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國的俗語文化,可謂是歷史悠久,而且十分的接地氣。俗語文化流傳在民間,大多數都是老祖宗在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來的人生金句,對後人起到了很好的警示和借鑑的作用。
俗語形成與起源,它其實來自于田野間,灶火旁,是勞動人民生活經驗,更代表著樸素的思想與至簡的道理。因此無論是閒聊時,還是寫作時,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俗語有趣,十分接地氣。表面上看似粗糙簡陋,但細細品味會發現,其中蘊藏的都是深刻的人生道理。我們經常能夠在一些文學作家的作品了,看到俗語文化的身影。所以俗語不僅能像春風一樣吹遍人間,也能登上文學的神壇,做到真正的「雅俗共賞」。
比如我們經常說的一句俗語老話「身在福中不知福」,大致的意思是:生活在幸福之中,並不感到幸福。沒吃過苦,不懂得感恩,表現出了對生活的不滿足。
那什麼才是幸福呢?不同的人對於幸福的定義是不同的,有的人覺得家庭和睦、身體健康才是幸福,有的人覺得家財萬貫、名利雙收才是幸福。但是大多數人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其實感到不幸福,其實就是我們內心的欲望在作祟,曾國藩曾說「無欲則剛」,一旦欲望積攢的太多,就會化作負面的情緒,讓我們整日為得不到的東西苦惱,慢慢也就會鬱鬱寡歡、不開心了。
「身在福中不知福」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俗語,其他它還有下半句,才是整句的精華所在,那就是「船在水中不知流」。
意思是船在行進,兩岸的風景不停變換,而坐在船上的人感覺遲鈍,渾然不知,不能發現美好的事物,處在很幸運的位置卻不能發現自己的幸運。
每個人的成長曆程不盡相同,每一天都會發生變化,成長過程中身邊的那些美好,我們卻總是認為它是應該的,因此就會對其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餓了我們就能吃到飯,渴了就能喝到水,這些細微的小事,正是構造幸福大廈的最基礎的來源。
《夫子治家格言》中曾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善於發現身邊細微的美好,你就會感覺自己置身在幸福的環境中,心情也會慢慢變好。
看似簡單的一句俗語,裡面包含了多少人生的真諦,如果不去認真領悟,就僅僅會停留在表面的意思,從而忽略了內涵。於平凡之中感知那些不平凡,以小見大,善於思考,這就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
中國古代有非常多的俗語,大多數人只知道常說的那些。這本諺語大全收錄了春秋戰國時期至今的各種俗語諺語,涉及面廣,非常適合閒暇時間閱讀。
諺語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類:生產諺語,人們在總結生產經驗時得出的智慧;社會諺語,反映世間百態的內容;生活諺語,反映人們的世界觀,以及總結生活中的各種經驗的內容。
這套書不僅僅是單純的俗語文字,還有一則則的小故事,每一則俗語都跟著一段小故事。看起來更加通俗易懂,了解俗語背後的深刻含義。
這套書一共有兩本,一本是諺語,還有一本是歇後語。歇後語是由兩部分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謎語的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像謎語的謎底,十分自然有趣。
兩本書恰逢出版社活動,一共僅需68元,也就是兩張電影票的價格,不僅能打發無聊的閒暇時光,還能豐富自己的知識庫,何樂而不為呢?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