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之處】
1.素材準備。本節課是對數據的獲取課的拓展,在了解多種獲取方式之後讓學生親身體驗用問卷獲取數據的方式。課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影響書市受歡迎程度的多種因素設計紙質問卷,我經過問卷整理,按照「因素」分類學生設計的問卷問題。
2.上課引導。在本節課中,重點放在學生設置合理的問卷題目。本節課讓學生先從「其他」文檔中刪除與調查目的無關的問題,保留與調查目的有關的問題,並說明原因。在這個環節,學生能夠很清晰地說出自己的理由。
3.小組評價。課前出示小組評價,解釋前面兩次小組活動的評價結果,並為學生解釋評分標準:完成度和作業上交的時間,由此激發本節課小組合作能夠非常高效。
【需要調整】
1.本次課上了兩個班,兩個班後半程的組織是不同的。前一個班後半程採用組間合作的方式,先指出要調節的問卷問題—選項的不唯一性、問題題型、問題整合等,在課間中有呈現,學生一目了然。而在組間合作的組織中,學生比較困難。
後一個班後半程採用的是組內合作,按照不同的影響因素將小組分配不同的問題,要求學生修改問題,上交作業。但由於沒講清楚問卷題目應該怎麼做?因此學生不太明白。採用教師到組內指導的方式,浪費了很多時間。但組內合作效率高,能節約時間,也能夠讓學生快速融入小組活動中。
兩者可以結合,可以按照組別給小組分問卷題目設置順序,但前頭把問卷的問題說清楚。
2.本課弱化了網絡電子問卷。考慮到學生沒有手機號碼,機房網絡卡,調查問卷不能多的特點,因此兩個班弄一個調查問卷。但課開始我們可以打開問卷星,設計題目和引導語,讓學生更明白調查的目的。
【困惑】
《數據的獲取》這課中,網絡電子問卷是需要學生去體驗的,本節課是由學生設置問題,而電子問卷的操作是由老師操作的。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問卷星的帳號,二來如果大家都做電子問卷,最終有很多的電子問卷,那學生就需要很多的問捲髮放量,後續數據的統計是不現實的。對於要採訪的對象,採訪的對象也無法承受那麼多的問卷。問卷的操作是否需要完全落實?以回家註冊問卷帳號,設計一個小問卷形式的作業可以嗎?
【接下去還是的事】
1.列印出問卷讓學生去1、2年級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