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獨居老人」從心開始
發表時間:2014-12-30 來源:紹興文明網
2014年9月,紹興市上虞區在崧廈鎮雀嘴村舉行「聖奧·獨居老人暖巢行動」啟動儀式。該鎮雀嘴村、金中村、杭郭村、呂家埠村、祝家街社區等5個村(社區)共同參與開展「聖奧·獨居老人暖巢行動」。這5個村(社區)總人口1.8萬餘人,其中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4000餘人。通過組織老年人參與「銀齡互助」,開展志願服務,動員社會組織、村(社區)黨員幹部、志願者、老人親屬鄰裡為獨居老人提供服務。「銀齡互助」助什麼?村裡向老人們集思廣益,再結合實踐,志願者們也逐漸找到了章法:早晨敲門探望;白天安排活動,代購生活用品,所需藥品;傍晚陪聊解悶……在關心生活的同時,同樣關懷老人內心。(2104年12月30日《紹興晚報》) 獨居老人一般泛指與子女分開居住和無子女的老年人。在經濟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關愛的老年養老三個維度中,空巢老人的心理關愛研究一直以來是一個常被忽視的問題。很多人只關注於經濟支持和生活照料兩方面,其實獨居老人可能內心深處最需要的就是精神關愛。早晨敲門探望;白天安排活動,代購生活用品,所需藥品;傍晚陪聊解悶等諸如此類的行為無疑是對獨居老人最好的心理慰藉。如何對獨居老人進行心理關愛,筆者建議如下: 一是繼續大力弘揚「孝」文化的傳統與功用。「孝」文化在中國傳統社會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文化。長期以來「孝」被中國傳統社會尊為鑑定一個人道德修行的重要指標。「孝」文化的踐行不是像父母之慈出於天性,而是靠一個人後天在思想、道德、倫理等方面的培育與內省。一個人的「孝」行可以在狹小的家庭中施行,從自己最親的父母身上施行,然後推及旁親最後到社會。當然也可以從社會上的孝行學習中得到內省,然後再應用到自己的家庭父母及長輩中。不過,這樣的傳統美德在現代化進程中或多或少被侵蝕,外部世界的誘惑和城市化變遷中群體壓力的增大成為年輕一代孝道缺失的主因。心理學家羅爾認為,空巢老人問題之所以是問題,主要責任應該在子女方面,他們在社會壓力的多重因素幹擾下不知道怎樣才能與父母融洽相處。加強「孝」文化的弘揚應該說是緩解和解決獨居老人心理關愛的一個重要路徑。 二是強調應對獨居老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政府及社會責任多樣性是當今世界與時代的基本特徵,在一個地球村內人們可以依照合適和喜歡的方式進行生活與思考。轉型時期的獨居老人也不例外,它已經從一個窄小的家庭空間延伸到大社會的視野。將獨居老人心理健康問題提升到政府與社會層面來研究確實是一個不可迴避的重要話題。西方的經驗告訴我們,獨居老人問題已經不僅是家庭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甚至是一個政府實施政治目標的價值取向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在政府強勢的主導下,研究制定和出臺更加有效的養老社會保障政策,才能有效可持續地實施獨居老人的心理關愛。 三是挖掘和發揮獨居老年人主體優勢,構建針對獨居老人心理健康的社會支持體系。優勢視角的理論概念框架是基於對缺陷模式的挑戰而建構起來的,它的核心概念是圍繞洞見服務對象的優勢和資源形成的。實際上,幾乎所有的人在任何境遇中都有優勢存在,人們不僅是從成功中獲取經驗,還會從困難和失望中獲取成長的動力。我們對待獨居老年人的照顧都是一直在重視和建構他們的問題,也就是常常給了他們麻煩與無用的定義。一些獨居老年人在自己離開工作崗位之前是各行各業非常優秀的人才或社會有用之人,即使是一些表面看起來沒有任何能量的人都有可能隱藏著天賦」。一些好的特徵有時恰恰是空巢老年人在與困難的鬥爭中鑄就而成,因為品質來源於生活、來源於經驗,而這些品質正好可以轉化為幫助獨居老年人積極老化能量與動機的來源,並形成優勢。還有,借鑑西方經驗,構建針對獨居老人心理健康的社會支持體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國外獨居老人一樣會面臨親屬支持的缺失,但政府及社區提供的各類社會服務項目可以說是全面和周到的。(蘇健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