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灶頭上蒸饅頭!蒸籠打開的一瞬間,常州人的年來了!

2020-12-20 微常州

盼望著,盼望著,新年的腳步近了。常州人過年可以沒有山珍海味,但爆魚、糰子和饅頭這三樣可是缺一不可,每當這些全都備好了,便可說一句「過年啦!

來自網友:lovehwtlove

來自網友:我絕對愛你

來自網友:spunkier

在常州,每年進了臘月,饅頭就要當這春節的先行軍了。尤其是在擁有著大灶頭的鄉下,自家做的熱騰騰的饅頭才是新年的第一道菜。「發麵」的「發」意味著發財,「蒸」則意味著蒸蒸日上,過年做饅頭真是佔盡了好兆頭。

現在大多數人會選擇去饅頭店定做幾十個饅頭帶回家,而在常州的西夏墅、魏村、春江這些地方,家家戶戶還是會選擇自己發麵、燒柴、做饅頭。誰家大娘手巧,誰家嬸嬸發麵得法,誰家爺爺是添柴的好手,村裡沒有人是不清楚的。

本期發現家鄉,為了尋找那漸漸消失的年味,我們循著饅頭香,來到了位於常州北邊的魏村鎮。

二十八,把面發

年的味道,源於傳承。婆婆說,做饅頭這手藝是一年一年,一代傳一代傳承下來的,現在這發酵方法、捏饅頭的手法都是上一輩人手把手教的。蒸饅頭的活動早在前一天晚上就已經拉開了序幕,可以稱為「微觀世界的覺醒」。

農家做饅頭講究的是窖水饅頭,進入臘月後的水叫臘水,臘水做的酒,釀出的窖水,做出的饅頭風味不一樣,將米酒和米糟按比例加入冷水,等窖水「發」起來加入麵粉攪拌再裹上棉被保溫,靜待第二天即可。

餡料也是提前一天就開始準備的,都是從自家田裡種的青菜中挑選又大又好的,回家洗淨剁碎加入大量肉餡,看著料就很足。婆婆說,冬天這時候的大青菜是一年中頂好吃的時候,炒菜做餡都很棒。

所有餡中最喜歡的就是蘿蔔絲了,自家種的蘿蔔清脆,味甘不辣,做出來的饅頭也格外好吃,先切絲後過一下水,再加上蔥和足足的肉,看著就讓人食慾大增。

每到這時候,封存了一年的蒸籠就會被拿出來好好清洗一番。蒸饅頭可都得靠他了。這蒸籠可以說是家裡的「老功臣」,由它蒸出來的饅頭早已成千上萬,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年味。

稻草、木塊,也早已準備充足,在灶臺邊堆的高高的,平時家中炒菜已經用上了天然氣,不需再燒火做飯,但這蒸饅頭只有用上大灶頭才帶勁。

二十九,蒸饅頭

第二天,婆婆一早就將發好的面從缸裡挖出來,在桌子上灑上麵粉,開始搓面,開始是搓揉,慢慢改用拳頭錘。她笑稱,別看她年紀一把,揉起面來勁道可比年輕人大多了,從小農活做的多,身體倍兒棒。

農家做饅頭時,流傳一句俗話叫:「要吃好饅頭,多錘兩拳頭」,說將面錘活了,做出的饅頭才好吃。

和好的面被徒手分成一個一個的小麵團,這便是饅頭的外皮了,有的人家會選擇將一大塊麵團用刀切成小塊,但婆婆卻說還是用手比較有感覺,一捏一個,大小剛剛好。

用手將麵團壓到厚薄適中,就可以往裡麵包餡了。自家小孩常誇家裡做的饅頭比外面做的香,靠的都是這冒著酒香的饅頭外皮。

做饅頭這種大事從來都是全家動員,親戚都會過來幫忙,手裡一邊捏著饅頭,一邊互相嘮嘮家常,誰家搬了新房子,誰家生了個胖小子,頗有過年的氣氛。

自家做饅頭,餡料都是相當充足的,能塞多少塞多少,一點也不含糊,菜包即是「財包」,塞的滿滿當當,也自然有一個好兆頭。

這麵團在手裡一轉一捏,幾秒的時間,一個漂亮的饅頭就做好了,短短一分鐘就能做上三四個。

不一會兒的功夫,桌上就已經擺了滿滿一桌的「半成品」饅頭,每年饅頭都得做上四五百個,已經形成了家裡的一項傳統,做好的饅頭只等放入蒸籠內就可以上鍋蒸了。

大灶臺配上大蒸籠,三層蒸籠,一次可以蒸上60個左右,蒸汽慢慢從縫隙中冒出來,混著饅頭的香味漸漸瀰漫了整個屋子。

蒸饅頭的火候十分關鍵,阿姨仔細盯著爐子,時不時添上一把柴,撥弄一下木條,保證灶膛裡的火時刻都是旺旺的。

「火候不到,饅頭不香」,饅頭上鍋之後需要大火蒸上半個小時,這段時間大伙兒也沒閒著,繼續有條不紊的準備下一鍋的饅頭。

隨著饅頭的香味越來越濃,就可緩緩開鍋,這開鍋的時候可不能急,蒸汽太大,突然揭開鍋,氣壓不平衡,有饅頭就收縮了,團成一團可就不好看了。在這兒,手感就是檢驗饅頭是否合格的唯一方式。

這回的面發的挺好,阿姨看著也滿心歡喜,一開籠蒸汽夾雜著酒香撲面而來,饅頭在氤氳的蒸汽中朦朦朧朧,甚是喜人,香味兒瀰漫在屋內,快樂自足的幸福感洋溢在心間。

在滿室的蒸汽中,用手沾著水將饅頭從蒸籠中取出,再平放在鋪了一層紗布的竹篩裡,紗布上事先刷上一層油,防止饅頭在拿的時候粘破皮。

點紅,也是過年做饅頭的重要步驟,怕白饅頭在過年的時候兆頭不好,所以總會在饅頭頂上點一點紅,來「衝一衝」,從饅頭上的一點緋紅滲出年的味道,常州人的年就這麼來了。

婆婆說,以前做好了饅頭,小孫子總喜歡第一口就把頂上一點紅給咬了吃,還說是草莓味的,現在孫子大了,去了外地念書,饅頭做好了,孫子也就快回來了。

做好的饅頭會被整齊的收在另一個竹篩裡放涼,等涼透了裝袋放到冰箱,可以儲藏2--3個月,不裂,不發黴也不變味。

趁熱吃上一口,唇齒間可以感受到糯米酒淡淡的酒香味,外皮的鬆軟勁恰到好處,滿滿的餡料多的都要溢出來。

桌子上已經放滿了饅頭,不光夠自家人吃到正月十五,這些可還是上好的見面禮,走親戚、串鄰居,都會拿個紅袋子帶上幾十個。過年不能動刀不能碰火,這一個個饅頭倒是百吃不膩。

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饅頭、包子已日常可見。雖吃了無數,但還是過年吃的老酵饅頭最香,那香氣似乎隨著老酵在慢慢發酵,摻雜著兒時的歡樂,傾注了家人的歡笑,歷久彌香、滲透心扉,讓人回味無窮!今年,你家的饅頭蒸好了嗎?

相關焦點

  • 記憶中土灶頭蒸饅頭才是正月裡的第一道大菜!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在兒時的記憶裡,家裡一開始蒸饅頭了,年就不遠了。常州人口中的饅頭,其實就是北方人說的包子。老常州人過年吃饅頭,圖的是個吉利。「發麵」寓意著興旺發達;「年蒸」代表新年討個好兆頭,寓意著來年的生活蒸蒸日上,而圓形的饅頭,又飽含了團團圓圓的味道...
  • 冬令美食|爬上56層蒸籠的饅頭 帶著年味起飛啦
    南通有首民歌是這樣唱的:「沒有蒲包賣什伲鹽,沒有饅頭過什伲年!」在南通人的心頭上,饅頭象徵「滿」「發」,圓滿、發祿,和過年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臘月一到,四鄉八鎮的農家飄來蒸饅頭的香氣。在如東碧霞中路的一家做傳統饅頭的老店裡,饅頭蒸籠摞起一串56層蒸屜,得有近八米高,場面頗為壯觀。「一蒸屜36個饅頭、包子,這陣子正是旺季,每天蒸上六串蒸籠。臘月十五最忙,那時候每天得十串。」朱寶泉今年57歲,饅頭店開了22年有餘,說起這老手藝還是祖傳來的。前幾年,生意日漸興盛,他給店裡安裝了全自動的升降機,現代化蒸饅頭就這樣流行起來。
  • 鄭州饅頭店摞30層蒸籠路邊蒸饅頭
    鄭州饅頭店摞30層蒸籠路邊蒸饅頭 (1/2) "← →"翻頁
  • 蒸饅頭
    文\瀋陽石油 蘇英傑    進入臘月,年就近了。    記得以前在老家,這個時候,大家都早早地起來,打掃屋子的打掃屋子,置辦年貨的置辦年貨,家家戶戶開始忙個不停,村街裡,來來往往的人們,停不下來的腳步,最是熱鬧。    而在北方,迎接年的到來,是一定要蒸上幾大鍋饅頭,寓意著來年生活會「蒸蒸日上」。
  • 「二十八,把面發」,年來了,這些饅頭會蒸嗎?饅頭蒸法大全
    棗花饅頭「「二十八,把面發」,每年的臘月二十八前後,家家戶戶都會蒸棗花饅頭,有「早發」之意,同時還寓意新的一年蒸蒸日上。今天,小廚子就教各位寶爸寶媽一款簡單漂亮的天然棗花饅頭做法,濃濃的麥香味混合紅棗的香甜,不僅能挑起孩子的食慾,更能增添新年的喜慶年味!寶爸寶媽們,快快動手試一試吧!」
  • 工匠做了個3米多大的蒸籠 用來蒸2.8米的饅頭
    蒸包子、蒸饅頭、蒸扁食等等 蒸籠一般直徑五六十釐米,能蒸20個左右的包子吧。 如果說,一個蒸籠直徑300釐米,一次性能蒸五六百斤食物,供應幾百人聚餐使用,你們信不信? 近日,台州天台縣始豐街道龍頭山村的村民洪昌,做出了直徑3.05米的竹製大蒸籠。
  • 如東:蒸出來的年味 饅頭成熱門年貨
    春節期間,饅頭是每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過年蒸饅頭,寓意著蒸蒸日上,日子越過越紅火。
  • 來瞧瞧老常州過年的鄉風食俗
    常州人做饅頭要分大窖和小窖(緊窖)兩種,將數十斤的酵面攪在案板上甩,做坯包餡。大窖的做成半圓狀,緊窖的做成皺口狀,然後再「燙籠」「上籠」「脫籠」「洗籠」。上手師傅是行家裡手,有一手「發酵看火」的好功夫,將包好的饅頭放入疊上3-4層的蒸籠裡,再蓋上籠蓋,然後加乾柴旺火,蒸煮。   在上蒸前,要在篤篤煎的滾水裡放上一雙筷,然後在籠蓋上面放把鹽。
  • 過年蒸饅頭是傳統習俗,但這樣的饅頭才適合過年蒸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北方過年一直有蒸饅頭的習俗,。饅頭是發麵做的,蒸的時候會發起來, 所以也象徵會發財,發家。而且以前很少有賣饅頭的,如果過年不蒸上兩鍋饅頭,到過年的時候很可能沒有饅頭吃。所以在過年之前先蒸上兩鍋饅頭存起來。
  • 讓我來講講農村過年要蒸饅頭的由來
    也有一傳說,小編覺得更符合饅頭的由來,在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三國時期,諸葛亮為平亂安定後方,進軍蠻夷之地,可是在即將橫渡瀘水的時候,突然風浪大作,導致所有人不能渡江,這個時候就有人回報了諸葛亮,諸葛亮問身邊的孟獲,孟獲說瀘水神為惡神,為禍四方,當地都是用49顆人頭和牛羊祭祀,這樣就會風平浪靜,事事順遂了,不如我們用49個南蠻人的頭來祭祀,這樣就可以渡江了
  • 嘉興有店家蒸饅頭用矽膠墊 這樣蒸的饅頭安全嗎?
    浙江在線10月08日訊蒸饅頭都是採用草墊或者紗布墊在饅頭下面。昨天,市民馮先生卻發現了一件稀奇事,他無意中看到城東路附近的某饅頭店裡蒸饅頭的墊子竟然是用類似塑料的材料做的。  馮先生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不禁產生了疑問:「蒸饅頭的墊子用類似塑料的材料做的,會不會有毒啊?遇到高溫會釋放毒素嗎?這家店這麼做到底符不符合規定啊?」
  • 臘月裡蒸饅頭
    記憶中的臘月,家家戶戶要蒸饅頭,人們就有了盼望,村莊也有了生機,看著蒸籠中冒出的縷縷蒸汽,還有屋頂上的嫋嫋炊煙,冬天的色調頓時變得溫和起來,北風似乎也不那麼猙獰了。小時候,每到臘月頭,就有人家開始蒸饅頭。這一開了頭,家家戶戶就連著蒸下去,因為一個村莊裡蒸籠可能只有一兩副,按照順序排下去,在小年夜前各家才能蒸結束。蒸籠的主人家是最後蒸的,蒸完了還要洗淨晾乾,以便來年使用。
  • 多層籠屜蒸饅頭上層還是下層先熟
    2014年08月24日,鄭州市金水區柳林鎮高皇寨村,一家饅頭店用30層的蒸籠在路邊當街蒸饅頭,吸引不少市民拍照合影留念。此事也引起眾多網友及媒體關於多層籠屜蒸饅頭到底是上層先熟還是下層先熟的討論。大部分網友認為上層先熟,因為根據物理學原理,熱蒸汽在籠屜裡是網上走的,在頂部遇到溫度較低的蒸籠蓋子液化釋放出大量的熱,所以上層溫度比較高,饅頭也就更容易蒸熟。而且有物理試題也支持這種觀點:用蒸籠蒸饅頭是上層還是下層蒸格中的饅頭先熟?
  • 學會這些蒸饅頭的技巧,在家就能做出暄軟,筋道好吃的白面饅頭
    平時蒸饅頭喜歡搭配家中有的各種雜糧食材製作出不同風味的饅頭,比如:全麥麵粉、玉米面粉、南瓜、紅薯、紫薯等等,白面饅頭就不經常做,前幾天有朋友想學著做饅頭,說做過多次怎麼都做不好,不是表面不光滑,就是蒸出來的饅頭不夠蓬鬆,吃起來像石頭一樣硬,每次看我分享的饅頭都很好,就詢問製作技巧,所以前兩天特意抽空拍了一個白面饅頭的食譜,再次將製作過程的注意事項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
  • 蒸饅頭時,直接上鍋蒸是大錯!學會3招,饅頭鬆軟香甜,不塌陷!
    導讀:蒸饅頭時,直接上鍋蒸是大錯!學會3招,饅頭鬆軟香甜,不塌陷! 饅頭是很多人喜歡的一種主食,有的人喜歡饅頭淡淡的清甜,有人喜歡用饅頭包菜吃,還有人喜歡炸饅頭吃。
  • 蒸饅頭時發麵是關鍵,多加這3樣東西,蒸出的饅頭鬆軟有嚼勁
    說到山西人,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山西人是以麵食為主的,確實,作為純正的山西人我們每天都離不開麵食,總覺得大米飯餓得很快而且不好消化,還是饅頭麵條吃的舒服。
  • 甘肅臨夏一店面摞20餘層蒸籠蒸饅頭 店主稱最上面一層的先熟
    12月24日,一段甘肅臨夏包子鋪因生意火爆,蒸籠堆到二樓陽臺的消息引發不少關注。現場視頻顯示,在店鋪門口,老闆將蒸籠一層一層的摞好,一共20餘層,高度已經近乎到了二樓。老闆對北京青年報記者稱,其實這樣做已經持續了好幾年,只不過最近因為短視頻平臺流行,所以被拍下來發到了網上。
  • 那些年媽媽蒸的饅頭你會嗎?幾種饅頭的做法步驟,蒸饅頭的小技巧
    小時候家裡的床是炕,暖氣是火牆,鍋是大鐵鍋,吃的饅頭是媽媽親手蒸出來的,掀開鍋蓋熱氣騰騰的饅頭,讓人馬上就想吃一個。說起做饅頭,幾乎是每個北方家庭的必修課了,可還是有很多人不會做。當然小編也不例外,做過無數次的饅頭,也經歷過無數次的發麵失敗。蒸饅頭最重要的就是發麵這個環節,這個環節出了錯,好的饅頭就肯定蒸不出來了。
  • 蒸饅頭總是又硬又難吃?你肯定少這一步,我來告訴你
    饅頭是傳統的面點小吃,許多人都會買幾個饅頭當早餐吃,尤其北方人把饅頭作為主食。每天上班路上都能看見饅頭鋪子,蒸籠裡的饅頭又白又大,吃起來鬆軟香甜,有的人也會嘗試自己做。但是自己蒸饅頭會面臨這樣的困惑饅頭是傳統的面點小吃,許多人都會買幾個饅頭當早餐吃,尤其北方人把饅頭作為主食。每天上班路上都能看見饅頭鋪子,蒸籠裡的饅頭又白又大,吃起來鬆軟香甜,有的人也會嘗試自己做。但是自己蒸饅頭會面臨這樣的困惑 ——為什麼蒸出來的饅頭總是硬邦邦的,一點也不鬆軟?費盡心力做的饅頭又硬又難吃,自己吃不下,家人都嫌棄。
  • 蒸燒麥、蒸包子、蒸饅頭、蒸餃子等等蒸,都離不開它!
    廚房用具純棉紗蒸籠布使用純棉布,耐高溫,無毒性,精細縫邊,不易脫線。輕輕放入蒸籠內,有效防止饅頭包子或其他食物粘在蒸屜底部,方便衛生,乾淨透氣。還可以放在微波爐裡加熱,方便衛生。一次性圓形不粘蒸籠布在屜布上蒸饅頭時、小籠包時,底兒會粘連在屜布上,容易破損,用完了還要洗,反覆使用,容易滋生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