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序波:空巢老人孤獨死亡成為重要社會現象,為何老人不願出門

2020-12-13 和訊


  文 / 日本獨協醫科大學醫學部特任教授·賽序波 編 / 周亦川

  一般認為老人的臥床不起,多由於腦卒中,骨折這樣嚴重的身體機能障礙引起的。但不全是。有的僅僅是起因於一場感冒,因感冒而臥床,因此而一蹶不起。有營養原因—老年人的營養失調非常普遍;有意欲原因---性格,氣力等原因不願意與周圍交往的老人比比皆;也有很多居住環境(居住環境與同居狀況)的因素。


  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在加重,空巢老人的比例在飛快地增高,對外交流的減少使老人與社會脫節。空巢老人的孤立死與孤獨死成了當今社會一個重要的社會現象。人口比例的嚴重失調,環境設施及社會化服務制度的不到位是其根本原因。

  老人的孤立與孤獨,老人的閉門不出有多種多層的原因。可以區分為環境的,身體的和心理的三種方面的原因。究其原因,有的是看起來是那麼微不足道。比如像在北方,大半年的積雪造成出門的不便;比如說在山地的城區,坡道過多造成外出的不便;有的是因為一場像感冒這樣小病的入院。當然也有的是老年心理以及病理的原因,如老年抑鬱症,認知症等原因;有的是由於社會交往環境的不足所造成的。

  老人的閉門不出,細解其原因有以下分類:

  1,身體原因

  主要是指腦卒中,骨折,外傷,以及老化和過於安靜導致的廢用症候群。由於疾病及年齡原因,體力,精力,體力,腦力逐步減退,每一個或大或小的起因,都會導致老人外出機會的減少,重則因此導致閉門不出,進一步導致臥床不起。

  由於身體機能的下降,導致精神機能的下降,導致活動意欲的減退和智能活動的低下,反過來這些又進一步造成身體機能的低下,如肌力低下,關節拘縮,骨萎縮,神經機能的低下。

  2,心理原因

  高齡必然引起腦力,體力,精力,體力的下降,加上相當一部分人患有老年抑鬱症和認知症,引起見當識障礙,失認,失行,失用等病態心理及行為異常。老年人的自尊,自卑,失落,無力,無奈,隔世感等心態的變化,以及高齡引起的情緒控制障礙,又會引起行為過激,偏頗,固執性情性格的變化,加上老人在家庭及社會的中作用及自我價值的下降,更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結果是不願外出,不能外出。

  3,環境原因

  環境要素包括,

  1)家庭內部成員情況;

  2)友人,夥伴等人際交流情況;

  3)室內室外等的生活環境及氣候風土等自然環境情況。

  缺乏外出的目的和契機,臺階等住宅建築構造的問題,住宅周圍的坡道,交通及移動的障礙都會導致老人外出的減少,成為閉門不出的直接原因。閉門不出導致運動量減少,導致身體機能,精神機能,意欲和能力下降等廢用症候群,形成惡性循環。

  關愛老人就是關愛自己。家庭及社會的關注以及早期預防,早期準備非常重要。孤立死與孤獨死決不是一個孤立現象。是關係到全民和全社會,尤其是取決於國家政策的頂層設計。養老制度,特別是養老護理保險制度也同樣不能再等了。

(責任編輯:王剛 HF004)

相關焦點

  • 怎樣溫暖「空巢老人」的孤獨寂寞冷?
    經濟之聲評論員馬尚田  今天的這些事都和「空巢老人」有關係。最近,長春一位年長阿姨手持紙牌,上街徵友,引來過往行人頻頻注目。她說,「這些年我實在是太孤獨了,如果哪天我死在家裡,都沒人知道。我只想找個伴兒,安度晚年,男女不限。」這說法感覺有點悽涼。  空巢老人上街「舉牌徵友」,這背後的信息量其實很大。
  • 西媒關注中國「空巢老人」:鼓勵子女獨立 但仍孤獨失落
    參考消息網3月6日報導西媒稱,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生重大變革,同時老齡化現象也引發討論,空巢老人現象的日益加劇引發社會關注。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3月4日刊文稱,空巢現象主要影響60-80歲的老人,他們的子女因工作、學習和婚姻等原因被迫與父母分離,這些老人因此變得抑鬱、悲傷和痛苦。文章稱,雖然不是一種醫學臨床狀態,但是孤獨和失落是大部分空巢老人的感覺,而與此同時,絕大多數父母還在鼓勵子女生活獨立,讓他們遠走高飛的經歷是痛苦和難以克服的。
  • 農村空巢老人是如何生活的
    農村空巢老人是如何生活的三位農村老人的點滴李爺爺,79歲,湖南省某村「那是你女兒呀?她來看你啦?」「是呀!她常來,還讓我去郴州住,光房租至少要200元。女兒成家了,不能給她們添麻煩。有句古話說得好:七十三八十四,不死都不好意思。農村好是好,但一個人生活很孤獨。」
  • 空巢老人、獨居老人與日俱增,老年人如何健康養老
    社會把子女外出就業、留守故居的老人稱為空巢老人;把喪偶、離異、長期無子女陪伴或無子女的老人稱為獨居老人。這兩類老人面臨著類似的養老困境,他們的生活水平、心理健康、衣食住行都需要關注。智研諮詢研究表明,據2016年的中國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數據推測,預計到2020年年底中國獨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數量將達到1.5億,佔到全國人口的12.5%。數據的背後不僅是沉重的養老負擔,更是老年人們難以言喻的無奈與孤獨。
  • 你的未來是獨居老人還是空巢老人
    獨居老人與空巢老人的區別導語: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獨居老人問題日漸尖銳。作為老年人中的「弱勢群體」,獨居老人從生理到心理都承受著比普通老年人更為沉重的負擔。那麼獨居老人與空巢老人的區別是什麼呢?長日漫漫,一個人承受孤獨,百無聊賴,他們就是獨居老人。那麼獨居老人與空巢老人的區別是什麼呢?佰佰安全網小編為您解答。空巢老人 包括 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是子女離家後的中老年夫婦,獨居老人不僅子女離家,而且喪偶,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勢的群體。空巢老人的定義,一般是指子女離家後的中老年人。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 龍巖空巢老人現狀:農村空巢老人數量遠勝於城市
    而農村老年空巢家庭戶1117.90萬戶,佔老年空巢家庭戶總數的71.58%,農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90萬人,佔空巢老人的69.79%。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城市及農村空巢老人現象尤引人關注。  那麼,龍巖市空巢老人情況如何?他們的生活現狀又怎麼樣?重陽節前夕,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 武漢獨居老人死亡,折射出我國空巢老人現狀如何
    2020年3月25日下午5點左右,千金街仁洞社區的一名居民發現一名居民在家中死亡(仁洞新村5號)。死者周某某,男,64歲。公安部門排除了刑事偵查的現場調查。現場的醫生認為他死於腦梗死。自疫情爆發以來,仁東新村5號家庭沒有發現新的冠心病,也沒有懷疑該病。
  • 《空巢》:一位老人用死亡,解讀了空巢的三層含義
    從老人的回憶中,我們可以看到老人和女兒非常疏離,從出生那一刻開始,根據老人的自述:「不管我怎麼抱她,她好像都感覺很不舒服。」女兒在九十年代初離開了中國,老人感到的不是思念和傷心,而是鬆弛和充實。從這點可以看到母女之間的矛盾和對抗。老人和自己的子女之間,不僅是空間上的距離,更是情感上的隔閡。兩代人之間有很深的鴻溝,在親情子女這個層面,老人在時間的隧道裡,孤獨地行走著。
  • 獨居老人、空巢老人護理服務體系與對策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執行研究員 王橋編者按「獨居老人」「空巢老人」問題已不是簡單的個人問題,已經成為老齡化問題中亟待破解的社會命題。獨居老人、空巢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對他人幫助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心理上也就越來越脆弱,對養老服務需求也日益迫切。
  • 農村空巢老人現象愈演愈烈,晚景悽涼,空巢老人問題根源何在
    當今社會,隨著新一批90後成家立業,大部分60後的父母都在為自己的子女而忙碌,而90後的爺爺輩們也迎來的自己人生的末路。這代的老人們普遍都有著5個左右的子女,但是這些子女大部分成為了城市裡務工人員的主力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我國農業發展越來越落後,農村生活越來越艱難。
  • 給「空巢老人」更多關愛
    很多時候都是他們自己去解決,堅強,讓他們變得更孤獨,就這樣等著等著,社會上好多老人就在這樣的等待中,變成了「空巢老人」。一、如何定義"空巢老人"國際上對老年人的通用認定是指其年齡在60歲及60歲以上, 而"空巢老人" 是指一個因無子女或雖有子女, 但早逝或長大成人後離家而獨自居住或僅僅夫妻二人共同居住的特殊老年人群體。
  • 「空巢」老人面臨3大挑戰 最大問題是心靈孤獨
    在我國1.67億60歲以上老人中,有一半過著「空巢」生活,他們的最大問題是心靈孤獨反覆坐公共汽車排解寂寞空巢老人的主要煩惱是「空心」在北京朝陽區水碓子小區,60多歲的張大爺每天都去坐公共汽車,從始發站坐到最末一站,再坐回來,以此排解寂寞
  • 非虛構《空巢》,是21位老人的孤獨,也是作家弋舟自己的孤獨
    其後,他被一條空巢老人割腕自殺的新聞所震撼,於是有了這本新書《空巢:我在這世上太孤獨》。 2020年12月7日晚,弋舟攜新書出席「最是人間晚晴時——弋舟非虛構《空巢》分享會,暢談創作歷程。 活動上,弋舟笑稱,《空巢》是他在多年寫作出書的過程中,讀者最多的一本書,說明大眾對空巢這一話題的關注。「空巢已然成為一個比較重大的社會性問題。」
  • 城市老人空巢率49% 老人抱怨做頓飯一天吃不完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年輕人面臨的生活壓力與日俱增,空巢現象越來越嚴重,在剛剛結束的一個全國性會議中,全國老齡辦副主任閻青春表示,中國城市老人的空巢率接近一半,達到49.7%。9月23日記者採訪了解到,空巢現象在島城更為嚴重,據市老齡辦抽查結果顯示,島城市區的老齡率達到了66%,農村空巢率更高,如何解決空巢老人養老問題也是各地在不斷探索的問題。
  • 「空巢老人」的生活不能只依靠「自救」
    4天時間水米未進,老人躺在冰冷的地板上,用微弱的力量敲擊臉盆發出求救信號,這是一種怎樣的孤獨與絕望?值得慶幸的是,在鄰居和消防員的緊急救助下,這位老人終於轉危為安。令人感到痛心的是,這位老人並非沒有任何親人,但老人的家屬已近20天沒來看望過他。老人的這一遭遇,不僅反映出空巢老人生活不易的普遍難題,而且折射出子女贍養責任的缺位。
  • 農村空巢老人現象增多,生活現狀令人堪憂,急需完善鄉村老年事業
    在農村空巢老人現象增多,生活現狀令人堪憂,需進一步完善鄉村老年事業隨著人口增速減少,社會老齡化加劇,在農村的老年人是越來越多,而村裡的空巢老人現象逐年遞增。所以為了更好的尊老愛老助老,鄉村的老年事業急需完善來服務於村裡老年人生活。
  • 被騙50萬的空巢老人|百家故事
    到2050年,我國臨終無子女的老年人將達到7900萬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佔比將達到54%以上。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高齡空巢老人大都面臨著孤獨、寂寞、被詐騙、生活無人照料等問題。然而也有一部分老人,選擇打開自我,接納他人的善意,找到了生命的另一層意義。五年前,姥爺第一次因為腦血栓暈倒了。
  • 老齡化社會:空巢老人的孤老之痛,我們該做些什麼?
    2000年開始中國步入了老齡化社會。在我們身邊也多了這樣的一個群體——空巢老人!隨著家庭結構的巨變;城鄉人口轉移;如何阻止空巢老人孤獨無伴,如何託起他們無處安放的老年生活,如何撫慰孤老之痛,下面小編來和您聊一聊。
  • 獨居空巢老人
    所謂「空巢」,是指子女長大成人後從父母家庭中相繼分離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獨自生活的家庭。而一旦配偶去世,則家庭生命周期進入鰥寡期。空巢期與鰥寡期對老年人來說是生活中容易發生困難的兩個重要階段。「空巢家庭」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趨勢、社會進步的體現及人們價值觀念改變的結果。1.造成獨居和空巢老人的原因(2009)的分析,造成獨居和空巢老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老人由於經濟獨立萌發了不想給子女添麻煩的意識。
  • 我們能為空巢老人做些什麼?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真實生活寫照,折射出這個群體生活無人照顧、就醫無人陪伴、精神孤獨寂寥的尷尬窘境。要緩解這一社會問題,需要系統地扭轉其在經濟、生活、服務、精神、資源等多方面的匱乏局面。經濟上,精準用好用活公共財政資源和保險資金要考慮不同老年人的保障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生活補貼。特別對空巢、高齡等困難老人群體,設立特殊津貼制度,兜住底線,確保安全。同時強化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保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