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駱駝祥子》為何這麼有分量?它表達的是什麼?你真的明白嗎?
祥子和老舍,很難說這兩個名字,哪一個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分量更重一點,一個是承擔了舊社會命運的虛構人物,一個是活在新時代卻依然悲劇的現實作家。當我們提到他們其中一個的時候,總能聯想到另外一個人的命運,在這個文學泛濫,故作感傷的年代,能夠在人們心中留下如此印記的文學作品,並不多見。那麼作為現代作家中的佼佼者,老舍一生筆耕不倦,為什麼只有《駱駝祥子》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呢?
平心而論,無論是《茶館》還是《四世同堂》,就文筆與才識而言,它們都不惶讓《駱駝祥子》,但是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唯有那個拉車奔跑的鄉下漢子,才是老舍文學中真正的靈魂,也是老舍留給這個世界不可提到的一個經典人物,祥子的命運和老舍的命運,在我們「根深蒂固」的印象裡,永遠都是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駱駝祥子》的故事情節雖然非常簡單,但是作為被九年義務教育選中的「典型」,在這些簡單情節的背後,永遠都是我們心知肚明的「內涵」。就小編個人來看,祥子的人生悲劇,並不僅僅是反映了舊社會的黑暗,或者說,祥子的人生悲劇,根本就不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黑暗,因為無論哪個時代,有黑暗的地方永遠都有光明,祥子的悲劇之所以讓很多人耿耿於懷,不是因為我們憎恨那個罪惡的年代,而是憎恨那些不願意走向光明的靈魂。
在老舍一開始對《駱駝祥子》的構思中,祥子本人的確是要映射那個社會不公正的一些地方,但是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和後期思想上的變化,《駱駝祥子》原本的文學價值有了很大的改動,並非後世人們想像的那樣,為了反映舊社會的黑暗壓迫和勞工欺詐。小編個人認為,老舍本人對待《駱駝祥子》的感情,與魯迅先生對待《阿Q正傳》的感情一樣,「哀他不幸怒他不爭」。
一本好的文學作品,理所當然的承擔著作者本人對社會的看法,書中主人公的命運也是作者想要集中表達的思想。從《駱駝祥子》的悲慘遭遇中,我們可以說老舍本人對待舊中國軍閥時期的民生社會有著非常消極的看法,但是這並不代表老舍本人對那個社會整體有多麼大的怨言,因為正是那個激蕩不安的年代,中國才從混戰中走向安寧,才從分裂中走向團結,所以小編認為,《駱駝祥子》代表的精神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讀過魯迅作品的朋友們肯定明白小編的想法,作為老舍的前輩,魯迅並非是以回望者的角度去反思,而是以親身經歷者的視角去講述,魯迅本人絕對比老舍更有權力去控訴那個不公正的年代那個民生凋敝,百姓愚昧的年代,但是和老舍一樣,他們筆下的作品並非單純的一頓牢騷,更多的是和生活相聯繫。
如果讓小編本人來講的話,「我們總能在他們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這就是證據,因為我們沒有處於那個動亂的年代,但是我們依然能夠看到那個年代的亂象依然在我們身邊,這也正是老舍偉大的地方,好的作品不僅僅是反映一個時代,而是伴隨著一個時代的發展,我們總能發現他們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依然沒有該表的思想。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好作品吧。
就站在小編的觀點上來看的話,老舍的作品還是非常有價值的,很值得後人去欣賞,不知道在大家的心中是不是這樣的呢,相信大家很多人都看過這部小說,對於這部小說理解的也是非常的透徹,所以這部小說在大家的眼中分量還是很重的,相信在大家的心中都是明白的,所以在現在的社會上,人們對於老舍的評價還是很高的,甚至是對於祥子,大家心中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總而言之,老舍的《駱駝祥子》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就像祥子在現在人的眼中,他是那個獨一無二的車夫,也正是這個車夫,激勵著我們前進,激勵著我們努力,培養我們成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新時代青年,不管是在現代的生活中,還是過去的封建社會下,祥子都是非常值得人們敬佩的一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