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南加大,你腦海中浮現的第一畫面是什麼?陽光、沙灘、勁歌熱舞的派對?
Hi 大家好,我是 Jolee 學姐,畢業於南加大的商業分析碩士項目。今天,我想以過來人的視角,跟大家分享下我在南加大的真實就讀體驗。
強大的校友資源、獨特的 field trip、各種名企的就業選擇、吃貨最愛的各式食堂…… 下面為大家一一介紹。
南加大的雙面貌
大眾眼中的南加大
提到加州,大家最先想到的通常是這裡的陽光、海灘、還有自由衝浪的小姐姐小哥哥們。正因如此,人們對於南加州大學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簡稱 USC,又稱南加大) 的印象也許是派對狂歡。
然而,南加大其實是美國西海岸最古老的頂尖私立研究型大學。學校裡的眾多學院穩居全美前 10,而 USC 的綜合實力也不容小覷。在最新的 QS 2020 美國大學排名中,南加大位列第 15。
(截圖源於 QS 排名官網)
南加大的名氣還來源於它獨特的校友力量— 數量多、質量高。學校教職員和畢業生中共有 9 位諾貝爾獎得主、6 位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1 位圖靈獎得主。被國人熟知的 USC 校友包括侯佩岑和陳妍希等。
我眼中的南加大
USC 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熱鬧。從體育競技到社團招募再到職業發展,大大小小的活動讓剛開學的我眼花繚亂。短短幾周就讓我深刻體會到 USC 學生的特洛伊精神 (Trojan Spirit):勇敢、努力、奮鬥。
第一場籃球賽讓我親身體驗到到大家團結吶喊的力量;第一次社團招新活動讓我看到大家對於各種領域的熱情;第一次職業招聘會讓我直接感受到大家的專業態度。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一下子讓我愛上了這裡的氛圍,這種努力和歡樂並存的健康氛圍。也讓我一下子融入了校園生活,對於英語口語的幫助自然也是不用多說,突飛猛進!
(圖源網絡,侵刪)
另外,USC 對於吃貨們極其友好。學校內有大大小小几十個食堂(有賣奶茶哦)、餐廳、咖啡店。附近也有很多快餐品牌和餐飲車。中國學聯很關注我們中國學生,會和很多華人區的中餐廳合作。同學們可以用專屬手機 APP 下單,等待餐廳人員來學校送餐,也有不少其餘的外賣選擇。
有時候三五好友還能拉上有車的小夥伴,去附近韓國城吃一頓再回來上課。當然,如果你想擁有健康的飲食,也是可以選擇自己帶飯菜,學校有微波爐可以加熱。
(圖源網絡,侵刪)
南加大 BA 項目的設置
南加大的 BA(Business Analytics)項目是 Marshall 商學院的金牌項目。秋季入學,時長為一年半或兩年,學生可自由選擇完成時間。大部分同學會選擇兩年讀完,這樣課程不會太緊張,也能多一個學期找實習和全職工作。通常第二年的學業會比第一年輕鬆,所以很多同學也會在第二年邊實習,或者邊找工作邊上課。
整個課程的學分要求是 33 分,包括了 2/3 必修課(core)和 1/3 選修課(elective)。Core 的課程大部分是 statistics 和一些程式語言,如 SQL、Python、R 等等,也有個別商業的課程。
選修課有一節可以選商學院以外的學院課,比如有些同學對於 technical 方面的東西想深入鑽研,他們會在工學院(Viterbi)選一節 CS 之類的編程課,和工學院的大牛們夜夜促膝長談、熬白頭髮。
(圖源網絡,侵刪)
剩下的選修課必須在本學院內完成,在數據分析領域內有很多選擇的方向,比如 Fraud, Marketing, Finance。在 Analytics 領域外也有課程可以選,比如純 MBA 的一些課,和 MBA 的前輩們談笑風生、叱吒職場。所以選修課完全可以按照個人職業規劃來進行對於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BA 項目特色與就讀壓力
老牌項目、實力強勁
作為一個已經開設 7 年的老牌項目,南加大 BA 項目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知名度和可靠程度。經過 7 年的累計和沉澱,不管是從課程設計、師資人員,還是就業資源、校友網絡各個方面,USC BA 項目的實力相信已經不用我再贅述了。
人數有限、小班授課
另外,項目每年對於錄取人數的嚴格把控既保證了學生質量,又讓小班教學的形式得以實現。我所上的很多課都是三四十人左右,大課最多也就是五十多人。
這樣的小班制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老師的關注,而且項目 director 同時也是 professor。兩年下來,所有的同學和 director 還有教授都打成一片,關係非常好,真的很像一家人。
(圖源網絡,侵刪)
高門檻 = 高壓力
正因為錄取門檻高,所以壓力也不小。特別是像我這種沒有任何編程背景的小白,第一學期真的要累瘋了。感覺所有人的基礎都比我好,我會在課外多花些時間去練習和做一些 side projects。
但其實 BA 項目對於背景本身是沒有硬性要求的,本科學任何科目的都可以申請。所以其實也有一些像我一樣的同學們,大家一起努力,多多寫碼,也很快上手了。很多課會有小組項目,建議大家好好利用這些機會鍛鍊自己的實操能力。
(圖源網絡,侵刪)
項目申請門檻
USC 的 BA 項目素來有「彩票項目」之稱。一方面是因為學校的錄取要求高,另一方面是真的有點難摸透招生官的喜好。
據我了解,首先硬體得過關:GPA、GMAT/GRE、託福/雅思這三項如果是「三高「,錄取概率會增大。官網的數據和我所知的真實情況比較一致:
平均 GPA 3.67、GRE 324、GMAT 726、託福 100+、雅思 7+。
我個人背景是美高 + top 50 美本,所以不用考託福。GPA 3.8,GMAT 700,但是有一整年 BA 相關的工作經驗和一些實習,還有很多學校社團經驗。
我本科 Pepperdine,不是數一數二的學校;GMAT 成績也不是特別出色。但是我用了工作經歷和 leadership 經驗去凸顯了我的長處,最終被錄取。所以我建議大家 申請的時候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優勢在哪裡:學術?工作經驗?領導能力?不管是什麼,一定要凸顯自己的優勢和 unique value。
(圖源網絡,侵刪)
同學的背景豐富多彩
我的同學背景挺豐富多彩的,不過感覺有不少是學商科和金融這一塊的。每一屆的背景都不太一樣,我們這一屆中國人達到 80、90%,不過下一屆就一半左右吧。
BA 項目大部分還是沒有太多工作經驗的應屆本科生,不過實習經歷都非常出色,各大金融、科技、投行公司都有。陸本和美本的佔比在一半一半左右。
種類頗多的求職資源
Workshop & Career Service
USC 向來很重視同學們的職業發展。BA 項目的第一個學期就有每周的 workshop,專門講簡歷、求職方面的內容。商學院的 career service 也很負責,我們項目有專屬的 advisor,專門負責 BA 專業同學的求職發展。
各類求職活動
剛開學的時候印象特別深刻,每周都有好多求職活動(可能那會兒是 recruiting season),各大公司的招聘會、信息講座等等。求職壓力從 Day 1 就非常大。
但正是這樣,我們所有同學都很早就有了找實習意識,也掌握了一些方法,所以才能抓住機會。而且 USC 校友真的很強大,好多同學都是靠校友找到了很好的實習。
(圖源網絡,侵刪)
Field Trip:參觀各類名企
BA 項目每年都會選一些優秀學生去參加一個特殊的 field trip。我們這一屆選了30 個人在春假的時候去了西雅圖參觀各大科技公司的總部,包括亞馬遜、星巴克、T-Mobile、微軟、Tableau。
這期間不僅能直接接觸到 recruiters,還能認識各公司的員工、高管。不僅極大程度上擴展了人脈,了解各公司的文化,還認識了許多學長學姐,為日後找工作打下基礎。
同學們的畢業去向
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疫情的原因,一些本來想留美的同學也選擇了回國工作。不過感覺身邊大部分人都找到了很滿意的工作。
回國有很多去了百度、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美團這樣的公司做數據分析。留在美國的也有加入 Google, Facebook, Amazon, LinkedIn 的。大部分職位都是數據分析,也有做數據科學家的。我自己拿到了 EY 洛杉磯辦公室的 offer,做technology consulting。
(圖源網絡,侵刪)
學姐寄語
如果背景並不是很 technical,但是對數據分析很感興趣、希望進入這個領域的同學們,那麼 USC BA 這個包容性強的項目無疑是非常好的選擇;如果已經有 BA 相關的背景,想要深入學習更多知識和技能的,也可以選擇 USC BA 這樣一個充滿成長空間的項目。
想要在數千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加入這樣一個非常 competitive 的項目的話,我建議首先從自身出發,審視一下自己的優缺點。梳理自己過去的經歷之後,有方向性地打造自己的 application package,揚長避短,凸顯優勢。
最後,祝你成功,加入 Trojan family!(USC 的校友力量真的會嚇到你,選擇 USC 不會後悔。)
更多留學申請相關問題,歡迎留言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