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鏡》是趙薇擔任發起人的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的第一集。
首先看到的是一個濃妝豔抹的女孩,她覺得自己很醜,嫌棄自己發量少髮際線後移、眼距寬、塌鼻梁、薄嘴唇還有大腮幫子,於是每天花將近三小時的時間濃妝豔抹,然後開始自拍發朋友圈隨之收集朋友們的點讚。
一次老同學聚會她也是如此畫著精美的妝容,然後聚會上她覺得所有的人都對這個曾經容貌不佳的小透明另眼相看,包括曾經說她是麻稈的暗戀對象,曾經高高在上的班花,她心中竊喜這是一種勝利的喜悅。
然而回到家坐在鏡子旁她才發現假髮往後移位,雙眼皮貼也掉到了眼角上,對於她來說這是比恐怖電影還要恐怖的事情如鯁在喉,她在回想是什麼時候發生事情,回想當時有人竊竊私語是不是在議論這件事,就這樣假髮和雙眼皮貼毀滅了一個美好的夜晚。
曾經女孩因為開心的穿上裙子當升旗手的時候,後面有同學議論說她腿粗說她大象腿,然後她就再也沒穿過裙子。
她覺得自己很醜,希望醫生割雙眼皮開內眼角、豐唇墊鼻梁,醫生跟她說她不需要整容,說她只是缺乏自信,這令她很詫異,她一直認為只有漂亮的女孩才自信。
這其實是個誤區,比如說電視裡的女主,因為信奉漂亮的女孩才最自信,所以百般修飾自己,從妝容到衣服到搭配包包每天站在鏡子裡將近三個小時,然後發朋友圈或者出去約會,以博求別人的讚揚。是取悅別人活在別人的眼裡還是因為自卑呢?
我們來了解一下讓我們不敢直面自己的自卑吧。
1、自卑感具有普遍性
有一天我跟一個朋友聊天,她說她最近跳槽到一個外企,單位工作效率要求更快了同事們的個人能力也很強。
往往開會的時候說的是漢語自己卻聽不明白思維跟不上,同事們都是海歸研究生自己只是個三本,其他人一個人同時可以做好幾件事,覺得自己太差勁了跟不上。
尤其是以前一個小時弄一個合同現在一個小時要做一百多個,每日戰戰兢兢深怕做錯,夜裡也睡不好,還總擔心在優秀的團隊裡因為自己不優秀而被淘汰,感覺自己每天都很卑微。
但另一方面是自己並沒有消沉退縮,而是不斷的努力學習各種辦公新技能,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進步了很多。
可以說,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種自卑感,自卑自己技不如人,自卑自己的學歷,自卑自己的身材和顏值,自卑自己的家庭條件等等。
《被討厭的勇氣》中心理學家阿德勒也承認自卑感人人都有,只不過自卑感本身並不是什麼壞事。阿德勒說「無論是追求優越性還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態,而是一種能夠促進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長的刺激」。
或者說只要處理得當,自卑感也可以成為努力和成長的催化劑。
2、不能與自卑感混淆的「自卑情結」
「自卑感」是因自身存在的某些情況產生自卑的狀態。比如我為我的能力不足而感到自卑,為我有雙粗腿感到自卑。
而「自卑情結」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當作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
比如當自己能力不行沒有成功時候只怪自己學歷低;沒有結婚找不到男朋友因為自己長的不漂亮;自己跟老公過的不幸福是因為父母離異的原因;有社交恐懼症是因為普通話不好……這就是自卑情結的體現,發現了不足並沒有勇氣去努力,只是退縮躲避為維持現狀找各種藉口。
3、優越情結—越自卑的人越自負
優越情結就是表現得好像自己很優秀,繼而沉浸在一種虛假的優越感之中。
之前看一個電視劇,一個男生家裡本身條件不好,父母省吃儉用讓他上了大學,他也很努力在校成績很好後來也找了好工作,步入官場擁有了權力,雖然一路很優秀但因為自卑作祟,表現的驕傲自負看不上那些比他混的差勁的朋友,同時想要被更多的人肯定濫用職權,以示受人追捧的快感。
最後欲望也像個無底洞將他越陷越深,最終逃不過牢獄之災。
還有虛報履歷或者過度追逐名牌服飾等等都是具有優越情結的特點。如果真正地擁有自信,就不會自大,也不會用外在的東西來製造優越感。
4、弱勢具有特權?受害者情結
阿德勒指出:「在我們的文化中,弱勢其實非常強大而且具有特權。」
很多人通過用自己的不幸,用自己自卑的劣勢來充當受害者角色,用來博取別人的同情,以自己的不幸為武器來支配對方。那這樣的人就會認為不需要積極的改變劣勢,永遠需要不幸。
就如魯迅《祝福》裡的祥林嫂,只不過活成了永遠的悲劇。
5、結語
阿德勒指出「一切煩惱都是人際煩惱」,因為有了他人我們才會比較,才會在意別人的想法,活在別人的眼裡,活在他人制定的標準中,才會自卑不自信。
比如在《魔鏡》中女孩最後的自白:「我不完美,完美多蒼白,我很完美,完美的成了我自己。」
真正自信的人,不會想活成別人眼中的樣子,太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總活在懷疑中,本質是由於沒有自信帶來的恐懼,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
勇敢的接受與正視自己,不要再與他人比較。我們「追求優越性」是指自己不斷朝前邁進,而不是要比別人高出一等,正視我們的自卑感,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與別人的比較,而是來自與「理想的自己」的比較,這樣才能真正的自信,自信的人才是最美的最高貴的。
海明威說「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