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以「聚焦課堂,提升質量」為主題的昆明市第三屆校(園)長論壇在昆明舉辦。
省內外教育專家和名校長分享交流了教育教學改革經驗成果和學校提升質量的新路徑。
本屆論壇由昆明市教育體育局主辦,昆明市外國語學校和昆明市郭昌奉名校長基地承辦。論壇首次以網際網路直播的形式呈現。
沒能到現場和錯過直播的小夥伴們別遺憾,教育君為你帶來圖文報導~
昆明市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穆仁早在致辭中表示,論壇的舉辦體現了昆明開放辦教育的態度,並為各所學校快速發展搭建了吸納、借鑑其他學校經驗的平臺,從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希望各校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論壇互學互鑑、碰撞思維,聚焦共同教研、聚焦集體備課、聚焦信息技術匯聚整合資源、聚焦高效課堂、聚焦課後反思及評價,發揮集體智慧,為全市教育改革發展作出新的貢獻,讓每個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在論壇上,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沈玉順從課堂教學改革的路徑、實踐成果、主要經驗等方面入手,闡述了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方向以及質量提升的經驗。
臨滄市第一中學校長高家餘、官渡區曉東小學校長吳麗霞、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校長陸鑫等結合自己領域專長和學校特色,就學校課堂教學和文化等分享了提升教學質量的經驗成果。
主旨演講
沈玉順
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迄今為止,優化傳統課堂教模式是近年來我國絕大多數中小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策略。建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成功經驗,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示範階段,遠未成為我國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流。」沈玉順說。
今後,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發展為導向,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特徵。
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專題報告
高家餘
臨滄市第一中學校長
提升師生教學和學習的專注度,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高家餘認為在學生管理的第一個字就是「勤」,通過「摳細節」、盯落實來提高辦事效率。如學校要求凡是布置給學生的作業,教師必須先要親自做一遍,認真體會每道題目的訓練目的,弄清解答問題的關鍵,準確把握難易程度,再根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生情況,布置作業。
一個好的教師,心中要有好多故事,要有自己的故事。好故事從書中來,也從實踐中來。教師要善於抓住關鍵詞、加強歸納總結、重視當堂檢測及限時訓練等開展教學。
張正良
昆明市晉寧區第四中學校長
學校在教師的引領下、幫助和促進下,通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過程,打造了「三真三善」課堂。真善教育,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善,教善學善,學做善人。
張正良說,通過真善教育,立足於課堂,學校營造了師生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和師生共同探討的教學模式,並通過集體備課、分工合作、同科共享、同組共用等方式,團結教師力量,編寫了《晨讀》課本、開展了《食育》 等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
目前,學校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深化研訓工作,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最大限度避免在課程改革中出現「魚牛現象」。
吳麗霞
昆明市官渡區曉東小學校長
「課程改革和建設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創設適合學生需求的教育,創設符合學生發展的教育。通過課程立教,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吳麗霞說。
課程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課程則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決定了學生成長所需的「營養」。在課堂建設中,要照顧到學生的全部,不是培養少數人,要讓多數人在不同程度都有一定的發展。
曉東小學抓牢國家課程,打造課程名片,並開發拓展校本課程,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的課程理念,然後付諸實施。在多元文化課程的構建中,讓校園成為沃土,構建師生「自然成長」、啟迪師生「自己成長」、引領師生「自由成長」。
陸鑫
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校長
陸鑫說:「作為一個學校管理者,我們要思考未來的教育到底應該走向何方?若不改變教育觀念,隨著試卷結構和題型變化,如果還在時間加汗水、用題海戰術,估計連應試都困難了。」
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依託「童年溫潤未來·六年奠基一生」的辦學口號,衍生出「辦沒有圍牆的校園」「打造『永不下課』的課堂」兩個辦學理念。
其中「永不下課」的課堂並不是提倡教師拖堂,布置海量的作業,佔用學生的休息和娛樂時間,而是指教師在改變教育觀念後,從教育的本真出發,循循善誘引導孩子愛上讀書、愛上學習,隨時隨地用學習的思維和方法去解決問題。
郭昌奉
昆明市外國語學校校長
在論壇上,郭昌奉以昆明市外國語學校大關復興中學為例,交流和探討了學校文化的頂層設計。
郭昌奉認為,學校文化是流淌在校園的血脈,是彰顯學校特色的基因。優秀的學校文化是滋養師生健康成長的養分和提升課堂質量的內驅力。
昆明市外國語學校大關復興中學校園文化建設中,從辦學宗旨、目標、思想和學校精神、信念,到課堂特色、幹部師生風貌都進行了頂層設計。
其中,學校要求幹部每天至少和一名教師交流,每天至少和一名學生交談,每天至少發現一處亮點,每天至少發現一個問題,每周至少參加一次教研活動,每周至少提一條工作建議,每周至少實施一項工作新措施等。
近年來,昆明市堅定不移地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著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品質穩步提升。
為充分學習借鑑發達地區先進教育理念、學校治理經驗和方法,促進引進名校(園)長和本地校(園)長總結升華治校經驗和管理措施。從 2019 年起,昆明市開始舉辦校(園)長論壇。目前,昆明已舉辦了兩屆校(園)長論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為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區,昆明市今明兩年校(園)長論壇的主題都將聚焦新課程新教材。
記者:蔡曉磊、張麗亞
記者:李海曦
編輯:熊凌瑩(見習)
審核:餘蘇晏
原標題:《校長論壇丨互學互鑑,第三屆昆明市校(園)長論壇聚焦課堂效率和質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