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閱 曲青山:在抗戰紀念活動中需把握好的幾個重大問題

2021-02-11 徽章與榮譽

(徽章與榮譽公號 轉載文章)


按:這篇文章是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曲青山主任寫的,原刊於《求是》2015年13期。該文對抗戰的一些重大、原則性問題作了回答。可供大家參閱。


本文核心要點:

■ 局部抗戰與全國性抗戰具有統一性。從中日兩方面來看,14年的抗日戰爭都是一個整體的發展過程,局部抗戰是全國性抗戰的基礎和準備,全國性抗戰是局部抗戰歷史的繼續和發展。

■ 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的關係。歷史事實證明,如果沒有正面戰場多次大規模作戰,吸引並殺傷大量日軍,敵後戰場的開闢將是艱難的;同樣,如果沒有八路軍、新四軍和廣大人民武裝在敵後戰場對日、偽軍的有力牽制、打擊,正面戰場所承受的軍事壓力將更大,有些戰役失敗得也將更慘。

■ 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和成長起來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

■ 中國共產黨發起並堅持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奪取抗日戰爭勝利的基本保證。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意志、模範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引領著奪取戰爭勝利的正確方向,成為奪取戰爭勝利的民族先鋒。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這是客觀的歷史事實。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全國將開展一系列紀念活動。為搞好紀念活動,把控好主題導向,需要正確認識把握以下四個重大問題。

一、局部抗戰與全國性抗戰的關係

認識局部抗戰與全國性抗戰的關係,首先要釐清抗日戰爭的起點問題。抗日戰爭的起點是九一八事變還是七七事變,長期以來認識並不完全一致。但在學術界,大多數人形成的共識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是抗日戰爭的起點,1937年七七事變是全國性抗戰的開端,二者之間即為局部抗戰。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待局部抗戰與全國性抗戰的關係。

一方面,局部抗戰與全國性抗戰具有統一性。從中日兩方面來看,14年的抗日戰爭都是一個整體的發展過程,局部抗戰是全國性抗戰的基礎和準備,全國性抗戰是局部抗戰歷史的繼續和發展。從日本方面來看,九一八事變後的14年,無論侵略中國的政策、步驟、範圍、手法如何變化,它始終遵循和堅持企圖滅亡中國並徵服亞洲的「新大陸政策」。其所圖謀的不是通過戰爭獲取局部利益,而是通過局部侵略向全面侵略發展,吞併中國乃至亞洲。從中國方面來看,九一八事變後,即開始了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救亡運動。不管過程多麼漫長、道路多麼曲折、鬥爭多麼複雜,全民族抗戰的方向堅定不移,中華民族偉大覺醒的潮流不可阻擋。大敵當前,全國各階級、各政黨,尤其是國共兩黨,不能不重新考慮自己的態度和政策。共產黨由抗日反蔣、逼蔣抗日到聯蔣抗日,國民黨則由對日不抵抗到抵抗,由消滅共產黨到接受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這是在局部抗戰期間逐步實現的。而從七七事變到抗戰勝利,儘管國民黨內有叛變、動搖,國共之間有磨擦、衝突,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下來了,全民族抗戰堅持下來了。總之,我們不應將七七事變前後割裂為兩個不同性質的發展階段,否則就斬斷了歷史發展的線索和脈絡。

另一方面,局部抗戰與全國性抗戰又具有重大差別。這種差別的突出表現,就是七七事變前後中日民族矛盾和國內階級矛盾具有實質性變化。七七事變以前,中國仍然處於嚴重的分裂狀態。無論是國民黨內部,還是國共兩黨之間,矛盾和鬥爭都十分激烈。雖然國共兩黨都做了一定的抗戰準備,尤其是共產黨抗戰最早、最堅決,也最積極,但軍事抗戰主要發生在東北、華北和上海等地區,規模、範圍、投入都比較有限。七七事變之後,國內階級矛盾讓位給中日民族矛盾,國共兩黨轉變為合作抗日。這個轉變非常重要,標誌著全國團結抗戰的形成,全民族抗戰的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空前覺醒,它的巨大凝聚力在這個時候最充分地顯示了出來。全國性抗戰的範圍之廣、規模之大、投入之多,是局部抗戰不可比擬的。

總之,局部抗戰與全國性抗戰是抗日戰爭兩大發展階段,既有統一性,也有差異性。我們既要充分肯定全國性抗戰,也要充分肯定局部抗戰,二者不可偏廢。

二、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關係

兩個並存戰場的出現,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重要特點。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分別由國共兩黨主導。過去,海內外學者對兩個戰場的研究,都曾出現一些不夠全面的看法。比如,有的籠統地把正面戰場稱為國民黨戰場,敵後戰場稱為解放區戰場。有的只承認某一戰場的作用,否定另一戰場的作用,對兩個戰場不能給予恰當的評價。從全民族抗戰的視野全面考察兩個戰場的關係並給予科學的定位,仍是歷史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正面戰場在較長的歷史時間,特別是戰略防禦階段起著主戰場的作用。抗戰初期,國民黨採取「以空間換取時間」的策略,以節節抗禦的方式進行了淞滬抗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等大的戰役,吸引和拖住大量日軍,為打破日軍速勝戰略,推動從戰略防禦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後來,由於國民黨當權者採取了消極抗戰的政策,正面戰場的作用受到嚴重影響。正面戰場的大戰役雖然勝少敗多,但大量地消耗了日軍的實力,比如臺兒莊戰役、淞滬戰役、忻口戰役、常德戰役、衡陽戰役等,眾多國民黨愛國將士血灑疆場。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後,敵後戰場逐漸成為主戰場。通常在一般性戰爭中,遊擊戰主要是對敵人進行騷擾、破壞,對戰爭只起輔助作用。可是,在中國這樣一個落後的、疆域廣闊的大國中,特別是在民族戰爭的條件下,卻形成了巨大的敵後遊擊戰場,這在世界戰爭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具體來說,在戰略防禦階段,抗日遊擊戰爭迅猛發展,不僅有力配合了正面戰場作戰,而且創建了敵後抗日根據地,通過在日軍背後發起戰略性的攻勢作戰,尤其是對日軍的交通線發起頻繁的致命性的持續攻擊,迫使日軍不得不長期而不是暫時分散兵力兩面作戰,從而為推動抗日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到戰略相持階段,實現持久抗戰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在戰略防禦階段,僅八路軍、新四軍就作戰1600餘次,殲滅敵人54000餘人。在戰略相持階段,敵後遊擊戰逐漸取代正面戰場的正規戰,成為抗日戰爭的主要作戰形式,抗擊著約60%的侵華日軍和95%的偽軍。與正面戰場常規作戰的一次次戰役不同,敵後遊擊戰的重點是面而不是點,是持續而不是階段,是整體而不是個別,是戰略而不是戰役,實質上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持續最久的一場特殊的戰略大會戰。在極為艱苦的反「掃蕩」、反「清鄉」鬥爭中,敵後軍民創造了很多極為有效、靈活多樣的殲敵方法,如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破襲戰、水上遊擊戰、鐵道遊擊戰等等,以少勝多,積小勝為大勝,使日、偽軍猶如困獸,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不可自拔。1943年以後,抗日戰爭進入局部反攻階段,敵後戰場逐步實現由遊擊戰向運動戰的轉變,收復了大量失地,成為全面反攻的戰略基地,為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僅在1944年一年中,八路軍、新四軍就作戰2萬餘次,殲滅日、偽軍近20萬人。敵後遊擊戰爭的廣泛開展和不斷擴大的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遊擊戰是戰略上以弱勝強,充分發揮人民戰爭威力的最有效的作戰形式。敵後戰場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起到了改變整個戰局發展的戰略作用。

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的關係。歷史事實證明,如果沒有正面戰場多次大規模作戰,吸引並殺傷大量日軍,敵後戰場的開闢將是艱難的;同樣,如果沒有八路軍、新四軍和廣大人民武裝在敵後戰場對日、偽軍的有力牽制、打擊,正面戰場所承受的軍事壓力將更大,有些戰役失敗得也將更慘。中國是以「熬時間」持久抗戰的方式使日本深陷「泥潭」,通過長期的消耗戰,最終擊敗日本軍隊。戰爭的特點、形態不同,評價的標準也就不同。評價國共兩黨在抗戰中的軍事功績,不能單純用兵力和武器優劣、打了多少大仗、犧牲了多少將領等作為唯一的尺度,關鍵是看兩黨在推動持久抗戰中發揮的作用,關鍵是看牽制和消耗日軍的時間和規模。由此來看,抗戰初期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主戰場作用是明顯的,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階段敵後遊擊戰場的關鍵作用也是明顯的。

三、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問題

在日本帝國主義大舉侵略、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最危急時刻,歷史再次向中國每一個階級和政黨提出了挽救國家危亡的緊迫任務。不同的階級和政黨都曾提出自己的救國方案,作出自己的努力。誰能夠帶領人民堅決抵抗外來侵略者,並且指出實現這些目標的切實途徑,帶領人民不斷前進,誰就能得到人民的廣泛擁護,誰就能在抗日戰爭中發揮關鍵作用,否則就會失去人民的信任,以至遭到唾棄。這是誰也無法抗拒的歷史規律。

中國國民黨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政黨,掌握著全國政權和主要軍事力量。國民黨逐漸改變此前實行的「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停止內戰,起來抵抗日本侵略者,在抗戰初期有過積極表現,以後在共產黨的努力下,也始終不曾放下抗戰的旗幟,在抗日戰爭中打過一些勝仗。這些是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對國家、民族有功,值得讚揚。但是,國民黨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力圖使抗戰的進行不至於損害他們的統治地位,並且在打敗日本侵略者後繼續他們的統治,因而實行片面抗戰路線。堅持國民黨一黨專政,只是實行單純政府和軍隊的抗戰,總是防止民眾運動的發展,尤其是千方百計地限制和打擊共產黨。這樣,他們就不能充分依靠並發動民眾的力量去抗擊日本侵略者,而是儘量保存實力和依賴外援。對怎樣奪取抗戰的勝利,他們也提不出一套正確的方針和辦法來。

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和成長起來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最早高舉起全民族抗戰旗幟,組織遊擊隊開展東北抗戰,並與國民黨愛國軍隊和各抗日武裝初步合作,給予日本侵略者以有力打擊,對喚醒全國民眾的愛國熱情,激勵更多中華兒女奮起抗戰起到了重大作用。在日本製造華北事變、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關頭,中國共產黨毅然放下長期遭受血腥屠殺、圍追堵截的階級仇恨,率先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推動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實現全民族抗戰,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抗日力量。在全國性抗戰初期,面對大片國土淪喪的異常嚴峻的局勢,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制定正確的戰略策略,提出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特別是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的《論持久戰》,以馬克思主義的非凡洞察力,清晰地描繪出戰爭發展全過程的完整藍圖,使人們對戰爭的未來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從而大大提高了堅持抗戰的信念。抗戰進入最艱苦的相持階段以後,面對動搖妥協、反共分裂的逆流,中國共產黨旗幟鮮明地提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政治主張,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原則,努力團結一切要求抗日的力量,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到鞏固和發展。到抗戰後期,國民黨的專制和腐敗表現得越來越厲害,激起人們強烈的不滿,特別是1944年豫湘桂戰場大潰退,更使國民黨政府名譽掃地。中國共產黨響亮地提出結束一黨專政、建立聯合政府的主張,得到人們的廣泛同情和響應,掀起了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

從國共兩黨的比較和歷史的簡略回顧中不難看出:抗日戰爭歷史發展的主流,是在中國共產黨高舉的團結抗日的大旗下,按照中國共產黨在各個階段提出的政治主張向前發展的。抗日主力軍——廣大工人、農民、資產階級民主派和其他同盟者被空前廣泛地動員、團結起來,跟著共產黨走,或者贊成共產黨的主張、行動。完全可以說,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起了政治領導的作用。這是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儘管在發展進程中幾經曲折,但仍能堅持到底並取得最後勝利的基本保證。

總之,中國共產黨發起並堅持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奪取抗日戰爭勝利的基本保證。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意志、模範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引領著奪取戰爭勝利的正確方向,成為奪取戰爭勝利的民族先鋒。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這是客觀的歷史事實。

四、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作用問題

長期以來,基於西方中心論的傳統,西方一些歷史學家在研究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時,往往片面強調歐洲戰場,強調美國、英國等國的反法西斯鬥爭,輕視中國抗戰對於世界反法西斯的作用,忽視中國軍民作出的巨大犧牲。這一偏見由來已久,根深蒂固,從二戰時期中國和西方盟友間的關係上就已初現端倪。因此,正本清源,在正確把握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關係的基礎上,深刻認識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給予科學的定位,仍然是中國學術界、也是國際學術界的一個重大課題。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與世界所有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開的。蘇聯最早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支援了大批物資、裝備,還有2000多名蘇聯飛行員參加了援華志願飛行隊,幫助中國抗擊日本侵略者,有200多人犧牲在中國戰場。美國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給予了很大支持,英、法等國向中國提供了經濟援助或軍事合作,朝鮮、越南、加拿大、印度、紐西蘭、波蘭、丹麥以及德國、奧地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日本等國的反法西斯戰士直接參加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這些國際援助是中國能夠堅持抗戰並取得勝利的重要條件。但是,也要看到,這並非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抗日戰爭的勝利,主要是中國人民自力更生、不畏強暴、浴血奮戰的結果。而且,外援也並非中國抗戰取勝所獨有的特點,而是世界反法西斯各國取勝的共同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一個整體,最後一敗俱敗、一勝俱勝,同盟國間的支持是相互的、雙向的,而非某種單行道。中國持久抗戰牽制和消耗日本的大量軍力,也對歐洲和亞洲其他地區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大的戰略支持作用。可以說,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旗幟上,凝結著各國友人的血跡;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豐碑上,熔鑄著中國人民的卓著功勳。

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抗日戰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體來說,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認識和把握。

第一個層面,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亞洲主戰場,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中國反法西斯戰爭起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十年多時間裡,與日本全力抗衡的,舉世只有中國。1941年蘇德、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與英美結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由此才不再單獨對日作戰。正是有了中國這個主要戰場,才有亞洲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按照日軍師團編制計算,中國牽制和抗擊的日軍兵力最多。從七七事變到抗戰結束,日本歷年投入到中國戰場上的陸軍,最多的年份超過編制總額的90%,最少的一年約佔35%,8年中平均每年超過70%。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陸軍約70%的兵力、約35個師團被牽制在中國戰場。之後,日本陸軍主力仍然分布在中國戰場。中國摧毀日軍有生力量的數目最大,從九一八事變到抗戰結束,共殲滅日軍150餘萬人。中國為戰勝日本法西斯作出的犧牲最大,軍民傷亡多達3500萬人。國際形勢的大框架、總格局,使對日戰爭的勝利來自於同盟國共同作戰,美、英盟軍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對日本的進攻,蘇聯軍隊在中國東北地區參加對日作戰,東南亞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鬥爭,都對打敗日本法西斯作出了貢獻。但這絲毫沒有改變中國抗日戰爭作為亞洲主戰場的地位。中國在打敗日本作戰中決定性的地位,正像歐洲戰場上的蘇聯、太平洋戰場上的美國那樣,是毫無疑義的。

第二個層面,中國抗日戰爭為奪取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正義與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持久抗戰,始終抗擊著日本陸軍主力,遏止了日本侵犯西伯利亞的北進計劃,使蘇聯得以避免兩線作戰;牽制和推遲了日軍的南進步伐,減輕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對英、美等國的軍事壓力,在戰略和戰役上都支援和配合了盟軍的作戰行動,為保證同盟國實施「先歐後亞」大戰略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遠徵軍出師緬甸,對於遠東協軍對日作戰起了直接的配合作用。作為亞太地區盟軍對日作戰的重要戰略基地,中國為同盟國提供了大量戰略物資和軍事情報,從人力、物力、財力上支援了同盟國的反法西斯戰爭。

同時,中國積極倡導和推動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並為創建聯合國、維護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國家,也是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為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當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大到全球範圍時,中國主動加強同美、英、蘇等盟國的聯繫,促成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戰爭後期,中國又參與了聯合國的創建,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不僅與同盟國並肩作戰,而且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支持鄰國的獨立運動,維護弱小民族的利益,為徹底打敗法西斯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發揮了重大作用。

總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樹立了一個以弱勝強的光輝範例,為最終戰勝世界法西斯反動勢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作者: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如果您覺得本文不錯,請轉發至您的朋友圈,與更多朋友分享!

【徽章與榮譽】badge_honor

專業人士精心打造 原創文章每日呈現

回望歷史 關注榮譽 銘記功勳

自媒體中體裁唯一 獨家推出

鳳凰、頭條、新榜多次上榜公號

長按上述二維碼,即可出現「識別圖中二維碼」提示,點擊可直接關注公號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曲青山:"四風"問題不認真解決 後果不堪設想
    人民網北京7月26日電 (萬鵬)7月25日,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中紀委委員曲青山人民網「群眾路線大講堂」欄目,與網友進行交流。曲青山指出,"三個必然要求"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四風"問題不認真解決後果不堪設想。
  • 各地舉行活動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本報北京9月3日電 9月3日,各地舉行多種活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繼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組織北京、上海、重慶、江蘇、湖北等23個省份和加拿大、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的80餘家相關紀念館、博物館,以多種形式,聯動開展主題紀念活動。
  •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舉辦活動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同業內同行館同步開展紀念活動,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紀念活動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中拉開帷幕,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副館長韓淑芳介紹了「碧血忠魂 烽火家書」——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抗戰家書展的基本情況。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嶽池縣各校開展紀念活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緬懷抗戰先烈的光輝事跡,弘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嶽池縣各校紛紛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更好地引導廣大學子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 上海將改建抗戰紀念設施 明年辦大型抗戰紀念活動
    上海將改建抗戰紀念設施 明年辦大型抗戰紀念活動 2014-09-19 10:41:30資料照片  明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記者從昨天舉行的紀念抗戰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獲悉,本市位於寶山、閘北、金山、虹口、黃浦等多處抗戰類主題紀念設施建設將進行改造和建設,並將舉行各類大型紀念活動,緬懷英烈、弘揚民族精神。  前不久,國家公布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 銘記歷史 各地舉行多種活動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人民日報北京9月3日電 9月3日,各地舉行多種活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繼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組織北京、上海、重慶、江蘇、湖北等23個省份和加拿大、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的80餘家相關紀念館、博物館,以多種形式,聯動開展主題紀念活動。
  • 建陽三中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戰勝利75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
    建陽三中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戰勝利75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 9月7日上午,建陽三中在籃球場舉行莊嚴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戰勝利75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 隨著《義勇軍進行曲》奏響,現場全體師生高唱誕生於抗日烽火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歌唱畢,全場為抗日戰爭中的死難同胞默哀。半個世紀多過去,歲月的風塵從未將那段歷史掩埋,那是中華民族近百年蒙受無數屈辱後,反對外來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 今天,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作者:孔浩 姚慧子來源:棗莊日報全媒體2020-09-03 17:34:409月3日上午9時,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在中國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的組織協調下,同業內同行館同步開展紀念活動
  • 中國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各省市多形式開展活動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奏響《義勇軍進行曲》。齊聲高唱國歌后,全場肅立,向烈士默哀。之後,在《獻花曲》的音樂聲中,14名禮兵抬起7個花籃,緩緩走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序廳,將花籃擺放在象徵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大型浮雕《銅牆鐵壁》前。3日下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 ​臺灣各界紀念全民抗戰爆發80周年
    為了防止122年前和80年前同樣被侵略的悲劇和國恥再次在中國人身上重演,在日前臺灣島內舉行的多場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活動中,各界人士呼籲兩岸中國人發揚80年前的全民族抗戰精神,居安思危,不忘國恥,共同投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洪流中去,只有民族復興才不會讓122年前和80年前的悲劇重演。
  • 南門外小學組織全體師生觀看抗戰動漫片《青山見證》
    9月17日,南門外小學開展了「勿忘九一八 吾輩當自強」紅色觀影主題活動,組織全體師生觀看了抗戰動漫片《青山見證》。》是由賽罕區關工委歷時一年精心準備完成拍攝的,30分鐘的抗戰動漫片,通過「名言小學的革命火種」「李貴海——童年記憶」「靈活機動的敵後鬥爭」「厚和慘案」「陶卜齊情報站」「什犋窯地下軍服廠」「韓家窯子戰役」等重要片段,簡要概述了賽罕區(原郊區)境內的抗戰史實和英雄事跡。
  • 國臺辦:歡迎臺灣抗戰老兵參加紀念活動
    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24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表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有關活動的籌備工作正在進行,歡迎廣大臺灣民眾、各界人士以及參與過抗戰的老兵和他們的親屬、後代來大陸參加紀念活動。 他說,國臺辦多次指出並且強調,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全民族的偉大勝利,無論是敵後戰場還是正面戰場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重讀英烈家書、講述抗戰故事,青島舉辦國家公祭日線上紀念活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高雅潔12月13日,在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中共青島市委黨史研究院、青島黨史紀念館開展「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線上紀念活動。活動自12月9日至11日以圖片、文字、音頻的形式連續發布三期,呈現了英烈家書、青島原創抗戰故事、抗戰歌曲等內容。
  • 仁壽壩達初級中學:舉行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班會活動
    ,今天,壩達初級中學舉行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班會活動,帶領同學們重溫抗戰歷史,緬懷革命先烈。活動中,同學們觀看了抗戰影片《南京大屠殺》,隨後,同學們走上講臺,講述了先烈們浴血奮戰、威武不屈的抗戰故事,並號召大家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 寧波各地市民抗戰歌曲大聯唱 以歌聲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寧波市廣泛開展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抗戰歌曲大聯唱活動,一曲曲經典的抗戰老歌,記錄著抗日烽火崢嶸歲月,記錄著抗戰老兵的功績「抗戰歌曲大家唱」活動。
  • 儀隴縣舉辦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宣誓活動
    在全國抗戰勝利紀念日之際,9月2日,復興中學在「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前舉辦主題為「勿忘歷史,奮進新時代」宣誓活動。復興中學師生宣誓:牢記歷史,勿忘國恥;警鐘長鳴,珍愛和平;以史為鑑,居安思危;努力學習,振興中華。
  • 東西溪鄉中小學開展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系列活動
    為了紀念&34;,弘揚抗戰精神,霍山縣東西溪鄉中小學積極開展系列紀念活動。,激發學生毋忘國恥,勤奮學習;二是組織師生觀看央視播出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特別節目》,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憂患意識和使命感。
  • 重溫經典抗戰歌曲《大刀進行曲》
    今天,讓我們重溫經典,從雄奇的歌詞裡回望悲壯歷史,在剛勁的旋律中感受愛國熱情,緊握「精神大刀」,珍惜當下生活,向著中國夢強軍夢奮進以告慰先輩,為維護世界和平不斷貢獻力量!「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1937年8月的上海街頭,因為這首《大刀進行曲》沸騰了。
  • 洛陽市第五十六中學組織教師觀看「抗戰勝利75周年」紀念活動
    為了銘記抗戰歷史,弘揚民族精神,為勝利高歌,向英雄致敬,9月3日上午洛陽市第五十六中學組織教師共同觀看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儀式。直播結束後,大家也都分享了此次活動的種種獨到的心得體會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