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電車於1960年9月30日正式通車,發展至今,廣州依然是華南地區唯一一座擁有無軌電車系統的城市。
為慶祝廣州電車通車60周年,向新老廣州人展示鮮活的廣州城市歷史和人文精神,6月30日,廣州博物館攜手廣州公交集團電車有限公司在鎮海樓舉辦「風雨兼程六十載,廣州電車伴你行」——「百年電車 廣州記憶」展覽開幕暨『大通道』電車養護後重新亮相活動。
一部立體電車發展史,一秒讓你穿越舊時光
展覽主要通過「大通道」、「電鯊」等4臺服務於不同時期的電車模型以及圖版展示,講述不同車型的特點和服務時間,讓觀眾多維度、深層次地認識廣州電車的發展歷程,感悟廣州電車文化的濃厚韻味。
活動現場,廣州公交集團電車有限公司專業人員帶領大家參觀養護後重新亮相的「大通道」無軌電車。被廣州博物館收藏的這輛 「大通道」電車由兩節用轉盤連接起來的車廂組成,此類車型主要盛行於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因車身上方頂著兩條長辮子,所以有了「大通道孖辮車」這個暱稱。活動現場有不少「老廣」,他們表示眼前的「大通道」無軌電車仿佛一下子把時光拉回到三十年前,昔日乘車時鉸盤發出的嘎吱嘎吱響聲猶在耳畔。
1960年,廣州第一趟無軌電車就是在越秀山下發出,從此,廣州無軌電車走上了從「拿來」到「自主研發」的攻關克難創新發展道路。從通車初期派出技術人員到北京、上海等地「取經」開始,數代電車人致力於追求無軌電車技術的進步發展。60年來,電車公司秉承「真誠服務每一客,和諧共進每一站」的服務理念,不斷完善車型、性能、人性化服務等方面的設置,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公司開發的三款新型無障礙增程電車獲得了國家專利,多個線路榮獲殊榮,例如107路線更成為廣州第一條榮獲「全國優秀線路」、「全國文明線路」稱號的公交線路,觀光2路榮獲2018—2019年度全國「新能源公交高品質線路」稱號,在2011年電車公司被授予「廣州老字號」稱號。
「大通道」電車全面養護維修後再次亮相
據介紹,廣州博物館與廣州公交集團電車有限公司的友好交往與合作由來已久。早在1998年,電車公司就已經將一輛「大通道」無軌電車捐贈給廣州博物館收藏,雙方在此後二十餘年間共同舉辦展覽、開展相關合作。
2020年初,為了讓新一代羊城市民能夠現場感受舊日搭乘無軌電車的獨特魅力,電車公司與廣州博物館再次攜手,將22年前入藏廣州博物館的大通道無軌電車全面修繕。欣然接受任務的電車公司技術團隊爭分奪秒、攻堅克難,在排除雨季和天氣幹擾等諸多困難後,順利完成了修繕工程。為特別鳴謝電車公司在修繕過程中的辛勤付出,活動當天,廣州博物館專程向電車公司頒發感謝狀。身披「新衣」的「大通道」電車也在眾人殷切的目光中隆重亮相,慶祝它加入廣州博物館家庭22年後重新「妝修」再次回到大眾視野。
六十年風雨兼程,六十年同心同路,廣州電車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和變遷,一路伴隨,從未缺席。廣州博物館地處越秀公園,正是當年廣州電車的始發點,其主館址鎮海樓600年來屹立于越秀山巔,同樣見證了廣州城市的滄桑變化和時代發展。如今在廣州老城標鎮海樓舉行廣州電車通車60周年慶典,寓意回首前程守初心、用心接力再出發,意義非凡。
當天活動儀式後,廣州博物館、廣州市公共運輸集團有限公司及廣州公交集團電車有限公司三個單位黨組織約60名黨員開展以「守初心、慶七一」為主題的黨建共建活動,並現場籤署黨員共建協議。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劉春林
圖片由活動方提供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蘇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