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經濟日報記者 郝薇
大同黃花基地。王琦峰 攝
初秋的大同,大片黃花翻滾著「金濤麥浪」,廣袤的田野被嫩黃色覆蓋,豐收的喜悅洋溢在人們的臉上。一根根鮮嫩的「金針」,被小心地採摘回;整潔的村莊、院落、曬場,晾曬著一籠籠蒸餾好的、像是鍍了一層金的黃花……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山西大同雲州區黃花種植基地時指出,黃花菜是個大產業!一定要把黃花產業保護好、發展好,做成大產業,做成全國知名品牌,讓黃花成為鄉親們的「致富花」。
在山西大同,黃花產業已成為雲州區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和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雲州區也因黃花而成為全國最大的黃花傳統產區。「大同黃花」作為山西第一個地理標誌保護商標和黃花產業一個響噹噹的品牌,它的品牌化和標準化發展之路,為山西地理標誌助推產業發展、精準扶貧工作,指出了一條金光大道。
地理標誌保護 任重道遠從「大同黃花」到「吉縣蘋果」,從「山西老陳醋」到「山西藥茶」……截至7月底,山西共有地理標誌商標72件,地理標誌產品26件;全省獲準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企業共有115家。
被譽為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農業結構調整的「加速器」和脫貧致富的「金鑰匙」,近年來,地理標誌產品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以「大同黃花」為例,目前,大同雲州區黃花種植面積達到16萬畝,盛產期黃花達7萬畝,產值達7億元,形成1個2萬畝、8個萬畝片區和109個專業村,培育了14家龍頭企業,打造了6個國家級品牌,促進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少玉米種植6萬畝。
來看一組數據:「大同黃花」盛產期,黃花畝均收入8000-10000萬元。僅此一項,雲州區農民人均可增收3600元,特別是以鄉辦、村辦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種植黃花3.8萬畝,達到除社保兜底外12194戶29722名貧困人口人頭一畝黃花的目標。2018年底,大同雲州區全區順利脫貧摘帽。2019年7月,作為山西省3個縣區之一,接受了國家扶貧辦第三方評估抽查,進入全國的第一方陣。到2019年底,累計減貧32186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39%,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682元,比2010年增長145%。2020年5月,剩餘貧困戶全部脫貧。在黃花產業的大力推動扶持下,促進貧困戶就業增收,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
在山西,從不斷增長的數字看得出:地理標誌在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區域經濟、弘揚地域文化等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培育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既能提升地方名優土特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又對維護產品品牌、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培育和提高特定產品品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山西提出「要培育創新文化,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新、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省領導多次強調,要逐步推動轄區特色產品實施「地理標誌商標」註冊,幫助地方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品牌。據悉,山西日前已通過《山西省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實施意見》,《意見》中明確規定要根據《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法律修改情況和完善地理標誌保護立法情況,研究制定山西地理標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文化、傳統知識、中醫藥和網際網路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地方法規制度。
大同黃花引領 實現脫貧攻堅8月7日,已過黃花採摘季,但田間地頭仍是一片忙碌景象。大同雲州區唐家堡村黃花種植基地裡,不少村民正在認真鋤草。鋤草的村民中,有很多是從陽高縣專程趕來幫忙的農民。
「來這裡鋤草幫忙的農民工有很多是合作社流轉來的,他們把土地流傳出去,然後到基地打工鋤草掙錢。採摘時,除了本地民工,還有山東、河南的。黃花最近收成不錯,一畝地能收入八九千元。相比之下,黃花的收益是一般農作物的十多倍。收成好的時候一畝地收益可達一萬元左右。」該村合作社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據了解,針對黃花產業,當地政府一切圍繞黃花產業發展,一切服務黃花產業發展,把握中央、省市的惠農政策,特別是大同市10項發展黃花產業扶持政策,配套出臺扶持政策21項,財政累計投入資金5.2億元,開啟了全程「保姆式」服務模式。
大同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農民的收入包含幾部分,一部分是土地流轉費,一部分是採摘工錢,還有一部分是自家晾曬的工錢,最後一部分是收益分紅。正是因為有了「大同黃花」的地理標誌,基地才以合作社的形式,走「公司+農戶+基地」的路子,農民流轉土地獲得租金,在合作社打工獲取薪金,合作社分紅獲得股金「三金」紅利,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才讓「大同黃花」的品牌越來越響亮,銷售價格逐年上升。
前不久,在省市場監管局專程赴大同市召開的2020年全省「智慧財產權服務萬裡行」地理標誌助推產業發展精準扶貧交流推進會上,全省市場監管系統負責人和企業代表們現場參觀基地後,讚不絕口。
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武小勤說,此次會議在大同召開,說明大同的地理標誌工作是紮實有效的,特別是雲州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地理標誌工作,把黃花產業作為「一區一業」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和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出臺了促進黃花產業發展的意見,創新成立了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和黃花辦,加強政策扶持、全力跟進服務。
大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薛明耀在致辭中表示,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是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大同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不斷推進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和促進,注重創新驅動發展,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全市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強力保障。
發揮地標作用 助推鄉村產業發展今年以來,省市場監管局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工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安排部署。該局黨組書記、局長張九萍明確要求,要加強培育山西特色地理標誌,深入開展地理標誌精準扶貧和商標富農工作。著眼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硬任務,要深入開展地理標誌助力精準扶貧,做好地理標誌的「挖掘、培育、申報、運用、保護」工作,發揮地理標誌在特色行業和特色產品發展方面的獨特作用,助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
據悉,地方政府是地標產品的申報主體,在地理標誌產品挖掘培育、推廣應用、後期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主導作用。在推進地理標誌產品培育工作過程中,全省各級市場監管局將積極發揮業務指導和協調作用,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地方政府領導對地理標誌培育工作的認識,提高地方政府領導對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工作重視程度,提高地方各個職能部門推動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責任感。
各地要嚴格按照「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精心選擇產業項目,確保成功率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結合當地資源稟賦,認真挖掘特色資源,明確地理標誌重點培育名單,加大地理標誌商標培育和申報力度,加強與各級農業農村等部門溝通,主動深入農村、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調研,摸清特色農產品情況,對尚未申請註冊的具有地理標誌特徵的農產品,協助協會組織申報材料,對具備條件的產品,成熟一個,指導申報一個;對申報條件尚不成熟的,充分挖掘整理,搞好培育。
各地要逐步建立、完善有效的協調機制和保護體系,引導支持企業和農民規範生產、經營地理標誌產品,擴大專用標誌使用的企業數量,指導註冊人和被許可人規範使用地理標誌商標,嚴格要求其按照地理標誌使用管理規則,實行統一使用規範、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合同範本、統一要素標識,確保地理標誌商標產品在惠及更廣區域、惠及更多農民的同時,保障其特有的資源和品質優勢,提高山西地標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奮力開創智慧財產權強省建設新局面,為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