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空巢老人是如何生活的

2020-12-13 環球健康

受訪專家: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燕舞

濰坊醫學院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胡善菊

本報記者江大紅

如何安度晚年,是城市和農村老人共同面臨的難題。由於農村人口基數大,年輕人進城務工,農村老齡化現象甚至比城市更嚴峻。當我們在享受城市便利和繁華時,農村老人過得如何?《生命時報》就此進行了調查。

農村空巢老人是如何生活的

三位農村老人的點滴

李爺爺,79歲,湖南省某村

「那是你女兒呀?她來看你啦?」

「是呀!她常來,還讓我去郴州住,光房租至少要200元。女兒成家了,不能給她們添麻煩。有句古話說得好:七十三八十四,不死都不好意思。農村好是好,但一個人生活很孤獨。」

「孤獨」二字,讓長期關注農村老人生存問題的北京媒體人李文解感覺心像被釘子釘了一下。在這個村莊,20歲留在村裡就是沒出息,60歲仍是農活主力。儘管看到村裡有很多無處消磨時光的老人,但「孤獨」是李文解第一次聽到。

除了精神上的孤獨,李爺爺的物質生活也十分簡樸。他說:「在農村,我一天最多吃6兩米,加上雞要吃的谷,一年的糧食開銷只要600元,肚子就餓不著。我不擔心吃不飽,但最害怕生病。去年,我腦梗一次花了8000多元,實在是病不起,好在沒有留下嚴重後遺症。」

據李文解介紹,該村空巢老人很多,以李爺爺所在村小組為例,共有8戶人家居住,年齡最小的一戶40多歲,5戶都是70歲以上老人。這5戶中,兩戶老伴不在人世,獨自一人生活;兩戶丈夫在家幹農活,老伴在城鎮照顧晚輩;1戶老夫妻倆一塊生活。

封奶奶,86歲,江西省某村

封奶奶住的老屋是用泥土、稻草等混合建成的,屋齡至少100年,同村的類似老屋都倒得差不多了。雨季即將到來,她又要叫兒子來修葺屋頂了。封奶奶有1個兒子7個女兒,兒子一家離她只有百米。雖然她得了輕微老年痴呆,但任憑子孫們怎麼勸都不去同住,主要是跟媳婦不對付。

她生活尚能自理,可日子極節儉。一個葷菜幾乎吃一周,一把蔬菜吃上一兩天,能飽腹但毫無營養可言。她鼻子不好,常常是晚輩強行扔掉餿了的飯菜,還要挨她數落:「沒有壞呀,扔了浪費!」其實,封奶奶並不缺錢。村裡土地徵用,兒子給她上了社保,再加上農保、子孫們給的過年過節費,一年少說也有2萬元左右的「收入」。但她捨不得花,說去世時要花很多錢。「活這麼長真是不好呀,人老討人嫌。」她邊念叨著邊打開衣櫃展示走時要穿的衣服,等待死亡似乎成了她活著的意義。天氣好時,她會溜達到熱鬧的村頭坐會兒,更多時候是獨自一人靜坐在老屋。

在這個有著100多戶的江西東南部小村裡,約有8位70歲以上的老人,多數無需勞作,都有子女同村居住,但只有兩位與子女同住,6位都是獨自生活。

陸爺爺,86歲,河北省某村

86歲的陸爺爺和老伴情況更糟。老伴86歲癱瘓在床3年,此前一直由陸爺爺照顧。自打他去年中風後患上老年痴呆,兩位老人的照料就成為家族難題。

老兩口有4個兒子2個女兒。由於孩子們家裡各有難處,哪個家庭都無法出人長期照顧兩位老人。去年國慶假期,陸爺爺的外孫跑了兩三個村,想花錢請人照顧老人,但還是沒找到。在城市,或許能送到養老院,在農村,這種有子女的老人敬老院拒收。

逼不得已,一起生活了一輩子的老兩口,在人生末端分開了:老伴住在老家,陸爺爺則被送到縣城,分別由子女照顧。臨走前,已不認人的陸爺爺突然問老伴:「我要去縣裡了,你去不去?」聽到老伴回答「不去」後,他竟哭得像個孩子,讓在場子孫無不動容。

空巢、勞作、節儉、一旦失能生活更糟……3位老人的現狀是全國部分農村老人的縮影。《生命時報》記者還採訪了甘肅、四川等地的4位老人,他們也都獨自生活,普遍對住房、飲食沒有太高要求,認為住的地方乾淨就很舒服;不願與子女同住,但都非常盼望孩子們能常打電話、常回家。

「物質上,能保證基本生活,質量就談不上;醫療照護上,保障力度不夠,一旦失能會陷入困境;精神上,長期荒蕪,老人不知道,旁人不重視。」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燕舞這樣總結農村老人的生存現狀。

空巢、自殺現象嚴重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農村老人生活得好不好,跟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子女的家庭情況及是否孝順等密切相關,還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但總體看,空巢老人多、精神空虛寂寞、失能無人照料,是農村養老最嚴重的問題。

賀雪峰非常理解農村老人不願到城市隨子女生活。在農村,只要還能勞作,不離開土地,老人便有收入來源,有事幹也有價值感,幸福感甚至比城市老人更強。一旦離開土地來到城市,他們成了子女的依賴者,缺乏生活自主性,還可能要忍受晚輩的臉色,而城市的繁華又與他們無關。

「從年齡上看,70歲是農村老人生活好壞的分水嶺。過了70,中風、三高、老年認知障礙等疾病來了,勞動能力沒了,一旦失能誰來照料就成為最大的問題。」劉燕舞說,他曾對農村自殺老人做過研究,60%發生在70~79歲。近40年來,我國農村出現了兩波自殺潮:上世紀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是農村婦女自殺潮;90年代後期和21世紀以來的這十幾年,主要是農村老人自殺潮。

劉燕舞舉了兩個例子:有個農村老太太有6個孩子,平時自己生活。大年三十,老人想去子女家吃頓年夜飯,可走了幾家都沒讓進門,走到最後一家,還是被拒絕。老人看到門前有個水塘,便一頭跳了下去。中部地區有位農村老頭,由兩個兒子一家養1個月。由於2月只有28天,兩個妯娌竟為3月1日該在哪家吃吵得不可開交。老人心寒,上吊自殺了。

劉燕舞告訴記者,類似的自殺案例在農村老人中不少見。在傳統的農村社會,基於「我生了你,養了你,我老了你就該養我」的「反饋模式」,父母對子女的支配權力較大,子女贍養父母天經地義。改革開放近40年來,社會流動性加大,年輕人長期受市場思維模式影響,他們開始說:「你是生了我,養了我,但你養好了嗎?我現在生活這麼苦,哪還能照顧你們?!」

劉燕舞說,一旦子女不贍養父母,傳統的「反饋模式」便轉變為子女對父母的「剝削模式」。當父母老了,失去剝削價值,因疾病等陷入困境後,農村老人就很容易選擇自殺。出於對子女的愛,老人也會用同樣的市場邏輯反思自己,年輕時沒給子女掙更多錢,老了還要拖累子女,反正早晚要死,不如自主選擇死亡,走個體面。因此,從本質上看,農村老人的贍養困境及自殺潮,是現代性對農村侵蝕的後果,也是孝道缺失的結果。

加強保障力度,豐富娛樂生活

如何改善農村老人生活狀態,解決養老困境,避免悲劇發生,專家們給出了以下建議。

加強農村老人保障力度。濰坊醫學院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胡善菊表示,政府責任不能缺失,不能將農村老人的養老難題全部甩給家庭。從新農合到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在進步,但保障力度長期不足。她呼籲,政府亟需加強農村老人的養老、醫療保障,給他們安全感。尤其要重點關注農村失能、半失能人群,為他們建立支持性制度,或將他們納入敬老院、養老公寓照顧,由個人、政府共同出錢。

建立村級老年組織。這是賀雪峰自2002年開始,在湖北4個村莊進行的嘗試。他自掏腰包,為每位老人每天支付5分錢,在村中建立「老年協會」「老年活動中心」。老人們在這裡跳廣場舞、聽地方戲、讀書看報、傾訴煩惱。他說,農村老人最大的問題不再是物質匱乏,而是精神上的空虛寂寞。這種方式雖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養老問題,但能讓老人們的時間變得更有意義。該村級老年互助模式因成本低、效果顯著,已於2012年在湖北省試點推廣,也值得全國借鑑。

充分發揮低齡老人的力量。中國農村經濟欠發達,社會福利力量薄弱,農村老人人口眾多,全部由國家撫養不太現實。賀雪峰、劉燕舞認為,讓低齡老人幫扶高齡老人,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重要方向,這一模式在部分城市已產生不錯的效果。賀雪峰解釋道,過了55歲,大多數人都已完成人生任務:父母已送終,子女已婚嫁,成了有勞動力但「負擔不重的人」。這些低齡老人回到農村後,農忙之餘有很多閒暇時間,也有熱情和精力為村裡做事,但關鍵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孝敬父母的做人底線不能丟。目前,中國社會亟需孝道回歸。劉燕舞調查發現,在廣西部分農村,雖然經濟落後,但村裡的敬老愛老傳統保留得很好,老人幸福感較高。作為子女,「孝敬父母」這種做人的底線不能丟。若不在身邊,每周抽空打次電話,每年努力多回次家,對父母都是莫大的安慰。平日的噓寒問暖和探望,是老人們最盼望的。▲

相關焦點

  • 晚年如何幸福,農村空巢老人:養老難啊
    晚年如何幸福,農村空巢老人:養老難啊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越多,雖然國家在大力支持解決,但是有些問題還是不能從根本上根治,正如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一樣,儘管國家在一直出臺相關政策給予解決,但是卻不知他們的難處
  • 讓農村空巢老人「不空心」
    近年來,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以及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空巢老人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特殊群體。關愛空巢老人,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    走進農村,留守在家的大都是老人,農村「空巢家庭」現象尤為嚴重。大多數空巢老人在農忙時節仍需進行繁重的勞動,起早貪黑、下地種田,勉強維持生活。而且,由於子女常年不在身邊,許多老人患病後未得到及時治療,也有的因為家庭困難,有病也不敢和兒女說,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現象,耽誤身體健康。
  • 龍巖空巢老人現狀:農村空巢老人數量遠勝於城市
    而農村老年空巢家庭戶1117.90萬戶,佔老年空巢家庭戶總數的71.58%,農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90萬人,佔空巢老人的69.79%。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城市及農村空巢老人現象尤引人關注。  那麼,龍巖市空巢老人情況如何?他們的生活現狀又怎麼樣?重陽節前夕,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 讓農村空巢老人「老有所依」
    本報訊  (記者柯 楊)一億多農村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就有四五千萬。這些高齡、失能和患病老人的照料護理,如何解決、誰來承擔?正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駐豫全國人大代表們,紛紛提交建議積極獻策。
  • 農村空巢老人的現狀
    可以說,在一個村裡,幾乎百分之七十的都是老人,這就是目前農村空巢老人的現狀。好多年輕人對種地收入不滿意,感覺還是不如出去打工掙錢多,於是他們就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空巢老人在逐年增加,這是不爭的事實。其實,這些空巢老人在老家也有生活的難處,他們生活得並不十分富裕,手頭的錢有時也是緊張。
  • 農村大量青年外出務工,農村「空巢老人」到底應該如何養老呢?
    歡迎來到掌中緣文,今天小編給大家探討的話題就是「農村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村「空巢老人」到底應該如何養老呢?」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越來越多城市青壯年選擇外出務工,而非留在農村發展。在追求個人發展的同時,為此也留下了一些隱患——「空巢老人」的養老保障怎麼解決。老少年人口,青壯年所佔比例極少。
  • 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過的怎麼樣
    農村的空巢老人就是指子女都不再身邊的老人,現在外出務工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農村老家就留下了老人。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農村空閒時間的娛樂方式也豐富了起來,但是農村老人們忙碌了一輩子,到了養老的年紀還是停不下來,都會帶著點農活做。圖中的老人在田裡看莊稼,遇到了老夥計,兩人就散了煙聊了起來。
  • 關於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就醫困難的建議
    農村青壯年人口大部分外出務工,農村空巢老人也越來越多,罹患大病、重病的老人不在少數,雖然當前農村醫療水平正逐步提高,但對農村空巢老人而言,「就醫難」問題依然存在,經濟困難,年老體弱,精神空虛,家人不在身邊等給老人的生理及心理方面造成了就醫難的問題需要得到解決。如何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就醫困難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
  • 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生活現狀令人擔憂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小編自己也是伴隨時代發展而有所感受的,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對物質要求的提高,不得不促使更多人賺取更多的財富,小編出生在農村對於開始城市的生活是不知的,而在農村也是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落實也開始進入城鎮化發展,現在農民單靠在家想幾十年前的種糧食已經不能滿足生活需要
  • 農村空巢老人咋養老
    說起空巢老人,我們習慣將目光投向城市那些兒女不在身邊的孤獨老人。然而在農村,這一群體的狀況更值得關注。一次採訪,記者途經雲南省曲靖市霑益縣菱角鄉白沙坡村,發現空蕩蕩的村裡,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老人雖有飯吃但缺乏照料。
  • 中國農村發展現狀2: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的結構,大致可以下幾種:1)原本就在農村生活的本地老人,一輩子種地為生,或者年輕出去闖蕩過,但老了以後,回到農村2)退休的職工人員。這裡有老師、醫生等,生在農村,甚至長在農村。這類人也是相對比較舒適的。
  • 農村空巢老人目前現狀
    近幾年,農村新農村建設及合村並鎮,導致好多年輕人因種地不方便而放棄種地離家外出打工。確實,這幾年農村村莊來了次大洗牌,好多農村舊村拆遷,他們距離自己的種植田遠,不方便,再說沒有合適的經濟作物來種植,農民的經濟收入欠佳,他們不得不離開家園,就這樣,農村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
  • 農村空巢老人寂寞誰人知
    在農村,由於大量的農民放下鋤頭外出打工經商,或者攜妻帶子到都市另安新窩,很多家庭只留下老人獨守空宅。許多空巢老人長年累月生活在「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狀態下,晚景十分落寞悽涼。子女應該記得父母的喜好,了解父母情緒上的特點,經常通過電話與父母進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或「常回家看看」,幫助父母做點家務,讓空巢老人感到親情的溫暖,防止產生被遺棄的感覺。其次發揮社區的功能,鼓勵鄰裡和親友之間互幫互助,增強老人對所在農村社區的歸屬感,緩解老人的孤獨感。
  • 農村空巢老人現象增多,生活現狀令人堪憂,急需完善鄉村老年事業
    在農村空巢老人現象增多,生活現狀令人堪憂,需進一步完善鄉村老年事業隨著人口增速減少,社會老齡化加劇,在農村的老年人是越來越多,而村裡的空巢老人現象逐年遞增。所以為了更好的尊老愛老助老,鄉村的老年事業急需完善來服務於村裡老年人生活。
  • 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境與化解之道
    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與建立穩定的養老保障制度是解決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的基礎,是影響農村老人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的主要因素。第一,鄉村振興戰略為積極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提供了良好契機。盤活農村土地資源有助於增加空巢老人的收入,研究顯示,土地流轉活躍的地區農業產值明顯較高,土地流轉能為農民帶來10%以上的收益淨增值。
  • 張家口破解農村空巢老人養老難題
    互助幸福院讓老人開心子女放心——張家口破解農村空巢老人養老難題探析近日,康保縣屯墾鎮互助幸福院裡的老人們圍坐在一起撿豆子準備發豆芽。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農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越來越多。數據顯示,目前張家口市農村留守老人約22萬人。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近年來張家口市推進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蹚出一條農村養老新路子。目前,已建成互助幸福院226所、房間8000間,在建和籌建的互助幸福院36所、房間約2800間。已入住農村貧困、空巢、留守老人3500人。
  • 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如何破解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局?
    留在家裡的都是一些兒童和老人,這早已經成了多數農村的一種普遍現象,因為隨著外出務工的熱潮,使得農村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中國傳統家庭結構的逐漸瓦解,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正在打破中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
  • 這個特殊的長假,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怎麼樣?雪上加霜
    老人今年70多歲了,獨自一人生活我不知道她這樣的生活狀態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能夠看出,老人早就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看到老人的現狀,仿佛這就是多年後的我從外觀來看,旁邊編織袋裡的應該也是炭如今已經沒有人直接燒煤、炭況且炭塊那麼硬,要砸小,這可是個力氣活別問我為啥知道,在煤田上長大的農村孩子誰沒幹過?如今老人做這些,有什麼隱情呢?
  • 活不好又死不掉的農村空巢老人,生存現狀令人堪憂
    在我國現階段,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其發展帶來了在養老問題上的一系列的問題,其中空巢老人問題特別嚴重和緊迫。據《中國家庭發展報告》稱,空巢老人己將佔老年人總數的一半,在這些空巢老人中以農村地區居多,並且據報告稱農村老人比城鎮老人面臨更多困難。
  • 山西曲沃為農村空巢老人建起幸福驛站
    「十三五」期間,山西省曲沃縣加大農村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投入和建設力度,全縣農村社區建成具有餐廳、娛樂室、休息室等日間照料中心29個,照料空巢老人245位。作為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創新模式,空巢老人白天可就近「入託」,晚上可返回家庭,日間照料中心深得空巢老人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