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大學老師的一封信:請不要這樣講中國

2020-12-11 網易教育

大學課堂是答疑釋惑的地方,老師是傳播知識的人,我們要的是教書育人。 大學課堂上的中國,應該有清晰的來路。中國的路,肯定不會筆直,勢必遇到溝坎,但借別人的尺子來規劃、用西方的刻度來丈量,是行不通的。大學的老師,應當懂得這個道理,應該把這個道理傳授給學生。


大學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


   網易教育頻道綜合訊 (來源:遼寧日報)親愛的老師們,我們是滿懷敬畏地在寫這封信。

大學老師這個崗位太光榮、太特殊了。大學是教化人的地方,我們的情感底色、思維方式,乃至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都因為大學的涵養。小平同志曾經說過,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大學的教育,正是要研究和探索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方法路徑,正是要構建符合世界先進潮流的文化體系,正是要通過知識的傳承去承載中華民族的未來。因為特殊的職業身份,老師不再普通,也不能普通。你們不是在公園的人群中隨意褒貶時事的那個人,更不是在虛擬的網際網路上灌水拍磚的那個人。課堂上兩個小時講授的內容,比不得酒桌上面紅耳熱的談資,也比不得信手轉發的一條微信。大學課堂是答疑釋惑的地方,你們是傳播知識的人,我們要的是教書育人。

一想到將要提出的問題,我們筆端滯重、內心複雜。

這個策劃,緣起網友的一則留言。今年10月,中央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師隊伍思想政治素質。10月21日,遼寧日報官方微信以《大學課堂上的中國應該是什麼樣的》為題開展徵集,後臺共收到300多個微故事。一位叫Kiko的大學生的留言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他說:「不知從何時起,說中國壞話、罵這個社會成為了時尚,我們一個老師,逢課必講『瞧瞧人家國外』。案例教學時,負面的例子全是中國。如果中國真像老師們講得這麼灰暗,我們畢業之後將以怎樣的姿態去面對這個社會?誰來給予我們建設這個國家的信心和力量? 」

多麼重大而現實的提問!

中國成為大學課堂負面典型的案例庫,這是個別,還是普遍?我們用新媒體手段做了調查,結果80%以上的大學生表示碰到過課堂上「愛發牢騷」的老師,對國家和社會的「描黑」讓學生們都看不過去。法律、行政管理、經濟學等哲學社會科學類課程,尤為突出。

我們忍不住要寫這封公開信,是想與老師們探討這樣幾個問題:應該怎樣在大學課堂上客觀準確地講授中國?如何把光明的心態跟專業的知識一起傳授給學生?怎樣在回答重大社會問題的同時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

研究老師的問題,我們選擇再老老實實地當一回學生。遼寧日報的記者奔赴東西南北中,深入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瀋陽5座城市的20多所高校,用了半個月的時間,聽了近百堂專業課。大家被老師們淵博的專業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自覺的責任意識所感動。但同時,「呲必中國」的現象也一定程度存在,有的還很過分,必須引起教育界的警覺和重視。

整理近13萬字的聽課筆記,大致概括出「大學課堂上的中國」三類問題。

第一是缺乏理論認同。有的老師用戲謔的方式講思想理論課,揭秘所謂馬克思恩格斯的「隱私」;將毛澤東與古代帝王進行不恰當比較,解構歷史,肆意評價;對黨的創新理論不屑一顧,動輒把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歸結為理論的失敗。

第二是缺乏政治認同。有的老師傳遞膚淺的「留學感」,追捧西方「三權分立」,認為中國應該走西方道路;公開質疑中央出臺的重大政策,甚至唱反調;片面誇大貪汙腐敗、社會公平、社會管理等問題,把發展中的問題視為政治基因缺陷。

第三是缺乏情感認同。有的老師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變成課堂上的牢騷,讓學生做無聊的「仲裁」;把「我就是不入黨」視為個性,顯示自己「有骨氣」;把社會上的順口溜和網絡上的灰色段子當做論據,嚇唬學生「社會險惡」,勸導學生「厚黑保身」。

當我們把這些問題求教於老師時,不管是博導、教授,還是講師、助教,主流的回答都是旗幟鮮明的:不能這樣!但也有老師如此質問:

「課堂怎麼講老師說了算,你能干涉我的學術自由嗎? 」

「對社會現實問題避而不談,這課還怎麼講?怕發牢騷,這個社會也太脆弱了吧? 」

「黨和政府要善於聽群眾發牢騷、講怪話,否則社會壓力怎麼排解? 」

……

一個普通的張三李四是可以這麼質問的。但親愛的老師們,因為你們職業的高尚,因為大學課堂的莊嚴和特殊,請不要這樣講中國!

大學課堂上的中國,應該有清晰的來路。歷史的發展是延續的,每一個時期都不是孤立的片段。當今的中國,其政治形態、社會結構、觀念習性,都受到幾千年文化傳統的影響,因此必然烙下鮮明的「中國特色」。我們評說中國,不能只看地理的橫坐標,更要看歷史的縱坐標。中國所走的路,由來長矣,可能與別人平行,也可能與別人交叉,但絕不會重合。中國的路,肯定不會筆直,勢必遇到溝坎,但借別人的尺子來規劃、用西方的刻度來丈量,是行不通的。大學的老師,當然懂得這個道理,應該把這個道理傳授給學生。

大學課堂上的中國,應該有整體的模樣。中國社會存在諸多問題,客觀真實,無法迴避,也不能迴避。問題導向、問題意識是值得提倡的,這是解決問題的始點。除了問題,中國也有成功的案例,也有需要總結的做法和經驗。「問診」中國,需要給出全面準確的報告單。大學生尚未走入社會,對國情的了解還不深刻,老師有責任講述中國整體的模樣。完整的中國,絕不是灰暗的,而是色彩斑斕的;絕不是消極的,而是堅韌昂揚的;絕不是迷茫的,而是目光四射的。

大學課堂上的中國,應該有光明的未來。文學家說,教育是一個民族最偉大的生活原則,是一切社會裡把惡的數量減少,把善的數量增加的唯一手段。老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只是知識,更有情緒、情感和情懷。學生們都是「向日葵族」,習慣朝著老師轉。站在講臺上是一個心態光明的老師,教出的就是一群積極光明的學生。社會上都是光明的建設者,這個國家必定有光明的未來。

老師們,在大學課堂上如何講中國,我們冒昧提出這樣的建言:

在你們編寫案例的時候,請善待身處其中的中國。可以端出中國的問題,但端出來要講清楚、講明白,講過了要作客觀理性的評價,評價之後要回到原點,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別把中國當做靶子,隨便拍打,隨意責罵,誰都不是置身事外的旁觀者,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痛。

在你們發表看法的時候,請注意語氣和分寸。敢講不是個性,會講才是本事。說一些激憤的話可能會讓學生一時興奮,但真正能讓學生一生記取的,能夠贏得尊重的,還是深刻的洞察和獨到的見解,是經歲月檢驗後沉澱下來的思想和智慧。

在你們比較中外的時候,請多一份歷史的眼光。短短幾年的留學,所見所聞可能是淺層次的,常掛嘴頭的未必是「真經」。即便是西方制度的優越之處,也不能簡單複製。我們從根本上都是文化層面上的中國人,了解自己的傳統,了解自己的歷史,才能找到最無悔的道路。

大學課堂上的中國隨意被抹黑,一些老師在講臺上牢騷失控,這不是偶然的現象。在我們身邊,在整個社會,都潛藏著類似的情緒。調查顯示,九成以上的職場人天天發牢騷,生活越來越好,牢騷卻越來越多。大學課堂,是當代中國社會宏觀景象的一個投影;身份特殊的大學老師,也有著作為社會一員的普通身份。只不過,那麼多牢騷和消極,在最不該反映的地方反映了。

心理學家說,抱怨是人的本能。抱怨帶來的輕鬆和快感,猶如乘舟順流而下,那是因為我們在順應自己負面思考的習性。而停止抱怨,改用進取的態度去思考光明,卻需要意志力。

社會是不完美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還要克服很多困難,不順心、不如意在所難免。人,要以建設性的姿態去生活、去工作,要有去改變、去改革的激情和熱情。不抱怨、不牢騷,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文化精神,看似簡單卻很有講究。我們要有勇氣去改變能改變的事情,也要有韌性去適應暫時不能改變的事情,並有智慧地區分兩者的不同。小到個人和單位,大到社會和國家,都需要這種精神,也匱缺這種智慧。

親愛的老師們,你們是特殊的。你們在講授知識,也在傳播思想;你們在研究當下的中國,也在影響未來的中國;你們在講臺上散發著學識和修養的魅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匡正整個社會的公序良俗。相信你們樂於接受這份特殊,能夠對學生負責,能夠對事業負責,能夠對國家負責。那麼從今天起,在課堂上講好我們的中國吧!

多麼希望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為了社會健康地前行,為了中國光彩的明天,拜託老師們,謝謝老師們!

教育是民族最偉大的生活原則,是一切社會裡把惡的數量減少,把善的數量增加的唯一手段。

馬修老師來到一個被稱為「死亡池塘」的學校,那是一個匯集了所有 「不安分學生」的學校,組建起了一個合唱團。學校發生意外,馬修被迫離職,並且要求不許和孩子們告別。馬修老師離開時,一片片紙飛機從孩子們被禁錮的高牆窗口飛出來,看不見孩子們的臉,卻看見許多隻手在揮。——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頻道綜合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香香老師寫給孩子們的一封信
    香香老師寫給孩子們的一封信小朋友們你們好:時間過得好快,我們有多長時間沒有見面了,你們還記得麼?在這個原本要計劃開學的日子裡,老師多想在這裡說一句:「孩子們開學啦,歡迎你們回來」。可是今年我們無法如期開學,因為新型冠狀病毒還沒有完全被我們消滅,我們只能暫時留在家裡,等待病毒消滅春暖花開。那時等老師通知你們的爸爸媽媽,小朋友就可以到幼兒園啦!我們會再次相聚於美麗的幼兒園。
  • 寫給上大學兒子的一封信
    《寫給上大學兒子的一封信》兒子: 「十二年寒窗磨一劍,是非成敗在今朝」這是你高三為夢想拼搏的座右銘,雖苦,但有不成功則成仁的豪情壯志。字裡行間,透露出你能吃苦,勇於拼搏不服輸的鬥志。前段時間,還在查詢錄取通知書什麼時候到,轉眼明天你就要去上大學了,請帶著父母的一份叮囑和關切邁進大學的校園。走之前,仔細檢查一下,有沒有落下的東西,重要的資料帶齊了沒。 人生有夢想,總要摯著去遠方,學習生活有目標,總要樂觀堅定向前闖。
  • 致高校老師一封公開信: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
    核心提示 10月21日,遼報微信以《大學課堂上的中國應該是什麼樣的》為題向各位微友徵集微故事。沒想到大家的熱情十分高漲,在後臺共收到300多條留言。不出遼報君所料,許多留言中都反映,在大學課堂上說中國壞話、罵這個社會成為了時尚,逢課必講「瞧瞧人家國外」成為普遍現象。
  • 寫給爸爸的一封信
    寫給爸爸的一封信 2020-06-02 05: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封信之二十五丨黑林中心小學老師李娜:寫給全區中小學生的一封信
    「理」與紅旗有封信之二十五丨黑林中心小學老師李娜:寫給全區中小學生的一封信 2019-08-29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寫給一年後的自己的一封信!
    寫給半年後的自己的一封信半年後的自己:啟信佳這時候你打開信,看到這裡,說明你的大一上就已經結束了吧,過去的你對你的期望,現在的你是否已經完成了呢?寫給一年後的自己的一封信一年後的自己:可能看到這封信甚至都不會想起這是什麼時候寫的,但是不管怎麼樣,這上面曾經的你寫給你現在的期望,不知道你完成的怎麼樣了。
  • 老師寫給高考「失意者」的一封信:承受痛苦,才堪大任!看哭了
    各地高考成績陸續公布後很多考生和家長看到分數後開心不已但也有一些同學對自己的成績不太滿意[泣不成聲]7月23日,湖南高考成績公布長沙麓山外國語實驗中學老師胡世彬專門為高考「失意者」寫了一封信網友看後紛紛感動[心]
  • 2021期末,幼兒園老師寫給家長的一封信
    2021期末,幼兒園老師寫給家長的一封信 1、逐漸學會獨立自理 多孩子在家裡飯來張口衣來張手,這樣的生活環境很容易無法學會自理,凡事靠他人。
  • 開學延遲,老師寫給家長一封信:網課結束日,學校見面時
    近日,老師寫給家長的一封信被許多人轉發分享,老師發自肺腑的這段話,值得家長深思,原文如下:與所有的家長共勉:網課結束日,學校見面時。真學與假學,一測便知曉。因為你孩子平時就是這樣聽講的。你今天經歷的雞飛狗跳,都是平時老師暴跳如雷的原因。這次網課是一次最公平的試煉,試的不僅是孩子,還有家長。所有學生面對著公平的教學視頻、公平的作業,沒有所謂的「被同桌打擾」,沒有所謂的「看不清黑板」等等理由,比的就是自律,自律的越來越優秀,所有教學視頻認真消化成自己的。不自律的糊弄假學,所有教學內容步步成為天書。
  • 勸廉家書 | 寫給媽媽的一封信
    勸廉家書 | 寫給媽媽的一封信 2020-12-17 2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浙江省杭州市中考作文真題及範文:寫給高中老師的一封信
    請從上面申請的內容中任選一項,給新學校負責社團工作的張老師寫封信。可以講述有關你某項愛好或技能的故事;也可以陳述你申請的理由和相關設想。要求:(1)統一署名「杭曉舟」,時間「6月25日」;(2)600-800字;(3)不出現真實的校名和師生姓名。今年,任務驅動型作文登上了大作文的舞臺。
  • 【「六一」兒童節】寫給孩子的一封信
    【「六一」兒童節】寫給孩子的一封信 2020-06-03 0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初三生寫給自己的一封信:《請你加油!》(轉給孩子看看)
    下面是一位中考生寫給自己的一封信,淡定、從容、自律和自我鼓勵,滿滿都是正能量,送給大家。希望初三的孩子們,堅持下去,曙光在望!親愛的自己,當你讀到這些的時候,你離中考已經不遠了。我不知道未來的你要經歷什麼,不過既然已經爬涉了九年,最後這100天不到的日子裡希望你要拼盡全力!
  • 一位寶媽寫給孩子的一封信,看了深有感悟
    一位寶媽寫給孩子的一封信,看了深有感悟原創|情感百草之園|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今天小編向大家分享的是,一位寶媽寫給孩子的一封信。那麼,下面小編就來說,一位寶媽寫給孩子的一封信,看了深有感悟。
  • 丁老師有話說(48):寫給自己的一封信
    寫給自己的一封信濟南市章丘區曹範學區學校 丁美芸親愛的丁老師:你好。丁老師,還是叫自己Cindy吧。大一時,外教Mary老師問你的英文名字是什麼,你怯怯地說:「Cindy」。你總說:「世界那麼大,請武裝好自己,出去看看一看。」你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能夠聽出你的弦外之音,可你一直在努力,努力地讓他們變得自信、變得驕傲、變得奪目。Cindy,窗外的星子抖落了疲憊的長衫。「2020年已然遠去了!」你不由感嘆。清輝鑽過窗簾,輕輕撫過你的背。剛剛批改完學生口語打卡作業的你,忙不迭地在「小學英語教研群」裡完成自己的口語打卡作業。
  • 【戰疫進行時】寫給女兒的一封信
    【戰疫進行時】寫給女兒的一封信 2020-02-24 2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寫給畢業生的一封信:你眼裡之光應該是平和、仁愛、向陽的光
    南都珠澳雙創工作室策劃的「畢業季·我想對你說」欄目,正在徵集「寫給畢業生的一封信」,無論你是老師、學長學姐還是在校生,都可以記錄下想說的話,我們將把您的信發布出來,成為畢業生們永恆、難忘的記憶。本期「寫給畢業生的一封信」,我們收到了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航空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劉思廣寫給畢業生的一封信。
  • 給復旦大學許校長的一封信
    下面我們來看一看這位優秀的章魚國小國民寫給復旦大學校長的一封信!給復旦大學許校長的一封信2020年章魚國春季網課班 四段 江海莘復旦大學許校長:您好,我叫小海星,是一名四年級的小學生,我特別希望以後能考上復旦大學。
  • 大學,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寫給18歲孩子的第一封信
    【導讀】這是我去年夏天寫給即將上大學的兒子的一封信,也是給他寫的第一封信。我跟他說,第二封信會在他結婚的時候給他。作為理工男實在沒有好的文筆,只是一些心裡話。今天回顧這封信的時候,腦子裡浮現出的是龍應臺說的,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 六年級畢業時寫給老師的一封信(精選兩篇)
    篇一:六年級畢業時寫給老師的一封信  敬愛的陳老師:  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