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將推進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明確浦東醫院等25家醫院為首批建設單位。
10月29日,上海市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崇明區舉行,副市長宗明出席會議並講話。會上同步啟動建立「東南西北」四大區域中醫醫聯體。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介紹,明確浦東醫院等25家服務能力較強、覆蓋人口多、輻射範圍大、分級診療基礎好的醫院作為首批建設單位,一方面以支持遠郊醫院為主,另一方面確保16個區「全覆蓋」。後續根據醫療機構能力水平基礎,持續推進建設,2021年底前基本完成區域性醫療中心的布局和認定,持續提升綜合服務能力。
區域性醫療中心立足區域醫療服務基本需求, 向下輻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向上與市級醫院對接,承擔區域內居民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以及急危重症搶救與疑難病轉診任務,強化家庭醫生為基礎的「1+1+1」醫療機構組合籤約服務體系。
同時,上海將推進中醫專科醫聯體建設,構建「區域+專科專病」點面結合、全專互補的中醫醫聯體新模式:建立「東南西北」四大區域中醫醫聯體,由4家市級中醫醫院牽頭區域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形成「市-區-社區」梯度支持的聯動發展模式;以中醫優勢專科專病為協作紐帶,由中醫重點專科牽頭帶動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相同專科領域的技術提升及能力建設。
此外,上海將進一步建立健全支持醫聯體建設的績效激勵、考核評價等工作機制,通過醫聯體形成市級醫院、區域性醫療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護理等醫療機構職責明晰、緊密合作的關係,推進醫療衛生資源整合和上下聯動,並探索建立醫聯體內整合型服務模式,逐步實現預約、就診、轉診、出入院、付費、隨訪、檢驗檢查等全流程服務,在加強醫療質量控制基礎上,實現醫聯體內醫療衛生信息互聯互通互認。
宗明表示,各區政府要落實建設主體責任,加大資源投入,合理布局規劃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主動爭取市級醫院支持,努力提供同質化、高水平服務;市級醫院要圍繞臨床端和服務端「兩端」發力,通過醫聯體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區域服務能級,著力打造「多點執業」服務平臺,將重點學科建設延伸至區域性醫療中心,切實提升區域性醫療中心服務能級。
第一批建設區域醫療中心名單 上海市衛健委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