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洞察:透視荷蘭農業,看中國溫室農業的新商業、新趨勢

2020-12-20 農業行業觀察

作者:老貓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

設施農業的高效、高產、高收入越來越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接納。尤其是,溫室農業的應用和推廣。

有一項數據顯示:傳統農業的地裡只種花生、玉米,每畝一年收入3000元;現在溫室大棚蔬菜畝均超過60000元;流轉土地並在園區務工的農民,年均收入比以前提高3倍以上。

同時,溫室大棚農業是符合鄉村振興,國家正在積極出臺多項政策支持。

比如,2019年年底,國家出臺支持設施農業用地,還給予設施農業驚人的補貼。目前一些地區農業大棚補貼為中高檔溫室1.5萬元/畝,簡易溫室1萬元/畝,鋼架大棚0.4萬元/畝。

在政策助推下,溫室農業正在中國慢慢成長。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我國溫室面積達196.37萬公頃,畜禽設施規模化養殖率達到60.5%,工廠化水產養殖面積達8187.9萬立方米。設施農業育苗育種、生產、加工、冷鏈物流、銷售等產前、產中、產後全產業鏈條基本形成,規模以上溫室工程企業556家,溫室材料設備企業471家;設施蔬菜產量佔到全國蔬菜總產量的30%左右,設施園藝年產值9800億元,提供了約4000萬個就業崗位。

誠然,剖析溫室農業,我們必須要學習荷蘭,該國家以高科技和創新為基礎的精準農作溫室技術,成為世界農業霸主。

那麼,中國又將從荷蘭溫室農業中學習什麼呢?

-010-

解讀荷蘭溫室農業發展史:從技術輸出到產業輸出

荷蘭國土面積有限,農業自然條件相對較差。然而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荷蘭逐漸成為全球農業強國,以優質、高產而聞名。

他的秘訣就是溫室農業。

據統計,目前荷蘭玻璃溫室建築面積約為1萬公頃,佔世界溫室建築總面積的1/4。

荷蘭溫室農業發展史就是一部從技術輸出到產業輸出的農業進化史。他們經歷以下3個階段。

1、起步階段(1920年以後)

荷蘭的溫室生產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才開始起步,與當時溫室生產發達的英國和美國相比,其規模、設施和技術均較落後。

這一階段,荷蘭的園藝設施大致有三種形式:溫床(主要用於花園植物的越冬)、雙坡面玻璃溫室(用於果蔬和花卉的種植)以及木結構的簡易一面坡溫室。從技術層面來看,大部分的溫室設施結構簡單、無任何環控措施,且栽培技術落後,僅能滿足夏季的園藝生產和花園植物的越冬等需求。

我看到,荷蘭溫室發展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層面給予市場、資金、技術的扶持,從而慢慢地推動了溫室農業的發展到成熟。

2、成熟階段(1950年以後)

這一階段主要是溫室技術的發展和推廣。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荷蘭政府組織和建立了有關溫室產業的基礎和應用研究體系。有關的研究機構和研究項目均以政府經費來源為主,種植者的支持為輔。這些基礎和應用研究為溫室生產中新技術新方法的引入和產生奠定了重要基礎。

另外,各大高校,尤其是荷蘭瓦赫寧根農業大學和荷蘭農業部相關的研究所和研究站的不同學科領域。同時,高校、政府、企業三方聯動推廣先進的溫室生產和溫室氣候控制設備製造廠家緊密合作,並促使使研究成果及時轉化

這一階段可移動保溫幕出現、模擬式溫室氣候控制系統問世、噴灌、滴灌、營養液灌溉系統及水培和巖棉培技術、基質的使用等等技術應用和推廣都幫助荷蘭溫室農業帶來飛速發展

3、快速發展階段(1990年以後)

該階段出現2個趨勢:1)溫室技術應用全國推廣及普及;2)溫室產業的發展,從技術輸出變成產業輸出。

比如,荷蘭溫室區域型布局逐漸向南部集中,荷蘭北部地區的溫室面積逐步縮小;溫室蔬菜的種植面積逐漸減少,花卉或盆栽植物面積不斷上升;每戶經營的溫室面積逐漸增大,說明溫室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同時,該國的配套技術方面的標準化創新,比如包括吸熱材料、育種技術、營養液、消毒液、閉路循環系統的技術配套生產等幫助溫室產業走出國門提供了條件。

總結一下,荷蘭溫室農業在政府推動下,形成了產研學一體化,農戶不用投入太大的精力,只要「拿來即用」,並且溫室農業的產品化、標準化、產業化幫助荷蘭農業帶來新的方向。

-020-

中國溫室農業如何進階

雖然中國是溫室種植領域最早的國家,但到了20世紀60年代,中國的溫室產業一直處於小規模,低水平,緩慢發展的狀態。

從技術來看,中國溫室技術都是從荷蘭、以色列、美國等溫室農業應用大國引進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塑料溫室和太陽能溫室出現在70年代和80年代。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設施農業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大規模,集約化,科學化的方向,其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從整體發展來看,中國溫室農業已經進階4個業態:

1、塑料溫室

1960年左右,塑料溫室在中國農業種植領域紛紛出現。

塑料溫室與玻璃溫室相比,它具有重量輕,骨架材料用量少,結構件屏蔽率低,成本低,使用壽命長等優點。 其環境控制能力基本達到與玻璃溫室相同的水平,塑料溫室用戶的接受能力遠高於世界玻璃溫室,成為現代溫室發展的主流。

由於該溫室存在塑料老化、結構不牢固等問題,同時,對風、雪荷載的抵抗能力弱等問題,同時,在蔬菜種植技術上也基本上處於傳統等詬病逐漸不不是現代化農業的發展。

2、日光溫室

日光溫室是節能日光溫室的簡稱,又稱暖棚,由倆側山牆、維護後牆體、支撐骨架及覆蓋材料組成。是我國北方地區獨有的一種溫室類型。是一種在室內不加熱的溫室,通過後牆體對太陽能吸收實現蓄放熱,維持室內一定的溫度水平,以滿足蔬菜作物生長的需要。

同時,「日光溫室」產業作為我國設施農業產業中的主體,近20年來已成為農業種植中效益最高的產業。因日光溫室結構牢固,成為北方種植大戶蔬菜轉型的主要工具。

3、連棟溫室

連棟溫室是溫室的一種升級存在,其實就是一種超級大溫室, 把原有的獨立單間溫室,用科學的手段、合理的設計、優秀的材料將原有的獨立單間模式溫室連起來。

其中,連棟溫室擁有比較高的科技應用受到現代化種植企業熱捧,因為改溫室高存在以下2個點:

1)利用空間 與傳統溫室相比,以連棟形式存在的溫室、大棚比傳統溫室的利用空間是一個亮點,其利用面積遠大於傳統溫室。

2)管理方面 較傳統溫室更統一、操作更科學 、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4、智能溫室

在連棟溫室的基礎上,在這一階段,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溯源系統、無土栽培、LED燈等技術普及提高了智能溫室的進階速度。

同時,智能溫室的蔬菜生產將是對設施蔬菜生產方式的革新式改進,也會影響消費者的蔬菜消費方式。

隨著蔬菜消費市場對更加質量安全、更加高品質的、更加新鮮而健康的、更加入手快捷的蔬菜個性化需求的發展,智能溫室技術可以針對特定人群進行指向型品種生產與質量調控,必將成為未來社會為高品質生產和高收入人群提供個性化蔬菜的新型生產方式。

-030-

中國溫室農業3大問題很致命

從大體來看,我國的溫室農業技術及產品絕大多是從國外引進來的。

比如,90年代中期,我國經濟發達、資金雄厚的城市和地區先後從荷蘭、以色列、法國、比利時、加拿大和日本等國引進了近150公頃大型現代化溫室。

然而,從引進溫室的使用效果來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投資大和能耗大,導致運營成本高,效益差。引進溫室運營狀況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適合我國的氣候條件。

據媒體報導,中國的大型溫室近50%都曾背負經營赤字,因為過去中國的國營溫室只管種植不管贏利。

除此之外,中國溫室農業還存在3大問題,個個都很致命。

1、產業人才問題

我國沒有專門的溫室大棚人才,這是致命的。

比如,大型連棟溫室的管理、栽培策略的制定或日常運營的工作,都需要專業的人才實施,而人才的培養需要專業的知識與長期的實踐。

即使國內已經實現了大規模普遍應用大型連棟溫室作為主要的生產設施,普遍意義上的人才培養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後才能夠見效。而沒有合適的操作人員,再好的設施設備買來,也是難以發揮出應有的效果的。

2、受益者少

中國農業依然是小農經濟,但溫室農業屬於大田模式。溫室農業經營者只要擴展更大的規模,才有可能盈利,否則只能給材料廠商打工。

目前,玩轉溫室農業的都是大企業、大資本,他們擁有更完善的產業鏈,藉助溫室農業技術實現高效高品,並通過產業裂變提高盈利空間。

3、產業技術薄弱

一個溫室農業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包括保溫玻璃、營養液、灌溉技術、病蟲害防治、物聯網技術等。

然而,就這些產業技術而言,這些技術都弱於國外。儘管,我們可以採購,但是其成本非常之高。

所以,溫室農業屬於全產業鏈技術,單憑一倆門技術很難形成核心競爭力,必須要全產業鏈上超越。

總結一下,中國溫室農業正逐漸成熟,隨著各大龍頭企業從荷蘭、美國引進的溫室農業技術之後,也會反哺給中國溫室農業的發展,當然,這是需要時間。

-040-

溫室農業的3大新商業

隨著消費升級,中國消費者已經從吃得好轉變成吃得健康,品牌化、品質化、社交化逐漸成為消費者對中國農業發出最強的呼喚。

我們發現,溫室農業除了解決菜籃子難題,更多的是在溫室農業基礎的產業延伸,否則經營主單純靠賣農產品,很難靠溫室農業獲得盈利。

從當前溫室農業產業來看,農業行業觀察認為存在以下幾大商業。

1、從種蔬菜轉型成休閒經濟

休閒經濟已經成為農業跨界融合重要方式。

在中國農業銷售難、轉型難的階段,藉助科技提升農業,轉變產業提高農業利潤,是一條不錯的路子。

目前已經發展為可以集農業觀光、休閒體驗、技術展示、科學普及、親子娛樂於一體的高科技農業精品主題項目,將園林藝術、園藝景觀、建築藝術、栽培技術、地域文化、創意理念、綠色可持續發展等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溫室大棚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單一種植範疇。

當前,我國已經出現都市農園、現代農業園、休閒農場等新業態,這些新業態藉助溫室農業技術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親子農業、兒童遊樂園等從而獲得更高的回報。

2、從零售模式轉變成會員制模式

會員制銷售已經成為高端農業的主要銷售方式。

傳統的農業銷售方式都比較傳統,一般是批發、菜市場、超市等,這個局面導致最底層的經營者來說「最廉價」、消費者來說「最昂貴」的窘況。

然而,溫室農業技術、尤其是智能溫室切入傳統農業領域,提高了蔬菜產量和品質,把低價農產品變成了高附加值的農產品。

這時候再嫁接會員制模式,幫助消費者實現從基地到餐桌的蔬菜供應,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農產品的個性化需求。

3、從傳統種植轉變成新零售農業

溫室農業解決種植難題,如果再嫁接新零售思維,就會變成農業之外的產業——農場+商超。

比如,義大利Eataly新項目藉助溫室農業+商超+餐飲等業態形成新零售模式,外界叫「Agri-Food Park」(農場-食物 公園),模式有點像農場形式的迪斯尼,值得我們學習。

該項目設置了7大區域,1)種植和養殖區域、2)購物區域、3)農產品加工廠、4)培訓和教育、5)餐廳、6)活動區域、7)配套設施...每年吸引千萬人次遊客來訪。

-050-

未來趨勢

農業行業觀察總結了一下,溫室農業不能只作為新技術存在,必須要與新產業、新零售、新消費結合才能體現更高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中國農業產業分析師李劍預測,溫室農業未來還將會呈現以下3大趨勢:

1、溫室農業成為農業基礎技術

剛剛談到,溫室農業是以技術為出發點,賦能農業,或許未來,溫室農業技術會成為中國農業基礎技術,幫助中國農業轉型升級和產業裂變、商業進階。

2、溫室農業引領全領域農業

目前,溫室農業在種植領域大範圍應用,隨著技術成熟,溫室農業的技術還會在養殖領域、新食品領域布局,同時還會結合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技術提高農產品的品牌和可標準化。

3、溫室農業推動農業全產業鏈變革

新技術、新商業應用到農業之後,必將會引發農業全產業鏈的變革,這是時代索然。

前幾年,消費升級、新經濟、休閒經濟誕生,農業的轉型升級、產業優化速度加快,從而顛覆了傳統農業產業鏈。比如供應鏈結構、產銷秩序。

其實,溫室農業也正扮演這一角色。

最後,可以預見,當前的中國溫室農業產業還處在起步階段,一但政策激勵、資本加碼之後,溫室農業一定會勢不可擋、前途無限。

全網搜索【農業行業觀察】,一起探尋農業新商業

相關焦點

  • 荷蘭農業參訪,走出去用更高的維度和視野做農業!
    ,和世界農商領軍人物及組織面對面交流,深度解析荷蘭農業發展奇蹟的核心和原動力!2、荷蘭前沿農業高科技、農業溫室栽培種植技術學習。3、馬鈴薯/番茄/草莓/蘋果/花卉等基地參觀。4、優質資源和價值資源的對接整合。5、參訪中的深度了解,促成合作,構建價值圈層!6、參訪過程的感悟和智慧分享,學習升級!
  • 中國學生組成荷蘭隊,跨國跨學科的荷蘭農業
    七月初,7位來自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荷蘭屯特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碩士、博士組成了一隻名為AiCU的「農科天團」,在中國農業大學主辦、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作為技術指導的「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中以團體總分第一的名次進軍決賽。
  • 荷蘭農業憑什麼領跑世界?
    全球95%的益生元來自荷蘭皇家菲仕蘭,全球主要乳糖供應商,全球著名的酪蛋白酸鹽供應商,全球著名微膠囊技術製造商。建設大量的玻璃溫室由於荷蘭土地資源有限,且光照不足,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荷蘭開始發展溫室種植。
  • 強悍的荷蘭農業:兩個半北京大出口額世界第二,但中國不能學
    上面幾個國家網友都提過,唯獨沒有提到荷蘭,可能這個國家不善宣傳,一直在悶聲發大財。其實荷蘭的農業極其強悍,兩個半北京大的國土,農產品出口額竟然位列世界第二,高達7479億人民幣,僅次於美國,是中國的1.5倍,10倍於日本,遠超很多人的想像,那這次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荷蘭的農業現狀。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荷蘭的農業模式,我會從荷蘭人的底層思維講起,跳出農業看農業。
  • 必將誕生新商業!世界強國都在發展高科技農業,中國巨頭已在布局
    比如,荷蘭農業大力發展玻璃溫室農業、園藝花卉、生物防控技術、電子信息技術,成為歐洲農業強國;以色列,發展灌溉技術成為中亞農業強國;美國發展精準農業成為世界農業出口強國...2018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中國將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和產業高地。
  • 中國的農業與荷蘭差距_農業資訊_土地資源網
    2017荷蘭現代農業遊學之旅農業參訪部分已經基本結束,參訪團團友做了簡單的分享,我認為十分有價值,希望沒有去感受荷蘭農業的你也能有所收穫,為了讓大家專注看文字乾貨,中間不在配圖片了,另外題目上
  • 荷蘭、以色列、日本、中國……逼出來的農業「潛力股」
    荷蘭荷蘭人多地少、多鹽鹼地、降雨量大,自然地理條件非常不適合農業的發展,為了保障本國的食品安全,沒有地,他們就填海造田;鹽鹼地不適合作物生長,就無土栽培;降雨量多,就發明溫室,嚴格控制作物生長環境,瓦格寧根大學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最高農業學府。
  • 北京農業生態谷攜手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啟動農業規劃制定
    2011年12月8-22日,中國北京農業生態谷的農業規劃顧問機構,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的多名專家赴京開展與農業生態谷的有機綠色農業種植、產品、技術、市場及管理相關的調研工作。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第一批來京調研的專家共七人,分別有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溫室技術、集約型與有機農場管理、市場營銷、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專長。
  • BSN分享丨中荷合璧「農科天團」:跨學科加持的荷蘭農業炫技
    七月初,7位來自荷蘭瓦格寧根大學、荷蘭屯特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碩士、博士組成了一隻名為AiCU的「農科天團」,在中國農業大學主辦、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作為技術指導的「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中以團體總分第一的名次進軍決賽。
  • 荷蘭農業:農業教育+合作社;業內人士:推廣「豬臉識別」
    ——佚名看三農日報,發現更大的產業!為適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形勢,今年採取線上線下結合新方式,新籤約項目80個,總投資額208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5個。新希望集團、溫氏集團、中農國發、中儲糧、上海東方希望等一批民生關注度高、產業關聯性強、發展空間大的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相繼籤約。
  • 荷蘭駐華使館農業參贊:期待同中國密切合作發展智慧農業
    荷蘭駐華使館農業參贊武田富近期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兩國在智慧農業方面有廣泛合作空間,願同中國企業及科研院所就智慧農業發展開展合作,共同促進全球農業發展。武田富表示,荷蘭作為一個面積相對較小的國家,卻能成為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離不開創新、可持續發展理念與合作。在農業方面,中荷兩國已經有了非常好的合作。
  • 從荷蘭回到張家口種樹莓,他想用AI無人種植改變中國農業|鈦媒體...
    4年前從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回國,郝亦成直接到了張家口的一個山溝裡做樹莓種植園,女朋友休年假從2000公裡外的城市趕過來看他,也陪著他一起搭棚子、澆水。團隊最窮的時候,連給車加油的錢都沒有。農業勞動力斷層,他想到了「無人種植」2020年7月31日,張家口市萬全區李杏莊村,郝亦成團隊的溫室樹莓基地。這是中國北方特有的大棚,中國40%的設施蔬菜是由這種棚體貢獻。郝亦成團隊的溫室樹莓基地位於張家口市萬全區李杏莊村,距離張家口市區半小時車程。
  • 從荷蘭回到張家口種樹莓,他想用AI無人種植變革中國農業|鈦媒體...
    4年前從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回國,郝亦成直接到了張家口的一個山溝裡做樹莓種植園,女朋友休年假從2000公裡外趕過來看他,也陪著他一起搭棚子、澆水。團隊最窮的時候,連給車加油的錢都沒有。農業勞動力斷層,他想到了「無人種植」2020年7月31日,張家口市萬全區李杏莊村,郝亦成團隊的溫室樹莓基地。這是中國北方特有的大棚,中國40%的設施蔬菜是由這種棚體貢獻。郝亦成團隊的溫室樹莓基地位於張家口市萬全區李杏莊村,距離張家口市區半小時車程。
  • 是什麼在支撐荷蘭農業如此強大?
    比如,按照種植地點,園藝業家庭農場分為溫室園藝業家庭農場和露地園藝業家庭農場;按照種植園藝種類,園藝業家庭農場可細分為花卉家庭農場、蔬菜家庭農場、盆栽植物家庭農場、苗圃植物家庭農場等。  大田種植業和畜禽養殖業家庭農場的專業化也非常明顯。例如,在馬鈴薯種植家庭農場中,有些家庭農場專門種植食用馬鈴薯,有些專門種植種用馬鈴薯,有些專門種植工業用馬鈴薯。
  • 荷蘭溫室百年發展歷程及對我國的啟示
    戰後,荷蘭的國民經濟開始恢復,工業、交通、運輸得到了迅速發展,並恢復了和世界各國的聯繫,農業開始崛起。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荷蘭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援助,美國大量先進的農業技術、農業機械、化肥、農藥等紛紛輸入荷蘭。荷蘭還不失時機地在國內建立農業示範戶和綜合示範區、成立農業合作社、幫助農民提高經營水平以及實施各種補貼和信貸等措施,使農業得到了迅速恢復與發展。
  • 內有玄機,荷蘭溫室大棚全球出名,卻沒有一家做溫室全產業的公司
    提起荷蘭,我們最先能想到的就是荷蘭的鬱金香,而說起鬱金香,我們不得不提的就是荷蘭的農業。荷蘭農業當中最出名的是花卉產業,他們的花卉產業佔到了農業總份額的一半以上。支撐荷蘭大量生產花卉,溫室的作用可謂是功不可沒,所以想要學習借鑑的人們,可能理所當然的就會認為荷蘭生產的溫室大棚會是最好用的,但《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則看到了另一面。
  • "第十九屆中國溫室產業大會"隆重開幕!
    聚焦疫情之後如何推動設施園藝產業發展,保障安全生產,為設施園藝全產業鏈打造一個相互交流、融合、發展的平臺,11月19日,為期3天的"第十九屆中國溫室產業大會暨中國溫室園藝行業2020年會"在重慶市隆重開幕,包括政府代表、設施農業學者、技術標準研究者、相關企業負責人、新聞界朋友等800餘人共同見證了這一盛事。
  • 農業大棚溫室前景巨大,其價值不可估量,看完以下幾點就明白了!
    農業溫室大棚是集農業觀光、休閒體驗、技術展示、科學普及、親子娛樂於一體的高科技農業精品主題項目,將園林藝術、園藝景觀、建築藝術、栽培技術、地域文化、創意理念、綠色可持續發展等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溫室大棚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單一種植範疇,眼下,以溫室為載體的大棚創意體驗在全世界範圍內風生水起。具體下面就跟隨國內專業的溫室大棚建造公司--濰坊三禾農業來帶您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 這才是使用最廣泛的休閒玻璃溫室、休閒農業中的點睛之筆
    休閒農業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閒、旅遊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可以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結合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發展不僅可以充分開發農業資源,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延長農業產業鏈,帶動農村運輸、餐飲、住宿、商業及其他服務業的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致富農民,而且可以促進城鄉人員、信息、科技、觀念的交流,增強城裡人對農村、農業的認識和了解,加強城市對農村、農業的支持,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 荷蘭農業種植成本太高,自然環境中生長的農產品何處尋?
    全球農業強國——荷蘭,由於其大面積種植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且產量高,商品性好,儘管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溫室投資成本大,荷蘭農民也毫不擔心。之前,《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寫過一些關於荷蘭農業的文章,在我們的留言區有部分網友在討論關於荷蘭農產品的問題,其中提到,荷蘭的農作物全都生長在溫室中,冬季為了做好保溫,除了採用天然氣鍋爐加熱外,更重要的是要保證溫室的密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