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亞洲文明交流互鑑 促進世界繁榮進步發展

2020-12-20 廣州日報

神奇的古絲綢之路上,不同文明、宗教、種族求同存異、開放包容。

□張焱

亞洲文明,從來都是在對話中前進。幾千年來,文明的行腳人和文明的取經人,沿著海陸絲路,傳播文明火種,對話不同文明。張騫之於西域,法顯之於南亞東南亞,阿底峽之於藏傳佛教,馬歡之于波斯與阿拉伯,伊本·西拿之於中亞……他們遠赴他鄉,傳播物種,傳授技藝,傳承教化,用互學互鑑驅動著文明的車輪。

城上青山如屋裡,東家流水入西鄰。

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6000多種語言交織而成當今世界人類文明的圖譜,其中,亞洲幾大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鑑更是延續至今,就像上文王維詩句中描寫的那樣自然而然。

駝鈴聲響,古絲綢之路跨越了尼羅河流域、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恆河流域、黃河和長江流域,跨越古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中華文明的發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信眾的匯集地,跨越不同國度和膚色人民的聚居地,在這條神奇的路上,不同文明、宗教、種族求同存異、開放包容,並肩書寫著相互尊重的壯麗詩篇。

千年以後,駝鈴變成了汽笛,然而亞洲文明交流互鑑卻一刻都沒有停止。今天的亞洲,多樣性的特點仍十分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共同組成多姿多彩的亞洲大家庭。中國—東協領導人會議、東協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APEC、博鰲亞洲論壇、上合組織峰會……一次次論壇、會議的持續接力和「一帶一路」不斷向縱深推進;亞洲國家間人文合作蓬勃發展,成為中國與亞洲國家關係中,繼政治安全、經貿合作之外的第三支柱,攜手繪就共同發展的美好畫卷。

文明是多彩的,是平等的,是包容的;文明之間,需要對話,需要傾聽,更需要心與心的碰撞。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向世界深刻闡述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的文明觀,倡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指出,「要促進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鑑中共同發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演講中指出,古絲綢之路綿亙萬裡,延續千年,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2018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上又一次闡述文明交流互鑑思想,呼籲「要樹立平等、互鑑、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指出了一條人類文明和諧共生之路。

當今世界已進入經濟全球化發展階段,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廣大人民的共同呼聲,成為當今時代的歷史潮流。習近平主席所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大設想,就是要在多元文化和諧共處、多元文化交流互鑑的基礎上才能完成。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於5月中下旬在北京舉行,這是一次匯聚亞洲文明、凝聚亞洲共識的盛會,必將給亞洲乃至世界進步帶來新的巨大活力與動力,值得亞洲和世界人民期待。

(《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文明互鑑是什麼意思介紹 文明文化交流互鑑的重要意義
    「文明互鑑」不僅入「十大」行列,而且成全球「熱詞」,顯然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讓我們感到無比自豪和振奮。  文明互鑑是什麼意思  文明互鑑,網絡流行詞,文明互鑑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是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 交流互鑑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大家手筆)
    習近平同志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交流互鑑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鑑、取長補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這闡明了文明之所以成為文明並不斷發展的根本所在。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創造了多種多樣、多姿多彩的文明。
  • 加強交流互鑑 共促媒體發展
    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是絲路精神的核心。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秘書處(人民日報社對外交流合作部)和中國傳媒大學共同承辦的此次訪學班,目的就是推動中外媒體對話交流、互學互鑑。分享最好、最新的新媒體採編理念和技術,是訪學班培訓課程設置的一大特點。
  • 「文明交流互鑑:蒙古文學研究與中國文學翻譯新書發布會」在...
    人民網烏蘭巴託8月31日電(記者霍文)由北京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蒙古國立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亞洲研究室、蒙古國立大學孔子學院聯合舉辦的「文明交流互鑑:蒙古文學研究與中國文學翻譯新書發布會」在蒙古國立大學成功舉行。 由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新星出版社資助出版的《深化文明交流互鑑,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策·達木丁蘇倫蒙古文學研究》在此間發布。
  •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鑑而豐富,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會場見聞
    華聲在線5月15日訊(文/記者 李國斌 圖/記者 郭立亮)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這場以「亞洲文明交流互鑑與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大會,共有多國領導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負責人,和亞洲47個國家以及近50個域外國家的各界代表參加,大家聚焦共同命運,為推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貢獻智慧。
  • 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對教科文組織為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鑑作出的卓越貢獻,表示誠摯的敬意!  教科文組織誕生於69年前,那時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硝煙剛剛散去。面對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慘烈後果,人類又一次反思戰爭與和平的真諦。千百年來,人類都夢想著持久和平,但戰爭始終像一個幽靈一樣伴隨著人類發展歷程。此時此刻,世界上很多孩子正生活在戰亂的驚恐之中。
  • 深刻闡明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
    ■世界上各種文明都需要在交流中互學互鑑,既促進各自發展,又取得共同進步。這是一種文明保持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條件,也是整個人類文明持續發展繁榮的秘訣所在。 ■在數千年發展歷程中,亞洲人民創造了璀璨的亞洲文明,譜寫了亞洲文明發展史詩,豐富了世界文明寶庫,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亞洲文明交流期待更多藝術平臺
    亞洲文明交流期待更多藝術平臺(牆內開花)5月的北京,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隆重舉行。多姿多彩的亞洲文明在古老而充滿活力的中國大地上聚集,文明互學互鑑成為新的風尚,在習近平主席倡導下,亞洲各國各地區不同的文化合作交流,為亞洲這一聚居著世界上2/3人口的土地帶來了新的生機和希望。
  • 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在文化強國建設過程中,我們既要致力於本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要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並蓄的態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在對話和交流中鑄就中華文明新輝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生命有機體都需要新陳代謝,否則生命就會停止。文明也是一樣,如果長期自我封閉,必將走向衰落。
  • ...重要文章《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
    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 今天出版的第9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文章全面深刻闡述對文明交流互鑑的看法和主張,強調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文章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推動文明交流互鑑,需要秉持正確的態度和原則。
  • 深刻闡明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世界上各種文明都需要在交流中互學互鑑,既促進各自發展,又取得共同進步。這是一種文明保持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條件,也是整個人類文明持續發展繁榮的秘訣所在。■在數千年發展歷程中,亞洲人民創造了璀璨的亞洲文明,譜寫了亞洲文明發展史詩,豐富了世界文明寶庫,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書寫中國外交新華章之文明交流互鑑篇
    回望上半年中國外交,推動文明交流互鑑,成就了新華章中格外奪目的色彩。無論主場外交、國事訪問,還是多邊舞臺,習近平主席親力親為,播撒文明交流互鑑的種子,指引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譜寫出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動人樂章。
  •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共繪人類文明美麗畫卷
    一場如約而至的人文盛事,為亞洲文明大花園再添芬芳,為人類文明發展史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中國的誠摯邀請,飽含對促進亞洲文明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邃思考和責任擔當。開幕式前,習近平主席同外方領導人一一握手、互致問候。隨後,中外領導人共同參觀了文物展,並同出席開幕式的重要嘉賓代表合影留念。
  • ...海外人士熱議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
    15日在北京舉行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鑑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海外政界人士、專家學者普遍認為,習近平主席的演講為亞洲、乃至世界不同文明之間交流互鑑指明了正確路徑,引導人們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泰國前副總理、泰中友好協會會長功·塔帕朗西十分贊同習近平主席就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鑑提出的4點主張。
  • 「文明互鑑推動和諧、和平與繁榮」(文明互鑑 美美與共)
    在出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前夕,新加坡總統哈莉瑪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適時地為多國領導人和政府官員、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文化領域的代表提供交流經驗和看法的機會,大家共同探討如何創造和而不同的社會。文明互鑑推動和諧、和平與繁榮。」哈莉瑪認為,文化交流在亞洲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
  • 新華社評論員:讓文明交流互鑑推動命運共同體構建——論習近平主席...
    在亞洲47個國家和五大洲各方嘉賓矚目下,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回顧亞洲文明輝煌歷程,回應亞洲人民美好期待,提出加強文明交流互鑑的中國主張。這一重要演講,凝結著中華文明兼容並蓄的思想智慧,展現了對人類文明發展大勢的深刻把握,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思想啟示性,為構建亞洲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指明了方向。
  • 六個關鍵詞看習近平這樣談文明交流互鑑
    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衝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  ——2017年1月18日,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  中國有句古話:「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求同存異、開放包容,離不開文明交流、互學互鑑。
  • 加深文明交融互鑑 共同應對全球挑戰
    我們認為,文化和文明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不竭動力。開展中法文明對話,是我們的共同心聲,也是需要我們為之不懈努力的偉大事業。中法兩國在加強文明對話交流,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方面,應作出表率、走在世界前列。
  • 亞文會特別報導:美美與共,亞洲文明交流交融的經驗與智慧
    開放包容、互學互鑑。這是關於認識和處理不同民族、國家、地區的不同文明之間關係的一種思想智慧。歷史反覆證明,凡是搞所謂「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文化霸權主義的,無不以失敗告終,都是自取衰亡之道。亞洲人民歷來主張不同民族、國家、地區的文明應該相互融通、互學互鑑,所以亞洲文明才能成其不斷進步的歷史局面。
  • 凝聚共同的歷史記憶(文明互鑑 美美與共)
    本報記者 張博嵐攝 乘著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東風,阿富汗國家寶藏展亮相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從安息銀幣到羅馬金幣,從精美絕倫的步搖金冠到栩栩如生的象牙浮雕……231件(套)阿富汗珍寶巧奪天工,散發迷人光輝,勾勒出古阿富汗跨越5000年的歷史,訴說著多種文化傳統和藝術形式互融交匯的故事,向參觀者展現了阿富汗作為「東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的獨特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