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老人、空巢老人護理服務體系與對策

2020-12-13 中國經濟時報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執行研究員 王橋

編者按「獨居老人」「空巢老人」問題已不是簡單的個人問題,已經成為老齡化問題中亟待破解的社會命題。獨居老人、空巢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對他人幫助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心理上也就越來越脆弱,對養老服務需求也日益迫切。政府有關部門應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和解決「獨居老人」「空巢老人」問題,比如加大財政對養老事業的供給,大力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為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搭建一道「安全網」。本報特邀請老年護理研究領域專家對此問題加以分析探討,以饗讀者。

從歷史上看,1962—1972年是中國前所未有的人口生育高峰期,這也就預示著中國最嚴重的人口老齡化衝擊波將在未來兩年內來臨。即到2020年,中國將呈現「人類歷史上人口老齡化的最大浪潮」。民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3086萬,佔總人口的16.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達15003萬,佔總人口的10.8%,中國在「邊富邊老」的狀態下進入老齡化社會。與世界人口老齡化相比,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具有老齡人口規模大、老齡化速度較快、高齡老年人口急劇增長、老齡化超前於現代化、城鄉分布不均衡等特點。

獨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現狀

獨居老人:獨居老人不僅子女離家,而且喪偶,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勢的群體。4—2—1式家庭結構導致家庭規模日趨小型化,打破了傳統上的三代人甚至四代人同居的家庭模式。同時,現代社會中老人和子女都要求有自己的「自由空間」,因此純老家庭和獨居老人的社會現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空巢老人:空巢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PC.默克多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的,他指出,一個家庭需要經過形成、擴展、穩定、收縮、空巢和解體這6個階段。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離家後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二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三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發布的《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2016年)顯示,中國老齡化仍呈現低齡老齡化特徵,老年人口達2.31億,其中空巢老人佔47.53%(獨居老人佔9.63%;老年夫妻戶佔37.90%),空巢老人比例在85歲前呈明顯上升趨勢。

獨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存在的問題

調查顯示,在獨居和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問題的比例達到60%。而達到疾病程度,需要醫學關注、心理幹預的空巢老人,比例佔到10%—20%。日常生活無人照料佔58%,老人獨自承擔重活佔22%。加之社會針對老年人的電視節目少、健身娛樂設施不足,導致老人的精神生活貧乏。獨居和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存在的問題有:1.空巢症候群;2.患病率增高;3.社會適應能力降低;4.勞動和經濟負擔較重;5.安全問題(財產安全、消防安全、用藥安全、人身安全、就醫安全等);6.情感問題(孤獨感、寂寞感、遺棄感)。獨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問題是個社會問題,主要還是社會支持系統不夠健全完善。比如體弱多病、無人贍養、

就醫困難、孤獨寂寞等。

建立獨居老人、空巢老人護理服務體系與對策

健全養老法規、制定護理服務標準體系。發展居家護理服務,離不開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支持。要制定法規政策,積極推動社區居家養老護理服務。政府可以採取各項優惠政策,減免專業護理服務機構的稅費等,必須加強政策法規的支持力度,從宏觀環境上為獨居老人、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服務的開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正在我國多地進行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有15個國家級試點城市相繼出臺長期護理保險實施細則以及相關文件,試點正式啟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各地方實施標準大多是參照民政部標準而制定的地方標準,因而出現了「各自為營」的現象。護理服務等級劃分缺乏全國統一標準。有的城市的制度實施,只面向入住定點機構的失能老人,忽視了多數居家失能老人。現階段試點地區沒有包含農村失能老人,導致護理服務提供市場形成城鄉分割。

建立社區護理服務網絡系統。要協助老人進行自我探索,協調好與子女、朋友、鄰裡的關係,擴展社會支持網絡。開展「一幫一」「心理輔導」「疾病護理」「臨終關懷」等活動,給予老人身心關懷和精神上的慰藉。特別要關注弱勢群體中的弱勢。對於弱勢群體中的弱勢即獨居空巢老人中的高齡、殘疾、特困的老人,對其給予更多的輔導和幫助。廣泛組織、推動義工和志願者服務活動,使其能夠結合老人的需求和實際生活狀況開展活動,從身體和心理等多個層面上幫助老人。

建設專業化服務人才隊伍。伴隨著獨居老人、空巢老人對護理服務需求的日益增長,社會對於提供老年專業服務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長,服務人員自身知識文化素質的高低決定著老人的養老質量。因此,專業人員要具備養老、護理、醫療、心理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經過培訓後上崗。

提供健康預防、醫療定向服務。建立老年人的社區醫生定向諮詢體系,方便老年人請定向醫生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為自己制定科學的生活作息時間表,按時間表起居,有利於保養身體、克服心理問題。做好慢性病健康教育,看病難使得很多老年人不去就醫。身邊沒有兒女的觀察和照顧,有些老年人實際已身患疾病且出現相應症狀,但由於不能就診或不去就診而耽誤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因此,做好健康教育,使老年人具備有關慢性病的常見症狀及影響因素等知識。建立醫療定向服務,保障老年人疾病預防和治療,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

打造多層次多樣化的護理服務。主要體現在居家養老護理服務的內容上和形式上。既要包括衣、食、住、行、醫等日常生活照顧,又要包括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服務。同時可以創立獨居老人、空巢老人託管中心,實行全日託制、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護理服務。對於身體健康、行動自如的獨居老人、空巢老人來說,到日間照料服務中心接受生活服務和參與文化娛樂活動。針對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空巢老人實施上門服務。打造多樣化的服務,有利於對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務,進一步提高養老水平。發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化養老機構,如敬老院、養老院、老年公寓等,並提高這些機構的環境設施和服務功能,以提高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而老年人對社會化養老機構的要求最集中的是日常生活護理、組織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因此,必須著重建立社區服務網絡、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協助老年人做家務、採購生活用品、一日三餐的提供。建立老年公寓、養老服務機構,接納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或半失能獨居、空巢老人。

各地助老服務實例

(一)北京市助老服務:家庭安裝求救求助呼叫器

自2009年,北京市80歲以上老年人的家裡有了救助服務,不用撥電話就可以享受及時便捷的救助,家中安裝的呼叫器,輕輕按下按鍵,大病小災都能第一時間得到回應,同時還可以享受家政等日常服務。為北京市老年人提供便捷及時服務,是北京市政府助老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北京市政府與北京援通公司合作,陸續為城區範圍內80歲以上老人及特殊需要的家庭安裝了援通求救求助呼叫器。呼叫器分為求救和求助兩種功能,只要老人出現身體不適等緊急情況,按下紅色求救鍵,求救呼叫功能會第一時間通過救助系統到達北京市紅十字會急救中心(999),同時還會通知老人的家屬,及時對老人施救。自2009年入戶安裝以來,已經收到老人求救求助呼叫累計72萬餘次,其中有5000多位老人通過「紅鍵呼叫」求救得到急救中心及時救助,也有近30餘萬人次通過「綠鍵呼叫」救助系統予以解決。老人的身體健康有了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日常遇到的困難。但這項服務不能使獨居和空巢老年人的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有的獨居老年人一旦突發疾病,比如心梗發病是來不及按求助鍵的。

(二)寧波市助老服務:寧波海曙試點社區契約式護理服務

寧波市為解決一些老人不願住養老院的問題,由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加大社區老年護理設施建設,使獨居老人不離家也能享受社會化護理服務。2016年,海曙區白雲街道白雲莊社區試點進行社會組織籤約結對關愛獨居老人。籤協議後,必須定期上門看望獨居老人,並精準提供各類服務。社區經過前期篩選,確定了白雲莊社區老年協會和義工聯合會兩家社會組織籤訂居家養老關愛服務協議,根據老人實際情況分別為無子女或子女不在寧波市的獨居老人,提供每天面訪服務1次;為子女未居住在社區的獨居老人每周不少於2次面訪服務。還要檢查老人家中用電、用氣、用水等安全隱患,了解基本需求,並定期向社區反饋老人的基本情況。關愛服務基本實行「一對一」,老人可足不出戶地享受各類生活服務和精神撫慰項目。社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形式,需支付每人每年500元、120元兩檔費用。社區對兩家社會組織的服務內容和質量進行監督、檢查和考核,每位義工都有一本記錄本和結對聯繫卡,要求真實記錄每次上門幫扶的情況,接受不定期抽檢。如有服務瑕疵,要求社會組織方限期整改。到2020年,寧波要實現「9055」的養老服務格局,即90%的老年人通過社會化服務實現家庭自助養老,5%的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實現社區幫扶養老,5%入住養老院。寧波實行養老模式之一是家院互融,就是針對90%的居家老人的養老服務和集中養老服務融合建立起來的護理服務體系。

老人護理問題已經成為亟待破解的社會命題。政府有關部門應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和解決問題,加大財政對養老事業的供給,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為老年人搭建「安全網」,建立護理服務體系。要為弱勢困難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護理服務需要情感的傾注,這是機器人不可替代的。通過精準的護理服務,使每一位邁入老年的人心裡能夠得到歸屬感和安全感。

相關焦點

  • 關愛「空巢獨居老人」 倡議書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快,我國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空巢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是指無子女或子女都在外地無人照顧的高齡老人(原則75周歲以上)。「獨居老人」是指喪偶的「空巢老人」。這些老人或經濟困難,或心理寂寞,亟需來自社會的關心關愛。
  • 獨居空巢老人
    所謂「空巢」,是指子女長大成人後從父母家庭中相繼分離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獨自生活的家庭。而一旦配偶去世,則家庭生命周期進入鰥寡期。空巢期與鰥寡期對老年人來說是生活中容易發生困難的兩個重要階段。「空巢家庭」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趨勢、社會進步的體現及人們價值觀念改變的結果。1.造成獨居和空巢老人的原因(2009)的分析,造成獨居和空巢老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老人由於經濟獨立萌發了不想給子女添麻煩的意識。
  • 你的未來是獨居老人還是空巢老人
    獨居老人與空巢老人的區別導語: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獨居老人問題日漸尖銳。作為老年人中的「弱勢群體」,獨居老人從生理到心理都承受著比普通老年人更為沉重的負擔。那麼獨居老人與空巢老人的區別是什麼呢?長日漫漫,一個人承受孤獨,百無聊賴,他們就是獨居老人。那麼獨居老人與空巢老人的區別是什麼呢?佰佰安全網小編為您解答。空巢老人 包括 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是子女離家後的中老年夫婦,獨居老人不僅子女離家,而且喪偶,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勢的群體。空巢老人的定義,一般是指子女離家後的中老年人。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 空巢老人、獨居老人與日俱增,老年人如何健康養老
    社會把子女外出就業、留守故居的老人稱為空巢老人;把喪偶、離異、長期無子女陪伴或無子女的老人稱為獨居老人。這兩類老人面臨著類似的養老困境,他們的生活水平、心理健康、衣食住行都需要關注。智研諮詢研究表明,據2016年的中國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數據推測,預計到2020年年底中國獨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數量將達到1.5億,佔到全國人口的12.5%。數據的背後不僅是沉重的養老負擔,更是老年人們難以言喻的無奈與孤獨。
  • 獨居老人摔倒 系統自動呼救 富陽為空巢老人打造智能守護系統
    原標題:獨居老人摔倒 系統自動呼救 富陽為空巢老人打造智能守護系統   一直以來,照顧空巢老人是
  • 空巢不空心 關注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問題
    國家衛計委發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年)》顯示,空巢老人比例佔整體老年人數量的一半以上。獨居老人和與配偶居住的老人比例為1:4。如今青年人生活壓力加大,經濟的發展使得人民對於物質的要求提升,許多家庭迫於工作原因不能與父母同住。
  • 弘揚志願精神 關愛空巢老人
    瑪納斯縣誌願服務聯合會組織志願者開展「關愛空巢老人」系列活動,弘揚志願服務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愛心傳遞溫暖,用行動建功新時代。在瑪納斯縣瑪納斯鎮教育新村,84歲的老人馬玉申的家裡,5名志願者分工合作,拖地、擦桌子、擦玻璃、澆花,一個小時便把老人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馬玉申開心地說:「志願者把我家打掃得這麼幹淨,太感謝他們了。」
  • 熱點解析:「空巢老人」,中國式養老之痛
    3、經常獨處、很少與人交流的老人往往容易產生悲觀情緒 4、目前一些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靠家政服務員,專業的心理從業人員較少。5、老年人的思想觀念也開始發生了轉變,代際分局成為一種趨勢。相關對策一是政府要針對空巢老人做服務,多舉措關愛空巢老人。
  • 關愛「獨居老人」從心開始
    該鎮雀嘴村、金中村、杭郭村、呂家埠村、祝家街社區等5個村(社區)共同參與開展「聖奧·獨居老人暖巢行動」。這5個村(社區)總人口1.8萬餘人,其中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4000餘人。通過組織老年人參與「銀齡互助」,開展志願服務,動員社會組織、村(社區)黨員幹部、志願者、老人親屬鄰裡為獨居老人提供服務。「銀齡互助」助什麼?
  • 武漢獨居老人死亡,折射出我國空巢老人現狀如何
    事實上,在國內向周某某這樣的獨居老人還有很多。根據《2019-2025年中國老年人保健服務業全景調查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4949萬,佔17.9%,其中65歲及65歲以上人口為16658萬,佔11.9%。 60歲及以上的人口增加了859萬人,增長了0.6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增加了827萬人,而中國的老年人口將在未來進一步增加。
  • 寧波五舉措深化關愛空巢老人 愛心幫扶服務暖人心
    寧波市高度重視空巢老人的關愛幫扶服務工作,連續四年把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列入實事工程項目,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成立了關愛空巢老人志願者隊伍,建立了市、區兩級財政和福彩公益金相結合的養老資金保障機制,初步形成了富有寧波特色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 志願者與獨居、空巢老人一起製作燈籠
    志願者正在為老人講解如何製作燈籠。12月18日,哈爾濱物業集團聯合哈爾濱市助老志願協會在建北小區舉辦「愛心助老送溫暖、志願服務暖人心」系列幫扶活動,現場14位志原者與小區20位獨居、空巢老人一起製作手工燈籠。
  • 寧波江北「小蜜蜂」 為空巢老人送去志願服務
    寒冬來臨前,這些精心準備的「暖冬三件套」紛紛送到了社區31位高齡空巢老人手中。「一直以來,我們的小蜜蜂志願者就十分關注這些老人的狀況,經常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困難。今年,通過培育公益項目,助老服務內容更加豐富、更為貼心。」大閘社區黨委副書記李敏霞表示。
  • 智能儀表解鎖新技能,科技讓「空巢老人」不孤獨
    讓儀表「開口說話」,精準幫扶空巢老人2019年6月,全國首個電力雲計算服務獨居老人模塊在浙江杭州拱墅區上線。通過老人家中安裝的智能電錶,不僅能研判獨居老人家中用電是否異常,反饋與正常情況的偏離率,還可以通過神經網絡算法,智能化判斷老人是否在家等情況,讓獨居老人獲得社區全天候的關注、關愛。
  • 獨居老人面臨哪些問題
    (一)老年疾病:空巢獨居加上老齡退化會有身心困難。一是我國老年人中70%患有慢性老年病,15%患嚴重疾病。慢性疾病伴有不可逆的併發症,需要終生治療及護理。二是老人行動遲緩或不便,常引發傷亡事故,如上下樓梯跌落、用煤氣時燒傷燙傷等。三是日常起居需要有人提供衛生清掃、購物、洗衣、做飯等幫助。  (二)心理問題:子女不在身邊易產生心理問題。
  • 城市老人空巢率49% 老人抱怨做頓飯一天吃不完
    「三無」生活擊垮空巢老人  無兒無女在身邊照顧,對上了年紀的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而言,肯定要面臨很多問題,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島城空巢老人主要面臨著無人照料、情感難有寄託、生活孤獨的困境。「根據調查顯示,島城9成左右的老人還是喜歡居家養老,這也就意味著空巢老人無人照料其生活的困境。」
  • 讓農村空巢老人「老有所依」
    本報訊  (記者柯 楊)一億多農村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就有四五千萬。這些高齡、失能和患病老人的照料護理,如何解決、誰來承擔?正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駐豫全國人大代表們,紛紛提交建議積極獻策。
  • 大柵欄空巢老人有了「報修助理」
    街道為此專門成立了一支24小時維修服務隊,打造了一個「煤改電用戶半小時服務圈」。一旦接到報修,維修人員第一時間到場,找出原因,消除故障,確保居民取暖無憂。維修隊有了,響應機制建立起來了,維修師傅們也個個盡職盡責。但出乎意料的是,還是有不少空巢和獨居老人覺得不方便,家裡暖氣不熱了,不知道該找誰處理。
  • 關愛空巢老人 平安度過疫期
    本報訊 (記者劉長海)疫情防控期間,濱海新區空巢老人、獨居失能老人等不孤單。
  • 拋開300萬房產看上海獨居老人
    觀點一 不要被300萬房產 遮住眼睛 皇甫世俊 拋開300萬元房產、水果店攤主這些標籤,上海獨居老人將房產贈與熱心小夥的事兒,其實就是空巢老人身前事和身後事的問題。要知道,在中國有大量的空巢老人、獨居老人、失獨老人,在大多數中國人都會有房產這個最基本的壓身財產的情況下,在絕大多數人選擇居家養老的情況下,這些老人的養老和財產處理就是一個特別玄學的事情。 誰沒個七大姑八大姨啊,一個長期無人照顧的老人,總能找到一個天各一方、長期不聯繫的親戚,而且還擁有理論上的財產順位繼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