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儀表解鎖新技能,科技讓「空巢老人」不孤獨

2020-12-13 儀表網

科技的發展讓老年人越來越孤立的情況下,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些思路的改變和創新,讓老年人也能享受科技發展的成果,讓新的技術也成為服務老年人群體的工具。

讓儀表「開口說話」,精準幫扶空巢老人

2019年6月,全國首個電力雲計算服務獨居老人模塊在浙江杭州拱墅區上線。通過老人家中安裝的智能電錶,不僅能研判獨居老人家中用電是否異常,反饋與正常情況的偏離率,還可以通過神經網絡算法,智能化判斷老人是否在家等情況,讓獨居老人獲得社區全天候的關注、關愛。

為解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的信息採集和用電異常及時告警等問題,國網金華供電公司聯合浙江大學等單位研發了「空巢老人幫扶模塊」。通過該模塊精準識別區域內空巢老人用戶,並將老人當前用電數據與其日常用電習慣進行實時擬合計算,第一時間感應異常狀態並及時推送消息給社區服務站,助力開展定向社區關懷,確認老人狀況,7*24小時不間斷保障老人安全。

12月9日,人民日報官微發布了一篇《上海: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的推文,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據悉,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系統會判斷老人家中有事,並及時向居委預警。此舉經媒體報導,贏得一片叫好,被網友盛讚為「0.011立方米的關愛」。

除智能水錶外,街道還為參與試點的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等智能設備,打破了街道以往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電話、上門關愛獨居老人的傳統模式,全面輻射轄區內所有獨居老人的安全監測雲管理。

智慧養老,一項勢在必行的工作

老齡化是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明確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將應對老齡化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足見其重要性。

2017年,國務院公布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中提出,預計到202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佔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

當前,我們的社會正邁入老齡化時代,獨居、空巢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生活方式。如何及時發現獨居老人面臨的難處,儘可能消除「遺棄感」,已然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長時間以來,科技作為社會進步的象徵,始終與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緊密掛鈎。但科技不僅無形,而且無情。掃碼支付、指紋認證、人臉識別......信息技術進步在造福青年的同時,反而為學習能力不足的老年人設置了重重障礙。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對服務性行業提出「適老化改造」的明確要求,讓廣大老年人搭上智能技術的快車。智能電錶、智能水錶、智能門磁、智能煙感等物聯網手段雖然只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老年人最基本的養老服務實現,但假以時日,相信各類技術創新能夠更好服務於智慧養老。

當然,對老人的關愛決不能陷入智能技術依賴,提升智能科技使用的同時,決不能放棄傳統的服務模式。再智能的技術也不能代替人,收集再多數據也抵不過幾句上門的當面問候來得溫暖。我國現在有2.5億60歲以上的老人,特別是其中的獨居老人,上門看一看、坐下嘮兩句,老人就知道國家和社會惦記他們、關心他們,不會嫌棄他們、更不會拋棄他們。

相關焦點

  • 怎樣溫暖「空巢老人」的孤獨寂寞冷?
    經濟之聲評論員馬尚田  今天的這些事都和「空巢老人」有關係。最近,長春一位年長阿姨手持紙牌,上街徵友,引來過往行人頻頻注目。她說,「這些年我實在是太孤獨了,如果哪天我死在家裡,都沒人知道。我只想找個伴兒,安度晚年,男女不限。」這說法感覺有點悽涼。  空巢老人上街「舉牌徵友」,這背後的信息量其實很大。
  • 非虛構《空巢》,是21位老人的孤獨,也是作家弋舟自己的孤獨
    其後,他被一條空巢老人割腕自殺的新聞所震撼,於是有了這本新書《空巢:我在這世上太孤獨》。 2020年12月7日晚,弋舟攜新書出席「最是人間晚晴時——弋舟非虛構《空巢》分享會,暢談創作歷程。 活動上,弋舟笑稱,《空巢》是他在多年寫作出書的過程中,讀者最多的一本書,說明大眾對空巢這一話題的關注。「空巢已然成為一個比較重大的社會性問題。」
  • 幫助視障人士、空巢老人,這才是阿里雲工程師「不回家」的原因
    現在很因為多年輕人都是上班族,他們為了生活,不得不朝九晚五的去工作,抽不出太多的時間去陪父母,使得很多老人變成了"空巢老人",每日與孤獨為伴,這顯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另外,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大約有1800萬視障人,由於眼疾,他們的生活非常不便,這些視障人士和空巢老人一樣,都是需要得到社會關愛的群體,考慮到這一需求,阿里雲的工程師們做出了一些讓人開心的事情。
  • 賽序波:空巢老人孤獨死亡成為重要社會現象,為何老人不願出門
    有營養原因—老年人的營養失調非常普遍;有意欲原因---性格,氣力等原因不願意與周圍交往的老人比比皆;也有很多居住環境(居住環境與同居狀況)的因素。  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在加重,空巢老人的比例在飛快地增高,對外交流的減少使老人與社會脫節。空巢老人的孤立死與孤獨死成了當今社會一個重要的社會現象。
  • 「空巢」老人面臨3大挑戰 最大問題是心靈孤獨
    在我國1.67億60歲以上老人中,有一半過著「空巢」生活,他們的最大問題是心靈孤獨反覆坐公共汽車排解寂寞空巢老人的主要煩惱是「空心」在北京朝陽區水碓子小區,60多歲的張大爺每天都去坐公共汽車,從始發站坐到最末一站,再坐回來,以此排解寂寞
  • 西媒關注中國「空巢老人」:鼓勵子女獨立 但仍孤獨失落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3月4日刊文稱,空巢現象主要影響60-80歲的老人,他們的子女因工作、學習和婚姻等原因被迫與父母分離,這些老人因此變得抑鬱、悲傷和痛苦。文章稱,雖然不是一種醫學臨床狀態,但是孤獨和失落是大部分空巢老人的感覺,而與此同時,絕大多數父母還在鼓勵子女生活獨立,讓他們遠走高飛的經歷是痛苦和難以克服的。
  • 龍巖空巢老人現狀:農村空巢老人數量遠勝於城市
    盧國偉解釋,造成當前空巢老人增多的主要原因有三個:子女長大後與父母分家;人口流動,外出打工、經商、求學的增多;一些老人未生育無子嗣。他說,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奔向城市,更多的老人成了農村孤獨的守望者。  根據調查顯示:在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問題的比例達到60%。
  • 被騙50萬的空巢老人|百家故事
    到2050年,我國臨終無子女的老年人將達到7900萬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佔比將達到54%以上。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高齡空巢老人大都面臨著孤獨、寂寞、被詐騙、生活無人照料等問題。然而也有一部分老人,選擇打開自我,接納他人的善意,找到了生命的另一層意義。五年前,姥爺第一次因為腦血栓暈倒了。
  •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科技人性化,養老很溫暖!
    此外,該街道還將新的智能門磁安裝在獨居老人家中,一旦超過設定時間未開門,後臺也會響起預警。 當下,獨居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可獨居的老人又該如何養老呢? 2017年,有文件指出,預計到202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
  • 空巢青年:「空巢」是自嘲也是無奈,晚上九十點鐘最孤獨
    統計數據顯示,「空巢青年」中,只有14%的人從未感到孤獨;不同性別之間的孤獨高峰點也存在著不同,對於空巢男青年來說,晚上10點最孤獨;而空巢女青年的孤獨高峰期則是晚上9點。「空巢」是孤獨,也是獨立在眾多的「空巢青年」中,有人被迫獨居,有人卻在孤獨中學會了獨立。「自己過日子最大的好處就是我更像個『漢子』了,不但練就了一手好廚藝,自己組裝家具也毫無壓力。」
  • 農村空巢老人寂寞誰人知
    在農村,由於大量的農民放下鋤頭外出打工經商,或者攜妻帶子到都市另安新窩,很多家庭只留下老人獨守空宅。許多空巢老人長年累月生活在「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狀態下,晚景十分落寞悽涼。據一份來自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調查,我國農村現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經常感到孤獨,獨居的和沒有配偶的老人感到孤寂的比例更高。想想本應承歡膝下的子女如今遠在他鄉,晚年的天倫之樂根本無法安享,面臨的是與日俱增的孤獨感,空巢老人生理和心理上要承受多大的壓力。配偶尚在的老人還可以互相安慰,而孤寡老人情況更糟,孑然一人,形影相弔。
  • 農村空巢老人的現狀
    可以說,在一個村裡,幾乎百分之七十的都是老人,這就是目前農村空巢老人的現狀。好多年輕人對種地收入不滿意,感覺還是不如出去打工掙錢多,於是他們就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空巢老人在逐年增加,這是不爭的事實。其實,這些空巢老人在老家也有生活的難處,他們生活得並不十分富裕,手頭的錢有時也是緊張。
  • 你的未來是獨居老人還是空巢老人
    獨居老人與空巢老人的區別導語: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獨居老人問題日漸尖銳。作為老年人中的「弱勢群體」,獨居老人從生理到心理都承受著比普通老年人更為沉重的負擔。那麼獨居老人與空巢老人的區別是什麼呢?有這麼一些人,他們沒有伴侶的陪伴,孩子大部分時間也不在身邊。長日漫漫,一個人承受孤獨,百無聊賴,他們就是獨居老人。那麼獨居老人與空巢老人的區別是什麼呢?佰佰安全網小編為您解答。空巢老人 包括 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是子女離家後的中老年夫婦,獨居老人不僅子女離家,而且喪偶,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勢的群體。空巢老人的定義,一般是指子女離家後的中老年人。
  • 獨居老人摔倒 系統自動呼救 富陽為空巢老人打造智能守護系統
    原標題:獨居老人摔倒 系統自動呼救 富陽為空巢老人打造智能守護系統   一直以來,照顧空巢老人是
  • 我們能為空巢老人做些什麼?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真實生活寫照,折射出這個群體生活無人照顧、就醫無人陪伴、精神孤獨寂寥的尷尬窘境。精神上,幫助鼓勵空巢老人緊密同社會聯繫通過廣泛宣傳、搭建學習平臺等,引導空巢老人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培養興趣愛好。在老人有需求且身體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盡力為其提供合適的工作崗位,既能增加這部分老人的收入,也能讓他們從勞動中獲得精神上的快樂和滿足,提升自我價值。
  • 城市老人空巢率49% 老人抱怨做頓飯一天吃不完
    王少梅分析空巢老人越來越多的主要原因:一是,生活觀念的變化,現在的年輕人普遍不願意和父母住在一起,另外家庭小型化現象普遍,子女人數減少,「以前家庭子女多,一個孩子不和父母住一起,還有別的子女在身邊 ,但現在獨生子女多,一個不在身邊,老人就空巢了」。二是,人員地域流動性變大,人的生活範圍已經不局限於一個城市,一個村莊,尤其是農村人外出打工的人數增多,導致農村老人的空巢比例比城市要高。
  • 農村空巢老人咋養老
    說起空巢老人,我們習慣將目光投向城市那些兒女不在身邊的孤獨老人。然而在農村,這一群體的狀況更值得關注。一次採訪,記者途經雲南省曲靖市霑益縣菱角鄉白沙坡村,發現空蕩蕩的村裡,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老人雖有飯吃但缺乏照料。
  • 科技改變生活,智能推廣公益:上海某街道用智能水錶監控獨居老人
    剛翻到朋友的一篇文章,寫的是在上海部分地區推行智能水錶,以監控獨居老人健康狀態,如果出現問題會自動報警。底下網友一片歡騰,大家紛紛高度讚揚,「給老人更多的關注是好的」、「應該推廣應用」、「此乃善舉,利國利民」。
  • 弘揚志願精神 關愛空巢老人
    瑪納斯縣誌願服務聯合會組織志願者開展「關愛空巢老人」系列活動,弘揚志願服務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愛心傳遞溫暖,用行動建功新時代。在瑪納斯縣瑪納斯鎮教育新村,84歲的老人馬玉申的家裡,5名志願者分工合作,拖地、擦桌子、擦玻璃、澆花,一個小時便把老人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馬玉申開心地說:「志願者把我家打掃得這麼幹淨,太感謝他們了。」
  • 《空巢》:一位老人用死亡,解讀了空巢的三層含義
    在老人被詐騙之後,最先察覺的是老人的兒子,通過一段不太順利的電話溝通,兒子確信自己的母親被詐騙,被騙的錢款有一部分就是老人的女兒的。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到兒子對母親不理智的一種不理解,但是他沒有責備母親,害怕老人精神崩潰,走入極端。儘管老人和兒子關係不錯,但是老人卻和兒媳相處不來,兩代人和兩家人之間早有了巨大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