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率、土地生產率均為世界第一!是什麼在支撐荷蘭農業如此強大?

2020-12-13 央廣網

  荷蘭位於歐洲西北部,國土面積約為4.2萬平方公裡,總人口約為1600多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較大的國家之一,屬於典型的歐洲小國,卻是世界農業大國。

  從世界農業的視野來看,荷蘭是農產品淨出口額的「世界冠軍」,是多項世界農業「金牌」得主——農產品出口率世界第一、土地生產率世界第一、設施農業世界一流,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農業奇蹟」。

  01、家庭農場助力荷蘭農業發展

  荷蘭農業以家庭農場為主要經營載體。農場的高標準和高要求也是荷蘭農業發達的關鍵所在。

  1.專業化

  按照家庭農場農產品生產的範圍,荷蘭家庭農場可以劃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專業型家庭農場,指專門生產某一類農產品的家庭農場,具體可分為大田種植業家庭農場、園藝業家庭農場、畜禽養殖業家庭農場。第二類是混合型家庭農場,指兼營大田種植業和畜禽養殖業,且經營規模不大的家庭農場。

  目前,荷蘭專業型家庭農場的比重超過了90%。生產高度專業化是荷蘭家庭農場的一個突出且重要的特點,這是荷蘭農業生產率高、競爭力強的重要原因。

  家庭農場中專業化程度最高以及分工最深、最細的,是園藝業家庭農場。比如,按照種植地點,園藝業家庭農場分為溫室園藝業家庭農場和露地園藝業家庭農場;按照種植園藝種類,園藝業家庭農場可細分為花卉家庭農場、蔬菜家庭農場、盆栽植物家庭農場、苗圃植物家庭農場等。

  大田種植業和畜禽養殖業家庭農場的專業化也非常明顯。例如,在馬鈴薯種植家庭農場中,有些家庭農場專門種植食用馬鈴薯,有些專門種植種用馬鈴薯,有些專門種植工業用馬鈴薯。

  2.一體化

  荷蘭家庭農場的組織化經營主要表現為「合作社一體化產業鏈組織模式」,這是荷蘭農業和家庭農場快速發展、獲得強大競爭力的重要組織基礎。在這種產業鏈組織模式中,家庭農場、合作社和公司三者組成了以股權為紐帶的產業鏈一體化利益共同體。

  家庭農場是這種組織模式的基礎,是農業生產的基本單位。合作社是這種組織模式的核心和主導,是家庭農場主以自願自發方式組成的商業自治組織,它不以營利為目標,其存在價值是全力保障社員家庭農場的經濟利益。公司的作用是收購、加工和銷售家庭農場所生產的農產品,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3.多元化

  荷蘭家庭農場的收入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家庭農場所生產農產品的銷售收入,這是主要收入來源;二是家庭農場加入合作社一體化產業鏈組織模式所獲得的收益,主要包括現金分紅、債券分紅和債券利息等,這是家庭農場收入實現持續增長的重要保障。

  與此同時,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服務部門的大規模崛起,也為農場主及家庭成員提供了大量可供選擇的非農就業機會,為家庭農場降低經營風險提供了渠道。

  4.訂單化

  荷蘭農業採用合同/契約農業,即籤約規定收購農產品的數量、質量和最低保護價,使雙方享有相應的權利、義務和約束力。

  訂單化農業使農產品在生產之前就有了銷路,並規避了市場波動和其它風險。

  5.產業化

  荷蘭農業對農產品採用大進大出、深度加工增值模式:大進指大量進口初級農產品;大出指將荷蘭自己的農產品及國外進口的初級農產品進一步深度加工,增加其附加值,然後再出口創匯,使經營效益不斷提高。

  02、是什麼在支撐荷蘭農業的發展?

  1.健全的農業法規

  從土地使用權轉讓、土地買賣到農業用地保護及規劃開發,都有著法律法規作為依據,這使得農場主有著很強的法律意識和適應現代農業的職業素養,促進了荷蘭家庭農場的持續穩定發展。

  在荷蘭,如果需要租賃國有土地(特別是圩田)有著嚴格的條件:(1)農場主年齡不能太大,(2)農場主必須接受過農業教育,(3)農場主必須有務農經驗,(4)農場主必須有一定資金。

  2.OVO三位一體

  荷蘭農業的發達離不了其科技的發展,荷蘭的全國教育和研究經費佔到國家總預算的19.1%,遠高於其他部門,而農業科研為重中之重。

  農業在荷蘭被當作國民經濟重要產業對待,採用「OVO三位一體」模式,即農業科研、推廣和教育三位一體,三者協同發展,有效整合資源。

  3.可持續發展理念

  荷蘭因其土地資源有限,更注重生態化發展,有著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及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質量標準及檢驗標準,如控制化肥、農藥等使用,加強廄肥無害化處理,鼓勵建立可持續的農業生產體系,從事綠色農業經濟活動等等。

  4.普惠的金融體系

  除了教育、技術及法律的支持,荷蘭對農業還有普惠的金融體系,有著結構完善的農業貸款機構與數量龐大的農業貸款擔保基金、農業發展和改組基金。在荷蘭從事農業是常態,想做大做好,國家也會在各方面大力支持。

  本文轉自:今日頭條號「天下星農」、騰訊網

  中國鄉村之聲轉載編輯:白晨//責編:楊瀅//監製:張磊

相關焦點

  • 荷蘭面積不及我國1/230,如何為世界供給?成世界第二農業出口國
    荷蘭的國土面積僅為41543平方公裡,人口約為1270萬。而我國面積有960萬平方公裡,荷蘭還不及我國的1/230,雖然我們從面積和人口上看,荷蘭算是一個農業小國,但是從它對於世界產品的影響上來說,荷蘭絕對算是世界上農業產品的強國!
  • 荷蘭農業憑什麼領跑世界?
    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荷蘭由於其自然環境太惡劣,農業生產還根本無法滿足本國需求。但就是這樣一個歐洲小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卻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大國,其農牧產品以優質、高產聞名,鮮花和種子的出口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農業奇蹟,形成獨具荷蘭特色的高科技現代農業。那麼,荷蘭農業的成功經驗是什麼?
  • 荷蘭為什麼是世界上最開放國家?土地面積不大,卻備受世界矚目
    從飛機上俯瞰荷蘭從飛機上俯瞰荷蘭荷蘭國家不大,土地面積只有重慶的一半,人口超過了1700萬人。這樣的一個土地貧瘠的小國,卻在世界上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荷蘭是世界上最開放的國家。當時尼德蘭包括了現在的荷蘭、比利時以及盧森堡部分。比利時是天主教國家,對於西班牙的統治反抗就不強烈。最後荷蘭終於贏得了獨立,因為宗教問題,他們和比利時逐漸分開了成為了兩個國家。獨立後的荷蘭迎來了黃金時代,他們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所以有了「海上馬車夫」的稱號。在巔峰時代,世界上的2萬艘商船裡,有1.5萬艘是荷蘭的。後來荷蘭連續被英國法國擊敗,逐漸沒落下去。
  • 強悍的荷蘭農業:兩個半北京大出口額世界第二,但中國不能學
    這些園藝農產品和農牧產品我大量出口,這樣一來,不僅溫飽問題我解決了,反而還能大賺一筆,美滋滋。荷蘭的畜牧業也很強,比如大名鼎鼎的荷蘭奶牛所以荷蘭農業逐漸向園藝、畜禽等優勢產品集中,並大量出口國外:以溫室種植的蔬菜為例,按種植面積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番茄、辣椒、黃瓜,三者合計佔比達79.8%。
  • 荷蘭史:農業的維持以及工業的衰退
    有人甚至說荷蘭北方的農民簡直生活在一片樂土中間。由於農業人口的增加,北方七省變得越來越富裕。除了農業種植以外,荷蘭人 還有豐富的挖掘水道、建築堤壩、開鑿運河、圍墾田地的能力。自中世紀以來,荷蘭人就 在開墾沼澤地、荒地以及河口土地方面具有歐洲其他地方的人民很難與之匹敵的能力。
  • 中國的農業與荷蘭差距_農業資訊_土地資源網
    2017荷蘭現代農業遊學之旅農業參訪部分已經基本結束,參訪團團友做了簡單的分享,我認為十分有價值,希望沒有去感受荷蘭農業的你也能有所收穫,為了讓大家專注看文字乾貨,中間不在配圖片了,另外題目上
  • 俄羅斯農業逆襲!小麥出口超美國歷史記錄,連續三年世界第一
    據俄羅斯聯邦海關總署數據統計,2018年俄羅斯小麥出口量為4400萬噸,打破了1981年由美國創造的世界紀錄——4390萬噸。據統計,俄羅斯聯邦連續三年保持小麥出口量的世界第一。2016年小麥出口量超過美國5.5%,2017年這種差距達到了21%。2018年超美國約50%,合計約2150萬噸。
  • 荷蘭、以色列、日本、中國……逼出來的農業「潛力股」
    荷蘭荷蘭人多地少、多鹽鹼地、降雨量大,自然地理條件非常不適合農業的發展,為了保障本國的食品安全,沒有地,他們就填海造田;鹽鹼地不適合作物生長,就無土栽培;降雨量多,就發明溫室,嚴格控制作物生長環境,瓦格寧根大學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最高農業學府。
  • 地圖看世界;荷蘭跨歐洲及北美洲
    目前,世界上地跨大洲的國家都是因為地理位置處於大洲的連接處;不像曾經的羅馬帝國、蒙元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及大英帝國那樣因強大佔據廣闊的土地而跨大洲連大洋。當前世界依然也有數個國家因海外領地及強大而跨大洲連大洋。
  • 荷蘭究竟發達到什麼程度?
    1.2億美元,如此高的成本的代價,卻讓很多國家不得不屈服於荷蘭人,連這種世界上最精密的儀器,都能被荷蘭人壟斷,可見這個國家的科技實力。01、西歐科技強國肯定有很多人疑惑,名不見經傳的荷蘭,有什麼能引人注目的?荷蘭雖然在面積上是個彈丸小國,但其實力不容小覷,自1648年從西班牙獲得獨立之後,荷蘭就發展成為17世紀航海和貿易強國。
  • 用60%的土地做農業——丹麥的「小國大農」!
    丹麥不是一個農業大國,但絕對是一個農業強國。丹麥是世界上城鄉差別最小的國家之一,是全球公認的農業問題解決得最好的國家之一。丹麥農業勞動生產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多年來,丹麥66%以上的糧食、黃油、豬肉、牛肉等農產品出口到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出口到歐盟的農產品佔60%,故此丹麥有「歐洲食廚」之稱。
  • 澳大利亞農業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並為世界輸出源源不斷的農產品。如今澳大利亞的人口密度僅為每平方千米3.2人,比俄羅斯還低,遠低於世界平均的每平方千米52人。澳大利亞以7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只需要養活一個上海市的人口....▼也正因如此,這個國家的人均耕地面積高達1.93公頃,位居世界第一,成為了它農產品出口大國的基礎。
  • 哪國的哪個農大是世界第一農業大學
    瓦赫寧根大學始建於1876年(時為荷蘭國家農業大學),是荷蘭唯一一所以食農業科學、健康食品和人居環境為主題的大學。瓦大致力於推廣最新的農業、食品科研成果,以向全世界提供充足和優質的糧食作物,並以「探索大自然的潛力,提高人類生活品質」為研究宗旨。
  • 荷蘭農業參訪,走出去用更高的維度和視野做農業!
    ,和世界農商領軍人物及組織面對面交流,深度解析荷蘭農業發展奇蹟的核心和原動力!荷蘭是一個典型的人多地少的西歐小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1.9畝,然而荷蘭卻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技術創新,全球化戰略,高度組織化以及全產業鏈的協作布局締造了荷蘭農業的奇蹟,其中,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縱向合作聯社在荷蘭農業發展中扮演尤為重要的角色。至1872至今,荷蘭農民合作社已經走過了140多個年頭,縱觀荷蘭農民合作社發展歷程,有哪些成功的經營值得我們借鑑?
  • 深度洞察:透視荷蘭農業,看中國溫室農業的新商業、新趨勢
    設施農業育苗育種、生產、加工、冷鏈物流、銷售等產前、產中、產後全產業鏈條基本形成,規模以上溫室工程企業556家,溫室材料設備企業471家;設施蔬菜產量佔到全國蔬菜總產量的30%左右,設施園藝年產值9800億元,提供了約4000萬個就業崗位。誠然,剖析溫室農業,我們必須要學習荷蘭,該國家以高科技和創新為基礎的精準農作溫室技術,成為世界農業霸主。
  • 畝產提高七倍,荷蘭農場這樣種番茄
    丨更少的資源,更多的產量面對,疫情帶來的危機 ,我們更應該思考,未來的農業,如何更好的提升效率,被譽為「農業矽谷」的荷蘭對此,表示「穩住,我們能贏!」。自荷蘭政府於2000年提出「用一半資源,打造雙倍產量」的口號以來,其在農業種植領域上便不斷取得技術突破。
  • 達利歐最新觀點:探索最強大帝國興衰背後的原因
    更為全面的學習也使財富和權力從(1):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在農業經濟中,農業土地是財富和權力的主要來源,並以此支持君主,貴族和教會維護他們獲取財富和權力的動力系統,轉變為(2):以工業為基礎的經濟,擁有創新能力的資本家發明並擁有生產工業產品的生產方式,並與政府一起維護他們獲取財富和權力的動力系統。
  • 荷蘭農業:農業教育+合作社;業內人士:推廣「豬臉識別」
    4、河北省今年力爭完成農業招商引資額500億元日前,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制定了2020年全省農業項目招商工作方案,要求全年完成招商引資額500億元以上,籤約億元以上農業項目不少於30個,2019年籤約項目開工率達70%以上。
  • 以農業為支撐 惠民鄉村旅遊之路越走越寬
    惠民縣擁有雙河林場、沙窩林場等豐富的林業資源,結合鑫誠農業等高端現代農業觀光,融合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發揮高效生態農業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惠民的鄉村旅遊。「這裡的土地鹽鹼性程度較高,最適合種植白蠟,目前林場種植了14萬株白蠟,形成了天然的森林氧吧。」林場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株白蠟的成長期是2年,每株能賣到20-30元左右。同時,林區內還種植了部分蜜桃,及其他低矮經濟作物。還養了5萬隻鵝,建設了生態牧場。目前該林場第一產業的直接收入已經能支撐起企業的發展了。」記者看到,林場內已建起了7棟木屋,與大面積的森林相映成趣。
  • 中國學生組成荷蘭隊,跨國跨學科的荷蘭農業
    七月初,7位來自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荷蘭屯特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碩士、博士組成了一隻名為AiCU的「農科天團」,在中國農業大學主辦、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作為技術指導的「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中以團體總分第一的名次進軍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