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不空心 關注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問題

2020-12-13 東方財富網

  國家衛計委發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年)》顯示,空巢老人比例佔整體老年人數量的一半以上。獨居老人和與配偶居住的老人比例為1:4。如今青年人生活壓力加大,經濟的發展使得人民對於物質的要求提升,許多家庭迫於工作原因不能與父母同住。4.2.1的家庭模式讓青年人背負養老的經濟壓力的同時,難以照顧到老人的心理健康,使得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內地老年人群自殺率為37.34/10萬人,較以往還有增加趨勢,僅次於韓國、中國臺灣。

  空巢老人受生存環境影響,整體心理狀況較成人群體差,對外界刺激更為敏感,不可避免地出現反應過激的急性症狀和行為。分析表明,空巢老人與非空巢老人比較,軀體化、抑鬱、焦慮、恐怖、偏執5項因子有著統計學上的差異。如今空巢老人精神崩潰、自殺事件頻發就體現了空巢老人精神問題的嚴重性。

  分析空巢老人精神問題原因,往往是因為兩個方面,一是經濟壓力為主因所形成的心理疾病。許多空巢老人,尤其是在農村的留守老人,養老錢少物質欠缺,兒女打工的收入要支付城市中的生活以及孩子上學費用,贍養老人的能力有限。並且許多家庭的生活環境相對較差,低質量的生活使得許多空巢老人幸福感低,誘發心理疾病。經濟條件較差的更大後果就是老人有病不敢醫。醫藥費對於一些獨居老人來說很昂貴,持續治療疾病的費用他們也支付不起。很多老人在得了絕症的第一念頭就是輕生,病痛的折磨使得許多老人心理崩潰,從而走上自殺的道路。

  第二個方面是精神上缺乏關愛。許多老人退休後生活孤單,子女在外拼搏對他們的關心較少,老人每日熱切地盼望著兒女回家,也更易出現猜疑、妄想、固執等問題。被社會忽略使他們覺得自己的存在可有可無,沒有得到社會的尊重,是家庭與社會的累贅。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讓老人的時間豐富起來,可以開展比如老年社區聯誼會等活動,填充老人退休後的空餘時間,這樣一來就可以認識更多的同齡人,交到說心裡話的朋友,緩解了老年人「焦慮症」「抑鬱症」等問題。其次在老人「有事做」的基礎上去「做擅長的事」。能體現自我價值也讓老人的養老更加有尊嚴。像再就業可以體現商業才能,文藝活動體現個人修養,這樣,精神的「溫飽」就變成了精神的「小康」。

  關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要家庭與社會的雙重努力,子女應在保證老年人的經濟需求以及身體健康的同時,多去關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社會在完善養老金體系的同時應多建立社區養老和多元化的老年人機構。對老年人心理問題及早進行幹預,發現問題及時疏導,將發生悲劇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讓空巢老人有著健康的身體與精神度過夕陽美景。

  隨著空巢家庭的逐漸增多,家庭養老功能日漸減弱,社會養老取代家庭養老已成為必然趨勢。政府部門應大力興辦養老院、敬老院、老人公寓、託老所等養老機構;同時鼓勵民營養老機構的開辦,以補充國有養老機構在數量上的不足,並能改善國有養老機構的壟斷地位。針對經濟收入低的空巢老人心理問題發生率較高的情況,建議政府修改現行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適當提高空巢老人的補貼標準。有些國家為解決空巢老人問題,專門制定了相關政策。例如:子女給予父母一定經濟上的補貼後,可以獲得所得稅上的減免政策;在父母居住處就近買房,能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當父母需要照顧時,可享受一定時期的帶薪休假政策等。加拿大由於獨居人口數量的增多,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處於一種獨居生活的狀態,因此政府為老人提供了老人公寓、輔助生活房屋、日間老人護理、護理安老院四種養老場所,為每位老人提供幫助。

  空巢老人作為人口老齡化過程中比較突出的社會現象,對社會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是當前和今後政府和社會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空巢家庭」成批出現,給老年人帶來了諸多的心理問題,若適應不好極易誘發各種身心疾病,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各種困難,從而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只有充分發揮個人、家庭、社區、政府的力量,構建強大的心理支持系統,採取有效措施維護和促進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才能切實有效地解決空巢老人問題。

(責任編輯:DF350)

相關焦點

  • 讓農村空巢老人「不空心」
    讓農村空巢老人「不空心」 發表時間:2015-01-04   來源:長治文明網   近年來,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以及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空巢老人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特殊群體。
  • 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如何破解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局?
    城市化進程加快,社會老齡化、農村空心化問題日益突出談到農村空巢老人這個話題,我就感到很是揪心,空巢老人的出現是社會整體形勢造成的,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社會老齡化、農村空心化問題日益突出。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老齡協會2019年公布的數據顯示,2035年前後,中國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四分之一,到2050年前後將超過三分之一,隨之而來的「空巢老人」現象尤其引人關注。曾經兒孫滿堂,為何如今獨守空房?
  • 「空巢」老人面臨3大挑戰 最大問題是心靈孤獨
    這兩位老人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空巢老人,他們生活能自理、也有退休金,但心裡卻充斥著孤獨寂寞。中國文明網聯合多家網站正在開展的一項調查表明,64.7%的被調查者認為空巢老人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心靈孤獨。空巢老人是指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在我國1.67億60歲以上老人中,空巢老人佔了一半。誰來照顧他們的生活、撫慰他們的心靈?
  • 給「空巢老人」更多關愛
    從這個界定可以看出"空巢老人"存在著沒有子女贍養的窘境。二、「空巢老人」現狀隨著這些年的發展, "空巢老人"的數量呈現有增無減的趨勢。目前, 全國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老人家庭面臨著空巢現象。有人推論到2050年, 我國臨終無子女的老年人將達到7900萬左右, 獨居和空巢的老年人將佔百分之五十四以上.一時間, "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引發全社會的關注,一時間成為熱點話題。
  • 農村養老服務大集 讓空巢老人不「空心」
    「進門一盞燈,出門一把鎖」是許多空巢老人多年的生活寫照。自從頤享石嘴山開展農村養老巡迴服務大集後,助老員們用愛心溫暖老人,讓空巢老人「巢空心不空」。萬蘭花老人由於有間接性精神疾病,被子女關在家中。助老員走進老人家中,只見老人獨自坐在沙發上,冷冷清清,灶臺上只有泡軟了的掛麵。服務小隊為老人提供了測血壓、按摩、理髮、衛生清掃等服務,還為老人買了水、蛋糕和一份炒刀削麵,雖然老人神志不清,但是從老人支支吾吾的話語和連連的點頭中,能感受到老人的感激之情。
  • 龍巖空巢老人現狀:農村空巢老人數量遠勝於城市
    而農村老年空巢家庭戶1117.90萬戶,佔老年空巢家庭戶總數的71.58%,農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90萬人,佔空巢老人的69.79%。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城市及農村空巢老人現象尤引人關注。  那麼,龍巖市空巢老人情況如何?他們的生活現狀又怎麼樣?重陽節前夕,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 獨居老人、空巢老人護理服務體系與對策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執行研究員 王橋編者按「獨居老人」「空巢老人」問題已不是簡單的個人問題,已經成為老齡化問題中亟待破解的社會命題。獨居老人、空巢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對他人幫助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心理上也就越來越脆弱,對養老服務需求也日益迫切。
  • 你的未來是獨居老人還是空巢老人
    獨居老人與空巢老人的區別導語: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獨居老人問題日漸尖銳。作為老年人中的「弱勢群體」,獨居老人從生理到心理都承受著比普通老年人更為沉重的負擔。那麼獨居老人與空巢老人的區別是什麼呢?有這麼一些人,他們沒有伴侶的陪伴,孩子大部分時間也不在身邊。長日漫漫,一個人承受孤獨,百無聊賴,他們就是獨居老人。那麼獨居老人與空巢老人的區別是什麼呢?佰佰安全網小編為您解答。空巢老人 包括 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是子女離家後的中老年夫婦,獨居老人不僅子女離家,而且喪偶,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勢的群體。空巢老人的定義,一般是指子女離家後的中老年人。
  • 弘揚志願精神 關愛空巢老人
    瑪納斯縣誌願服務聯合會組織志願者開展「關愛空巢老人」系列活動,弘揚志願服務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愛心傳遞溫暖,用行動建功新時代。在瑪納斯縣瑪納斯鎮教育新村,84歲的老人馬玉申的家裡,5名志願者分工合作,拖地、擦桌子、擦玻璃、澆花,一個小時便把老人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馬玉申開心地說:「志願者把我家打掃得這麼幹淨,太感謝他們了。」
  • 關愛空巢老人
    「空巢家庭」已日益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最為普遍。空巢老人迫切需要來自全社會的關愛。另一方面,對於骨質疾病的治療,藥價過高和療效不顯著也是造成老年人疏於治療的兩大原因。  關節骨病是慢性病,以往的常規治療都只是控制,不能治癒,一般藥物只是通過治痛、活血化瘀、暫時減輕、緩解患處痛感,治標不治本。
  • 城市老人空巢率49% 老人抱怨做頓飯一天吃不完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年輕人面臨的生活壓力與日俱增,空巢現象越來越嚴重,在剛剛結束的一個全國性會議中,全國老齡辦副主任閻青春表示,中國城市老人的空巢率接近一半,達到49.7%。9月23日記者採訪了解到,空巢現象在島城更為嚴重,據市老齡辦抽查結果顯示,島城市區的老齡率達到了66%,農村空巢率更高,如何解決空巢老人養老問題也是各地在不斷探索的問題。
  • 空巢老人、獨居老人與日俱增,老年人如何健康養老
    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們的養老問題就成了社會的一大擔憂。社會把子女外出就業、留守故居的老人稱為空巢老人;把喪偶、離異、長期無子女陪伴或無子女的老人稱為獨居老人。這兩類老人面臨著類似的養老困境,他們的生活水平、心理健康、衣食住行都需要關注。
  • 隨著老齡化的來臨,中國的「空巢老人」過得還好嗎?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空巢老人」逐漸成為了中國新時代的社會問題。 據調查顯示,我國「空巢老人」的佔比已達到老年人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涉及到的諸多問題都亟待解決。
  • 我們能為空巢老人做些什麼?
    要緩解這一社會問題,需要系統地扭轉其在經濟、生活、服務、精神、資源等多方面的匱乏局面。經濟上,精準用好用活公共財政資源和保險資金要考慮不同老年人的保障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生活補貼。特別對空巢、高齡等困難老人群體,設立特殊津貼制度,兜住底線,確保安全。同時強化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保障力度。
  • 熱點解析:「空巢老人」,中國式養老之痛
    綜合分析所謂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離家後的中老年夫婦,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當子女由於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而離家後,獨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婦因此而產生的心理失調症狀,稱為家庭「空巢」綜合症。
  • 2020福建選調生面試熱點:空巢老人需關注
    2020福建選調生面試熱點:空巢老人需關注 【導讀】福建選調生考試網整理了選調生考試面試技巧、面試熱點等,供各位考生參考,學會根據面試熱點問題來進行分析,鍛鍊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 關於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就醫困難的建議
    農村青壯年人口大部分外出務工,農村空巢老人也越來越多,罹患大病、重病的老人不在少數,雖然當前農村醫療水平正逐步提高,但對農村空巢老人而言,「就醫難」問題依然存在,經濟困難,年老體弱,精神空虛,家人不在身邊等給老人的生理及心理方面造成了就醫難的問題需要得到解決。如何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就醫困難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
  • 孩子上大學,父母如何「空巢」不「空心」?
    專家解析瀋陽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病房主任楊旻實表示,要避免老人產生「空巢」心態,子女首先要提前告訴老人回家和離家的時間,讓老人有心理準備。同時,子女最好多跟父母說說學習方面的事情,讓父母對子女的生活狀況、現在的社會發展和改變等,能有足夠的了解,從心理上能接受孩子們的離開和不陪伴。此外,子女要多和父母聯繫,尤其是離家的最初幾天,讓父母感受到孩子們的關心和關注。
  • 子女海外工作,空巢老人養老問題怎麼解決?
    近日陸續有來自海外的用戶關注拐棍網,通過微信與拐棍網平臺取得聯繫,希望可以為留在國內的老人尋找服務。在拐棍網的平臺服務中,這個群體的數目在一天天變大,已經成為了一個牽動人心的特殊群體。子女在國外的空巢老人一般年輕的時候都有經濟實力,希望可以給孩子一個實現理想的機會,很多選擇送孩子去國外發展,很少考慮自己將來的養老問題。
  • 《空巢》導演呼籲:多關注老人精神上的缺失感
    祝希娟主演《空巢》5月10日是母親節,廣東電影《空巢》在快手短視頻平臺獨家上線,這也是廣東首部與網絡平臺合作的院線電影。這部關注空巢老人生活的電影頗具現實意義與人文關懷,得到廣東省委宣傳部、深圳市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