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哈拿」的禱告
我的爸爸因為我奶年的病得醫治而信了主,我奶奶本身也信了主(很多年後爺爺也信了)。而我媽也是信徒。在屬靈長者的介紹下,二人認識,順利步入婚姻。而且很快生了我兩個姐姐。都是按照聖經的詞彙取的名。我爸爸從結婚不久,就已經在我們幾個村的教堂講道服事。
我的兩個姐姐依次出生。作為普通的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普通的北方人,家裡必須有兒子,不然會被周圍的鄰居們看不起。我爸爸也不例外。在出生了兩個女兒的情況下,爸爸禱告說:「主耶穌啊,你若賜我一個兒子我就把他獻給你。」這是效法哈拿的禱告。雖然信心不如哈拿那麼大,但是神也聽了他的禱告。因此,我出生了。神給我取名叫天恩,既繼承了我兩個姐姐的名字,也是說我的來源是從禱告中從天而來。
一方面我是在我大姐出生的7年後,才有了我。爸爸的等待的焦急可想而知。另一個方面,我的爸爸終於等來了他的應許的「以撒」。我就成為了那個被禱告來的應許之子。而在我所不知道的時候,我的命運就在爸爸的禱告中,有了雛形。
02小孩子的異象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爸曾問及我的志向是什麼?由於我年幼貪玩,真的不知有啥志向,也未曾考慮過這方面。但我不知為什麼腦海中浮現出教堂,講臺的形狀。
「我要做牧師。」我說。「作牧師要吃苦的,怕不怕吃苦?」爸爸很感動的問我。「不怕!」我自豪而決絕地說出了不怕。或者是出於逞強,或者是無知者無畏而不知道天高地厚。如今想來,都在我父親求子的禱告中埋下線索。從那以後,爸爸就刻意培養我。而且提醒我將來要好好侍奉神。在他規劃的藍圖中,是先去讀金陵神學院讀神學,畢業以後回到教堂作傳道人。爸爸經常鼓勵我好好學習,不要忘記當時在神面前說出的話。
高中了,我接觸了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情,被吸引,也被潛移默化的影響。更加的知道侍奉者面臨的生活上的艱難,我開始擔心起來。我所說的不怕的當初的勇敢在哪裡呢?如同彼得的我要為你捨命一樣,結果卻逃之夭夭。我的勇敢的不怕也逃之夭夭了。
我對做牧師的信心動搖了,我曾經說過的要做牧師的豪言壯語,是不是自己的逞強或者當時的兒戲的話呢?這是神對我的旨意嗎?但是作為基督教家庭的我,說出的話是是對神許下的承諾,又豈能反悔改變呢?
03我的大學
高中的時光一閃而過,而大學在不期然而又必然地來到了我的面前。我的學校是在郊區的大學城,距離市區很遠,坐車要花不少的時間。找教會,找到了莫愁路的教堂,所以常去這裡聚會。也找到了大名鼎鼎的金陵神學院,這個我的爸爸一直在我耳邊訴說的學校,也是給我定的規劃的學校。自然而然地,我也找到了金陵神學院,感謝主那裡有禮拜,我也常去那裡參加禮拜。從所在的大學城到金陵神學院那裡,可是兩個小時的地鐵路程啊。但是,我卻不覺得遠,也不覺得單槍匹馬的孤單。我每次聚會都是期待和喜樂的心情去坐上漫長的地鐵旅程的。對我來說,能夠聚會是多麼感恩,而朝見神是多麼令人心滿意足。神是我的幫助,又是的良伴,因此兩個小時的旅程,對我來說,是在輕鬆和愉快的期待中度過的。每一次的聚會,都像是大衛說得到錫安朝見神。我何時能朝見神呢?我每一次的奔赴旅程,都是去朝見我的神。到我最喜樂的神那裡。
2012年6月份,我在網絡上看到一個團契發表的信息,就在我學校的附近。我因此就聯繫到了團契負責人。在找到附近的團契的時候,一方面感謝神體諒我長途跋涉的辛苦,叫我找到一個很近的團契,一方面也佩服自己的勇氣,或者說也感謝神給我那麼大的信心,叫我在那麼漫長的旅途中也能堅持去聚會。
第一次去參加團契的主日,在去的路上很期待快點到達,在到的時候也很激動。我是個新人,團契的弟兄姊妹很熱情地接待,互相介紹,留下聯繫方式,這讓我感受到團契聚會的溫暖。以前在教堂聚會到散會連旁邊的人都不認識最多微笑一下,聽過講道之後就回去了,沒有一下彼此分享的過程,其實心裡多少會有隱隱的失落感。而在團契裡,我們一起唱詩讚美神,利用電腦伴奏,環境氛圍都分外不同,聚會的都是周圍大學的學生,充滿朝氣活力,雖然人數不多,但每個人都有敬拜時的感動。講過道之後,我們每個弟兄姊妹都可分享聽道後的感動,也可分享在過去一周生活上所面臨的挑戰,如何經歷神的同在幫助,有困難的我們一起彼此代禱。對比來說,我去教堂聚會,是朝見神。然而在這裡,我則遇到了和神的百姓一同朝見神。「【詩16:3】論到世上的聖民,他們又美又善,是我最喜悅的。」
到目前為止參加團契聚會已經有兩多年了,我認識了很多大學生弟兄姊妹,我們一起敬拜上帝,一起禱告,一起分享,真的有回家的感覺。與神的關係有了更好的改善,禱告時的體驗也不同了,以前禱告像在自言自語,現在認識到禱告是發自內心要對主說的話,感覺神就在我跟前聽我的禱告;對神的屬性的認識也提高了,以前更多的是感性認識,現在無論是感性認識還理性認識都有了長進;對神尊貴偉大有了更深的敬畏,也學習到謙卑的功課,以前我很自私,現在雖然還是自私的,但我感覺有所改變了,奉獻不心疼了。在團契中我開始參與帶領敬拜,主持的事工,參加提摩太門徒訓練的時候開始嘗試講道,這讓我在將來侍奉神的時候有了操練的機會。
團契的負責人超哥是全職服侍,他給了我很多的幫助,無論是知識上還是信仰上,都使我受益匪淺,尤其是在全職服侍上有很多的指導和鼓勵。我準備在大學畢業之後去報考神學,接受神的裝備,預備自己,等待神的使用。
自從2012年6月認識超哥來到共同體一直不斷的經歷著神的同在,也不斷有神跡伴隨。來到共同體讓我從一個對主耶穌救恩不明白成為可以參加2013屆提摩太門徒訓練的人,可以去傳福音的人;來到共同體讓我學會了靈修,開始明白了許多真理;來到共同體讓我開闊了眼界,來到共同體顛覆我曾經對家庭教會和三自教會的看法,曾經我不太看好家庭教會,感覺教堂正統,不過我現在對家庭教會另眼相看了,家庭教會做了許多教堂沒有做的事工。兩年來的團契生活,我收穫了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也學到好多道理:耶穌的救恩;禁食禱告的果效;團契聚會的重要性;儘自己的本分結果交給神;把神的事放在第一位,神不會把我的事放在最後。
04不再金陵夢
剛來到團契我就分享說,大學畢業之後我要全職侍奉,而且準備去讀金陵神學院然後回到教堂服侍。2014年6月,我真的畢業了。我要何去何從呢?我該定位自己在哪裡呢?是進入三自的體系嗎?還是家庭教會呢?我真的一定要讀金陵嗎?我真的要去教堂服侍嗎?想起教堂中的一些事情令我痛心和失望,又對比在團契中所得到的餵養和成長,以及對家庭教會在服事方面的盡心竭力。我的金陵夢開始動搖了。我想換一個方向了,就是進入到與家庭教會的弟兄姊妹們同工。但是我決定留在共同體而且不去金陵讀神學並不是一個很容易的決定,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掙扎。原本的金陵神學院讀書計劃,現在我卻要轉向另一個方向,自己有很大的心理搖擺和心理衝突。而且我怎麼跟我爸爸交代呢?
我和超哥分享了我的想法:我能夠在團契中成長,那麼以後也會有更多的大學生可以在團契中獲益,所以我決定在團契全職,我認為我的禾場在大學校園。神帶領我來到團契,一定有他的美意吧。或者他的美意就是讓我在這裡服事,而不是在那裡。我決定在團契裡服事。
我帶著忐忑的心向我爸爸攤牌說,我不要讀金陵了,我要參加家庭教會的團契服事。不出所料,提出這個話題後,爸爸強烈反對。自從我想要不讀金陵神學院開始,實際上就算不說,我和我爸在這件事上的分歧已經出現了。提出來只是把隱藏的分歧,展現出來了。我為這個事情禱告了好久,弟兄姊妹也在為我代禱,我也嘗試了禁食禱告,禱告的這一段時間我沒有回家和爸爸面對面談過,只是在電話中和他解釋,但是根本沒有用,換來的只是沒有結果的爭吵。
7月底,超哥和我一起回老家準備與我爸爸交通此事,我把我的想法坦誠的和爸爸訴說,爸爸還是不願意。我們在選擇神學院上有分歧,爸爸堅持我要讀金陵,至於畢業後去三自或者家庭體系,則是我說了算。我則堅持我的看法。後來爸爸帶著火氣說:不讀金陵可以,但是一年要讀10遍聖經,一年之後要檢查我的膝蓋有沒有繭子。我感覺到他的火氣,自己也很不舒服,覺得這樣的要求太苛刻了。當時超哥說我們一起禱告吧,於是我們輪流禱告,在禱告中爸爸的態度有所改變,我也改變了我的想法。我意識到爸爸提的要求並不高,要想侍奉上帝,多讀經多禱告是理所當然的。就這樣,我欣然地接受了這樣的要求。而爸爸則不再要我非要讀金陵。感謝神,這麼久的禱告與代禱得到了成就,心裡的石頭落了地,我可以沒有障礙的在團契裡侍奉神了。於是,我畢業後,來到了自己所在的團契服事,原來的對經濟上的擔心,現在看起來實在是多餘的。神的恩典充足有餘。在2017年的時候,在團契全職服事兩年後,我來到了korea讀神學,進一步裝備自己,我要成為一個更加合格的牧師。
05最後的話
回首自己的一路走來,感謝爸爸,帶領我來到這個世界,而且使我出生和長大在一個基督教的家庭中,也引導我從小接受了耶穌。每次跟爸爸談這些事,我會感恩流淚,我的爸爸也會感恩流淚,每每如此。
回味自己的一生實在是一件奇妙的事。我們的人生都是神所給我們個人的寶藏。我的兒時的「大話」,我的父親求子的禱告,都在一步步地落實到現在的我的生命中。神實在奇妙,我在母腹中神已經知道我,在我沒出母胎,神已經呼召我作他的先知。而且借著我父母的膝下無子然後的窘迫導致的禱告和奉獻兒子,讓神奇妙的安排展現出來。我們的人生都在神的手中,我們的人生都被他所精心設計過。我還未度一日,神都已經寫在冊子上。感謝神,他知道我,他引導我,直走到他所預定的地步上。感謝神,因為他對我有無盡的恩典。我願一生做耶和華的祭司,像哈拿敬虔禱告來的撒母耳一樣,終身服事耶和華,而且過一個「僕人敬聽」的聽神話和與神同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