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還記得當年的大辮子電車?從電車供電所發展看青島60年變遷

2020-12-19 齊魯壹點

無軌電車也被稱作「大辮子」車,這種帶著兩條辮子的公交車承載著青島許多老一輩的記憶,電車運行60年一甲子見證著青島城市風貌的變化。 仿宋_gb2312";'>

老職工回憶籌備架線 艱辛 仿宋_gb2312";font-weight:bold;'>

電車2路、5路線是青島公交集團最早建成的電車線路,1959年11月,青島公交集團的前身青島市交通公司經過研究成立了電車籌備處,當時北京和天津已經相繼開通了無軌電車,於是選派了一部分人員去北京學習整流和維修技術,一部分人去天津學習架線技術。今年76歲的公交退休老職工唐壽亭當年便有幸前往兩地參與了學習,並成為了電車籌備處的第一批的線網架線工。「六十年代的時候條件相當艱苦,不但資源緊缺連搭線的人手都不夠,就連車都是上海借來的。但是為了當時青島第一條電車線通車,大家都鼓足了勁,夜以繼日的工作終於架設修建完成。」 仿宋_gb2312";'>

設備緊工具緊缺 踩「人梯」搶修 仿宋_gb2312";'>

為了保障電車的運行安全,電車線網工們會在電車結束一天的運行後駕駛搶修高車對線網進行檢修,可是在以前技術相對不發達六七十年代,檢修線網就變得格外困難。已經退休職工王謙和說道:「當時的工作條件真的非常困難,不但懂專業技術的人少,連設備和修理工具都非常緊缺。特別是在沒有專業搶修車以前,我們在搶修線網故障的時候都是把梯子架在廂式貨車上修理的,那時我們都笑稱這是個『人梯』。」說起以前搶修電車線網的艱辛,王謙和不禁感嘆道。隨著社會進步科技的發展,他們逐漸的淘汰了架設梯子的廂式貨車和客車改裝的簡易高車,用上了帶自動升降功能的專用搶修車。「2009年剛換上高車的時候我們那個高興啊,多先進多智能,因為擺脫了傳統架設梯子搶修的不便,增強了安全性,提高了搶修速度,所以在不搶修的時候我們都爭相琢磨研究這個『寶貝』。」王謙和笑著說。 仿宋_gb2312";'>

仿宋_gb2312";'>

原來搶修一小時 現在後臺一分鐘搞定 仿宋_gb2312";font-weight:bold;'>

隨著電車的不斷更新,電車運行的充電安全成為了關注的重點,近年來,青島公交集團更換了智能型箱式直流牽引變電設備。簡單來說,以前電車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線網短路或故障,需要供電所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維修,不但耽誤時間還存在安全隱患。更換新的設備之後站內的伺服器能夠遠程監控並進行實時數據交互,後臺的管理人員通過大屏幕就可以直接監測到事故發生點,一些小的故障在後臺就可以直接恢復。關鍵節點的溫度和地下電纜的絕緣洩露情況也可以實時監測,從而有效防止了危險的發生,大大提高了市民的出行安全與速度。「我們現在都說以前一小時現在一分鐘,不但節省了人力更節約了時間。」搶修工作人員說。 仿宋_gb2312";'>

仿宋_gb2312";'>

從踩著梯子維修線網到自從升降的高車,從線網事故現場搶修到後臺一鍵恢復,電車供電所作為電車背後的英雄也默默守護了它60年,而隨著技術的進步發展,供電所也在不斷成長,他們將在黑夜中繼續默默守護著這城市的運行,保障市民出行的路。 仿宋_gb2312";'>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波 通訊員 宋曉蕊) 仿宋_gb2312";'>

相關焦點

  • 鄭州「大辮子」公交電車,要回來了?
    無軌電車就是我們俗稱的「大辮子」公交車,它依靠電力接觸網供電驅動運行,農業路無軌電車項目是2017年立項的,經過三年多的規劃、設計和建造,看樣子這項工程離投用不遠了。在農業路高架橋墩的上方,大家也可以看到,無軌電車專用的線網都已經架設完成,線網沿高架全線設置,未來,「大辮子」公交車就是依靠上圖的兩條線網供電運行的。
  • 「大辮子」電車上路測試了 闊別10年再次亮相鄭州街頭
    製圖/韓露河南商報記者劉遠懷通訊員白晶文/圖近日,闊別了10年之久的無軌電車再次亮相鄭州街頭,開始進入車輛測試階段。穿梭在農業路沿線的新型雙源無軌電車勾起了不少人對「大辮子」電車的回憶。據了解,此次進入測試階段的農業路無軌電車採用的是雙源無軌電車,相比現在應用廣泛的電池驅動型新能源公交車,「大辮子」電車其實更加環保節能,堪稱「零排放」,而且運行成本低。
  • 「大辮子」要回來了 鄭州雙源無軌電車進入測試階段
    大河網訊(記者 祝傳鵬)闊別鄭州10年之久的「大辮子」公交車要回來了——10月26日,無軌電車再次亮相鄭州街頭,開始進入車輛測試階段。據悉,此次進入測試階段的鄭州市農業路無軌電車採用的是雙源無軌電車,相比現在應用廣泛的電池驅動型新能源公交車,「大辮子」電車將更加環保節能,堪稱「零排放」,而且運營成本低。
  • 鄭州「大辮子」電車有望年內回歸
    工作人員為乘客代表介紹新能源公交車受訪者供圖9月23日,鄭州市2020年「公交出行宣傳周」公交開放日活動舉行。鄭州市數十名乘客代表參觀鄭州新能源公交車,並與鄭州公交相關負責人在大會議室展開座談,為鄭州公交發展建言獻策。
  • 2路、5路電車今日上新!收起「大辮子」照樣還能跑
    半島全媒體記者 馬正拓 拖著兩條長長「大辮子」的無軌電車,是島城街頭一道獨特的風景。半島全媒體記者從城運控股公交集團市北巴士公司獲悉,今日,2路、5路新更換的46部宇通牌「雙源無軌電車」,正式上線運行,全車配置主動安全系統,能在1.5米範圍內自動尋找捕捉器搭杆,讓市民的出行更加舒適便捷。
  • 「大辮子」回來了 鄭州B2區間開通50臺雙源無軌電車全新亮相街頭
    映象網訊(阮海峰 文/圖 白晶)兩條長長的大辮子,穿梭在鄭州市內的繁華街道,相信不少人對十多年前鄭州街頭遍布的無軌電車都有深刻印象。2021年1月1日,闊別了11年之久的無軌電車以一種嶄新的姿態重回人們的視野,「雙源無軌」的新型運營模式,讓記憶中的「大辮子」在性能與舒適性上又有了質的飛躍。帶著久違的情與懷,承著無數的期與待,全新的「大辮子」向我們緩緩駛來。
  • 一張老照片一段老故事 50年徵集你的「電車記憶」
    她們中許多人曾是151路電車的女司機,而她們昨天走的那一段路,正是50年前杭州第一條電車線路1路(現151路)的最初行駛線路。  昨天,杭州電車公司舉行「重走電車路」活動。女司機們沿著當年的路線,一路步行,一邊撿拾垃圾,一邊向沿途市民宣傳公交綠色出行。  對79歲的汪靜花老人來說,眼前這段路勾起了她太多回憶。
  • 鄭州無軌電車又要回來了?農業路高架下已經鋪設電路線網
    河南商報記者 吳智星/文 王春勝/圖闊別9年,鄭州大辮子電車有望回歸。細心的鄭州市民可能會發現,農業路高架橋下,已經鋪設了電路線網。有人好奇,大辮子電車是不是要回來了?近日,河南商報記者實地走訪。河南商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目前,具體車型品牌還沒完全確定,不過肯定是從無軌雙能源車中選擇,相較於以往的電車線路,中州大道以西為觸網線路,電車靠「大辮子」運行,以東為無網線路,電車依靠自身能源行駛,此外,根據現今鄭州地面公共運輸工具發展的趨勢,車型應該不會太長。
  • ...記憶成外地人「打卡」地有「辮子」的電車3路 恢復原線路運營
    電車1路的通車是1958年武漢市公用事業發展的大事,當天的《長江日報》為此還專門刊發了一篇社論。當天下午開始,市民喜氣洋洋地坐上帶「辮子」電車「開洋葷」,從三民路途經12個站點到達大東門,全程票價1角6分錢。當時的電車1路,每天凌晨4時50分開班,到晚上11時收班。全線配車25輛,高峰時要配3輛掛車運營。緊接著的1959年、1961年,電車2路、3路相繼開通。
  • 穿梭60年的武漢1路電車,才是公交界真正的王者
    還記得兒時在路邊看著發出「吱吱」聲的電車從面前駛過,每次都要抬頭看著電車天線時的好奇。匆匆那年,當乘客從小伢長大成人,每每看到1路電車,我們依舊討論那神奇的天線如何掛上和取下。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武漢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是1958年9月20日通車的,2018年的9月20日,它剛剛過了60歲生日。
  • 新「妝修」的「大通道」電車重新亮相廣州博物館
    廣州電車於1960年9月30日正式通車,發展至今,廣州依然是華南地區唯一一座擁有無軌電車系統的城市。 活動現場,廣州公交集團電車有限公司專業人員帶領大家參觀養護後重新亮相的「大通道」無軌電車。被廣州博物館收藏的這輛 「大通道」電車由兩節用轉盤連接起來的車廂組成,此類車型主要盛行於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因車身上方頂著兩條長辮子,所以有了「大通道孖辮車」這個暱稱。
  • 1998年瀋陽無軌電車5死2傷事故,「大辮子」公交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直到1973年,為了城市交通的發展,有軌電車的軌道被扒掉,有軌逐漸替換為無軌電車。圖為全部換成無軌電車的車隊行駛在瀋陽站前。然而,在1998年,瀋陽市的無軌電車發生了一起意外事故,直接導致無軌電車從這座城市消失。
  • 2014年中國有軌電車在建項目一覽
    2013年11月,中國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與佛山市鐵投集團公司、高明高建公司正式籤約,三方共同出資5億元組建佛山南車軌道車輛有限公司,並在高明區建設 佛山南車軌道車輛修造基地。佛山南車軌道車輛有限公司還計劃通過BOT+TOD的模式建設高明現代有軌電車示範線項目。
  • 搭乘1路電車,穿越武漢62年
    出生在公交世家,已經65歲的袁厚翔師傅介紹道,武漢在無軌電車的建設上起點很高,它是唯一一條燃油車為電車讓道的線路,1958年9月20日1路電車通車,位於銅人像廣場的公汽公司讓路於電車,將站房、站點交給電車使用。自此,1路電車以此為家。
  • 風雨兼程六十載,廣州電車伴你行
    1960年9月30日廣州第一輛電車正式通車直到2020年7月2日廣州依然是華南地區唯一一座擁有無軌電車系統的城市為慶祝廣州電車通車60周年,進一步宣揚廣州電車歷史文化,深挖本土優秀文化的精神內涵和地域特色,助力講好廣州城市故事,向新老廣州人展示鮮活的廣州城市歷史和人文精神
  • 武漢老字號7路電車「回歸」,這條線路可欣賞到最美江城人文景觀
    1958年9月20日,武漢市第一條無軌電車,也就是大家說的「辮子車」,在武勝北路正式通車並舉辦了隆重的通車儀式,3萬市民在現場觀禮,從此武漢的交通正式進入電氣化時代。如今,整整六十年過去了,我們江城的電車發生了一代又一代的更迭和升級。
  • 光谷現代有軌電車乘車指南|歡迎回家,別來無恙
    光谷有軌電車沿線,主要坐落有5所高校(職校),包括: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工程大學(流芳校區)、武漢華夏理工學院、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市儀表電子學校。與地鐵換乘:目前,光谷有軌電車可在步行街省中醫院站、華中大站、佛祖嶺站,與地鐵2號線快速換乘;在光谷七路站,與地鐵11號線進行無縫換乘。
  • 臺東一路2路電車掉"辮子" 車輛堵到19中(圖)
    圖片來源於網友微博  早報訊 昨天下午1時30分左右,在臺東一路和菜市二路交叉口處,一輛2路電車集電桿忽然脫落,使得電車不能正常運行,「趴」在了道路中間,擋住了後面行駛車輛的去路不過記者趕到現場時,出事的電車已經修理完畢。「電車『辮子』掉下來的地方正好是一個停車場入口,電車可能是為了躲避進停車場的汽車,往馬路中間拐的彎太大了,上面的『辮子』就掉下來了!」目擊者王先生告訴記者,而另一輛跟在2路電車後面的公交司機見此情形,便上前幫忙,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將電車頂上的集電桿重新掛到了電線上。
  • 廣州電車通車60年 創造多個全國第一
    大洋網訊 昨日,珠江新城(海風路)總站格外熱鬧,原來是由廣州公交集團主辦,公交集團電車公司、公交集團廣告公司承辦的「月滿羊城 友愛圓夢 廣州電車 一路相隨」職工親子同樂會在這裡舉行,慶祝廣州電車通車60年。
  • 河南鄭州:投40億建52個交通項目BRT將採用雙源無軌電車
    2018年2月26日,河南省鄭州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公布,2018年鄭州將投資40億元實施52個交通項目。其中,備受市民關注的G107線鄭州境東移(一期)改建工程、機場高速公路航海路互通式立交改建工程都計劃於2018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