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關注中國「空巢老人」:鼓勵子女獨立 但仍孤獨失落

2020-12-13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3月6日報導西媒稱,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生重大變革,同時老齡化現象也引發討論,空巢老人現象的日益加劇引發社會關注。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3月4日刊文稱,空巢現象主要影響60-80歲的老人,他們的子女因工作、學習和婚姻等原因被迫與父母分離,這些老人因此變得抑鬱、悲傷和痛苦。

文章稱,雖然不是一種醫學臨床狀態,但是孤獨和失落是大部分空巢老人的感覺,而與此同時,絕大多數父母還在鼓勵子女生活獨立,讓他們遠走高飛的經歷是痛苦和難以克服的。

文章還稱,在中國,大部分孤獨老人生活在偏遠的農村地區,他們的子女進城務工,這就為農村帶來了另一個越來越嚴重的現象,那就是留守兒童。

文章稱,空巢家庭有三種類型:一是老兩口沒有子女;二是老兩口有子女但是獨自居住;三是老兩口有子女但是子女在遠方。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出現了一種新的家庭結構,即4:2:1型,4位老人加一對夫婦和一個孩子,這就使得老人難以得到專門的照顧,因為作為家庭主力的夫婦必須先勞動賺錢,這就迫使他們離家工作,留下4位老人照看孩子,這種模式必須在老人身體和情感允許的條件下才能運行,然而也有老人認為照看孫兒不是安度晚年的理想方式。

文章稱,問及年輕人對當前老年人生活狀態的看法時,多數人認為空巢老人生活孤苦。上海大學的一位網友表示,無論城市和農村,老人都是弱勢群體,老年人的保障不夠充分,家庭裡子女為了生活在外奔波,使得傳統的中國家庭制度瓦解,老人往往沒有年輕人的陪伴而變得孤獨。

文章稱,面對這種情形,中國政府開始在現代社會大力宣傳傳統價值觀,尤其是注重孝道和親情。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孝道指的是對老人的支持、照顧和尊重,包括儀式和行為等各方面的內容,面對空巢老人問題,宣揚孝心和父母的愛成為政府和社會尋求解決老齡化問題的一種方式。

文章表示,在中國,傳統家庭的基礎是家人之間無條件的支持,每個成員各盡義務維持家庭平衡以及尊敬老人。但是現在,尤其是在大城市,核心家庭成為主要家庭模式,有些子女對傳統道德價值觀不再重視,反對傳統儀式,逃避照顧老人的巨大經濟壓力,這或許也是在農村和城市中會出現越來越多空巢老人的原因。(編譯/王露)

相關焦點

  • 怎樣溫暖「空巢老人」的孤獨寂寞冷?
    經濟之聲評論員馬尚田  今天的這些事都和「空巢老人」有關係。最近,長春一位年長阿姨手持紙牌,上街徵友,引來過往行人頻頻注目。她說,「這些年我實在是太孤獨了,如果哪天我死在家裡,都沒人知道。我只想找個伴兒,安度晚年,男女不限。」這說法感覺有點悽涼。  空巢老人上街「舉牌徵友」,這背後的信息量其實很大。
  • 「空巢」老人面臨3大挑戰 最大問題是心靈孤獨
    在我國1.67億60歲以上老人中,有一半過著「空巢」生活,他們的最大問題是心靈孤獨反覆坐公共汽車排解寂寞空巢老人的主要煩惱是「空心」在北京朝陽區水碓子小區,60多歲的張大爺每天都去坐公共汽車,從始發站坐到最末一站,再坐回來,以此排解寂寞
  • 《空巢》導演呼籲:多關注老人精神上的缺失感
    祝希娟主演《空巢》5月10日是母親節,廣東電影《空巢》在快手短視頻平臺獨家上線,這也是廣東首部與網絡平臺合作的院線電影。這部關注空巢老人生活的電影頗具現實意義與人文關懷,得到廣東省委宣傳部、深圳市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
  • 子女海外工作,空巢老人養老問題怎麼解決?
    點開拐棍網公眾號的後臺,在「用戶屬性」欄目中,每當看到海外那一串粉絲數據時,思緒就不由得來回穿越……一邊是喬居海外的遊子因牽掛國內年邁父母的焦慮神情,一邊是空巢或獨居在國內的老人踽踽獨行的身影。近日陸續有來自海外的用戶關注拐棍網,通過微信與拐棍網平臺取得聯繫,希望可以為留在國內的老人尋找服務。在拐棍網的平臺服務中,這個群體的數目在一天天變大,已經成為了一個牽動人心的特殊群體。子女在國外的空巢老人一般年輕的時候都有經濟實力,希望可以給孩子一個實現理想的機會,很多選擇送孩子去國外發展,很少考慮自己將來的養老問題。
  • 熱點解析:「空巢老人」,中國式養老之痛
    隨著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以及城鎮化建設的加快,導致我國老齡化趨勢相對加快,農民工數量增多,進而導致我國農村「空巢老人」的情況愈發嚴重。最新數據顯示,到2018年底,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2.47億,接下來三年中國老年人人口將會穩定在2.47-2.5億之間。
  • 給「空巢老人」更多關愛
    很多時候都是他們自己去解決,堅強,讓他們變得更孤獨,就這樣等著等著,社會上好多老人就在這樣的等待中,變成了「空巢老人」。一、如何定義"空巢老人"國際上對老年人的通用認定是指其年齡在60歲及60歲以上, 而"空巢老人" 是指一個因無子女或雖有子女, 但早逝或長大成人後離家而獨自居住或僅僅夫妻二人共同居住的特殊老年人群體。
  • 空巢不空心 關注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問題
    國家衛計委發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年)》顯示,空巢老人比例佔整體老年人數量的一半以上。獨居老人和與配偶居住的老人比例為1:4。如今青年人生活壓力加大,經濟的發展使得人民對於物質的要求提升,許多家庭迫於工作原因不能與父母同住。
  • 你的未來是獨居老人還是空巢老人
    獨居老人與空巢老人的區別導語: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獨居老人問題日漸尖銳。作為老年人中的「弱勢群體」,獨居老人從生理到心理都承受著比普通老年人更為沉重的負擔。那麼獨居老人與空巢老人的區別是什麼呢?長日漫漫,一個人承受孤獨,百無聊賴,他們就是獨居老人。那麼獨居老人與空巢老人的區別是什麼呢?佰佰安全網小編為您解答。空巢老人 包括 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是子女離家後的中老年夫婦,獨居老人不僅子女離家,而且喪偶,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勢的群體。空巢老人的定義,一般是指子女離家後的中老年人。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 龍巖空巢老人現狀:農村空巢老人數量遠勝於城市
    而農村老年空巢家庭戶1117.90萬戶,佔老年空巢家庭戶總數的71.58%,農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90萬人,佔空巢老人的69.79%。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城市及農村空巢老人現象尤引人關注。  那麼,龍巖市空巢老人情況如何?他們的生活現狀又怎麼樣?重陽節前夕,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 空巢老人房子零房租出租,原因讓人為人子女心虛
    空巢之症:政策標籤中國即將進入老年社會,據2014年底的統計,中國六十歲以上老人人口達2.12億,佔總人口數的15.5%。應該說,這個比例還在繼續上升。這一代老人還有著獨特的時代標籤,他們經歷改革開放,人口代際迅速流動;他們經歷人口政策調整,一個家庭一般都只有一個孩子。時代的政策標籤整讓空巢變成這代老人的集體際遇,他們的獨生子女要麼在外地要麼忙於工作,日常生活就是靠老夫麥相互扶持照料,若有一人離世,便成空巢,獨自生活。
  • 2020福建選調生面試熱點:空巢老人需關注
    【熱點背景】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種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還有一種就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
  • 被騙50萬的空巢老人|百家故事
    到2050年,我國臨終無子女的老年人將達到7900萬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佔比將達到54%以上。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高齡空巢老人大都面臨著孤獨、寂寞、被詐騙、生活無人照料等問題。然而也有一部分老人,選擇打開自我,接納他人的善意,找到了生命的另一層意義。五年前,姥爺第一次因為腦血栓暈倒了。
  • 農村空巢老人寂寞誰人知
    據一份來自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調查,我國農村現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經常感到孤獨,獨居的和沒有配偶的老人感到孤寂的比例更高。想想本應承歡膝下的子女如今遠在他鄉,晚年的天倫之樂根本無法安享,面臨的是與日俱增的孤獨感,空巢老人生理和心理上要承受多大的壓力。配偶尚在的老人還可以互相安慰,而孤寡老人情況更糟,孑然一人,形影相弔。
  • 空巢老人、獨居老人與日俱增,老年人如何健康養老
    社會把子女外出就業、留守故居的老人稱為空巢老人;把喪偶、離異、長期無子女陪伴或無子女的老人稱為獨居老人。這兩類老人面臨著類似的養老困境,他們的生活水平、心理健康、衣食住行都需要關注。智研諮詢研究表明,據2016年的中國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數據推測,預計到2020年年底中國獨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數量將達到1.5億,佔到全國人口的12.5%。數據的背後不僅是沉重的養老負擔,更是老年人們難以言喻的無奈與孤獨。
  • 中國空巢老人調查:在孤獨中,人的尊嚴也會喪失乾淨-虎嗅網
    當新興科技、電子支付、手機app日新月異,年輕人成為市場消費競相討好的目標群體之時,老年人則被排除到大潮之外,世界的精彩似乎不再屬於他們,他們的孤獨也無人理會。據統計,我國老齡人口數量世界第一,老齡化的速度世界第一。而另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空巢老人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高達60%,其中達到疾病程度、需要治療的佔到10%至20%。
  • 城市老人空巢率49% 老人抱怨做頓飯一天吃不完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年輕人面臨的生活壓力與日俱增,空巢現象越來越嚴重,在剛剛結束的一個全國性會議中,全國老齡辦副主任閻青春表示,中國城市老人的空巢率接近一半,達到49.7%。9月23日記者採訪了解到,空巢現象在島城更為嚴重,據市老齡辦抽查結果顯示,島城市區的老齡率達到了66%,農村空巢率更高,如何解決空巢老人養老問題也是各地在不斷探索的問題。
  • 年輕一代熱衷獨立生活,空巢老人趨勢已不可逆?
    美國社會對於獨立精神的尊重,既貫徹在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問題上,也貫徹在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中。如果說獨立對年輕人來說,意味著離開父母庇護而自立生活,對老人來說,就是努力使自己不成為子女的負擔。不過,在探索獨立生活的種種激動人心的可能性以後,克裡能伯格承認:「變老這一傳統挑戰,對於大半輩子獨立生活的人來說,也將更加困苦。」機體的腐朽,精力的衰退,病痛的折磨,以及孤獨。像大多數美國老人一樣,芬格萊特一個人住在漂亮的,帶陽臺的別墅裡。配偶已經過世,子女各自成家。芬格萊特顯然已經是很幸運的。中產階級,有自己的別墅,可以僱請傭工料理生活。
  • 「空巢老人」的生活不能只依靠「自救」
    4天時間水米未進,老人躺在冰冷的地板上,用微弱的力量敲擊臉盆發出求救信號,這是一種怎樣的孤獨與絕望?值得慶幸的是,在鄰居和消防員的緊急救助下,這位老人終於轉危為安。令人感到痛心的是,這位老人並非沒有任何親人,但老人的家屬已近20天沒來看望過他。老人的這一遭遇,不僅反映出空巢老人生活不易的普遍難題,而且折射出子女贍養責任的缺位。
  • 無國界——「老外」為「空巢老人」過聖誕
    是指那些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但是,真正興起的並不是「空巢老人」這個詞語,而是這個詞語折射出的社會現象。 近三個月,被報導的「空巢老人」死於家中無人知曉的新聞就有兩起。我想,這背後還有更多的「空巢老人」為了子女的發展與前途忍受著孤獨、沮喪和對子女的思念。作為在背後默默付出的人,他們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
  • 賽序波:空巢老人孤獨死亡成為重要社會現象,為何老人不願出門
    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在加重,空巢老人的比例在飛快地增高,對外交流的減少使老人與社會脫節。空巢老人的孤立死與孤獨死成了當今社會一個重要的社會現象。  老人的孤立與孤獨,老人的閉門不出有多種多層的原因。可以區分為環境的,身體的和心理的三種方面的原因。究其原因,有的是看起來是那麼微不足道。比如像在北方,大半年的積雪造成出門的不便;比如說在山地的城區,坡道過多造成外出的不便;有的是因為一場像感冒這樣小病的入院。當然也有的是老年心理以及病理的原因,如老年抑鬱症,認知症等原因;有的是由於社會交往環境的不足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