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今年三歲了,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但上幼兒園的第二天,老師卻告訴媽媽,孩子今天尿褲子了,還好書包裡有備用的衣服,溼衣服在書包裡呢,讓媽媽記得清洗。
媽媽感覺很奇怪,默默的自理能力非常不錯,在家裡幾乎不尿褲子,怎麼到了幼兒園就變了樣呢?帶著這樣的疑問,媽媽單獨跟默默交流,從孩子的隻言片語裡找到了答案,原來默默想上廁所的時候,裡面有一個小男孩也在上廁所,媽媽曾經告訴過她,小男孩和小女孩不能上同一個衛生間,所以默默就等著這個小男孩上完廁所,但她實在忍不住了,所以才尿了褲子,這本來是一個意外,但是媽媽卻發現了一個問題,幼兒園的廁所居然是男女共用的。
記得當時考察幼兒園的時候,還稱讚過幼兒園的廁所乾淨,但怎麼就沒想到這個問題呢?帶著這個疑問,媽媽詢問了幼兒園老師,老師的回答更讓她吃驚,現在幾乎所有的幼兒園都是男女混用的,因為孩子年齡小,老師照顧起來也方便,也並沒有多少人在意,媽媽聽了只好放棄了想要解決問題的想法。
但緊接著另一個問題又找上門來,老師發孩子們午睡的視頻到群裡,默默的媽媽發現男孩女孩也是混著睡的,並不是想像中的分房間睡,有一次默默的左邊和右邊竟然都是小男孩,默默回家還告訴媽媽,小男孩有時候會揪她的頭髮,有時候還會掀她的被子呢,這個問題不得不引起重視了,男女混廁也就罷了,怎麼午睡也混呢?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這兩個問題都比較棘手,也都比較在意,我們交了錢,為什麼不能把孩子分開?今天我們展開分析,原來幼兒園這樣做也是有原因的,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有些還很現實。
為什麼幼兒園廁所要共用呢?
1)條件限制
我們可以發現,幼兒園每個班都單獨帶有衛生間,外面是用來洗手的,裡面就只有一個通用的廁所,之所以這樣設計,也是有原因的,一般的幼兒園都是租賃的,建造的時候並沒有考慮這麼多,所以在改造的時候,因為下水管道等的限制,也只能分離出一個廁所。
2)教師資源有限
孩子們一起上廁所,方便老師進行照顧,這樣一個老師就夠了,但如果分開,就要佔用兩個老師的資源,其他不上廁所的孩子就無暇顧及,老師的人手有限,都有自己的工作,在有限的條件下做最多的事情,是資源的最合理利用。
3)混廁不混人
雖然孩子們一起上廁所,但幼兒園的廁所也是有使用規則的,首先,男生女生會分別排隊上廁所,只有在個別的情況下才會出現默默這樣的情況,另外,廁所都是有隔間的,區別只是隔間有沒有門,一般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上廁所,隔間是不設門的,方便老師照顧孩子,以免孩子出現滑倒或者其他意外情況。
如此說來,孩子上廁所的問題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家長們是不是就不那麼焦慮了?下面我們來看另外一個問題,混合午睡的問題,原因跟上面有點類似。
1)硬體設施不允許
幼兒園是一個集體,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在裡面,午休的時候就會把桌椅板凳都收拾起來,擺上孩子的小床,這些小床也是混著摞起來的,床上有孩子的學號和被子等,孩子自己對號入座,各個教室都是這樣的情況,午睡時小床擺滿教室,連老師插腳的地方都沒有,更別提設立男女單間了。
2)教師資源問題
幼兒園一個班設立三個老師,午休的時候會安排一個老師值班,另外的老師可以休息,方便下午有更多的精力照顧孩子,如果分房間睡,就需要兩個老師,佔用更多的教師資源,無形中增加教育費用,這部分也會分攤到家長的學費裡,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孩子午睡的問題,其實也很好解決
幼兒園孩子雖然混合午睡,但基本上是首尾排列,一個孩子午睡的時候,左右都是其他孩子的腳,他想聊天也沒條件,只能乖乖地午睡,另外,老師也會來回巡視,有特別調皮的孩子,也會單獨拎出來睡,不讓他影響其他孩子休息,所以在午睡的時候,都是非常安靜的,孩子不會出現打鬧和換床的情況。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孩子在三歲後就有了性別意識,很多家長都對此非常擔心,但幼兒園模擬的就是家庭模式,家裡的兄弟姐妹會分得這麼細緻嗎?如果把什麼都扣上男女有別的標籤,其實也不利於孩子集體生活的培養,但我們又要對這個問題重視,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家長和老師應該怎麼做呢?
1、自我保護
一定要告訴孩子,衣服遮蓋的地方不允許任何人觸碰,換衣服的時候,小男生和小女生要分開,上廁所的時候,不要觀察其他孩子,也不要被觀察,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在思想上意識到男女有別。
2、繪本教育
對於孩子的性別教育,父母如果不好意思,也可以給孩子買一些這方面的繪本故事,用故事的形式告訴孩子應該如何跟異性小朋友相處。
3、父母不要過於緊張
父母緊張的情緒會傳染給孩子,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父母平常心就好,考察幼兒園不光是考察硬體設施,也要考察老師的素質,一個好的幼兒園老師,會把孩子引導得特別好,相反,一個孩子只跟同性別小朋友玩,也是不正常的。
您如何看待幼兒園小朋友混合午睡和廁所共用呢?是現實不允許呢,還是沒有必要呢,你的觀點很重要,歡迎參與討論。