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影射了中國家庭教育的三大問題,最後一個最可怕

2020-12-19 塘主侃劇

由東陽正午陽光出品的都市家庭情感劇《都挺好》雖然已經播完了,可觀眾對劇情的回味、對劇中人物的評價卻依然沒有結束。蘇家的三個孩子,無論放到哪個城市,都是「別人家孩子」的代表,個個出類拔萃:大兒子蘇明哲(高鑫飾演)學業有成,先後從清華大學、史丹福大學畢業,還拿到了美國的綠卡;二兒子蘇明成(郭京飛飾演)也上了大學,有了穩定的工作,衣食住行皆無憂;小女兒蘇明玉(姚晨飾演)更是爭氣,小小年紀就當上了大公司的高管,成為人人羨慕的打工皇帝。

如果單從功利的角度來說,蘇家的家庭教育,也就是蘇母(陳瑾飾演)主導的家庭教育無疑是非常成功的。然而,透過全劇不難發現,蘇家的三個孩子在性格方面都有一定的缺陷,這也從側面映射出中國當前家庭教育的三個問題,尤其是最後一個,最是可怕,一旦忽略了,後果將相當嚴重

家庭教育的第一個問題:只要學習好,其它的都可以忽略。

中國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重視程度,在全世界也能排在前列。在很多家庭裡,孩子還沒出生,教育就開始了,我們管它叫胎教;孩子還不會說話、不會走路,教育就常伴左右,我們管它叫早教;緊接著是幼教和義務教育,只要學校好,多少錢的擇校費家長都願意出,多少錢的學區房家長都敢買;到了高中階段,家長更是心力交瘁,有條件的上國際高中,爭取把孩子送到國外去,沒條件的上普通高中,參加各種補課班,就是傾家蕩產也要把孩子送進大學。

中國的父母幾乎把大部分的金錢、精力都花在了孩子的學習上,對於孩子其它方面的成長,則關注得少之又少。在父母眼中,孩子只要學習好,其它的都可以忽略。

《都挺好》中,蘇明哲是蘇家最爭氣的孩子,他很好地貫徹了上面的原則,對於學習以外的事情,不聞不問,真正做到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蘇明哲雖然學業有成,但感情冷漠,對待妻子、弟弟、妹妹都缺乏必要的關愛。他在處理家庭糾紛時,分不清主次,找不到重點,在人情世故中屢屢撞南牆。

蘇明哲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現可以稱為「情商低」,而這一切都是他只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習造成的,用蘇明玉的話就是「學成了書呆子」。現實生活中,像蘇明哲這樣的書呆子還真有很多,他們中很多人的情商還趕不上蘇明哲,經常鬧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他們中「學習」之毒太深,基本無藥可救。

家庭教育的第二個問題:家裡的事情,不用和小孩子商量。

中國的家長大都扮演權威父母的角色,家裡的大小事情,他們都很少和孩子商量。因為在很多父母的眼中,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處於從屬地位,不具備和父母商討問題的資格和權利。孩子從小就沒有權利,什麼事情都由父母做主,慢慢的就長成了「巨嬰」。

不過也有例外,有些孩子的獨立意識出現的比較早。這個時候,如果父母還是一味地壓制他們的權利,就會滋生出各式各樣的家庭矛盾。《都挺好》中,蘇明玉和蘇母有著很深的隔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在家中的權利得不到尊重。蘇明哲要到美國留學,家裡沒有那麼多錢,蘇母就把家裡的房子賣了一間,這樣做有錯嗎?當然沒有錯。但賣房子前,父母誰也沒有和蘇明玉說,無視了她作為家庭成員的地位,所以她很難接受,一直耿耿於懷。蘇明成找工作需要花錢,蘇母又賣了一間房,同樣的傷害,蘇明玉又遭受了一次。

等到蘇明玉上大學時,蘇母竟然枉顧女兒上清華的心願,毅然給她找了一所免費的師範院校,而這一切,都是在蘇明玉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蘇家不是大富大貴之家,攻三個孩子上學確實比較困難。但蘇母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踐踏蘇明玉作為家庭成員的基本權利。如果賣房子和上大學的事情,蘇母事先和明玉商量一下,估計母女之間也不會產生那麼多的積怨。

家庭教育的第三個問題:孩子打架了,自己家的不能吃虧。

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偶爾打個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為人父母的,一定要弄清事情的是非曲直,然後再做出判斷,對孩子進行針對性教育。可有些父母,經常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要是有小朋友(同學)打你,你也打他,千萬別手軟,咱可不能吃虧,打壞了咱家給他治。

在家長的鼓勵和教唆下,孩子的膽子越來越大,惹的事也越來越大。十六歲之前還好說,即便給別人打傷了、打殘了,也還有《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保護,不至於蹲監獄。可如果打人打順手了,打習慣了,到了成年依然奉行「打架不吃虧」的原則,估計離牢房也就不遠了。

《都挺好》中,蘇明成有過三次打架經歷。上學的時候幫同學打過一次架,可能還不止一次;為給朱麗出氣,把明玉打的住進了醫院;為維護明玉的名譽,把眾誠廠裡的幾個工人給揍了。蘇明成為什麼有暴力傾向,動不動就靠武力解決問題呢?小編以為,這定與蘇母對他的教育分不可。蘇明成從小受母親溺愛,和妹妹打架母親都偏袒他,況且和他人乎?母親的默許助長了他靠拳頭解決問題的傾向,要不是明玉高抬貴手,他早就進監獄了。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切不可不問青紅皂白,一味地鼓勵孩子在打架中「不吃虧」,長此以往,必將助長孩子身上的戾氣,其後果將非常嚴重,不光對家庭無益,對社會也會產生巨大的傷害,您說呢?

文中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都挺好》家庭教育方式你怎麼看?
    轉自:北京泡泡少兒教育在3.29日話題討論日活動中有近200名家長參與了我們的<都挺好>家庭教育方式,你怎麼看的討論?針對我們討論的話題【1】怎麼和孩子溝通,才能擁有健康的親子關係?現在來一起看一下家長們都說了哪些有獨到見解的教育金句吧?
  • 武漢初中生跳樓事件,影射怎樣的家庭教育
    表面看是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實則背後影射出怎樣的家庭教育,從媽媽當眾的粗暴行為來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應該是被家長以這種方式教育著長大的。這樣一來,孩子應該是積壓了很多的心理創傷,這一次突破底線的創傷,導致了孩子心理防線的徹底崩潰,做出了如此過激的行為。現在有很多的家長都沒有耐性教育孩子,要麼不管,要麼拳腳相加,很少與孩子語音溝通和交流,導致孩子放任自流,心情壓抑,情緒低落。
  • 《都挺好》婚姻中的3種男人:一個偽君子,一個媽寶男,一個自私鬼
    圖片來源 |《都挺好》劇照作者 | 羅發財最近有部大熱的家庭倫理劇——《都挺好》。剛開播沒多久,就獲得了極高的口碑和非常多的話題。而這部劇裡,最令人每天氣到無語的,便是蘇家的那幾個男人。他不明白為什麼父母養我還要我還錢,父母的愛不都是不求回報的嗎?然而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這種人,把所有人對你的好,當作理所應當。在20集之後,蘇明成為了給自己的妻子朱麗出一口氣,就把自己的妹妹明玉打了,還不是一般的打,是往死裡打,打到了骨裂。
  • 《都挺好》蘇明哲:嫁個愚孝的男人多可怕
    《都挺好》蘇明哲:嫁個愚孝的男人多可怕作者:徐俊霞01電視劇《都挺好》裡的「作爹」蘇大強折騰完了老二蘇明成夫婦,開始折騰老大蘇明哲夫婦。偏偏蘇明哲打腫臉充胖子,對老爹毫無抵抗力。蘇明哲留美歸來,召開家庭會議,聲稱自己跳槽換工作,年薪不到20萬美金。
  • 《都挺好》:學會處理家務事
    圖片來自網絡熱播劇《都挺好》迎來大結局,正如劇名一樣,蘇家每個人都挺好,老大蘇明哲一家三口美國團聚,「啃老族」老二蘇明成幡然悔悟,出國非洲自立自強,女兒蘇明玉和父親蘇大強冰釋前嫌,辭職伺候父親,和石天冬的愛情也結了碩果。
  • 以《都挺好》分析,當我們看現代家庭劇時,到底在看什麼?
    《都挺好》是根據阿耐的小說《回家》改編的,很多看過原著的人都知道,其實電視劇的改編是優化了很多,因為要想要真正拍完就必須要做處理,根據名字以及預告來看,估計最後這一家人真的是會走向大團圓的結局,但是在小說裡,其實並不是如此,所以很多人說看小說很開心。在之前的很多國產劇裡,不是受到女人追捧的後宮劇,就是受到男人追捧的玄幻網絡改編劇。
  • 關於家庭教育我們要知道的事,中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
    人們在家庭教育上,中國的家庭教育,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如今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會學習西方的教育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實更多的是他們有意識地認為中國的教育對孩子其實也是有一點問題的,所以他們可能會去學習更加優秀的家庭教育方式,想讓自己孩子成為更優秀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關於中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父愛的缺失。
  • 王瑞喜校長談家庭教育:分數、名次、叛逆,家長「最頭疼」的問題
    「不幸」並不都是天災人禍,家庭不和也是一種不幸。「不和」中,多數是「因為孩子」。孩子有什麼問題?「分數、名次•叛逆」。這是家中「最頭疼」的問題。不是家家如此,而是很多家庭如此。問題屬性是啥?根源在哪兒?成因是啥?如何解決?這是四個問題,我認為,很有探討交流的必要,以圖家家不太頭疼,或者不頭疼。 這是家庭教育問題;同時,也是社會普遍問題;更是學校教育問題。
  • 生死問題——哲學三大終極問題中最後一個問題
    生死問題是哲學三大終極問題中最後一個問題。死是對生命意義的最大挑戰,最讓人感到困惑。很多人從小就被這個問題所苦惱,不少哲學家的基本態度是,對這個問題不應該迴避,要去面對它,思考它。當然,最後思考的結果怎麼樣,很難說。有的人可能從哲學中找到了一個角度,有的人可能從宗教中找到了一種依託,都可以。思考的路徑怎麼思考死亡?哲學上和宗教中有三種思路。 第一種是哲學上相當普遍的思路,就是用理智的態度接受死亡。
  • DNF:攻擊力最強大的三大角色,永生者上榜,最後一個是第一強?
    DNF遊戲一開始選好入門角色之後就可以打Boss收集裝備,專一地玩一個角色的玩家也不在少數,這樣打造的角色攻擊力才更加強大!DNF下面就盤點一下DNF攻擊力最強大的三大角色,到底哪個角色才能夠被稱為攻擊力第一強呢?
  • 影射寶詠琴的港劇
    今天想和大夥聊聊影射香港女富豪寶詠琴的港劇,這兩部電視劇中的角色反差極大,影射的卻是同一個人。那麼,究竟是什麼刺激了她,導致她前後反差特別巨大,甚至判若兩人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位前後反差巨大的香港女富豪寶詠琴。
  • 家庭教育中最怕的結局
    家庭教育與其他教育最大的不同,在於家庭教育不存在面對面這樣鮮明的兩方立場。它不像學校教育,老師與學生之間是面對面式的,對立面的關係。家庭教育中,其實就是一個混合體,既有一方混合型,也有兩方對立型,但整體上來說,還是混合型的。例如,父母與孩子是生活在一起的人,這種方式會讓孩子與父母之間,長期處在一個面上。
  • 《泰拉瑞亞》目前版本最厲害的三大Boss,最後一個誰能打敗?
    《泰拉瑞亞》是一款能夠媲美《我的世界》的沙盒遊戲,兩者的自由度都很高!《泰拉瑞亞》遊戲裡面存在各種各樣的Boss,而且這些Boss的實力都相當強大,不過玩家們打敗它們以後獲得的獎勵自然也是非常豐厚的。《泰拉瑞亞》下面就盤點一下《泰拉瑞亞》目前版本最厲害的三大Boss,最後一個誰能打敗?
  • 原來「都挺好」才是最靠譜踏實的代言詞
    以前一直覺得「我愛你」、「在一起」是最溫暖的三個字,最近看了姚晨和很多老戲骨主演的電視劇《都挺好》,驟然發現,「都挺好」這三個字,才是最溫暖、最踏實的情感代言詞。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自己體會一下,當有人詢問你最近情況如何,回答「一家人都挺好」,會不會顯得特別全面,幾乎概括了所有家庭成員。但如果回答「都很好」,又顯得有些敷衍和傲慢,「挺好」,是中文詞彙裡包含了大智慧的詞語。拋開字面上的意思,「都挺好」之所以動人,主要還是歸功於電視劇《都挺好》的熱播。
  • 《都挺好》:最後的大結局「都挺好」,網友:「部不好」
    《都挺好》這部劇從演出開始到現在,直男癌症,媽媽的兒子,家庭暴力的男人,吸血的精子都在一起,蘇的三個男人每天挑戰觀眾的極限忍耐力。觀眾每天都在等待劇目的更新,直到幾集新劇集,觀眾才終於鬆了一口氣。在看了大部分女主角的受虐角色後,現在可以看到配角們受苦了從一開始,相對流氓的蘇大強遇到了一個更厚顏無恥的叔叔,終於看到蘇大強踢了鐵板,當他看到蘇大強吃了一個扁平的袋子,讓觀眾覺得有點好笑。蘇大強這一角色也在慢慢開始轉變,在從「加害者」變成「受害者」,蘇大強也慢慢開始積攢路人緣,的光明大道上。
  • 《我的世界》MC最令人頭疼的三大怪物,看到最後一個趕緊跑!
    《我的世界》下面就盤點一下《我的世界》MC最令人頭疼的三大怪物,看到最後一個趕緊跑!一、蜘蛛家族在沙盒遊戲《我的世界》裡面,蜘蛛雖然不是稀有的怪物,但是它們的攀爬能力真的太可怕了,不管是柵欄還是牆壁,就連垂直建築都能爬上去,感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阻止它們一樣,再加上蜘蛛的身形矮小,玩家們有時候都打不中它們,另外蜘蛛的毒性很大,而且還有不同的種類,比如洞穴蜘蛛
  • 網友:今年最欺騙性的兩個劇名,都挺好和小歡喜! ​
    網友:今年最欺騙性的兩個劇名,都挺好和小歡喜! ​今年最欺騙性的兩個劇名,都挺好和小歡喜!   繼《小別離》之後,終於等來了姊妹篇《小歡喜》的開播,《小別離》描寫的是孩子初中升高中的故事,討論的是關於「要不要去留學」,「怎樣去中考」這樣的話題。而《小歡喜》聚焦的是中國這些年來最重要的一個話題——高考,以高考為切入點,輕鬆幽默地描繪出了一幅「中國式家庭教育圖譜」,將教育問題、代際溝通問題、婚姻和職場問題一股腦地呈現出來。
  •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十大「硬傷」你犯過幾條?
    對此,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段經典的話:「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除了溺愛,嚴格的中國父母們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視也相當可怕。可孩子畢竟是孩子,縱然他們幼小的心靈裡有無數個理由,又豈找出一個藉口,去挑戰和反對瞪著大眼、攥著拳頭、攜帶著中國傳統文化因子的家長的種種威嚴?第二、心靈施暴,扼殺獨立人格的樹立有一個關於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說的就是中國家庭教育和國外的區別:一個中國兒童拿著自己畫的圖畫讓父母鑑賞,他會說,你看,我畫得象不象?
  • 《都挺好》揭露的一個真相:最後嫁得好的,都是「物質」的女人
    可是,在婚姻這件事情上,物質一點並沒有什麼問題。 前兩年熱播的一部電視劇《都挺好》中,有三個代表性的女性。蘇家大嫂吳非,蘇家二嫂朱麗,以及蘇家小妹蘇明玉。 蘇家大嫂吳非是一個明事理的女人,大學畢業後,便和老公蘇明哲一起在外打拼,憑藉兩個人的努力終於在美國買了房子。
  • 最失敗的家庭教育:包辦一切的媽,啥都不管爸,養出一個問題孩子
    現代社會,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越發的重視,父母則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對於父母在其中承擔的不同角色,以及不同的教育觀念,如何養育孩子,這便成為了一個大家共同面臨的問題。最失敗的家庭教育:包辦一切的媽,啥都不管爸,養出一個問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