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多見於小兒患者,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過敏性紫癜發病後,會立即在肌膚表面形成瘀斑、血點,既影響健康,又損壞形象,給患者身體和心理帶來巨大壓力。過敏性紫癜的發病症狀比較多變複雜,下面就詳細介紹一下。
一、紫癜型
症狀表現為皮膚瘀斑反覆的出現,常見的發病部位是下肢和臀部,呈對稱分布,瘀點紫紅色,可相互融合形成片,皮損處較正常皮膚略高,伴有較輕的瘙癢感。症狀嚴重的患者皮損處融合形成大皰,皮損中間出血性壞死。
二、腹型
主要症狀表現為腹部疼痛,皮損處位於患者的臍或下腹,常常有陣發性的絞痛,或是持續不斷的鈍痛,並伴有噁心、嘔吐以及腹瀉的症狀,嚴重者甚至會有便血。此類症狀容易被誤診斷為急腹症。
三、關節型
患者除了皮膚出現紫癜外,還伴有關節腫脹和疼痛的現象,部分患者局部按壓疼痛。此類疾病多出現在患者的膝關節、踝關節腔。對患者的傷害極大的,疼痛反覆的發作,皮膚部位紅腫,對運動也是障礙,一般在數個內會慢慢消息。
四、腎型
臨床上又稱作為過敏性紫癜性腎炎,多出現在青年人群的身上,症狀表現除了皮膚紫癜外,還伴有蛋白尿、血尿。少數患者有水腫、少尿、高血壓的現象,這類症狀多出現在紫癜後一周左右,可在數周之內恢復。
五、混合型和少見類型
同時存在以上兩種或多種類型的症狀表現。
過敏性紫癜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第一、一般症狀:多數患者於發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及症狀。
第二、皮膚表現:典型皮疹為棕紅色斑丘疹,突出於皮表,壓之不退色,單獨或互相融合,對稱性分布,以四肢伸側及臀部多見,很少侵犯軀幹,可伴有癢感或疼痛,成批出現,消退後可遺有色素沉著。除紫癜外,還可並發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多形性紅斑或潰瘍壞死等。偶爾口腔黏膜或眼結合膜也可出現紫癜。
第三、關節表現:關節可有輕微疼痛到明顯的紅、腫、痛及活動障礙。病變常累及大關節,以膝、踝、肘、腕等關節多見,可呈遊走性,常易誤診為「風溼病」。
第四、腹部表現:腹痛常見,多呈絞痛。以臍及右下腹痛明顯,亦可遍及全腹,但一般無腹肌緊張,壓痛較輕,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瀉與黑便。因腸道不規則蠕動,可導致腸套疊,可捫及包塊,多見於兒童。偶可發生腸穿孔。如不伴有皮膚紫癜,常易誤診為「急腹症」。
第五、腎臟表現:腎炎是本病最常見的併發症,發生率在12-65%。一般於紫癜出現後1~8周內發生,輕重不一,有的僅為短暫血尿,有的很快進展為腎功衰竭,但少見。主要表現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浮腫及高血壓等急性腎小球腎炎表現,少數可為慢性腎炎、腎病症候群、個別病例可轉入慢性腎功衰竭。
綜上所述,過敏性紫癜的危害性不容小覷。患者需要對身體和心理同時進行治療,一旦出現過敏性紫癜,需要及時就醫診斷,檢測出類型特徵,方可對症用藥及治療。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手段,才能快速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