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距耐力跑極限有多遠

2020-12-15 青年參考

破紀錄越來越難

人類距耐力跑極限有多遠

本報特約撰稿 潘彩萍 《 青年參考 》( 2015年08月12日   22 版)

    人類幾乎窮盡了一切提高比賽成績的手段,打破耐力型競速運動紀錄的難度仍然與日俱增。一個必須直面的問題是:在觸及生理極限前,我們還有多少進步空間?

-------------------------------------------------------------------------

    在7月中旬舉行的國際田聯鑽石聯賽摩納哥站比賽中,衣索比亞名將甘澤蓓·迪巴巴,在女子1500米項目中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佳成績。尤其令體育評論員興奮的是,迪巴巴打破的紀錄在此之前塵封了22年,很多人此前一度認為,這個項目的潛力已經見頂。

    零點幾秒的提高都是奇蹟

    據法新社報導,迪巴巴以3分50秒07的成績,打破了中國運動員曲雲霞1993年創造的3分50秒46的紀錄。而此前20餘年間,該項目的成績始終徘徊不前。以至於人們紛紛發問:這是不是表明,參加耐力型田徑運動的選手,已經接近甚至達到了人類所能達到的邊界?

    美國《Slate》雜誌提到,1993年至1997年間,中國運動員在女子1500米項目中創造了4次用時最短紀錄,曲雲霞和她的隊友長期處於無人能挑戰的地位,招來不少嫉妒甚至質疑。而現在,迪巴巴的表現告訴世界,用3分50秒跑完1500米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她創造的紀錄,外界可以重燃希望,憧憬人類能夠在中長跑運動中繼續挑戰極限。

    當然也有觀點主張,人類花了22年才打破1500米跑的紀錄,證明我們的潛力接近耗竭。事實上,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不斷有專家預測稱,世界紀錄被打破的頻率會逐年走低。

    2005年,英國體育學院的亞倫·內維爾和格雷格·懷特兩位教授統計了歷史數據,並對多數男子耐力跑項目及女子800米和1500米跑項目的發展前景進行預測。他們的結論非常悲觀:挑戰世界紀錄的徵程已到達頂峰,無論運動員如何努力,也無法跑得更快。

    此後10年間,有幾項紀錄被迪巴巴這樣的新人以零點幾秒之差打破,但內維爾依然堅持己見。他在接受《Slate》採訪時重申,「隨著時間的推移,打破世界紀錄的機率變得越來越小,時間真正減下來花了20多年,而且只減了0.4秒。下次再減零點幾秒恐怕要等更久。」

    專家和運動員觀點不一

    美國運動生理專家戴維·愛潑斯坦曾在專著《運動基因》中談及相關話題。他承認,20世紀下半葉,田徑運動曾經歷了一段黃金歲月,平均每10年可以打破8次紀錄。但現在,他寫道:「我們處於一個收益遞減時期。」對中長跑項目來說尤其如此,在迪巴巴破紀錄之前,1500米跑和1英裡(約合1609米)跑的世界紀錄,都有至少16年沒被打破了。

    亞倫·內維爾也指出:「運動員在短跑比賽中可以通過服用興奮劑跑出好成績,但中長跑通常更『純淨』。在合法範圍內提高成績的方法,幾乎被大家用盡了。」即便如此,5公裡、10公裡長跑和馬拉松的紀錄,都比1500米和1英裡的紀錄更經常地被刷新。

    「馬拉松比賽中存在太多變數,而且路程相對更長。」內維爾解釋說。在2005年的論文中,他和懷特宣稱,男性耐力跑項目的紀錄與他們預計的極限之間,大概還有1到3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具體而言,男性在1500米項目中或許能夠跑到3分23秒,1英裡項目中或許能跑到3分39秒,比目前的紀錄減少3秒到4秒。另外,除了女子1500米跑的紀錄之外,內維爾和懷特當年分析的比賽項目,到目前為止只有男子馬拉松的紀錄被打破過。

    而在愛潑斯坦看來,即使甘澤蓓·迪巴巴讓大家眼前一亮,人類在女子1500米上也已接近極限。至於男子1500米,目前的紀錄是由摩洛哥選手希查姆·艾爾奎羅伊於1998年創造的,比迪巴巴快11%——這與「男性比女性的跑速快10%」的業內共識基本相符。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國際田聯鑽石聯賽摩納哥站,來自肯亞的阿斯貝爾·基普羅普也逼近了男子1500米的紀錄,他的成績是3分26秒69,從2001年至今可以排第5。

    就此,愛潑斯坦對《Slate》表示,「說我們已達到極限是不嚴謹的,因為總會有技術上的進步可以讓人類跟以前不同。但說我們已接近極限,這是沒問題的。」

    不過,田徑運動員們的看法相對樂觀得多。獲悉自己的成績後,迪巴巴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她的賽前訓練非常充分,「我早就知道,自己必將打破紀錄」。

    田壇傳奇人物羅傑·班尼斯特也持類似觀點。1954年,就讀於牛津大學的他以3分59秒4的成績,成為首位在4分鐘內跑完1英裡的人。60年後,班尼斯特在接受美國《競技周刊》採訪時提到,人類在這個項目上有望跑到3分30秒。「這首先會是生理學方面的成就,但我相信,還要過一段時間,才會有這樣的好成績出現。」

    改變計分規則時機已到?

    愛潑斯坦曾在美國TED大會上發表演說,主題是「運動員真會變得更快、更出色、更強壯嗎」。他強調,技術和比賽環境的進步,可以確保耐力型競速運動的成績繼續緩慢提高——儘管離極限越近,提高越慢。他舉了個例子:截至2013年,能在4分鐘內跑完1英裡的運動員總共有1314名,但如果把他們放到煤渣跑道上,大概只有530人可能實現4分鐘以內的成績。

    當然,即使明知極限已經不遠,人類還是會不懈努力。愛潑斯坦認為,除了技術革新,物質獎勵對創紀錄也有積極作用;目前的獎勵幅度仍嫌太小,抑制了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

    亞倫·內維爾提出了一條更加「投機取巧」的策略:今後,不妨將完賽時間記錄到小數點後三位,就像阿爾卑斯山滑雪錦標賽從1964年開始做的那樣。「精確到小數點後三位,我們就更容易發現成績的提高,無論幅度多少,提高本身不就是我們需要的嗎?」他說。

    人類幾乎窮盡了一切提高比賽成績的手段,打破耐力型競速運動紀錄的難度仍然與日俱增。一個必須直面的問題是:在觸及生理極限前,我們還有多少進步空間?

-------------------------------------------------------------------------

    在7月中旬舉行的國際田聯鑽石聯賽摩納哥站比賽中,衣索比亞名將甘澤蓓·迪巴巴,在女子1500米項目中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佳成績。尤其令體育評論員興奮的是,迪巴巴打破的紀錄在此之前塵封了22年,很多人此前一度認為,這個項目的潛力已經見頂。

    零點幾秒的提高都是奇蹟

    據法新社報導,迪巴巴以3分50秒07的成績,打破了中國運動員曲雲霞1993年創造的3分50秒46的紀錄。而此前20餘年間,該項目的成績始終徘徊不前。以至於人們紛紛發問:這是不是表明,參加耐力型田徑運動的選手,已經接近甚至達到了人類所能達到的邊界?

    美國《Slate》雜誌提到,1993年至1997年間,中國運動員在女子1500米項目中創造了4次用時最短紀錄,曲雲霞和她的隊友長期處於無人能挑戰的地位,招來不少嫉妒甚至質疑。而現在,迪巴巴的表現告訴世界,用3分50秒跑完1500米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她創造的紀錄,外界可以重燃希望,憧憬人類能夠在中長跑運動中繼續挑戰極限。

    當然也有觀點主張,人類花了22年才打破1500米跑的紀錄,證明我們的潛力接近耗竭。事實上,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不斷有專家預測稱,世界紀錄被打破的頻率會逐年走低。

    2005年,英國體育學院的亞倫·內維爾和格雷格·懷特兩位教授統計了歷史數據,並對多數男子耐力跑項目及女子800米和1500米跑項目的發展前景進行預測。他們的結論非常悲觀:挑戰世界紀錄的徵程已到達頂峰,無論運動員如何努力,也無法跑得更快。

    此後10年間,有幾項紀錄被迪巴巴這樣的新人以零點幾秒之差打破,但內維爾依然堅持己見。他在接受《Slate》採訪時重申,「隨著時間的推移,打破世界紀錄的機率變得越來越小,時間真正減下來花了20多年,而且只減了0.4秒。下次再減零點幾秒恐怕要等更久。」

    專家和運動員觀點不一

    美國運動生理專家戴維·愛潑斯坦曾在專著《運動基因》中談及相關話題。他承認,20世紀下半葉,田徑運動曾經歷了一段黃金歲月,平均每10年可以打破8次紀錄。但現在,他寫道:「我們處於一個收益遞減時期。」對中長跑項目來說尤其如此,在迪巴巴破紀錄之前,1500米跑和1英裡(約合1609米)跑的世界紀錄,都有至少16年沒被打破了。

    亞倫·內維爾也指出:「運動員在短跑比賽中可以通過服用興奮劑跑出好成績,但中長跑通常更『純淨』。在合法範圍內提高成績的方法,幾乎被大家用盡了。」即便如此,5公裡、10公裡長跑和馬拉松的紀錄,都比1500米和1英裡的紀錄更經常地被刷新。

    「馬拉松比賽中存在太多變數,而且路程相對更長。」內維爾解釋說。在2005年的論文中,他和懷特宣稱,男性耐力跑項目的紀錄與他們預計的極限之間,大概還有1到3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具體而言,男性在1500米項目中或許能夠跑到3分23秒,1英裡項目中或許能跑到3分39秒,比目前的紀錄減少3秒到4秒。另外,除了女子1500米跑的紀錄之外,內維爾和懷特當年分析的比賽項目,到目前為止只有男子馬拉松的紀錄被打破過。

    而在愛潑斯坦看來,即使甘澤蓓·迪巴巴讓大家眼前一亮,人類在女子1500米上也已接近極限。至於男子1500米,目前的紀錄是由摩洛哥選手希查姆·艾爾奎羅伊於1998年創造的,比迪巴巴快11%——這與「男性比女性的跑速快10%」的業內共識基本相符。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國際田聯鑽石聯賽摩納哥站,來自肯亞的阿斯貝爾·基普羅普也逼近了男子1500米的紀錄,他的成績是3分26秒69,從2001年至今可以排第5。

    就此,愛潑斯坦對《Slate》表示,「說我們已達到極限是不嚴謹的,因為總會有技術上的進步可以讓人類跟以前不同。但說我們已接近極限,這是沒問題的。」

    不過,田徑運動員們的看法相對樂觀得多。獲悉自己的成績後,迪巴巴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她的賽前訓練非常充分,「我早就知道,自己必將打破紀錄」。

    田壇傳奇人物羅傑·班尼斯特也持類似觀點。1954年,就讀於牛津大學的他以3分59秒4的成績,成為首位在4分鐘內跑完1英裡的人。60年後,班尼斯特在接受美國《競技周刊》採訪時提到,人類在這個項目上有望跑到3分30秒。「這首先會是生理學方面的成就,但我相信,還要過一段時間,才會有這樣的好成績出現。」

    改變計分規則時機已到?

    愛潑斯坦曾在美國TED大會上發表演說,主題是「運動員真會變得更快、更出色、更強壯嗎」。他強調,技術和比賽環境的進步,可以確保耐力型競速運動的成績繼續緩慢提高——儘管離極限越近,提高越慢。他舉了個例子:截至2013年,能在4分鐘內跑完1英裡的運動員總共有1314名,但如果把他們放到煤渣跑道上,大概只有530人可能實現4分鐘以內的成績。

    當然,即使明知極限已經不遠,人類還是會不懈努力。愛潑斯坦認為,除了技術革新,物質獎勵對創紀錄也有積極作用;目前的獎勵幅度仍嫌太小,抑制了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

    亞倫·內維爾提出了一條更加「投機取巧」的策略:今後,不妨將完賽時間記錄到小數點後三位,就像阿爾卑斯山滑雪錦標賽從1964年開始做的那樣。「精確到小數點後三位,我們就更容易發現成績的提高,無論幅度多少,提高本身不就是我們需要的嗎?」他說。

相關焦點

  • 一光年到底有多遠?它足以將人類牢牢的封鎖在太陽系內!
    而一光年到底有多呢?以我們的地球文明為例,民航飛機的速度大約為每小時900公裡 ,光一秒能夠運動的路程大約是29.98萬公裡。也就是說民航飛機要達到光一秒鐘的路程,大約需要333個小時,約14天。我們一球的赤道的周長是40000公裡,也就代表光每秒鐘能夠圍繞地球7.5圈!因此光年的距 離不適合我們地球。
  • 哪一顆恆星距太陽最近?距離有多遠?人類何時才能夠前往?
    而宇宙是浩瀚廣闊的存在,如果人類未來有了初步星際航行的技術,能夠探索的區域也僅限太陽系附近的星系。而在人類還沒有能力進行星際航行之前,我們能夠做的就是通過天文望遠鏡不斷搜尋太陽系附近的每一個恆星,發現的恆星越多,對於人類未來的探索計劃越有利。那麼太陽系附近的恆星中,離太陽最近的是哪一個顆?距離有多遠?
  • 中國距現代化有多遠?
    作者:秦月明  中國距現代化有多遠?據內地的最新研究報告透露,到二000年底,香港、澳門和臺灣已經完成第一次現代化;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農業增加值比重、服務業增加值比重、農業勞動力比重、城市人口比例、醫療服務、嬰兒存活率、預期壽命、成人識字率、大學普及率這十項指標中,中國內地的北京、上海和天津有九項指標達標;遼寧和廣東有六項指標達標。這八個地區已經完成或基本實現了第一次現代化。
  • 一光年有多遠?人類最快的飛船需要多久才能走完一光年?
    可見,速度對於人類文明前進的重要性,而在人類現在科學理論下,速度不是無限提升的,它有一個極限值,那就是光速。與光速相對應的則光年,可能有人會問了:一光年有多遠?人類最快的飛船需要多久才能走完一光年?在天文學的領域裡,光年是一個距離單位,而不是速度單位。
  • 人類肉眼能看到的最遠天體有多遠?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個天文學中的術語——「視星等」(Apparent Magnitude),這是一個專門描述人類用肉眼所觀測到的天體亮度的天文術語。「視星等」的說法起源於古希臘天文學家喜帕恰斯,他編制了一個包含 1022 顆恆星的恆星位置表,並把它們按亮度的高低分為了 6 個等級,規定等級越低的恆星,其目視亮度就越高。
  • 在耐力跑的時候,體力不夠了,應該怎麼辦?
    我們在耐力跑的時候,體力不夠了,應該怎麼辦?在跑耐力跑之前,你需要看看本文,給你舉出的這幾個值得注意的事項!第一個注意事項:提前補充能量我們首先要在耐力跑之前給自己的身體補充一點兒能量,這樣就不怕跑步訓練的過程中,身體會因為體力不支而暈倒了或者跑不下去。首先,我們的身體在運動的時候會消耗能量,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們需要提前給自己的身體補充一些能量,這樣我們就不用擔心因為沒有能量而提前進入沒有體力的乏力階段了。
  • 美專家:人類跑一百米速度極限為九秒四八(圖)
    該研究顯示,人類跑一百米的速度極限為九秒四八,比目前世界紀錄快○點二一秒。  本身是馬拉松跑手的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力學教授丹尼,為了探求跑步速度的極限和了解人類離這個極限尚有多遠,特別展開了一系列研究。  他研究過男跑手優勝者多年來的跑速紀錄,認為男性不管跑的距離有多遠,都尚未達致最快的速度。
  • 人類的壽命有極限嗎?
    目前有記錄的世界最長壽的人是法國老太太讓娜·卡爾芒,她於1997年逝世,終年122歲。    近日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的生命極限可能是115年左右。那麼人類壽命到底有沒有極限?極限又是多少歲呢?隨著醫學的發展,人類的壽命從19世紀開始不斷延長。科學家藉助基因技術或者飲食控制手段,成功使一些實驗動物的壽命大大延長。
  • 2016年我省中考體育考試增加耐力跑項目
    教育大事,社會焦點,百姓關注。 他從教中學體育20多年,感覺學生們體質在逐年下降,雖然從身高、體型、體重等外觀形象來看,現在的學生可謂牛高馬大,看起來又高又壯,但體能水平卻下降得厲害。10年前,學生們跑1000米,不少能得滿分,大部分都能及格。但現在,一個班有三五個滿分就很不錯了,不及格的學生卻很多,多數學生跑步三分鐘後,就上氣不接下氣了。 「學生們運動的時間和機會太少。
  • 在中山,買房離工作地點多遠是極限?這個數據可以參考,不過…
    在中山,你能接受最遠的上班地點是多遠?開車20分鐘?還是40分鐘?周末、假期朋友聚會,多遠距離的地點會讓你感到「太遠了不大想去」?有一個概念叫做「可接受的極限通勤距離」,是不少人買房子會考慮到的。簡單來說就是:買房之前,首先要判斷你選的那個地段是否在「大多數人可接受的極限距離」之內,如果超出這個極限,再漂亮、再便宜的房子,都是缺乏外來人口支撐(接盤)的,這種房子就應該慎買!中山「城市半徑」位居全國13,全省第5!
  • 人類生存的極限是什麼?
    許多典型的人類生存極限已經得到實踐:眾所周知的「三法則」描述了人沒有空氣、水和食物可以活多久(分別大約三分鐘、三天和三個星期)。但是很多極限未被測試過:例如,人死之前可以保持多久的清醒?爬到多高的地方人會窒息?人可以承受多大的加速度而不被撕裂?幾十年來的實驗(有意或偶然的),已經揭示了諸多人類生命的極限。人可以多久不睡覺?
  • 人類能否突破壽命極限?
    60年前,美國生物學家倫納德·海弗裡克提出的「海弗裡克極限」——人類壽命極限約124到144歲,一度成為科學的共識。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達,以及大腦信息數位化技術的發展,「海弗裡克極限」能否取得突破,成為越來越多科學愛好者追逐的目標。2020年12月26日,數百名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科技愛好者相聚在「人類永生計劃大會2020」(下稱永生計劃大會)的在線會議上。
  • 生命註定有盡頭,人類的壽命115年是極限
    醫療科技的進步可能讓我們健康的時間久一點,但生物學上的限制註定人類的壽命有盡頭。根據一份刊載在《自然》(Nature)期刊的最新研究,人類的壽命上限是115年。儘管在過去的100年中醫療保健水平在不斷提高,人類的預期壽命也隨之不斷增加,但最大預期壽命仍受自然因素的限制,無法超過。
  • 人類智商的極限之爭
    儘管始終存有爭議,特別是由此而建立的種族歧視和社會排斥政策更是為世人所不齒。但在無新方法出現前,智商測試仍被當作有效的能力測驗,而它不時披露的結果也令人反思。據法國《科學與生活》刊文:一項自1940年便開始在世界多國進行的智商測試統計顯示,平均智商在一些發達國家迅速上升後,近20年來已開始出現「見頂」跡象,不僅停滯不前,甚至還有所下降,其中以北歐的丹麥和挪威最為明顯。
  • 人類肉眼可看見6000多顆恆星,我們能看見多遠的恆星?
    舉個例子,我們知道,十五的月亮是最圓最亮的,所以這時月亮視星等的數字為-12,可以說在夜空中很少有比月球還要亮的星球了。這是因為月亮距離地球最近,而我們在夜空中看的星星其實距離地球非常遙遠。雖然它實際的亮度可能非常高,但數萬光年的距離,在我們的肉眼裡它是一顆不起眼的小星星而已。
  • 巔峰對話:機器人索菲亞距人類還有多遠?
    公民身份、人類面貌特徵、無障礙對話交流……甫一誕生,索菲亞便吸引全世界廣泛關注。她是機器還是人?以她為代表的人工智慧對人類到底意味什麼?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欒國明教授作為應邀嘉賓和現場數百位觀眾與索菲亞巔峰對話,共同探討人工智慧的未來。
  • 宇宙中的時間單位動則上億,那一億年有多長?一光年有多遠?
    一光年有多遠?可以大概的做一個簡單計算,確切的說,光速是300000KM/S,一年運行的距離就是:9460730472581km,從昆明到北京的距離大概2091km,如果以光速做來回的話,光可以在一秒之內運行2262250233個來回。
  • 四象次界:人類智能的極限
    四象次界:人類智能的極限開個大題,目前人類智能的極限在哪裡?這個問題有點重要,就像創業者,第一步就要搞清楚市場的盤子有多大,以便說服合伙人和投資人。對擁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人,搞清楚人類智能的盤子有多大,幫助評估可以切多少「智能蛋糕」。先解釋一下,什麼叫人類智能的極限?用化學舉個例,目前發現有118種元素,是否還有其他元素沒有,不知道。因此可以說人類智能的化學極限就是118位元素,其他都還沒有走進我們的智能範圍。
  • 人類可以看到距離億萬光年的恆星,那麼太陽光可以照射多遠距離?
    望遠鏡延伸了人類的視力和觀測距離。自從有瞭望遠鏡,而且望遠鏡越來越大越來越精密,不但有光學望遠鏡,還有各種射線望遠鏡、射電望遠鏡,就不但能夠看到更遠的可見光天體了,只發出電波等不可見光的天體也能夠看到了。
  • 人類身體極限大揭秘(組圖)
    國際在線專稿:人類真的了解自己嗎?人類身體是否存在極限?如果極限不斷更新(例如速度),是不是就能超越光速了?英國廣播公司《焦點》雜誌進行了一系列測試,尋找不同領域中的人們身體所能承受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