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詳細總結了python編碼。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具體如下:
【所謂unicode】
unicode是一種類似於符號集的抽象編碼,它只規定了符號的二進位代碼,卻沒有規定這個二進位代碼應該如何存儲。也就是它只是一種內部表示,不能直接保存。所以存儲時需要規定一種存儲形式,比如utf-8和utf-16等。理論上unicode是一種能夠容納全世界所有語言文字的編碼方案。(其他編碼格式不再多說)
【所謂GB碼】
GB就是「國標」的意思,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碼是面向漢字的編碼,包括GB2312(GB2312-80),GBK,GB18030,表示範圍從小到大遞增,而且基本是向下兼容的。此外經常遇到一種叫做CP936的編碼,實際上可以大概看做是GBK。
【判斷編碼】
1、使用isinstance(s, str)來判斷一個字符串是否為一般字符串(str為ascii類型的字符串,utf-8、utf-16、GB2312、GBK等都是ascii類型的字符串);
使用isinstance(s, unicode)來判斷一個字符串是否為unicode編碼形式的字符串(unicode編碼的字符串才是unicode類型的字符串)。
2、使用type()或者.__class__
在編碼正確的情況下:
例如:stra = "中", 則使用type(stra)的結果是<type 'str'>,表明為ascii類型字符串;
例如:strb = u"中", 則使用type(strb)的結果是<type 'unicode'>,表明為unicode類型字符串。
1
2
3
4
5
6
7
8
tmp_str = 'tmp_str'
print tmp_str.__class__
print type(tmp_str)
print type(tmp_str).__name__
tmp_str = u'tmp_str'
print tmp_str.__class__
print type(tmp_str)
print type(tmp_str).__name__
3、最好的辦法是使用chardet判斷,特別是在web相關的操作中,例如抓取html頁面內容時,頁面的charset標籤只是標示編碼,有時候不對,而且頁面內容中一些中文可能超出了標示編碼的範圍,此時用charset檢測最為方便準確。
(1)安裝辦法:下載chardet後,將解壓得到的chardet文件夾放在Python安裝目錄的\Lib\site-packages目錄下,在程序中使用import chardet即可。
(2)使用辦法1:檢測全部內容判斷編碼
1
2
3
4
5
6
import urllib2
import chardet
res = urllib2.urlopen('http://www.jb51.net')
res_cont = res.read()
res.close()
print chardet.detect(res_cont)
detect函數返回值為一個包含2個鍵值對的字典,第一個是檢測置信度,第二個就是檢測到的編碼形式。
(3)使用辦法2:檢測部分內容判斷編碼,提高速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import urllib2
from chardet.universaldetector import UniversalDetector
res = urllib2.urlopen('http://www.jb51.net')
detector = UniversalDetector()
for line in res.readlines():
detector.feed(line)
if detector.done:
break
detector.close()
res.close()
print detector.result
【轉換編碼】
1、從具體的編碼(ISO-8859-1[ASCII碼],utf-8,utf-16,GBK,GB2312等)轉換為unicode,直接使用unicode(s, charset)或者s.decode(charset),其中charset為s的編碼(注意unicode在使用decode()時會出錯);
1
2
3
4
5
6
def to_unicode(s, encoding):
if isinstance(s, unicode):
return s
else:
return unicode(s, encoding)
注意:這裡在decode()的時候,如果遇到非法字符(比如不標準的全形空格\xa3\xa0,或者\xa4\x57,真正的全形空格是\xa1\xa1),就會報錯。
解決辦法:採用'ignore'模式,即:stra.decode('...', 'ignore').encode('utf-8')。
解釋:decode的函數原型是decode([encoding],[errors='strict']),可以用第二個參數控制錯誤處理的策略。
默認的參數就是strict,代表遇到非法字符時拋出異常;如果設置為ignore,則會忽略非法字符;如果設置為replace,則會用?取代非法字符;如果設置為xmlcharrefreplace,則使用XML的字符引用。
2、從unicode轉換為具體的編碼,也是直接用s.encode(charset),其中s為unicode編碼,charset為具體的編碼(注意非unicode在使用encode()時會出錯);
3、自然地,從一種具體編碼轉換為另一種具體編碼,就可以先decode成unicode再encode成最終編碼了。
【python命令行編碼(系統編碼)】
用python自帶的locale模塊來檢測命令行的默認編碼(也就是系統的編碼)和設置命令行編碼:
1
2
3
4
5
6
import locale
print locale.getdefaultlocale()
locale.setlocale(locale.LC_ALL, locale='zh_CN.GB2312')
print locale.getlocale()
表明當前系統的內部編碼是cp936,近似於GBK。實際上中文XP和WIN7的系統內部編碼都是cp936(GBK)。
【python代碼中的編碼】
1、python代碼中的字符串在未被指定編碼的情況下,默認編碼與代碼文件本身的編碼一致。舉個例子:str = '中文'這個字符串,如果是在utf8編碼的代碼文件中,該字符串就是utf8編碼;如果是在gb2312的文件中,該字符串就是gb2312編碼。那麼代碼文件本身的編碼怎麼知道呢?
(1)自己指定代碼文件的編碼:在代碼文件的頭部加上「#-*- coding:utf-8 -*-」來聲明該代碼文件為utf-8編碼。此時未被指定編碼的字符串的編碼都變成了utf-8。
(2)在沒有指定代碼文件的編碼時,創建代碼文件時使用的是python默認採用的編碼(一般來說是ascii碼,在windows中實際保存為cp936(GBK)編碼)。通過sys.getdefaultencoding()和sys.setdefaultencoding('...')來獲取和設置該默認編碼。
1
2
3
4
5
import sys
reload(sys)
print sys.getdefaultencoding()
sys.setdefaultencoding('utf-8')
print sys.getdefaultencoding()
結合(1)和(2)做個試驗:指定代碼文件編碼為utf-8時,用notepad++打開顯示的是utf-8無DOM編碼;未指定代碼文件編碼時,用notepad++打開顯示的是ANSI編碼(壓縮編碼,默認的保存編碼形式)。
(3)如何永久地將python默認採用的編碼設置為utf-8呢?有2種方法:
第一個方法<不推薦>:編輯site.py,修改setencoding()函數,強制設置為 utf-8;
第二個方法<推薦>:增加一個名為 sitecustomize.py的文件,存放在安裝目錄下的\Lib\site-packages目錄下
sitecustomize.py是在site.py被import執行的,因為 sys.setdefaultencoding()是在site.py的結尾處被刪除的,所以可以在 sitecustomize.py使用 sys.setdefaultencoding()。
2、python代碼中的字符串如果被指定了編碼,舉個例子:str = u'中文',該字符串的編碼被指定為unicode(即python的內部編碼)。
(1)這裡有個誤區需要注意!假如在py文件中有如下代碼:
1
2
stra = u"中"
print stra.encode("gbk")
按上面說的stra是unicode形式,直接encode稱gbk編碼應該沒問題啊?但是實際執行時會報錯「UnicodeEncodeError: 'gbk' codec can't encode character u'\xd6' in position 0: illegal multibyte sequence」。
原因在於:python解釋器在導入python代碼文件並執行時,會先查看文件頭有沒有編碼聲明(例如#coding:gbk等)。如果發現聲明,會將文件中的字符串都先解釋成unicode的形式(這裡先用默認編碼gbk(cp936)將stra解碼成unicode編碼'd6d0'後保存),之後執行stra.encode('gbk')時,由於stra已經是unicode編碼且'd6d0'在gbk的編碼範圍內,所以編碼不會出現錯誤;如果文件頭沒有編碼聲明,則不會進行上述過程中的解碼操作(這裡就直接使用stra的unicode編碼'd6'),之後執行stra.encode('gbk')時,由於'd6'不在gbk的編碼範圍所以報錯。
(2)為避免這種類型的錯誤,最好在代碼文件頭上聲明編碼,或者麻煩點每次使用setdefaultencoding()。
(3)總的來說就是unicode是python解釋器的內碼,所有代碼文件在導入並執行時,python解釋器會先將字符串使用你指定的編碼形式解碼成unicode,然後再進行各種操作。所以不管是對字符串的操作,還是正則表達式,還是讀寫文件等等最好都通過unicode來進行。
【python中其他編碼】
文件系統的編碼:sys.getfilesystemencoding()
終端的輸入編碼:sys.stdin.encoding
終端的輸出編碼:sys.stdout.encoding
更多關於Python相關內容感興趣的讀者可查看本站專題:《Python編碼操作技巧總結》、《Python圖片操作技巧總結》、《Python數據結構與算法教程》、《Python Socket編程技巧總結》、《Python函數使用技巧總結》、《Python字符串操作技巧匯總》、《Python入門與進階經典教程》及《Python文件與目錄操作技巧匯總》
希望本文所述對大家Python程序設計有所幫助。
python學習資料交流群:516107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