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中山公園,遊人享受假日快樂,到處洋溢著歡聲笑語。
音樂會吸引了不同年齡段的聽眾。
奇石館夜遊會。
解放公園金秋菊展。
小朋友在堤角公園 。
「如果明天下小雨,沙湖公園的活動還正常舉行嗎?」10月4日晚,公園活動微信群裡,粉絲「默默」關切地問。5日,天公作美,連綿數日的秋雨終於暫歇。上午9時30分,沙湖公園「喜迎國慶、頌廉潔、繪初心」文藝匯演如期進行,70餘人的「市民園長」公園志願者表演團隊帶來舞蹈、朗誦、獨唱等13個節目,引來遊園市民駐足觀看,鼓掌叫好。今年,武漢市園林和林業部門首次在市區24個公園推出主題為「公園文化季,天天都有趣」的遊園活動。9月25日正式發布47場活動全菜單,需預約的部分主題活動24小時內全部預約滿員。
多彩文藝演出覆蓋老中青全年齡段
解放公園「花草音樂會」和「我奉獻我快樂志願者文藝演出」、黃鶴樓公園「穿越歷史情景表演《大明鶴舞》」、中山公園「感謝有你——迎國慶群眾文藝演出」、沙湖公園「喜迎國慶、頌廉潔、繪初心文藝匯演」……9月30日以來,市區公園的各色文藝演出精彩連臺。
作為公共空間,公園既是最容易抵達的休閒娛樂場所,也是最觸手可及的群眾舞臺。這個雙節,公園文藝演出的主力軍正是市民自己。「市民園長」志願者團隊,日常是公園裡維護遊園秩序、宣傳生態理念的衛士,雙節假期,他們變身演藝達人,能唱會跳,個個身傍絕技。
10月1日的解放公園「我奉獻我快樂志願者文藝演出」上,龜山公園的「市民園長」馮嵐介紹,他們特意帶來了舞龍表演。各種傳統元素在這場匯演中隨處可見,如常青公園志願者團隊表演太極拳,解放公園志願者團隊表演京劇《杜鵑山》,和平公園志願者團隊唱起《前門情思大碗茶》……
這些熱熱鬧鬧的節目,也確實俘獲了大多中老年群體的心。現場,一位住在解放公園附近的向阿姨專程來看演出,「家附近的公園就有這樣的節目,為我們增添節日氣氛,我很高興!」
由武漢著名詩人、武漢大學老師小引策劃的「花草音樂節」,則讓更多的青年群體重新認識了公園。10月1日下午的「花草音樂節」上,5支樂隊都帶來了最新單曲。「樂隊的音樂比較新潮,希望用這樣的音樂,把年輕人們重新吸引到公園裡來,樹越來越高,花越來越美,文娛生活也越來越多元。」小引說。
慶雙節盛裝打扮添新打卡點
「空氣裡有桂花香,還飄著菊花香,真是令人陶醉。快幫我跟這個『菊香白鹿』的景合個影!」和朋友一起看完「花草音樂節」,趙女士發現公園裡還在舉辦金秋菊展,不光有各式精品菊花,還有白鹿、仙鶴等藝術雕塑錯落其間,她連忙招呼友人拍照打卡留念。
這個國慶節,解放公園的金秋菊展還玩了一個「尖板眼」,讓本應春天綻放的百合,在秋日裡和菊花一同綻放。菊展總監、解放公園管理處副主任陳輝告訴記者,這批百合花共6個品種、150株,是從杭州一家花卉科研企業「謀」來的,是該企業用作百合反季開花研究用的試驗品,為的是給市民一份「百合菊花」同框的驚喜。
公園裡的熱門景觀打卡點,還有武漢動物園正門主廣場的一組大象主題植物雕塑,主景由紅綠草裱扎而成,配以一串紅、孔雀草、雞冠花等時令花卉5萬餘盆,呈現出兩隻「大象」在花叢嬉戲打鬧的趣相。
百年名園中山公園的大門變成了彩門,10餘盆三角梅擺成「一字型」和花杯造型,錯落有致地擺放在門前。門樓頂部也擺上了盆栽花帶,與飄揚的國旗相映成景。
園博園舉行了「中國紅-大地藝術遊園會」,以油紙傘、燈籠、綢緞、帷幔等中式傳統元素為載體,將園內布置得十分喜慶,尤其東門內草坪上,560把紅、黃傘組成「我愛武漢」的字母圖案,成了遊客必備打卡點。
據了解,雙節期間,武漢共有80餘座城市公園用國旗、鮮花、燈籠和園林小品裝飾一新,處處洋溢著熱烈、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表達著經歷疫情的武漢人民感恩八方、堅韌不拔、走過風雨迎接美好生活的期盼。
弘揚傳統文化與生態文明的窗口
10月3日,秋雨連綿了一整天,但參加武漢中華奇石館雙節漢服夜遊會的親子家庭熱情不減,在這個古色古香的石頭博物館裡,他們聽館內園藝美學官姜全松講松石盆景的故事,聽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朱冶話中秋習俗,聽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博士程柳菱分享天外之石月亮的秘密,從園林、科學、文化多層面認識中秋節。「孩子們沉浸式體驗中國傳統文化,邊玩邊學,小朋友非常喜歡!」活動結束後,家長「江姐」在奇石館夜遊會粉絲群分享。
堤角公園舉辦的「古韻民俗市集玩轉國慶中秋」活動,邀請黃梅挑花、手工微型風箏、漢繡等非遺項目傳承人及手工藝品製作者現場展示技藝,同樣吸引了大批市民遊客參與體驗。這個雙節,傳統文化在公園文化季再次煥發魅力。在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形勢下,公園作為城市居民與自然環境的連接之地,也積極發揮自然教育的功能,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豐富的公園文化季活動中。
沙湖公園舉辦了「身邊的野生小夥伴」攝影展,展出內容包括昆蟲類、爬行類、兩棲類、鳥類、魚類五大類別,共50種野生動物。它們之中的大部分,都能在武漢地區看到,既能幫助市民了解武漢野生動物資源,又能深化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武漢動物園則將35周年園史打造成了趣味「時光機」圖片展,以萌趣的卡通動物形象為主視覺,在吸引遊客拍照留念的同時,傳遞生態環境理念。
記者黃亞婷 明眺生 通訊員趙旋 趙慧娟 楊蘊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