馬克思初心之路,回溯德意志發展今昔清華大學「深耕計劃」一期學員赴德國開展海外實踐清華新聞網2月25日電 1月22日-1月29日,清華大學「深耕計劃」一期學員首次海外社會實踐走進德國,實踐支隊21名成員在公共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謝矜的帶領下,赴特裡爾、科隆、波茨坦、柏林、慕尼黑等地,開展了為期8天的社會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