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很多媽媽開始對寶寶洗澡這件事犯了難,擔心寶寶著涼生病,不知道什麼時間段給寶寶洗澡以及洗澡之前做好什麼準備。今天這份秋冬寶寶洗澡指南送給有這些問題的寶媽!
選擇一天中最溫暖的時間給寶寶洗澡,最好在12:00~15:00之間。
讓寶寶提前解決好大小便,儘量在洗澡前半小時不喝奶,以防吐奶。
提前開啟浴霸或電暖氣,待浴室溫度升高,以26℃~28℃為宜。需要注意的是,浴霸的光很刺眼,不要讓寶寶的眼睛直視浴霸,洗澡時最好將其關閉。
毛巾、衣服一定要提前準備好,如果可以的話最好用暖氣或電吹風把寶寶的衣服、毛巾烘暖。
不妨備一些熱水,以防寶寶在水裡玩美了不想出來(針對用浴盆洗浴的寶寶),水溫降低時可隨時補充。
小寶寶建議盆浴,要將寶寶的身子浸在水中,水量約佔澡盆的一半,避免寶寶身體暴露時間過長而受凍著涼。如感覺水涼了要及時加熱水,加熱水前一定要把寶寶抱離注水區,以免燙 傷。水溫一般維持在38℃~40℃為宜。
小寶寶洗頭洗澡最好分開。洗頭時要注意寶寶身子的保暖,可先不脫內衣,或用大毛巾包裹身體,洗完頭後給寶寶包上毛巾再洗身子, 這樣就不容易受涼。
寶寶專用的沐浴露、洗髮水要放在最稱手的位置,保證洗浴時可以輕鬆快捷地拿取。
在給寶寶塗抹的時候,可以鼓勵寶寶一起動手,這樣既增加洗澡的樂趣,也能夠縮短給寶寶擦洗的時間。
給寶寶洗澡要速戰速決,不要讓孩子長時間泡在水裡。因為泡的時間過長,皮膚容易脫水,會加重皮膚乾燥,一般洗澡時間要控制在10 分鐘左右。
洗完後迅速用大浴巾包裹寶寶全身並吸乾水分,適量塗抹保溼護膚品,防止皮膚乾燥起屑。
抹完護膚品後給寶寶穿上事先烘暖的衣服, 肯定既舒服又溫暖!
穿好衣服後,最好給寶寶喝點溫水,以補充洗澡過程中丟失的水分。
最後,需要提醒媽媽們的是,天氣越來越冷,給寶寶洗澡的次數應相對減少,一周2~3次為宜。
早晨、晚上不宜洗澡:早晚氣溫普遍過低,寶寶皮膚調節能力跟不上,容易著涼感冒。
飽餐後不宜立即洗澡:飽餐後洗澡,表皮血管被熱水刺激而擴張,會影響消化吸收。
玩耍後不宜立即洗澡:休息30分鐘後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
身體不適不宜洗澡:寶寶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皮膚受損及打預防針後,暫時不宜洗澡。
除了洗澡,還有一個媽媽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即寶寶的皮膚問題:起皮、皴裂、溼疹、癢…… 基本上是每個媽媽都會遇到的。
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養寶寶的皮膚呢?保溼是關鍵!而給寶寶皮膚保溼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塗乳液!
抓住洗澡洗臉之後的「黃金三分鐘」
從洗完臉開始算起,3分鐘內人的皮膚最柔軟、細膩,毛孔處於張開的狀態,利用這個時間護膚,效果最佳。趁寶寶皮膚上保留著少量水分抹護膚品能在皮膚上形成保護膜,保溼效果最好。
此時將潤膚水或乳液倒在手心,兩手輕輕畫圈揉一會兒,使護膚品變得溫熱後再塗抹在寶寶臉上,能幫助營養成分更好地滲透進皮膚深處。
秋冬給寶寶護膚不在於塗什麼護膚品,而在於塗了多大的量!有些時候,並不是孩子皮膚幹,而是護膚品的量沒塗夠。
護膚品塗夠量,這也是解決皮膚幹癢的最行之有效的辦法!
如果是霜劑,取成人食指指尖到第一個關節處的量(如果是乳液,應該是1元硬幣大小),這麼多的量可以塗抹成人兩隻手掌大小的面積。
若是給1歲以內寶寶全身塗抹的話,大概需要10倍的量。算起來,是成人手掌攤開這麼多,這樣的量,才大致能把寶寶從上塗到下。
當然,媽媽也要熟悉寶寶的皮膚特點,並根據自家寶寶對護膚品的適應度來自己掌握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