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影春
多年來一直擔任廣東實驗中學英語年級備課長的莫影春氣定神閒地從辦公室走出來,這是他執教的第十七年。從他的言談舉止上,既有英語文化的張力,又透著中式的儒雅。
剛過不惑之年的莫影春,正是收穫成熟的最佳時節。他是廣東省首批骨幹教師培養對象,作為班主任,他曾帶出廣東省首位「三科狀元」(包括英語單科和總分)。
「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學好知識,但過程可以更精彩。」。正是這種對「過程精彩」的無限追求,讓他一直對看起來枯燥的教學充滿著熱情。
離高考已不到一個月時間,莫影春也為廣大考生的最後衝刺奉送了他的備考秘笈。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安娜
莫影春把自己形容成一個「內向」的人:「說得好聽叫穩重,說得不好聽就是老成。」
如果一個「內向」的人走上講臺成為一名優秀的英語老師,是一件偶然而有趣的事情,那麼,堅持了十七年,就一定是命中注定的「真愛」了。
求學之路並非坦途
莫影春坦率地談了自己的學習生涯,他並不是人們眼中「一路坦途」的天之驕子。他經歷了中師、大專英語專業的學習,最後考入華南師範大學。
「所以,我在英語方面,比其他同學多了三年積累;但在自然學科方面,沒有經過嚴格的『把關』,剛開始在學生面前還是很心虛的。」說著,莫影春就謙遜而爽朗地笑了起來。
大學畢業那年,恰好遇到省實驗中學招聘老師。對莫影春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從2000年開始,莫影春開始了自己的執教生涯。
莫影春並不認為自己在英語上有多大的天賦,他從初中開始,英語成績在班上就一直數一數二,英語考試經常接近滿分,他覺得學起英語來非常享受,做起題來猶如閒庭信步。
他把這些歸結為「興趣」的力量。莫影春的初中是在廣東一個鄉鎮裡讀的。當時鎮裡來了個外國旅行團。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確實是件稀罕的事。大家都很好奇地研究這些外國人。別的同學不敢上前交談,莫影春不知從哪裡來的力量,與他們聊了起來。
「沒想到,我說的他們都聽得懂,他們說的我也聽得懂。」莫影春備受鼓舞。多少年過去了,當時那種驚喜又奇異的感覺,他一直記憶猶新。
「學英語,要有追求」
初入教學崗位,生活中謙虛而內向的莫影春表現出另一番霸道而決斷。
他以自己對英語的理解,「跳出來」對教材做出取捨。「比如一個單元,我會按照這個單元側重點或模塊,進行整體規劃。要哪些材料,不要哪些材料,我先有所取捨。全學之後,我再講重點詞彙語法,培養聽說的能力,提高閱讀和寫作技能。」
近幾年,莫影春教學校的尖子班。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強,他覺得自己所需要做的,就是培養這些學生的思維和視野。比如,在課堂上,他會給很多機會讓學生自己去做一些英語表演、主持、演講和採訪活動。
莫影春覺得,他的身份是課程的「設計者」,「除非是需要我把某一個知識點講到位,我會非常簡短地講完,然後就把時間交給學生。」
他把這個過程看作搭平臺,「其實,不論是哪個層次的學生,都需要有平臺。」
莫影春常常對學生說,「學英語,要有追求」,不能僅僅把它當作考試科目。如果僅僅限於課本的學習,能達到中等偏上的水平,但難以變得優秀。他鼓勵所有的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拓展,讀英文小說、看英語新聞,寫書評、心得體會。 看起來跟課本無關,「實際上,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背景知識、完善了英語意識」。
對於這些大膽的創新,莫影春並沒有太多顧慮。因為不論是家長還是學校,最後都可以看到滿意的成績。莫影春的這十多年教學,的確從來沒有「失過手」。就在別人還在猜忌這些方法成功與否的時候,莫影春帶出了廣東省首位「三科狀元」(包括英語單科和總分)。
就在去年,他帶的畢業班,全班26個學生,有一半以上的英語單科成績都超過140分。
「教英語,也要有追求」
每當莫影春在獲得一定的教學成績時,這個問題就會不自覺地跳出來提醒他:「如何讓教學再上一個層次」。在莫影春看來,這可能是不少老師都會面臨的職業困境。
「比如說,關於詞彙的教學,究竟哪一種方式更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很難達成一致的意見。有的主張趣味優先,有的主張效率優先,有的主張知識優先。」莫影春說,「怎樣能讓詞彙學習效果又好,過程又愉快,還能把學和用結合到位,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找到好的方法。」
「教英語,也要有追求。」莫影春總是深藏功名地坦然一笑。
為了尋求突破,莫影春在教學之餘,又回到母校,「彌補理論上的不足」。他希望將來,「能把理論和實踐進行結合,突破目前的瓶頸。」
在莫影春上中學的那個年代,英語資源是比較匱乏的。但「現在的學生本身基礎就不一樣,還有不少家裡有條件的孩子,平時有很多機會接觸英語。有很多學生是相當厲害的。」莫影春總是把姿態擺得很低:「憑什麼讓他們信服我?」
這種危機感的存在,也是莫影春從不「停步」的原因。即使時間再緊張,他也會堅持看英語書籍,讀寫、背誦、訓練聽力,一項都不少。在開車的時候,他就打開英語廣播:「絕對不能讓自己退化,必須要保持一定的水平 。」
獲得學生認可最開心
對莫影春來說,他最好的「成績」,還不只是學生取得高分,而是得到他們發自內心的認可。
在他的辦公桌裡,常常收到學生「塞進來」的小紙條。還有學生畢業多年後,會特意給他留言說:莫老師是自己遇到最好的英語老師。莫影春把這些紙條都一一保存起來,在他看來,這是對他最大的褒獎。
「感受到學生對我的需要。」莫影春很享受這種感覺。以前,莫影春在學校帶普通班,看著講臺下一雙雙企盼的目光,對他的講課求知若渴,這種眼神是「滾燙」的,「其實每個學生都希望有好的老師來教。」
「能夠按自己的想法教書,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可。」莫影春說,「人生有此足矣。」
英語牛師高考秘笈
詞彙不斷「放電影」
考前一天還可用功
廣州日報:在你看來,今年的高考英語試題與往年相比會有怎樣的變化?
莫影春:今年高考的全國卷跟去年相比,難度可能會有所增大。去年是從廣東卷過渡到全國卷的第一年,在難度上有所控制。今年是第二年,可能難度會有所提升。
它主要有三個特點:1.語法系統要求很全面,比較具體,比較細緻, 而且在語境中考察;2.對高頻詞彙要求比較全面;3.篇章結構要求比較高。整份卷子都是以篇章形式出現的。
廣州日報:離高考不到一月的時間,到了這個階段,英語複習可以怎樣最後衝刺?
莫影春:其實,英語在高考前一天,都還可以做很多事情。
到目前這個階段,學生的腦袋是滿滿的,腦子的空間是有限的,放多少進去,就會有不少東西溢出來。我們只有不斷去溫故,為了不讓知識翻生。
英語備考有三條線:一條是詞彙體系,背詞彙, 從模塊一到模塊十, 也包括背短語、句型和篇章(範文)。 第二,語法體系,要不斷去鞏固。第三,完善做題套路、步驟。
要把三者結合起來。做題是為了查缺補漏, 是為了鞏固做題效率、思路, 完善做題套路。在做題的同時鞏固語法體系和詞彙體系。通過三者聯動,去發現問題,進行診斷, 然後解決問題。
英語科目的複習是無止境的,我們可以做細,也可以做得更細。英語考得非常全面,也很完善,我們不確定會考什麼方面。只能把所有的都完善,以不變應萬變。
廣州日報:具體怎樣分配詞彙、語法、做題三者的時間?
莫影春:建議還剩不到一個月時間裡,不斷去溫習詞彙體系,就像看電影一樣,一幕幕把它掃完,然後查缺補漏。詞彙,我建議以模塊為單位。因為以前是按模塊來學的,做筆記是以模塊為單位去做的。回歸原文語境,以這種方式去背的話,會記得很親切。
至於語法,我們建議把整個語法框架建構起來。既然是查缺補漏,怎麼樣去做?第一,通過回憶的方法,比如從詞、短語、簡單句、到並列句、再到從句。這是一個系列。要看看哪些方面有問題。比如,詞性怎樣跟成分匹配,簡單句有哪些句型,有哪幾種並列句,從句分哪種類型, 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和聯繫等。
上面說的都是基本句式,對於特殊句式的複習,包括強調句、倒裝句、感嘆句、省略句,看看這些特殊句式特殊在什麼地方,它們通過基本句式改變過來,有什麼變動。哪些方面還有問題,一對比就知道了。
接下來就是短語。包括介詞短語,非謂語動詞短語,還有動詞短語等,也是複習的重點。
同時要做題。做題的同時也是在檢查語法體系,以及複習鞏固詞彙體系。要形成完整的立體的知識,只靠背書是很難實現的。
將這三者結合起來,就背得有效果,做得有基礎。
廣州日報:針對考試,您有怎樣的答題技巧?
莫影春:答題技巧是一方面,首先是知識要完善,第二是能力,第三是思維,第四是答題思路,最後還要注意答題規範,能把這些融合起來,才是高手。這樣才可能保證把自己的水平正常發揮出來。
答題首先是答題步驟,然後是思路。以作文為例,第一步是審題,第二是列提綱,第三是寫作,第四是檢查。
首先答題步驟要非常清晰,接著要考慮每一步要做什麼,從哪個角度去做,去思考,需要注意什麼,提防什麼,要靠平時做題去做歸納。
平時要很嚴謹去答題,考試時要有平時一樣的心態。完善做題的思路、套路、方法,這樣就可以保證考試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