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月經卻異常出血?要警惕!可能是腫瘤,關注這7點很重要

2021-01-19 騰訊網

一、分類

分為有規律周期的陰道流血、不規律陰道流血、接觸性陰道流血、絕經後陰道流血、停經後陰道流血及外傷後陰道流血等。

二、病因和發病機制

引起陰道流血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類:

1.卵巢內分泌功能失調

包括無排卵性和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以及排卵期出血。

2.病理性妊娠

常見於各種流產、異位妊娠、胎盤異常以及產後出血等。

3.內生殖器炎症

如陰道炎、宮頸炎和子宮內膜炎等。

4.生殖系統腫瘤

子宮肌瘤是引起陰道流血的最常見良性腫瘤。其他多為惡性腫瘤,如外陰癌、陰道癌及肉瘤、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子宮肉瘤、妊娠滋養細胞腫瘤等;具有雌激素分泌功能的卵巢腫瘤也可引起陰道流血。

5.損傷和異物

生殖道損傷和陰道異物可致陰道流血;宮內節育器選擇不當,壓迫子宮內膜致局部壞死、潰瘍,引起出血。

6.外源性性激素

使用雌、孕激素不當或不規則服藥,以及口服避孕藥中雌激素劑量過低或漏服,均可引起陰道流血。

7.全身性疾病

引起凝血機制障礙的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以及肝功能損害等,可表現為不規則或大量陰道流血。

圖片來源:pixabay

三、臨床表現及臨床意義

1.有規律周期的陰道流血

(1)經量增多:表現為月經周期正常,但經量多或伴經期延長。

多見於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宮內節育器或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等,也見於凝血機制障礙所致出血。

(2)月經間期出血:又稱排卵期出血。發生在下次月經來潮前 14~15 日,系月經間期卵泡破裂,雌激素水平暫時下降不能維持子宮內膜所致。

出血量少於月經血量,常歷時 3~4 日,偶可伴下腹部疼痛或不適。

(3)經前或經後點滴出血:月經來潮前後數日持續少量陰道流血,常淋漓不盡。

見於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宮內節育器不良反應,也見於子宮內膜異位症。

2.不規律陰道流血

陰道流血無周期性,或多或少,多見於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也見於子宮內膜癌等。

無任何周期可辨的長期陰道流血多見於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

3.接觸性出血

於性交後或陰道檢查後立即出現的陰道流血,量多少不定,色鮮紅。

常見於宮頸炎、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宮頸息肉、早期宮頸癌或黏膜下子宮肌瘤。

4.停經後陰道流血

若患者為育齡婦女,首先考慮與妊娠相關的疾病,如流產、異位妊娠或妊娠滋養細胞疾病等;若患者為青春期、無性生活史或絕經過渡期婦女,且不伴有其他症狀,應考慮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絕經過渡期患者還應排除生殖道惡性腫瘤。

5.陰道出血伴白帶增多

多見於晚期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黏膜下肌瘤伴感染、宮頸息肉等。

6.絕經後陰道流血

首先應考慮子宮內膜癌,也可見於老年性陰道炎、宮頸息肉、子宮內膜炎或其他生殖道惡性腫瘤等。

7.外傷後陰道流血

常見於騎跨傷後,流血量可多可少,伴外陰部疼痛。性交致陰道裂傷也可引起陰道流血。

8.間歇性陰道血性排液應警惕輸卵管癌的可能

圖片來源:pixabay

四、常見伴隨症狀

1.伴腫塊陰道出血

伴盆腔腫塊見於子宮肌瘤、陳舊性宮外孕、卵巢性索間質腫瘤及陰道、子宮的惡性腫瘤等。宮頸息肉、子宮內膜息肉亦可出現陰道出血。

2.伴停經史

多為與妊娠有關的疾病,如流產、異位妊娠、妊娠滋養細胞疾病、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等。分娩後出血見於妊娠物殘留、子宮復舊不良等。

3.伴下腹疼痛

可見於子宮內膜炎、子宮黏膜下肌瘤、晚期宮頸癌及子宮內膜癌、輸卵管癌等。

4.伴白帶增多

接觸性出血伴白帶增多、異味等,是宮頸嚴重炎症、癌前病變甚至宮頸癌的重要徵兆。亦見於晚期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黏膜下肌瘤伴感染、宮頸息肉等。

五.相關檢查

1.婦科檢查

外陰、陰道、宮頸、子宮、附件等情況。

2.輔助檢查

(1)實驗室檢查:血、尿常規檢查。生育年齡患者常需行尿或血 HCG 檢測,以排除妊娠或與妊娠有關的疾病。根據情況有的尚需行甲狀腺功能、肝功、腎功、凝血功能及性激素測定。

(2)宮頸細胞學檢查及 HPV 檢查:有性交出血或宮頸有炎症、息肉和觸血者,需行此項檢查,可協助診斷早期宮頸癌。

(3)超聲檢查:B 超(經腹或經陰道):子宮出血者常需行盆腔 B 超檢查,以了解子宮大小、形狀、子宮內膜厚度、宮腔有無異常回聲,附件有無包塊及包塊的性狀,有無腹腔積液等。

(4)活組織檢查:

外陰、陰道和宮頸的病灶,可直接取活檢,以明確診斷。懷疑絨癌者,切忌活檢,因可發生難以控制的病灶大出血。

子宮出血者,為明確診斷或止血,常需行診斷性刮宮(一般限於已婚患者),刮出組織必須行病理檢查。懷疑子宮內膜癌者,行分段診刮。即先刮宮頸管,再探宮腔深度和刮取子宮內膜組織,然後分別標明標本來源後,送病理檢查,以協助診斷子宮內膜癌。

(5)內鏡檢查:

宮腔鏡檢查:當 B 超顯示宮腔回聲異常,或已診功血久治無效時,需行宮腔鏡檢查。以明確宮腔有無病變,如黏膜下肌瘤、內膜息肉、癌腫等。

腹腔鏡檢查:婦檢或 B 超發現盆腔包塊,或子宮內膜異位症者,行腹腔鏡檢查可明確診斷。

圖片來源:pixabay

六.常見誤區

很多患者常常將陰道出血誤認為尿道出血,辨別是陰道出血還是尿道出血,需要通過陰道檢查明確出血的部位,尿常規檢查明確是否尿路的問題。

七.處理方法

1. 密切觀察症狀

記錄下自己的月經周期,以便向醫生描述症狀。可以在日曆上記下出血日期、時長和出血量(少量、中等、大量或點狀出血)。

2. 就醫

及時就診。異常陰道出血原因複雜,雖然許多原因都較輕微,但有一些也很嚴重。

3.如果在未懷孕的狀態下發生異常陰道出血並伴有下列症狀,請撥打 120:

頭暈;

昏厥;

皮膚看起來異常蒼白。

如果處於懷孕狀態,請參閱「孕期出血處理」。

感謝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李昀姝醫生 參與本文撰寫

相關焦點

  • 非月經期陰道出血,嚴重嗎?5種情況有所不同,不排除腫瘤的可能
    非月經期出血是異常出血,出血部位可發生在輸卵管、陰道或宮體以及宮頸,最常見的是子宮出血。正常情況下月經周期是21~35天,每周期月經量在5~80毫升,月經期持續3~7天。然而一部分女性卻出現異常陰道出血,讓她們甚是害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卵巢腫瘤可影響月經、排尿和陰道,但腹部某些「信號」,也要警惕
    對於女性來說,卵巢腫瘤是非常危險的疾病。卵巢腫瘤的症狀有時候不是非常明顯,因此很多時候疾病被發現時,腫瘤已經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分,無法有效治療。對卵巢腫瘤狀有一個深刻的理解,有助於疾病的防治。哪些異常或提示卵巢腫瘤作怪?
  • 月經紊亂,絕經後下身出血,警惕子宮內膜癌
    這下才著急來就醫,經檢查確診是子宮內膜癌早期,幸虧發現及時,手術後消除心病。不正規的保養品中可能含有雌激素,異常的雌激素,是可能刺激子宮內膜異常增生的,進而誘發子宮內膜癌變。今天,吳醫生和大家聊一聊子宮內膜癌的事兒。
  • 女性陰道出血警惕癌症
    10歲小女孩竟然也來月經?其實是惡性腫瘤……記者日前在醫院婦科採訪時了解到,陰道異常出血在臨床非常多見。專家指出,陰道異常出血往往是異常妊娠、生殖道感染和惡性腫瘤等疾病的信號,切莫掉以輕心。  「月經」不乾淨?
  • 沒來「大姨媽」卻出血?女性「非經期出血」需警惕這5種情況!
    正常情況下,女性每個月都會經歷一次出血,那就是生理期,而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有的人在非經期時,陰道也會有血流出,這是怎麼回事呢?婦科專家提醒,非經期出血可能說明身體存在健康隱患,一定要引起重視,必要時要積極尋求醫生的幫助。
  • 中年婦女陰道異常出血要警惕
    問:患子宮肌瘤4.7cm×6.0cm,合併糖尿病、壓力性尿失禁,有什麼治療方法? 答:你的子宮肌瘤有手術指徵,可選擇手術治療,手術途徑可選擇陰式子宮切除。同時做陰道壁修補,膀胱整復,以糾正壓力性尿失禁,提高性生活質量。該術式還可避免糖尿病可能出現的腹部切口感染。
  • 7大原因導致經量過多 陰道出血不止需警惕宮外孕
    原標題:7大原因導致經量過多 陰道出血不止需警惕宮外孕 大多數女性每個月都會來一次月經,然而不同女性月經的情況卻是千差萬別。一些女性一來月經就會出現不適,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女性被經量過多困擾著,來月經往往會讓她們有「血崩」的錯覺。到底為什麼會經量過多?專家提醒,需警惕經量的突然增多,或可能由宮外孕造成。
  • 非經期為何會出血?可能是這4種情況,千萬別大意
    非經期出血的原因有很多,也有可能確實是疾病的信號,是需要女性引起警惕的,必要的時候是需要進行就醫檢查治療。非經期為何會出血?可能是這4種情況1.婦科腫瘤婦科腫瘤有很多種,比如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等等。患上婦科腫瘤和自身體內的激素分泌失衡有關係,這樣就會引發子宮內膜和而卵巢功能的異常,就會導致異常出血的情況出現。
  • 小兒出現這7種異常症狀應小心惡性腫瘤 家長一定要警惕!
    原標題:小兒出現這7種異常症狀應小心惡性腫瘤 家長一定要警惕!   現在環境汙染變得越來越嚴重,再加上飲食安全問題,也有一部分小孩子患上惡性腫瘤,其實惡性腫瘤是不分年齡的,孩子患上惡性腫瘤會有哪些症狀呢。   小兒出現這7種異常症狀應小心惡性腫瘤,家長一定要警惕!
  • 身體部位出血別忽視 可能預示著疾病到來
    便血有一次都要警惕浙江省腫瘤醫院結直腸腫瘤外科李德川主任說,陳大媽發病可能和20年前放療有關,當時放療水平有限,她放療後有多年放射性腸炎的病史。最近半年便血,檢查發現在直腸靠近肛門的位置有一個4cm左右的腫瘤。
  • 沒來月經卻出血?可能是有五種原因導致,女性請小心最後兩個
    女性每個月都會來月經,經期間就會有出血的情況,這些是每個月正常的一個生理現象,主要是子宮內膜脫落排出血,不要過於的擔心,有些女性在月經過後,還會出現出血的情況,很多人覺得這是經血回流,沒有排乾淨,這可能是一種原因,但不排除疾病的到來。
  • 身體有腫瘤,皮膚先知道?皮膚出現這5種異常,要警惕
    皮膚有哪些異常要警惕可能存在腫瘤? 一、皮膚質發生變化 基本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對方大大小小不同的痣,有些是從出生後就出現,有些是因為後天色素沉著導致,一般這些痣從小到大不會有多大的變化,而且顏色大部分是灰黑色,但如果在短時間內發現痣發生改變,有變大,顏色異常或者突出表面出血等症狀要警惕,有可能是惡性黑色素瘤,這是皮膚腫瘤的一種。
  • 不同部位出血預示不同疾病 腫瘤最明顯的紅色信號為什麼被忽視
    便血  有一次都要警惕  浙江省腫瘤醫院結直腸腫瘤外科李德川主任說,陳大媽發病可能和20年前放療有關,當時放療水平有限,她放療後有多年放射性腸炎的病史。最近半年便血,檢查發現在直腸靠近肛門的位置有一個4cm左右的腫瘤。
  • 月經出血量特別多,真的是在排毒嗎?
    2、經期持續2-8天,平均4-6天;3、平均失血量為20-60ml(超過80ml則為月經過多);4、無非經期出血。一、為什麼月經出血很多?注意,這不是在排毒!而是要就醫!!月經出血很多,可能由以下幾個原因導致:卵巢功能性障礙;子宮病變: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子宮內膜息肉等;止血、凝血功能異常:血小板減少、凝血的因子缺乏。二、那麼,月經早該結束了,為何又遲遲不結束?千萬不能再等等看看!而是要警惕!!
  • 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月經不順?小心這些是異常信號!
    除了痛經以外,是否合併其他症狀,例如:持續下腹痛(例如:甚至可能連沒月經時也痛)、經期血便或血尿、經期腹瀉…等等,也都建議就醫檢查。出血量、出血天數的正常與異常?當月經來時,正常的出血天數為2~7天。如果以客觀的出血量來說,一次月經的出血量,正常的範圍為30~80C.C.的量。
  • 如何區分月經和異常陰道出血?
    如何區分月經和異常陰道出血?(2)時間不規律異常出血可能呈間歇性發作,一天當中會點滴出血,第二天就停止了,但過段時間又會開始出血。月經的特徵(1)時間上有規律月經周期長短每個人可能都不一樣,但大多數人自己的月經周期基本上是穩定不變的。
  • 不在生理期異常出血,有4方面的原因,可能是身體發出求救信號
    正因為每個月都有,所以我們可以根據月經的情況來判斷女性的健康,如果出現異常出血的情況,那麼一定要小心了,這可能是女性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每次月經時出血的時間為3-7天,這都是正常的範圍。一般認為,只要月經有規律性,哪怕2-3個月來一次月經,也都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態的。對於出血來說,排卵期出血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指的是在兩次月經中間,大約月經後第14天左右,出現少量陰道流血,顏色可能是淡粉紅色或深咖啡色,也可能有透明蛋白分泌物,分泌物中可能有血絲,這都是常見的表現。
  • 女性謹防腫瘤 關注陰道不正常出血
    常常由於子宮頸或子宮體(或是子宮內膜,或是子宮肌肉)發生腫瘤所引起,卵巢腫瘤也可以引起內分泌變化而表現月經紊亂和不正常出血。因此,我們可以說,正常的月經是女性健康的重要標誌。除此以外的出血都要究其緣由。 2、帶——不正常的質與量的陰道分泌物 正常的白帶是少量的白色略顯黏稠的分泌物,其量和稀薄度會隨著月經周期發生輕微變化。
  • 無故發燒、牙齦出血?可能是血液病惹的禍
    無故發燒、牙齦出血可能是血液病! 牙齦恐怕是人體最容易出血的地方了,幾乎每個人都有過牙齦出血的經歷。還有人特別容易出現牙齦出血,刷牙時出血,啃個蘋果出血…… 有人對發燒、牙齦出血習以為常,誤認為這是小事,不重視也不理會,也有人一遇到發燒、牙齦出血就特別擔心,害怕患上了白血病、血友病等重大疾病。那麼,出現什麼症狀時需要引起我們的警惕呢?
  • 女人月經出現4個異常,或是宮頸癌在「報信」,快去查HPV
    而在癌變之後身體信號明顯,通過月經的變化可以察覺是否宮頸癌變,如果是宮頸癌產生應該馬上處理,早期發現疾病及時治療才能降低癌症帶來的影響,否則癌變不斷發展,腫瘤轉移和擴散,身體受到的傷害明顯。1、月經血量增多女性宮頸癌產生明顯的變化就是月經血量增多,因為局部的腫瘤不斷發展,體積逐漸增大,對周圍血管造成侵犯,血管被腫瘤影響可能會破裂出血,在血液流失之後跟經血混合,多有出血量增多這種情況。如果來月經時經血量不正常,而是明顯增多,甚至超過了80毫升,都是疾病發出的表現,說明宮頸可能有病變,需要通過檢查判斷是否局部惡性腫瘤形成,才能積極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