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保護丨豐富而多樣的中國草原

2020-12-11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林草新聞 ,作者張一諾 李娜 王辰

林草新聞

聚焦草原草業 關注林草融合

中國的草原與草業擁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和多樣的重要作用。近日,《中國綠色時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對我國草地學家、遺傳育種學家、北京林業大學草地資源與生態研究中心主任盧欣石教授進行了專訪。

我國草地資源不僅豐富而且特殊

我國是草原大國,草原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的40%,居世界第一位。我國草原主要分布在北方。我國南方還有一部分草地,主要分布在雲貴高原、華南丘陵山地等地帶,這部分草地屬於次生草地。北方天然草原和南方次生草地,都是我國寶貴的草地資源。

草地資源包括草地環境擁有的水熱資源、動植物資源、土壤資源以及風能、生物質能源、化學能源等。我國草原地廣物博,各類草地資源極其豐富,並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國草原保護建設所使用的許多鄉土草種,就來自草原植物資源。

盧欣石介紹說,在我國荒漠化治理過程中使用的檸條,是草原上分布的一種錦雞兒屬小灌木,堪稱我國沙化草原治理的「生態衛士」。檸條還被引進到美國,由此擔負起草原種質資源國際交流的使命。

「另一典型是我國現在廣泛種植的優良牧草——紫花苜蓿。」盧欣石說,「紫花苜蓿是2000多年前張騫通西域時引進的一種優良牧草。我國也有野生種,其分布在新疆天山和阿勒泰山一帶。我國利用紫花苜蓿和黃花苜蓿的種質資源,培育出許多優良新品種,具有更好的耐寒性和適應性。『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就是通過種植加工優質苜蓿草,為奶牛提供優質草產品,確保牛奶質量安全。項目已經執行8年,我國當前的牛奶質量已經進入歷史最好時期。」盧欣石說。

儘快啟動第二次全國草地資源統一調查

20世紀80年代,我國進行過一次全國草地資源統一調查。盧欣石認為,「此次調查基本查清了我國的草原面積、類型和分布等情況,是我們研究草原的重要基礎。」

但是,這次調查距今已過去40多年,中國草原發生了很大變化,有的草原被開墾成農田,有的草原被工程建設佔用,有的發展為新興城鎮。「草原面積在縮小。」盧欣石說。「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應集中科技力量對全國草地資源進行二次統一調查,這是一項重要而急迫的工作。特別是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組建後,草原管理職能進一步明確,希望林草部門儘快啟動第二次全國統一調查。」盧欣石說。

北方草原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

草原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三江源、東北三江以及新疆一些河流大都發源於草原地帶,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水源補給區。

草原大多分布在我國乾旱荒漠區,是我國主要沙塵源地,也是防風固沙的關鍵區域。

草原還是一個大 「碳庫」。「從最近我們承擔的一個內蒙古碳匯經濟學研究項目的初步結果來看,內蒙古草原總地上生物量可儲存約2900萬噸碳素,地下生物量大約儲存碳素2.6億噸,地下土壤有機碳庫44.5億噸。」盧欣石說。

草原的生物多樣性功能也非常重要。我國是世界上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除動植物遺傳資源外,還具有生物特異性。「在保護草原生物多樣性的同時,也就保存了珍貴而有價值的一些遺傳基因。」盧欣石說。

我國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力度居世界前列

盧欣石介紹說:「從2000年到2019年,國家在草原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面的投入2000多億元。尤其是2010年-2019年,國家在草原生態建設上的投資達1600億元,是2000年到2009年這前10年的3倍多。」

這些投資主要用於退牧還草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草原生態補獎機制等,主要進行草原圍欄封育、減畜舍飼、草畜平衡、暖棚建設等。「尤其是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機制,力度和效果十分明顯,對進一步提高牧民保護草原的自覺性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可以說,我國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的力度,從全球來看,都處於前列。

草原文化豐富了中國文化

草原文化是草原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從古猿到現代人的進化都是在草原上完成的。在草原上,人類學會站立起來瞭望天敵、捕捉小動物,從草食動物變為雜食動物並通過攝取動物蛋白質不斷促進大腦發育……盧欣石說:「如果沒有草原,人類祖先現在還生活在森林裡。因此,我認為,草原文化的核心是草原為人類的進化提供了平臺。而且也因為有了草原,才有了古人猿的採獵,以及後來的畜牧業和農業,這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重要過程。」

另一方面,草原遊牧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對自然的敬畏意識、家園意識、合作意識、交流開放意識等都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豐富和提高了中國文化的文明內涵和生態價值。

盧欣石說,人類在傳承草原遊牧文化的同時,還要與時俱進,對草原和大自然不能簡單地「敬而畏之」,還要進一步「敬而為之」。在傳承草原族群的家園意識的同時,發展升華為民族意識和家國情懷。當前,面對國際多邊合作的需求,我們還要發揚光大古絲綢之路的對外開放意識。因為正是這種開放,促進了農耕區和草原區的交融,中國草原區和歐洲草原區的交融,漢文化和歐洲文化、中亞文化的交融……

草業實際上是我國創新的一個名詞

草業實際上是我國創新的一個名詞。盧欣石告訴記者,當年,任繼周、錢學森等一批科學家提出要用現代系統論的觀點看待草原進行物質生產的過程。於是,草業成為獨立的一業,既不依附於畜牧業,也不是單純的草原放牧業。在國外,草業屬於農業的一部分,被稱為「草地農業」。

「我認為『草業』的提出,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一項貢獻。」盧欣石認為,天然草原的放牧業是最基本的草產業。除此之外,草業還包括飼草生產加工產業、草種業、草業機械設備、生態文化產業、精深加工業、電子商務服務業以及我國特有的生態修復產業。以上這些共同構成了我國草產業的基本成分,值得我們在未來深入研究。

圍繞現階段業內較為關注的草種業、草業機械設備和生態修復產業,盧欣石說,草種業需要人們不斷培育新品種,提高草業生產力,利用好野生種質資源。目前,我國在生態建設中所用的草種多是已經馴化的牧草草種,野生原生草種被馴化的很少,更難以大面積繁殖,這離生態建設的需求還很遠。

產業化生產離不開草業機械設備。盧欣石說,草原機械設備產業是非常年輕的產業。這一產業想要得到大的進步,必須有優秀的設計師和實力強大的製造工廠。草原機械設備的需求量很大,目前是草業發展中的一個短板。

生態修復產業是我國的新興產業,也是我國所特有的一個產業。盧欣石說,包括草原生態修復在內的生態工程建設大都是政府投資,計劃式運營。如何轉變投資機制實現市場化運作,是當前產業創新的一個聚焦點。生態修復公司獲得生態修復工程的P2P、PPP等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去探索。「希望國家大膽創新相關機制,讓企業積極參與,讓政府更好地發揮指導監管作用。」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記者:張一諾 李娜 王辰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草原保護丨豐富而多樣的中國草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草原保護丨中國的南方草原
    與四川一樣,湖南也有兩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桑植南灘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和燕子山國家草原自然公園。雖然面積小,沒有北方草原遼闊,但類型多樣,湖南省共有暖性灌草叢、熱性灌草叢、低地草甸、山地草甸4類,有南方草原特有的靈秀。湖南各市州均有草原分布:郴州仰天湖草原、湘西八面山草原、張家界南灘草原、邵陽黃荊嶺草原、汝城白雲仙草原、衡陽老山草原、永州韭菜嶺草原、懷化黃沙崗草原、株洲五門草原等。
  • 中國最美草原有哪些?九大草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哦
    中國是世界上草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草原總面積將近4億公頃。那麼中國最美草原有哪些?中國最美草原,其中,呼倫貝爾草原是中外聞名的旅遊勝地。本文為大家盤點中國十大最美草原,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最美的草原排行榜:
  • 網媒記者感受美麗新疆:大漠草原風光多樣(圖)
    網媒記者感受美麗新疆:大漠草原風光多樣(圖) 沙漠中的遊泳池是人們消暑好去處 孟湘君 攝   中新網北京6月29日電 (記者 孟湘君)2012年全國網絡媒體新疆行6月28日在烏魯木齊落下帷幕,幾天以來,參加這次活動的媒體採訪團先後赴某團駝鈴夢坡、烏魯木齊南山牧場等景區參觀,感受到了新疆大漠與草原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光
  • 林草科普|中國的南方草原
    與四川一樣,湖南也有兩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桑植南灘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和燕子山國家草原自然公園。雖然面積小,沒有北方草原遼闊,但類型多樣,湖南省共有暖性灌草叢、熱性灌草叢、低地草甸、山地草甸4類,有南方草原特有的靈秀。湖南各市州均有草原分布:郴州仰天湖草原、湘西八面山草原、張家界南灘草原、邵陽黃荊嶺草原、汝城白雲仙草原、衡陽老山草原、永州韭菜嶺草原、懷化黃沙崗草原、株洲五門草原等。
  • 盟草原工作站在北京林業大學舉辦草原保護與利用技術培訓班
    為進一步加強盟林草局與北京林業大學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北京林業大學教學科研優勢,提高林業草原生態建設科技水平,提升我盟草原工作者業務能力,盟草原工作站委託北京林業大學草業與草原學院舉辦了興安盟草原保護與利用培訓班,全盟各旗縣市草原站和綠水種畜場共13人參加培訓。
  • 草原生態持續向好 內蒙古做好草原保護修複利用「大文章」
    張林虎 攝中新網呼和浩特8月4日電 (記者 張林虎)在4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內蒙古通過做好「草原保護」「草原修復」和「草原利用」三篇大文章,草原生態持續向好。內蒙古是草原大區,草原面積佔內蒙古自治區總土地面積的64%,佔全國草原面積的五分之一,是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
  • 科學網—草原人眼中廣闊的草原
    站在世界之巔眺望草原 《中國的草原》是在站在世界草原的高度上眺望中國的草原。為何要上升到世界草原的高度?輕鬆地了解世界草原的概況,從中清楚地知道中國草原所處的地位,更能感受到中國草原的獨特和魅力。從歐亞大陸草原分布圖上,可以看出中國草原為歐亞大陸草原的主體部分。 「再看看中國植被圖,發現60億畝的草原,約佔國土面積的41%,是耕地面積的3.7倍,其中84.4%的草原分布在西部。被譽為國土半壁河山的『綠色屏障』養育著我國蒙古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的人們和保護著動植物的多樣性。
  • 保護綠色草原 築牢生態屏障
    從強調規劃引領到加大資金保障,從強化保護措施到細化法律責任……這部40條5000多字的決定,重點對草原規劃、政府職責、資金保障以及草原建設、保護、利用、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了規範。  「制定出臺草原保護決定,是新形勢下加強草原保護建設和管理的一項重要舉措。」
  • 中國十大最美草原
    卓越旅行社帶您走進中國十大最美草原……1、呼倫貝爾大草原在祖國雄雞形版圖上方,有一個酷似雞冠的地方,那就是世界聞名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她被譽為"北國碧玉"。呼倫貝爾得名於呼倫和貝爾兩大湖泊。呼倫的蒙語大意為"水獺",貝爾的蒙語大意為"雄水獺",因為過去這兩個湖盛產水獺。
  • 遼闊草原 錫林頌歌
    7月18日,以「遼闊草原錫林頌歌」為主題的2019年金蓮川賞花節暨少年那達慕大會在正藍旗元上都遺址景區盛大開幕。伴隨悠揚的察哈爾民歌,極具蒙古族元素的隊列依次入場。錫林郭勒盟人大工委副主任、正藍旗委書記霍錦炳在致辭中表示,正藍旗歷史文化積澱厚重,是大元王朝建都之地、蒙元文化的發祥地,中國蒙古語標準音示範基地、中華詩詞之鄉、中華散曲文化教育基地、「貴由赤」長跑賽事起源地、察幹伊德文化之鄉、察哈爾文化研究傳承保護示範基地和當代蒙古文學奠基人納·賽音朝克圖的故鄉,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坐落於此。
  • 「雲遊」特克斯丨「大自然的天然指揮家」喀拉峻草原
    「雲遊」特克斯丨「大自然的天然指揮家」喀拉峻草原新華網新疆頻道「雲遊」特克斯丨「大自然的天然指揮家」喀拉峻草原 喀拉峻草原位於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縣境內這位「大自然的指揮家」將神奇的自然風光巧妙排列演奏出一曲宏大瑰麗的草原景觀「交響樂」
  • 呼倫貝爾草原:世界著名的優質牧場
    作為我國迄今保護相對完好、緯度最高、位置最北的一塊天然草原——呼倫貝爾草原上,自然的力量總是讓人心生感動:這裡的草原無限壯美,河流湖泊星羅棋布,悠揚的牧歌下牛羊成群……        呼倫貝爾草原地處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境內,鄂溫克旗、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被稱為「牧業四旗」,也是草原集中分布區。
  • 【生態玉樹】嘉塘草原上最美的「風景」
    隨著好政策像陽光一樣照耀在草原上,交通運輸快捷了,牧民群眾生活質量提高了,昔日靜默而生活單一的嘉塘草原能夠購買到越來越豐富的生活用品。然而,有人生產、居住的地方垃圾成倍增加,時不時出現隨風飛舞的「塑料花」,起風的時候,肆無忌憚的生活垃圾更是遍布草原。
  • 中國最大的草原在哪裡?
    作者:一隻之旅遊「我的心愛~在天邊,天邊有一個,遼闊的大草原。」華夏民族雖然有農耕的傳統,但我們血統中印刻著的草原記憶,會在某些時刻,忽然迸發出來。就比如,在聽到這首《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時候。呼倫貝爾草原上的水源,除了河,還有湖。呼倫貝爾的名字,就來源於這裡的呼倫湖和貝爾湖。呼倫,在蒙古語中的意思是水獺,貝爾,則是雄水獺。呼倫湖面積超過2000平方千米,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中國第五大的湖,也是草原的中心。
  • 世界上最好的草原:總面積10萬平方千米,也是中國最大的草原
    現如今人們越來越喜歡旅遊了,對於國內的各類景點人們總是想去一一地走一遍,不過也有一些人他們獨愛無邊無際的大海,或無邊無際的草原和沙漠。說到草原我國的草原總面積近四億公頃,是世界上草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 美麗草原我的家
    內蒙古草原文化保護基金會理事長葛健在日前舉行的呼倫貝爾國際綠色發展大會上動容地說,我們在這片草原上經歷過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今天終於走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的確,幾千年來,內蒙古大草原雖然幾經風雨,但一直默默養育著草原上的兒女,守護著中國的北部邊疆,如今,走入新時代,草原生態保護被賦予新內涵,邁上了新臺階。
  • 全國首單天然草原政策性草原保險試點項目落地內蒙古烏拉特草原
    2020年11月13日,內蒙古自治區地方政策性草原保險試點籤約儀式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舉行,烏拉特後旗人民政府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自治區分公司現場籤約,人保財險內蒙古分公司為烏拉特後旗獲各琦蘇木巴拉烏拉嘎查76戶的100餘萬畝草原提供保險服務,總體保障額度2000餘萬元。
  • 自駕張北草原天路—中國的66號公路
    多次在網上看過草原天路的介紹,稱為「中國的66號公路」,決定一睹為快,因此本次旅行第一個景點就安排在這兒。還有一個考慮就是,我們往後幾日要深入草原腹地,從這兒開始行程,可以體驗到什麼叫漸入佳境。退完房前往草原天路,經過大境門景區。
  • 錫林郭勒草原2020冬季冰雪嘉年華啟幕 與草原大咖一道「雲旅遊」
    活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上的諸多「大咖」是活動中的主角,他們以自身的草原生活經歷和對草原的愛與情懷為主線,向直播鏡頭前的諸多觀客娓娓道來冬季錫林郭勒草原上的精彩紛呈。「一邊旅行,一邊拍攝,一邊體驗我們的草原文化。這樣的方式更貼近文化、更貼近生活,有很多故事可以講。」被稱為草原原生態民族服飾旅拍創始人的道日娜提到,她見過太多為草原興奮的遊客。「尤其很多南方的客人第一次見到雪,特別激動。
  • 草原而來的天籟—蒙古長調
    在雄偉的中國版圖北端,是我的家鄉-內蒙古自治區。全國跨經度最大的一個省,地貌種類多樣,但總體上是屬於高原地貌。蒙古長調長調」在蒙古語發音為「烏爾汀哆」,意思是長歌,是內蒙古自治區傳統音樂,被譽為「草原音樂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