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800米紀錄是1977年創造的、女子100米紀錄要追溯到1979年、男子110米欄紀錄為1981年創造……
本期責編:我愛夏天 圖:網絡
來自東北某省會中學生運動會的一組數據,引起人們焦慮。聯想到前不久徵兵體檢中湖北某市逾55%的年輕人身體不達標,以及其他案例,新華網、人民日報相繼關注了「好日子養出了弱孩子」這個問題。
今年也有數據表明中國孩子的體能指標「顯著」不如日本。在鍛鍊身體的問題上,「老年人在奮起,中年人在覺醒」,為什麼「兒童、青少年在沉睡」呢?
中國青少年體質下滑,運動會記錄數十年未被打破
中國青少年體質下滑,這並不是一個很新的問題,多年來一直有人這麼認為。但這個問題依然值得辨析,因為有很多論據實際上是比較可疑的。像田徑運動會的一些項目的紀錄數十年未被打破,這其實未必能說明什麼問題,就像奧運會田徑項目也有很多令人咋舌的紀錄,也是多年未被打破。
中國青少年體質連續25年下降,僅一成合格
北京市人大代表、首都體育學院黨委書記李鴻江2013年時曾指出,「中國青少年體質連續25年下降,其中力量、速度、爆發力、耐力等身體素質全面下滑,肥胖、豆芽菜型孩子和近視孩子的數量急劇增長。2012年北京市高中生體質檢查中,只有一成學生合格。」
日本兒童青少年在體能方面顯著高於中國
由華東師範大學與日本相關機構合作研究發布的《中日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比較研究結果公報》同樣說明了問題,「2014年和2016年,中國兒童青少年體格指標(身高、體重和BMI)大部分年齡段顯著高於日本;但體能指標的比較中,日本兒童青少年在心肺耐力、柔韌性和靈敏協調性方面均顯著高於中國。」
中國孩子體能差,不差不正常。。。
為什麼中國青少年的體能一直在下滑呢?
一些主要的原因閉著眼睛都能想到。
首先當然是社會、學校和家長都更看重學習成績,學生也追求升學結果,而體育成績的重要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於是學生課業繁重,鍛鍊時間嚴重不足。
次要的一些原因同樣是老生常談的:學校、城市體育設施建設不足;學校為規避不必要的風險和麻煩,設置的體育課程「不出汗、不髒衣、不喘氣、不摔跤、不擦皮、不受傷、不長跑、無強度、無對抗、無衝撞」,被稱為「三無七不」;青少年僅有的體育鍛鍊時間,也越來越被手機和電腦侵佔。
看到此處,也許有家長會說,這有什麼?自家孩子長的好著呢,個子高高的,營養一點都不差!!!
好吧。。
那麼接下來我們再看看日本的娃,他們的狀態是怎樣的!!
這是冬天,大冬天!!!
日本的入冬季耐寒訓練,用「完走證書」見證成長
日本孩子大都從幼兒園開始,就接受「冬季耐寒訓練」,並全員參加「冬季持久走大會」——這算是日本學校冬季體育訓練的一部分。
「走」這個字,在日語中就是「跑」的意思。「持久走」意譯為中文,就是「耐力跑」。每年年底進入冬季開始,日本小學的全體孩子,利用早晨到學校的時間、或者是課餘時間,都去操場上跑步訓練耐力。
跑步時孩子們都必須換上白短袖和藏藍短褲的「體操服」,穿得就像過夏天一樣,有些不喜歡穿襪子的孩子,甚至還赤著腳。
有沒有被驚到?
不管你有沒有,反正我是被驚到了。。。
一位媽媽曾問日本的小朋友:大冬天短衣短褲地跑步,冷嗎?小朋友回答:跑到一身汗,怎麼會冷!還說她們班的男孩子,例如就住在我們家西邊的拓彌,跑得又快又好,而且連短袖運動服都不穿,赤膊上陣跑到面紅耳赤,大冬天光著身子還大聲喊熱。
而冬季耐力跑的距離長短,是根據年級不同進行劃分的:200米一圈的操場,1-2低年級繞操場跑10圈;3-4年級要求跑15圈;5-6年級則要求努力達到20圈。換算過來,也就是:1-2低年級跑2000米,3-4年級3000米,5-6年級4000米。
在經過差不多一個冬天的訓練之後,一般在元旦寒假結束之後,學校會組織一年一度的類似冬季馬拉松的「冬季持久走大會」,凡按要求跑完馬拉松全程的,都會獲得學校頒發的「完走證書」——證書上寫著馬拉松全程距離、所花時間等。
孩子們將「完走證書」帶回家後,媽媽都會寶貝般幫忙收起來,因為這意味著孩子的又一份成長記錄。
日本孩子小學學會玩、初中喜歡玩、高中專業玩
中國孩子不比拼體質,只比拼分數,卻拼得個個都弱不禁風
在日本,冬天穿著短褲短袖進行戶外訓練的小孩子很常見。根據日本文部省2009年的統計,日本兒童每周運動時間在1小時以上的人有90%左右。
每天鍛鍊兩小時以上的學生,佔總數四成多
在日本,每天下午放學後,小學生的活動一半以上跟運動有關。
日本知名專欄作家橋本隆則介紹,日本的體育教育是根據小學生不同時期的情況來實施的,低年級學生主要進行身體的簡單運動,利用輔助器材鍛鍊,還有做遊戲等方式;中年級則在低年級運動的基礎上增加保健的內容,高年級就會更多地增加球類運動。換句話說,也就是小學時,讓小學生們學會玩,喜歡上運動;初中時,要讓他們發現喜歡的運動項目;到了高中,他們就可以專注於喜歡的運動項目,進行更多的練習,提升水平。
日本中小學每天都有體育課,學生放學後,還有規定的1小時鍛鍊時間,學校開設相應的場所給學生,學生可自由選擇喜歡的運動項目。有統計表明,日本每天鍛鍊兩個小時以上的學生佔總數四成多。
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們經常在大冬天裡光著上身跑步,這樣的照片讓我過目難忘。
而我們則有許許多多學校田徑運動會取消了長跑比賽,根本原因是孩子們已經「跑不動」了。日本中小學每天都有體育課,學生放學後,還規定得鍛鍊1小時——這才是硬碰硬的「家庭作業」,日本每天鍛鍊兩個小時以上的學生佔總數四成多。而我們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孩子們從早到晚都是瘋狂地做習題寫作業。這就是差距,這就是差別。
體育已經被擠壓到近乎可以忽略不計;學校組織的鍛鍊大抵形同虛設。
比拼體質,只比拼分數,拼得個個都弱不禁風,拼得人人都苦不堪言,這樣的教育註定是沒有前途沒有希望的。這基本道理就在於:體制錯,體質錯。
日本兒童衣服普遍穿得很少,體質較好。
有孩子哇哇大哭
5月初的日本,氣溫一般在20攝氏度左右。當時我們都穿著毛衣和厚的裙子,而幼兒園的小朋友卻只穿汗衫、短褲。據老師介紹,在冬天兒童也是穿短褲的。兒童雖穿得很少,可沒有見到有一個流鼻涕和老患感冒的。這說明經過鍛鍊後,兒童體質普遍較好。相比之下,我們的兒童衣服穿得過多,保護過多,缺乏鍛鍊。在一天的活動中,兒童喝的全是涼的自來水(日本自來水消毒過濾較好,可以直接飲用)。午飯是孩子們早晨從家中帶來的,在5月份的氣溫下,孩子們的盒飯不蒸熱,中午直接吃冷食。據說:這種做法可以鍛鍊孩子們的腸胃功能和增強他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
看到這,我們不禁好奇,日本的體育教育除了讓孩子們接受「挨凍」訓練,還有其他的麼?
還好,就在前不久的2017亞洲幼兒體育研討大會上,本人有幸採訪到了日本早稲田大學人間科學學術院教授、醫學博士專業研究幼兒健康,幼兒體育,健康教育的前橋明先生,讓我們聽聽看日本有哪些好的幼兒體育教育值得推廣和借鑑的:
前橋 明
早稲田大學人間科學學術院教授、醫學博士
專業研究幼兒健康,幼兒體育,健康教育
結合生活去做運動
前橋明說,在日本,對於幼兒體育教育不只單單是教小朋友怎麼去運動,同時還包含著生活,結合著生活去做運動。在生活中通過做運動去完成一些事情,這個方面是值得發揚的。同時藉由在生活中運動的方式,也可以讓孩子食慾更好,睡眠問題得到改善。
激發孩子們的團隊精神,提升自主思考能力
孩子們在一起遊戲玩樂的過程中,他們對於團隊的合作潛能也能被激發出來。同時也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主思考的能力,例如一個東西要怎麼去做才更有趣,這方面的能力也會提升。
在運動的過程中,大人也是一樣的,運動完之後會有一種清新的感覺,就是會有比較開心愉悅的感覺。還可以體驗到孩子們身心達到任務的榮譽感,這也會被提升。
同時現在還有一個能夠讓孩子玩樂,明天還想繼續玩的心情,這也是日本一個值得推崇值得鼓勵的地方。
孩子們晚睡的情況比較多,需要改善
目前需要克服的難關就是日本現在的孩子晚睡的情況比較多,一大早就讓孩子有精神地去玩,這是很困難的。這也是目前需要被克服的。
因為當下大環境改變的這種情況,沒辦法改變這種現象,這是未來想要改變的部分,藉由別的方式去改變。
沒有專業的幼教體育老師教授體育
前橋明表示,在亞洲這邊,沒有專門教體育的幼兒園老師去教孩子們體育,但是在歐美國家就有一些專業的體育老師去教體育。
但亞洲最近也漸漸培育幼兒園師資,最大的差異就是在這個地方。
目前在日本當幼兒園的老師也是非常嚴格的,需要通過重重考核。
在體育老師方面也有分國小,國中作為嚴格的考核。老師通常需要很努力工作才能通過考試,因此同時也有很多老師沒辦法通過那些嚴格的考核就結束放棄了當老師的路程。
當然幼兒園老師需要教的東西非常多,沒有辦法專門只當一個體育老師。
就像剛剛講到國小體育老師的培育,目前很多幼兒園老師是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育,所以他們有時也會有些誤差。
日本的幼兒體育協會,在制定於讓幼兒老師學到更多的體育項目,也讓老師知道體育的教導,去做一些調和。目前跟各國的合作也有請到其他國家的人來日本交流學習。
看到這裡,我作為媽媽,十分汗顏。。。
反省是不是太嬌慣孩子了。。。
最後上一張我們娃娃的照片。。。
什麼也不說了,拉著孩子戶外玩去……
如果你有說不完的故事,育兒的、情感的、旅行的......無論是溫馨的、虐心的還是幸福的、辛酸的,我們都在這裡,期待與你的故事相遇,與你的文字相會。如果你的故事被選中,【童夥媽媽】將送出一份心意,與您一起分享這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