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不要選大陸(陸宇斐)寫的就好。
昨天寫的《數學教育的發展方向應該由數學家來定麼?》花了我很長時間思考,結果才3000閱讀,心情很不美麗,於是我連眼睛都沒眨就決定了再錘大陸一頓。
有人會問你這不是把大陸當出氣筒了麼?
嗯,是的,而且以後會形成一個制度,只要心情不好就錘她一頓。
好了接下來我們來聊正題:怎麼幫孩子挑一本合適的數學輔導書呢?
其實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每個孩子的需求都不同,比如他是要學奧數?升學考?培優?補差?激發學習興趣?小學初中高中?當然,你可以帶孩子去書店讓他自己挑,但是孩子自己挑出來的書不見得就適合他。
既然這樣,那這篇文章還有什麼意義呢?
雖然理論上最好的方案就是給孩子量身定製,先對孩子的整體情況有個了解,然後根據其自身特點幫著挑書,但是你挺難找到這樣的內行來幫你做這個事情。所以在這裡給大家列幾個總的原則,相信也能幫你縮小範圍。
首先,儘量不要挑數學家寫的——除了中科院出的那套《數學小叢書》,我還真的沒看見什麼大數學家把科普或者中小學數學寫得讓孩子或者家長覺得很好的——如果你從事數學相關工作的一定會對這些書讚不絕口。甚至於《數學小叢書》這套書有很多家長買了以後紛紛向我吐槽說太難,搞的我以後看見數學家寫得就只能繞道走,他們寫的書一般對孩子都不太友好,而且名字一個比一個謙虛,內容就一個比一個恐怖。
凡是帶有講義、初步、簡明字樣的數學書千萬別給孩子買,如果想摧毀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那麼你就下手。真的,聽人勸吃飽飯。這種書別說你娃,我看了都肝顫,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其次,儘量挑寫得厚一點的書。當然不要是大陸那種又臭又長的裹腳布。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能夠更好地學習數學,所以書寫得越仔細,上手也就越容易。
數學書厚,要麼就是例子多,要麼就是對基本概念、解題過程寫得很詳細。而且單位時間內內容越多就越好。比如說兩本書都是六百頁,但是一個內容是初一代數,一個是初中三年數學全集,那麼一般來說前者會更細緻,對初學者也會更友好一些。
作為作者來說,要儘量把讀者想的白痴一些,更白痴一些。越是這樣想的作者,書的可讀性往往也就越強。一本數學書是否容易上手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你翻到那些寫顯然的地方,你看看是不是真的顯然,如果是這種顯然:
你就直接放棄吧;如果這個顯然是真的很顯然,那麼可以果斷入手。
第三,不要買自己都完全看不懂的書。你們作為我的粉絲,一般來說也都受過高等教育,至少也讀過高中。如果一本非競賽類的中小學數學書你完全看不懂的話,也不建議你入手,因為很可能對孩子來說太難了。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很多人就說看不懂大陸寫的東西。別說你們了,我都看不懂。一會搞個底層邏輯,一個搞個數學結構,天天就在那邊發明各種名詞,然後一堆解釋。你想想一個學生物的,從來沒有上過數學教學一線的,還學歷造假的人,能講出什麼關於數學正確的東西來呢?
當然,你可能會說我也沒辦法去判斷這本書的作者是否有專業背景啊?
其實很簡單,你就看這本書的行文,有沒有大量出現事實上、不失一般性、若且唯若、不妨設等詞彙,能夠反覆使用這些詞的,作者的數學修養一般差不到哪裡去。
第四,如果是習題集,那麼解答越詳細越好。最好是選擇填空都帶有詳細過程的那種,而且針對性越強越好。比如說浙江高考數學歷年真題解析,前面二十頁試題後面兩百頁解析,這種看起來就比較靠譜,而且針對性強。千萬不要跨區域買習題集,特別是有些名氣大的地方出的密卷、內部試卷,一來難辨真假,二來就算是真的,你不在那個地區做了也白做。
以上這些都做到了,不敢說你一定買到最適合孩子的數學參考書,但是一般來說也不會掉坑了。
本文開頭那本《不焦慮的數學》基本就符合我說的這幾條。。。
切記:大陸陸宇斐寫的數學書千萬不能買,錢損失了事小,孩子被耽誤了事大~
由於微信平臺算法改版,公號內容將不再以時間排序展示,如果大家想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推送,強烈建議星標我們和給我們多點點【在看】。星標具體步驟為在公眾號主頁點擊右上角的小點點,在彈出頁面點擊「設為星標」,就可以啦。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